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

合集下载

如何应对财务欺诈调查和处理

如何应对财务欺诈调查和处理

如何应对财务欺诈调查和处理财务欺诈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上进行欺诈、隐瞒、虚报等行为,以追求私利。

财务欺诈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信力。

对于企业来说,遭遇财务欺诈调查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需要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对财务欺诈调查和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在迎接财务欺诈调查之前,企业应提前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以避免财务欺诈的发生。

其次,企业应做好财务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需与专业的法律顾问和调查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求助。

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当企业面临财务欺诈调查时,应积极配合调查工作,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文件。

企业要坚持诚实、透明的原则,积极回答问题,配合调查人员进行调查。

同时,企业应尽量保持正常的运营活动,不因调查而停滞不前。

三、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支持财务欺诈调查通常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因此企业应及时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支持。

律师可以对调查程序进行合法性分析,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律师还可以协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策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进行内部调查和整改在财务欺诈调查过程中,企业应主动进行内部调查和整改工作。

首先,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调查小组,对财务欺诈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其次,企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整改相关的制度和流程,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欺诈的发生往往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完善有关。

因此,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对财务欺诈的防范能力。

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加强对关键岗位的审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六、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财务欺诈的防范不仅是制度和流程的问题,更是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法律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法律思考
为 了 获 得 非 法 利润 或 某 种 特 殊 的 如 粉 饰 政 绩 、隐 瞒 事 实 等 需 要 而 主 动
进 行 会 计 信 息 造假 。这 一 问 题 产 生 的 原 因 与 会 计 活 动 本 身 存 在 的主 观 性 有 很 大 的 关 联度 ,因为 在 会 计 信 息 处 理 过 程 中 往 往 涉 及 到 很 多 与 经
最高可处 2 0年 监 禁 . 涉 嫌 欺 诈 的犯 罪 行 为最 高可 处 2 5年 监 禁 。 从 对
比可 以 看 出 我 国对 于 会 计 信 息 失 真 的 惩 罚 力 度 很 低 .这 样 使 得 责 任 主 体 的 违 法 成 本非 常 小 。 同时 由于 多 个 法 律 都 对 会 计 信 息 失 真 做 出 了 规
的法 律 意 识 。 从 主 观 上 认识 到 违法 的严 重 后 果 。
法 律界 定 不 明确 是 指 目前 法 律 对 于 会 计信 息 偏差 和 会计 信 息 虚 假
的 界 定 非 常模 糊 .前 者 是 指 会计 人 员 因 为 经 验 不 足 或 者 主 观 判 断 失 误
造 成 会 计信 息 与客 观 经 济 事 实 不 符 的情 况 , 后者是指有组织 、 系 统 性 的
验和主观判断有关的情况 。 理论上来讲 , 法律的主要 目的是约束会计信
息虚假 , 但 是 从 技 术 手段 而言 很 难 很 好 的 区 分会 计 信 息 偏 差 和 虚 假 。 例 如: 煤炭企业 对坏账损失没有及 时处理 , 导致核算不能统一 进行 , 整 体
( 二) 清晰 界 定 责 任 主体 与 明确 会 计 失 真 的 界 定 一 样 。明 确 责任 主 体 同 样 需要 降 低 不 同 法 律 之 间造 成 的界 定 混 乱 , 可 以 尝试 在 法律 实 践 中 规 定 一 致 的 责 任 主 体 , 同 时结 合 企 业 管 理 经 验 做 到 责 任 主体 能 够 受 到 法 律 的 约束 并 且 能 够 实 际 的 改 善企 业 的 内部 控 制 , 杜 绝会 计 信 息 虚 假 的 发 生 。 而 不 是 像 现 在 , 对 于 不 同 责任 主体 的惩 处 可 能 无 法 使 得 企 业 在 内 部 控 制 上 获 得 过 多 的

20个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20个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20个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1.外部环境风险:分析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情况、政策法规变化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组合。

