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 量一量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通用16篇)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通用16篇)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篇1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1、粗细:(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2、高矮:(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2024年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的第三节《测一测、量一量》。
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方法比较物体长短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
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直尺、彩色笔、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桌子的高度、书本的长度,让学生体会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我们刚才使用了什么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2. 教学新课(1)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通过观察直尺,了解1厘米和1米的长度。
(2)讲解测量方法,示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强调测量时要对齐物体的一端,保持直尺平稳。
(3)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测量学具,记录测量结果。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比较两本书的长度,引导学生运用测量方法进行比较。
(2)讲解解题步骤,强调要准确读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小组内相互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教师点评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强调测量准确性、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测一测、量一量2. 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米(2)测量方法:对齐物体一端,保持直尺平稳(3)比较物体长短:准确读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客厅的长度和宽度,记录下来,并比较长度和宽度的大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量一量》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关于设计测量的一堂活动,自然测量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本文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幼师优秀教案《量一量》,仅供参考,快来看看吧活动目标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活动过程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二、交流谈话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
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
(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五、再一次验证测量(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精选4篇)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精选4篇)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篇1活动目标:1、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活动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
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
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
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测一测、量一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测一测、量一量》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测量长度和质量的单位(厘米、米、千克);2.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和质量测量,并合理估算数量级;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1.回顾单位长度和质量的概念,引入厘米、米、千克的概念;2.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和天平来进行长度和质量的测量,并学习如何进行数量级及估算;3.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和书包的重量等。
三、教学准备1.尺子、天平、练习题、PPT等教学材料;2.教室、通道、操场等场所,准备好测量相关的物品;3.学生笔记本、文具等日常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回顾前几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印象;2.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单位长度和质量的事物,例如钢笔、教室、书包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事物的长度、重量差异。
第二步:新知讲解1.学生通过导入,已经对测量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引入单位长度和质量的概念;2.老师根据PPT讲解以及具体的实例解释厘米、米、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步:示范操作1.老师带领学生实地操作尺子和天平进行长度和质量的测量,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测量工具;2.针对长度和质量的估算,老师进行实例化展示,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熟知的物品估算出其他物品的大小或重量。
第四步:操练巩固1.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接受长度和质量测量的任务;2.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审视出错的原因,并帮助每组制定解决错误的方案。
第五步:反思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反思本课的学习过程,梳理知识点;2.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惑;3.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作为老师,课堂教学已经不止是灌输知识那么简单,更应该借助于讲课、示范操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测一测、量一量》。
该章节主要让幼儿认识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知道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让幼儿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小木块、PPT等。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尺子、绳子、小木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根绳子,让幼儿观察绳子的长短,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绳子的长短。
2. 认识长度单位:教师向幼儿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让幼儿观察尺子上的刻度,了解刻度的意义。
3. 学习测量: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测量绳子的长度。
4. 比较物体长短:教师给出两根不同长度的绳子,让幼儿比较哪根绳子更长,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5. 小组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厘米米实践活动:测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短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找家中的物品,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幼儿回家后,用纸和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测量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幼儿能够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但在比较物体长短时,部分幼儿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优质教案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直尺,学习使用直尺进行物体的直线测量,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物体的直线测量。
2. 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巧,能够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认识直尺,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测量卡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直尺、测量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需要测量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10分钟)介绍直尺的结构,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示范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测量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测量心得。
7. 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内容包括:直尺的结构、使用方法、测量步骤、注意事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身边的物体,记录测量结果,并比较大小。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延伸:思考如何测量曲线物体,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测量工具。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长度的基本技巧。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直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准确性3.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小组合作与分享5.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直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直尺的摆放、读取刻度、测量物体长度等基本操作。
量一量大班教案(精选4篇)
量一量大班教案(精选4篇)量一量篇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量一量大班教案篇2设计意图:《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
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亲手探索的过程远比直接得到结果更感兴趣。
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测量工具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即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
本课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