2.市场需求风险: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并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来适应市场,减少市场风险。

3.财务管理风险: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遵循会计准则和税法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4.流动性风险:合理规划现金流,避免现金不足或过度闲置,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突发情况。

5.债务风险:审慎评估借款需求,并根据企业财务状况选择适当的借款方式和期限,避免债务过重导致偿债风险。

6.利率风险:关注利率波动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采取利率对冲策略,例如利率互换或利率期权等。

7.汇率风险:针对进出口贸易或跨国经营的企业,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使用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掉期等工具。

8.投资风险: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合理配置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9.流动资产管理风险:优化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控制库存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占比,减少资金占用和坏账风险。

10.货币政策风险:关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企业资金成本和融资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资金运作策略。

11.法律合规风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罚款和法律风险。

12.税收风险:积极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合理规划税务筹划,避免税务风险和税负增加。

13.不良资产风险:及时识别和处置不良资产,采取措施减少不良资产的积累和对企业业绩的不良影响。

14.信用风险: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对潜在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授信,确保账款收回和减少坏账损失。

15.盈利能力风险:密切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找出影响盈利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盈利能力。

16.突发事件风险:建立灵活、有效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影响。

17.竞争风险: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战略和行动,并采取相应的竞争对策,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会计经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

会计经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欣泰电气或因欺诈发行退市成为A股市场的热门话题之一,该公司因涉嫌欺诈发行和上市后会计造假等触发暂停上市相关条款,又一财务造假事件浮出水面.对投资者来说,财务报表是其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针.透过财报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流等情况,是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然而,A股上市公司不断上演的财务造假事件,给价值投资蒙上了阴影.原本价值投资在以散户主导的A股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财务造假事件将它置于更尴尬的境地.纵观国内外,财务造假事件充斥于所有的资本市场,即便是资本规模庞大且相对成熟的美国也不可避免.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尚不成熟,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尽管相关部门针对企业上市初、上市后不同阶段的财务状况建立了相应的配套监管机制,进行严格把关,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成为监管下的漏网之鱼.对投资者来说,了解财务造假发生的原因、造假企业的相关特点,学会利用财报分析规避造假标的将更有价值.财务造假顽疾难治以欣泰电气收到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来看(暂不考虑其退市与否),其造假收益远高于行政处罚.欣泰电气通过财务造假成功上市,首次公开募得资金总额达 2.57亿元.针对此次造假事件,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拟对欣泰电气及相关责任人做出共计1907万元的罚款,占首次募资金额不到8%.追溯历史,南纺股份、海联讯、万福生科、云投生态均涉及造假上市,不考虑上市后的其他融资情况,其首发募集金额均远远高于行政处罚.从这一层面上来看,造假受到的行政处罚远远小于违法所得.而企业上市后又可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等再融资,继续利用资本市场圈钱.上市融资原本是为了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活力、发展优质企业,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破坏了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从监管层面上看,监管机构的执法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的,但相关制度设计导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尚难以发挥出法律震慑作用.处罚金额与违法金额的巨大反差又导致企业造假可以获取巨大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造假事件轮番上演的推手.财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立法缺失、执法不足的现状,由此导致监管效力严重削弱、处罚力度明显达不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追溯根源,这与我国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有关.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较,我国打击财务舞弊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而成熟的海外资本市场高度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由投资者发起的巨额民事赔偿诉讼,足以形成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效力.可见,在现行市场制度和环境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财务造假成A股一大顽疾,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消除.造假手法万变不离其宗企业财务造假手法千变万化,但主要是围绕收入、费用和现金流这三方面展开,构造业绩美丽曲线.从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来看,上市公司主要造假手法有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虚增或减应收账款等.由于上市和退市机制中重点考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情况,美化利润是财务造假的最终目的.但对投资者来说,最直观的业绩指标莫过于净利润.由于权责发生制并不考虑本期实际是否收到或付出资金,而是以权力或责任的发生来确定应收和应付,使得利润表成为财报中最容易造假的区域.通过分析2014年、2015年证监会行政处罚部分造假案例发现,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关联方或子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最为常见.1、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违规确认收入,少计提或不计提坏账准备商誉等,或将政府补助等营业外收入直接冲减成本等方式操纵利润,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如食品饮料业的莲花健康,将本应作为政府补助的营业外收入直接冲减生产成本,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中科云网、*ST生物通过违规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操纵利润.2、利用关联方或关联交易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和关联交易造假,如康欣新材(旧称青鸟华光)、紫鑫药业等.康欣新材因未按规定披露相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导致利润总额虚增;此外其还利用子公司实施并无商业实质的购销交易,虚增年度营业收入.再如中基健康(旧称新中基)通过自己设立的隐形空壳公司与非关联的中转过账公司,连续多年虚构购销业务,虚增业务收入与成本,虚增或者虚减利润导致公司2006年至2011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及重大遗漏.不管是虚构交易还是直接虚构收入、利润,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仅仅依靠上市公司本身是无法实现的,相关中介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中,由于造假公司与相关群体互通一气,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投资者很难获取真实信息.造假标的三大特点造假上市公司在被揭穿之前,经营业绩或股价往往表现靓丽.造假事件公开后,上市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短期内股价或大幅缩水,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秩序,影响了投资者利益.通过整理证监会2010以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统计显示涉及财务造假的企业共44家,其中广州新大地、山西天能科技、河南天丰节能为IPO造假,广西康华农业为借壳上市造假,均未能成功上市;其他39家为上市公司.本文主要以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行业、业绩表现、市场表现的分析,发现造假标的存在一定的特点:1、传统行业成造假重灾区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起始年份(证监会披露的年报虚假信息起始年)所属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为造假高发区,其中以化工、农林牧渔业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成财务造假多发行业(见图1).传统行业周期短,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崛起,化工、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相关上市公司很难摆脱业绩快速下滑的命运,为保业绩长青不少上市公司产生舞弊动机.此外,传统行业中的不少行业具有特殊性,财务报表的收入、利润、坏账准备等科目比较容易被虚构.如传统行业中的农业上市公司,历年来其财务造假高发率已饱受诟病.这主要与农业企业存在一些特殊特点有关,如经营状况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现金买卖营业占比大、对生物物资的审计盘点难度大等,企业利用这些特点捏造利润的空间很大,由此导致农业成造假多发行业,如云投生态(旧称绿大地)、新大地、万福生科等,堪称农业造假经典案例.另外,传统行业的兴衰更替快,行业发展对业绩冲击大,导致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很多时候,由于行业政策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业绩下滑,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走向造假之路.如华锐风电,受风电行业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行业业绩急剧下滑,为粉饰上市首年业绩不惜铤而走险.2、IPO当年成利润转折点由于IPO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明确的要求,一部分谋求上市的企业千方百计美化利润满足条件以实现上市.往往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要求,容易过分美化财报,导致上市后业绩表现很难超过上市之前.通过对比万福生科、海联讯等上市公司IPO前三年与后三年的净利润,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事实上,以万福生科、海联讯、云投生态IPO当年至今的净利润来看,极少年份能超过IPO当年利润.造假上市的上市公司,以IPO当年为转折点,利润呈现了明显的下滑.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对上市后利润明显下滑的企业提高警惕,可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判断,防止踩雷.3、造假前盈利能力下降以上市公司造假的起始年份(证监会披露的年报虚假信息起始年)为基础.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造假前的的净资产收益率,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造假前普遍存在获利能力下降的趋势.39家上市公司造假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05%,获利能力有限.其中中科云网、华锐风电、*ST生物、康欣新材等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造假前三年出现连续下滑.造假前盈利能力下滑是造假标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主导造假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警.规避造假标的陷阱在现行市场制度下,由于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为上市圈钱、保壳等,不惜利用各种手法进行财务造假.加之,相关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结为共谋,导致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通过对造假上市公司的分析,不难发现造假标的一些共性因素,为规避造假标的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行业上来看,由于行业存在的特殊特点,化工业、农林牧渔业等传统行业往往是财务造假多发行业.上市后业绩变脸成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的标配,尤其是造假上市的企业,以IPO当年利润为转折点,造假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下滑之势,IPO当年利润成不少造假上市公司利润峰值.从造假标的盈利能力来看,大部分造假标的因盈利能力不足,业绩面临严重挑战被迫进行财务舞弊.盈利能力的连续下降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告.从市场表现来看,造假上市公司在造假期间股价振幅大,投机资本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而主力资金投资行为受造假影响并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广大投资者的风向标.以证监会公布的造假起始年份至终止年份计算股价的涨跌幅,研究对象为39家财务造假上市公司,通过与同期的上证综指涨跌对比,发现财务造假对股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0%以上的个股期间涨幅偏离大盘指数绝对值超过10%.此外,约53%的个股股价与大盘呈负偏离,从概率的角度上来看,投资者账面收益缩水的概率相对大.整体上看,39家上市公司期间相对大盘涨幅均值约4.94%,表明上市公司通过粉饰业绩对股价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从振幅来看,39只个股平均振幅达193.21%.股价波幅大,给投机资本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毫无疑问,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股价,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对造假主体来说,股价波幅越大,盈利空间越大.以造假期间的资金流向占比(区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占流通股本的比率)来看,39只个股资金流向占比平均值为-14.76%.主力资金整体现净流出,表明并不看好造假标的,投资行为受造假的影响并不大,侧面反映了普通投资者才是造假最大的买单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回顾造假手法、造假的主客观因素、造假标的呈现的特点让投资者窥视财务造假事件,对财务造假深入了解,可以有效避免踩中造假股.由于资本市场具有在天然的逐利性,财务造假事件很难避免.随着监管不断趋严,财务造假事件不断被揭露,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可估量.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受到的损失谁来买单?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利用基本面分析规避造假标的比选择投资标的更有意义.1、行业对比分析.利用财报进行行业分析,将行业均值与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结合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找出疑点、客观分析.2、横纵比较分析.通过纵向分析追踪个股多年的业绩情况可以了解其成长性、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通过横向对比了解标的的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等可以有效对其财务指标合理性进行辨别.3、把握主营业务分析,注重利润产生的来源.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副业或政府补贴等方式获得收益,这些获益不具备持续性,对公司的成长性并无实质性的意义.相比净利润,投资者更应聚焦于有利于公司获得持续盈利的主营业务能力.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