学生有了对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身边事物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测量。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际的动手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新知识变成了学生具体的经验和体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
体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2、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动手测量,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信封。
信封里装着三张正方形纸,边长分别为5厘米、2厘米、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1、摸一摸: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其面积的大小,同时复习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测一测、量一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测一测、量一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
2、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长度的概念。
2、学习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长度。
3、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运用所学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三、教学步骤:1、概念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例如桌子、椅子、书、铅笔等物品,询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有长度这一共同点,然后对学生进行解释,介绍长度的概念。
2、实物展示与探究教师将尺子、直尺等工具拿出来,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可以测量长度,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工具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运用(1)放尺子上台面上,让学生向前面伸手伸到尺子长度的地方,然后由众生一个学生开始,其他学生去猜他伸出的手的长度,然后用尺子测量真正长度,验证猜想。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线段,然后要求学生估算线段的长度,然后用尺子测量真正长度,验证猜想。
(3)教师展示两个长度不一样的物品,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教师指导学生测量课桌、椅子、书等物品的长度,让他们发现物品的长度有长、短、相等之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并运用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和方法,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让学生在互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六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测量的基本概念、工具的使用、长度的单位以及实际操作练习。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测量长度的重要性,掌握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取数据。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应用于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米尺、教学PPT等。
2.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一张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的场景,如测量身高、桌子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米尺等。
(2)讲解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厘米、米等。
(3)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卷尺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测量,并读取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检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分享测量心得,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老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等。
2. 测量单位:厘米、米等。
3. 测量步骤:放平、对齐、读取数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长度、教室宽度等,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尝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软尺、圆规等,拓展测量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测量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一、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3.培养幼儿的量的概念和掌握量的单位。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长度测量的实物(如绳子、铅尺等);2.幼儿:准备好测量的对象(如书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可利用卡通图片或其他幼儿喜欢的事物进行热身,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教师问:“大家知道距离是怎么量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用单位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2.新知引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两张相同大小的书本,但书本的形状不同。
教师请一名幼儿来选择一本书本,并让他解释选择的原因。
随后教师请其他幼儿也进行选择,并解释原因。
引导幼儿发现长度是物体的一个重要属性,并介绍量和单位的概念。
3.实际操作(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物,如书本、铅笔、绳子等,并告诉幼儿们用手指量一下物体的长度。
随后教师请幼儿将物体按照“长”、“短”进行分类,并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长度进行排序。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测量一些其他物体,并与同伴进行比较。
4.引导总结(15分钟)教师请一名幼儿将一张纸横放在桌子上,并用铅尺量一下纸的长度。
随后教师请其他幼儿也进行测量,并告诉他们纸的长度是20厘米。
接下来,教师展示一条长20厘米的绳子,问幼儿们绳子的长度与纸的长度哪一个更长。
引导幼儿们发现绳子的长度与纸的长度相等。
5.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在教室中放置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排序。
随后教师请一名幼儿选择一根绳子,并告诉其他幼儿绳子的长度是多少。
然后,教师提供一些物体让幼儿们自由测量,并用绳子进行比对。
6.小结复习(5分钟)教师请幼儿们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量?什么是单位?-如何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怎样根据物体的长度进行排序?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初步了解量的概念和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操作能力。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测一测 量一量
示例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测一测量一量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测量和比较,了解长短、高矮和重量之间的差别和关系;2.了解测量的单位及其用法;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长度尺、天平、体积杯等)进行测量;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观察、判断、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测量与比较,测量单位及其用法,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在班级中讨论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有多长、多高、有多重。
2.辅导员给孩子们出示一些水果,比如苹果、梨子、香蕉、西瓜等,让孩子们感性了解重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归纳总结引导孩子们通过在对话中讨论时所识别的概念,来整理总结出“测量”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借助的手段。
步骤三:实践1.给孩子们准备测量工具,如长度尺、尺子、天平等。
2.根据老师的提示,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长度、高度、重量、容积等都可以进行实际测量。
步骤四:小组活动1.让孩子们自由组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2.要求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选取适当的对象,进行测量实践。
3.要求孩子们在活动前制定计划,并记录下实际测量的结果。
4.在小组内,通过说、画、写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和共享。
步骤五:总结1.提问:“我们这节课都学了些什么?”2.教师辅导孩子们一起进行总结,并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3.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成果点赞,并为他们的尝试鼓掌。
教学评价1.通过在教学中及小组活动中观察孩子们的学习表现,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2.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给出必要的评价、反馈和建议。
小结这是一个以实际操作为主导的大班数学教学课程,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判断、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二节《测一测、量一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 学会通过比较,判断物体的长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物体长短,掌握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测量卡片、教学PPT等。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米尺、测量卡片、若干长度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测量长度的工具吗?它们是什么?”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正确测量物体长度。
(3)通过测量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讲解解题步骤,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和比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把直尺、米尺和若干长度不同的物体。
要求幼儿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比较物体长短,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一测、量一量》2. 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米(2)测量工具:直尺、米尺(3)测量方法:一放、二对、三看、四记(4)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换算成米。
(2)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长度,用“>”、“<”、“=”表示。
2. 答案:(1)身高测量结果(以厘米为单位)。
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一、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测量的能力;2.了解“米”、“分米”、“厘米”的大小关系;3.掌握“厘米”为单位的长度计算方法;4.认识用厘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大小关系,长度计算。