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

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

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

其中Beasley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ISA)(AI240)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200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

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

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

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

表2-1就中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 区域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实例分析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实例分析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实例分析11国商沈佳蓓摘要: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便利,也为不法分子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熟悉国际惯例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提高警觉,防范各式各样欺诈手段和方法,以确保交易安全。

本文就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出现的欺诈风险,阐述信用证欺诈的概念、成因、种类,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手段风险防范一、信用证欺诈相关概念1、信用证的定义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是一家银行(开证行)按照其客户(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向另一方(受益人)所签发的一种书面约定,根据这一约定,如果受益人满足了约定的条件,开证行将向受益人支付信用证中约定的金额。

信用证在本质上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是现代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

2、信用证的类型3、信用证欺诈的定义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对信用证欺诈已逐渐加以重视,但是对于什么是信用证欺诈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有学者认为,信用证欺诈是指利用跟单信用证机制中的单证相符即予以支付的规定,提供表面记载与信用证要求相符,但实际上不能代表真实货物的单据,骗取货物支付的商业欺诈行为。

伪造、变造信用证下要求的商业单据或故意提供记载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单据是这种欺诈行为的共同特征。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因而在我国,构成信用证欺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用证一方当事人是主观上出于故意的,即明知其欺诈行为会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希望另一方当事人基于该错误认识作出一定行为;2、客观上欺诈一方有积极的欺诈行为,如伪造单据,隐瞒真实情况。