三、教学准备•厘米尺若干个,木板一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闭上眼睛,并让他们伸出手摸摸木板的两端,自己想象一下这个木板有多长?不知道的话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木板有多长呢?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测量木板的长度?2. 提出问题1.如何能够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度量长度呢?2.什么是长度?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3. 学习新知1.让学生在发现米、分米、厘米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时,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这些单位的实例。
2.反复复述大小关系,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加深印象。
3.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4. 讲授测量长度的方法1.让学生学会用厘米尺测量长度。
2.引导学生掌握用厘米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及技巧。
5. 训练1.给学生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并归纳计算结果。
2.让学生互相测量,数学小组之间的互测需要鼓励。
3.作为新技能的初期训练,使用已知的标准长度,例如“一张纸的长度”等,鼓励学生自己测量其他的长度,并将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积累。
6. 总结归纳1.反思所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历程的关系。
2.归纳出用测量长度方法时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五、师生互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温馨、活泼、趣味性等师生互动,增加趣味性。
六、作业与评价•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通过测量长度计量距离的作用与重要性,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根据“测一测量一量”教学内容,制定一份练习卷对学生进行考核。
七、教学反思本课堂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做得较为出色,但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比如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操作的整合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同时还需要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实践。
2024年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二节《测一测、量一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测量和比较物体长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测量活动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准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测量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米尺,若干长度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测量方法。
2. 新知识学习(15分钟)(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注意测量方法。
(3)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交流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测一测、量一量》2. 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米(2)测量工具:直尺、米尺(3)测量方法:直尺紧贴物体,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4)比较物体长短:直接比较、测量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铅笔、橡皮、书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比较同桌的身高,谁更高?用米尺测量并记录。
2. 答案:(1)铅笔长度:15厘米,橡皮长度:8厘米,书本长度:20厘米。
(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如身高、桌子长度等,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测一测、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测一测、量一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称、杯子等)进行物体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测量。
2.能够对大小、重量和容积进行比较,判断大小、重量和容积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量概念。
3.培养幼儿对具体物体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4.借助活动加深幼儿对测量、比较和数量概念的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加深幼儿对测量、比较和数量概念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建立数量概念。
三、教学准备•测量工具:尺、称、杯子等。
•物品:各种玩具、文具等。
•活动准备:分类、比较、测量活动的组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呈现一些物品,如小球、饼干、笔等,让幼儿先自由玩耍,然后跟幼儿发现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学习(20分钟)2.1 测量与比较1.让幼儿自行选择各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宽度、高度、重量和容量,比较各种物品的大小、重量和容积大小。
2.让幼儿自行挑选2-3个物品,比较它们的任意两个方面的大小、重量或容积大小。
3.让幼儿根据页面上手绘的标尺,量出各种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并用尺量出比手绘标尺长短的物品的长度和高度。
2.2 数量概念1.通过比较和测量活动,让幼儿认识大小、重量和容积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数量概念。
2.通过举例子,让幼儿认识长度和高度的概念,并将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建立长度和高度的相应数量概念。
3. 运用(20分钟)让幼儿小组分块,其中每组都分别有一些物品。
老师会要求每位幼儿对一个物品进行测量,让小组讨论物品的大小(长度)、重量和容积的关系,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4. 总结(5分钟)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掌握了初步的测量和比较技能,并建立初步数量概念的初期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并帮助幼儿建立数量概念。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测一测、量一量》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直尺的使用方法以及运用直尺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概念,直尺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2.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若干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帮助老师测量桌子的长度,引导幼儿发现测量需要工具,进而引出直尺的使用。
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以及直尺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长度不同的物品,示范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6. 情景延伸:布置一道实际测量任务,让幼儿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测量工具:直尺、米尺3. 测量方法:直线对齐、垂直测量、准确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一件家具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充分参与测量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测量方法的讲解,确保幼儿能够准确掌握。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分米、千米等),并开展更多有趣的测量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概念,直尺的使用方法。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中的测量方法。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测一测、量一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测一测、量一量》课程名称:测一测、量一量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学会使用尺子和天平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2. 了解测量单位——厘米和克以及其符号。
3. 培养学生对观察、记录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和天平。
2. 准备一些具有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等。
3. 准备黑板或白板以及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测量和比较的认识。
例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测量和比较这两个词?你们对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2. 引导学生思考,在给出示例后,向学生解释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测量就是用工具来知道物体的大小和重量的。
比如,你们用尺子量自己的身高,就是在测量;你们用秤称自己的体重,也是在测量。
”步骤二:学习尺子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尺子,并解释尺子的使用方法。
例如:“尺子上有很多小刻度,每两个小刻度间的距离是1厘米(cm),所以我们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随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物体,与学生一起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测量结果。
利用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的练习。
步骤三:学习天平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平,并解释天平的使用方法。
例如:“天平可以用来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称之为称重。
天平上有两个盘子,我们把两个物体放在两个盘子上,通过比较盘子的高低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2. 随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物体,与学生一起使用天平比较其重量,并记录下比较结果。
步骤四:拓展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一些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自由地使用尺子和天平进行测量和比较。
2. 鼓励学生主动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比较。
例如:“谁的尺子测量到的物体最长?谁的天平上的物体最重?”3.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比较测量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arge-scale math lesson plans to measure and measu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
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
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
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