3、被欺诈一方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了某种行为,行为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影响对这一行为是否为欺诈的认定。

二、信用证欺诈的成因1、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同济堂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同济堂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同济堂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目录1. 案件概述 (2)1.1 案例背景 (2)1.2 案件涉及的财务违法行为 (3)1.3 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 (4)2. 财务造假的modus (5)2.1 虚假订单和收款 (6)2.2 借贷造假和资金挪用 (7)2.3 假设利润和隐瞒亏损 (8)2.4 其他财务造假手段 (9)3.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 (10)3.1 公司经营不善 (12)3.2 管理层个人利益驱动 (13)3.3 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缺陷 (14)3.4 制度监管漏洞 (15)4. 案例对社会及行业的影响 (16)4.1 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 (18)4.2 破坏市场秩序与信赖关系 (19)4.3 损害企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20)5. 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反思 (21)5.1 涉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22)5.2 公司应承担的处罚 (23)5.3 案例对财务核查与监管的启示 (25)5.4 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建议 (26)6. 案例应对措施建议 (27)6.1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28)6.2 完善财务监管机制 (29)6.3 加强资金管理和核实程序 (30)6.4 提高员工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 (31)1. 案件概述2000年,同济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其上市公告中披露了一系列财务指标造假行为,引起广泛关注。

涉案事件涉及公司1997年至1999年的财务报表,其中包括虚增销售收入、利润、资产以及隐瞒债务等违法行为。

这起案件的曝露削弱了投资者对同济堂公司信心的同时,也给当时中国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导致股价暴跌并引发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风声。

该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规模较大,且所涉财务指标过于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如销售记录虚增、费用摊销不当、资产估值作假等,展现了财务造假行为的欺骗性复杂程度。

1.1 案例背景同济堂,最初注册名为“上海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上海市一家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经验的医药产业链企业。

会计舞弊案例启示与心得

会计舞弊案例启示与心得

会计舞弊案例启示与心得
会计舞弊案例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不法目的,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案例。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市场信任,对于会计专业人员来说,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至关重要。

首先,会计舞弊案例提醒我们必须保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高度的道德素养,遵循诚实、透明、公正的原则,不得参与任何欺诈活动。

此外,要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抵制各种利益诱惑,保持自身的职业独立性。

其次,会计舞弊案例教会了我们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保护资产、预防欺诈行为的重要手段。

会计专业人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并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审计,以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可靠。

此外,会计舞弊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风险防控意识。

会计专业人员应审慎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包括内外部风险,特别是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风险。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流程,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和培训,可以有效减少会计舞弊的发生。

最后,会计舞弊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专业素养和知识更新。

会计专业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关注会计法规和准则的更新和变动,熟悉市场动态和会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会计舞弊案例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和反思。

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我们要始终保持职业操守,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 其素质。在培训方面,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程度;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应该强调对审计人员的道德约束和职业操 守的培养。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上海大智慧应该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以防止类似的财务造假事件再 次发生。具体来说,应该加强对合同管理和客户信用的管理。在合同管理方面, 应该加强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力度;在客户信用管理方面,应该建立严格的信用管 理制度。
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上海大 智慧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1、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
在审计过程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导致未能及时发 现上海大智慧的财务造假行为。例如,在对上海大智慧的收入确认进行审计时, 未能对其客户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以核实其财务状况和业务往来的真实性。
2、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此次事件 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导致未 能及时发现上海大智慧的财务造假行为。
3、内部控制缺陷
上海大智慧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这也是导致其财务造假事件曝光的主 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合同管理方面,上海大智慧未能在合同签订前进行严格的 审查,导致与一些客户的合同存在重大漏洞;在销售环节,也未能对其客户进行 严格的信用管理,导致部分客户欠款无法追回。这些内部控制缺陷也给立信会计 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业务受挫。大智慧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大智慧及相关方的信 任度下降,导致其业务受到了重大影响。作为其审计机构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也 因此失去了部分客户的信任,进而影响了其业务发展。
3、监管处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对大智慧和相应的监管措施,包括罚款和限制 业务等。

保险欺诈的原因与策略分析

保险欺诈的原因与策略分析

保险欺诈的原因与策略分析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它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提供保障,为他们带来安全感和保障。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欺诈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保险欺诈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和形象,给保险机构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保险欺诈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经济利益诱惑、监管不力、技术手段推动和社会道德缺失等方面。

针对保险欺诈问题,保险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管力度,引入科技手段,加强行业合作,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等多方面综合策略。

保险欺诈的原因:1. 经济利益诱惑经济利益是保险欺诈的主要驱动力。

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谋取利益,可能会故意制造事故,夸大损失,虚构医疗费用等手段来进行保险欺诈。

尤其是在财产险和人身险领域,由于赔付金额巨大,诱惑更加明显,从而导致了保险欺诈现象的频繁发生。

2. 监管不力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保险欺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保险机构为了追求保单数量和业绩,可能会忽视保险核保的严谨性,导致一些高风险投保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保险赔偿,从而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

监管部门对于保险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也使得欺诈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 技术手段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欺诈分子也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保险欺诈。

比如利用虚假身份信息购买保险,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虚假信息来获得不法利益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给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4. 社会道德缺失社会道德的缺失也是导致保险欺诈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缺乏道德观念,对于利用保险来获取不正当利益并不以为然,这种社会风气的腐败也导致了保险欺诈现象的愈演愈烈。

针对保险欺诈问题,保险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管力度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对保险核保以及理赔流程的严格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核保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加强对代理人和业务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降低保险欺诈的风险。

信用卡反诈标签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初探

信用卡反诈标签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初探

☐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施琤漪 浙江邦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吴 伟信用卡反诈标签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初探近年来,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银行账户作为其犯罪资金的转移渠道,作案手法及资金转移的手段不断翻新,逐渐呈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征。

此类犯罪案件对客户的资金安全、银行的正常运营及声誉造成了严重侵害。

在黑产中,银行卡、手机卡、网银U 盾及密码、身份证复印件等银行卡“四件套”的价格大幅上涨,因用于诈骗收款或转移非法所得的借记卡账户资源紧缺,不法分子转而将信用卡作为作案工具,并通过信用卡账户的溢缴款来收取或转移非法资金,洗钱诈骗作案工具由借记卡向信用卡扩大的趋势愈发明显。

鉴于此,公安机关部署“净网”“断链”“断卡”等专项行动,持续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金融机构则通过逐步完善风险监测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涉诈风险防控能力。

2022年以来,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加速推进反诈工作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反诈标签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以下简称“反诈模型”)、布设电诈涉案账户的止付管控自动化策略、开展涉案账户的倒查工作、关注公安机关反诈中心对电诈账户的特征分析与相关风险动态。

对于涉诈信用卡账户,一方面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实时管控涉案账户,防止电诈资金流出;另一方面根据涉案账户的特征建立反诈模型,产出风险预警名单,提早介入调查并尽早拦截电诈资金,并结合当前电诈风险动态的变化及时调优模型,做好精准管控工作。

一、反诈模型概述基于行业成熟的专家经验和机器学习算法工具,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结合黑样本析取、特征分析、标签定义、模型构建、模型预警等策略构建了反诈模型,反诈标签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架构如图1所示。

1.黑样本析取在模型构建前,银行需要收集一定数量、一定时间跨度、不同特点的黑样本数据(经过调查、分析等手段能明确账户是电诈账户的样本数据)。

源头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分析、验证、优化,直接影响后续产出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其来源是模型构建的重中之重。

电信诈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电信诈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电信诈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材料一:我曾在某公司工作期间,亲身经历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以下是我在该案件中的工作经验:1. 快速反应能力:在接到受害者报案后,我立即与相关部门合作,组织调查团队展开调查。

我们迅速收集证据,确定了犯罪网络背后的基本结构。

2. 持续监控:为了捕捉犯罪分子,我们实施了持续监控计划。

我们使用技术手段来追踪犯罪网络的活动,并定期更新我们的调查进展。

3. 合作与信息共享:为了更好地对抗电信诈骗犯罪,我们加强了和其他执法机构以及电信公司的合作。

我们共享了调查中的关键信息,同时接受并利用其它机构的建议和技术支持。

4. 提高公众意识:我们组织了针对市民的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电信诈骗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通过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减少了潜在受害者。

5. 制定预防措施:根据我们在该案件中的经验,我们改进了公司内部的信息保护系统,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措施。

这些改进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信息安全性。

6. 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客户的防范意识,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我们特别强调了社交工程攻击和欺诈技巧,并向员工提供了如何识别和预防此类攻击的实用技巧。

通过以上经验,我深刻认识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任务,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我也意识到持续的监控和信息共享对于成功打击此类犯罪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和加强内部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潜在的受害者,并使公司和个人免受电信诈骗的侵害。

材料二:在我从事电信诈骗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1. 强化员工培训:将员工视为公司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我们组织了针对电信诈骗的培训课程,教授员工识别和预防电信诈骗的基本技巧。

2. 建立联合反诈骗小组:与其他同行机构、执法机构以及电信运营商联合成立反诈骗小组,共同分享信息和经验。

这种合作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欺诈手段和犯罪动向,做出更为准确的预警和应对。

欺诈类风险评分

欺诈类风险评分

欺诈类风险评分一般来说,欺诈行为是以非法手段获取财产或利益的行为。

欺诈之所以成为风险,是因为它会对金融体系、商业实体和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安全。

为了应对欺诈风险,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建立欺诈风险评分系统。

欺诈类风险评分是一个综合性的模型,它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多维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建模,实现对欺诈风险的精准评估和预测。

欺诈类风险评分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个体信息验证: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个人信息的真实性验证和核实。

2. 信用评估:通过个人信用记录和征信报告等数据,评估个体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

3. 行为分析:通过个体的交易行为、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等数据,分析其行为模式和潜在风险。

4. 设备指纹识别:通过设备的IP地址、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信息,识别设备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5. 规则引擎检测:通过事先设定的规则和模型,实时监控交易行为和风险情况,及时发现和阻止欺诈行为。

6. 异常检测和预警:通过建立异常检测模型和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和欺诈风险。

欺诈类风险评分系统主要用于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等组织,帮助它们识别和预防欺诈风险,保护自身和用户的利益。

在实际应用中,欺诈类风险评分系统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定制不同的评分模型和策略,以提高识别率和准确性。

在建立欺诈类风险评分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数据来源和质量:欺诈风险评分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且数据质量对评分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要确保数据来源准确可靠、数据清洁完整。

2. 模型选择和优化:针对不同的欺诈行为和用户群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评分模型和算法,并进行参数调优和模型训练,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实时监控和报警机制:建立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欺诈行为,减少损失和风险。

4. 合规性和隐私保护:建立合规的风险评分模型和系统,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财务公司如何协助企业进行财务反欺诈调查

财务公司如何协助企业进行财务反欺诈调查

财务公司如何协助企业进行财务反欺诈调查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财务欺诈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威胁,许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声誉,纷纷招募财务公司来进行反欺诈调查。

财务公司作为专业的机构,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财务反欺诈调查。

本文将探讨财务公司如何协助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调查。

一、审核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公司通过审核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弱点,帮助企业修补漏洞和加强管理控制。

财务公司会对企业的会计制度、财务流程、审计程序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流程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法规和准则,降低被欺诈行为侵害的可能性。

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财务公司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财务欺诈行为。

它们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业务交易和其他相关信息,寻找异常模式和不一致之处。

财务公司能够利用高级数据分析工具来监测企业的关键财务指标,确定潜在的欺诈风险,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三、调查技术与手段财务公司在进行财务反欺诈调查时,还可以采用各种调查技术和手段,以收集更多的证据和信息。

例如,它们可以利用网络取证技术,追踪电子邮件、通话记录和网络交易,以发现可疑的行为。

此外,财务公司还可以与律师事务所合作,调查可疑的交易和涉嫌欺诈的个人或组织。

四、合规与法律支持财务公司能够为企业提供合规与法律支持,确保反欺诈调查符合相关法规和法律程序。

在财务反欺诈调查过程中,合规性是至关重要的。

财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内部合规政策和程序,并确保调查过程中的证据采集和处理符合法律要求。

五、培训与宣传财务公司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对财务欺诈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它们可以为企业的员工提供识别欺诈行为的培训,加强员工对财务欺诈的敏感度,并教授防范欺诈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财务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通讯、培训材料和相关活动,向企业传播反欺诈的理念和方法。

总结:财务公司在协助企业进行财务反欺诈调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欺诈检测中的应用教程与技巧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欺诈检测中的应用教程与技巧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欺诈检测中的应用教程与技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交易的电子化,金融欺诈活动也日益猖獗,给个人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欺诈,大数据分析技术逐渐成为金融行业或金融监管机构中必备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欺诈检测中的应用教程与技巧,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金融欺诈的识别率和准确性。

一、数据收集与准备在进行金融欺诈检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准备工作。

金融行业的庞大量级的数据源包括交易数据、客户信息、通信记录等等。

同时,可以利用外部数据源如公共数据库、社交媒体等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和整理,将重要字段提取出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特征选择与工程在进行金融欺诈检测之前,我们需要确定用于识别欺诈行为的特征。

特征选择的目标是找到能够最好地区分欺诈和正常交易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包括交易金额、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类型等等。

此外,根据领域知识和经验可以构建更加复杂的特征,如交易频率、异常交易模式等。

特征工程的目标是将选定的特征进行转换和组合,以更好地反映欺诈行为的特征模式。

三、建立模型与算法选择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是金融欺诈检测的核心。

传统的统计模型如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都可以用于欺诈检测,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更加复杂的模型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也被广泛应用。

选择合适的算法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实时性。

四、模型训练与优化在选择好合适的模型和算法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

训练模型需要使用已知的标记数据(包括欺诈和正常交易)进行,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和优化算法,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欺诈行为。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拟合问题,即模型过于拟合训练数据而导致在新数据上表现不佳。

五、异常行为检测与规则制定除了建立模型进行欺诈检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基于规则的方法进行异常行为检测。

高级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岗位-简历

高级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岗位-简历

高级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岗位-简历
基本信息
自我评价
我是一名高级反欺诈策略分析师,拥有丰富的反欺诈领域经验。

我的使命是保护组织免受欺诈活动的威胁,并构建高效的策略来应对不断演变的风险。

我热衷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能够设计和实施复杂的反欺诈模型。

我具备卓越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管理技能,能够领导团队实施策略并取得成功。

我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行业最佳实践,以确保反欺诈策略的卓越性能。

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技能
•深入了解反欺诈策略和风险管理。

•熟练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NumPy、Pandas、Scikit-Learn)和R。

•能够构建和评估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

•卓越的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推动策略的成功实施。

•熟悉大数据技术,如Hadoop和Spark,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兴趣爱好
除了工作,我热衷于研究新兴的数据科学技术和欺诈检测策略。

在业余时间,我喜欢阅读关于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的专业书籍,以保持在领域的竞争优势。

我也是一名户外活动爱好者,喜欢登山和探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我热衷于音乐,喜欢演奏吉他和钢琴,以放松和发展创造力。

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岗位-简历

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岗位-简历

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岗位-简历
基本信息
自我评价
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反欺诈策略分析师,专注于识别和预防各种形式的欺诈活动。

我的独特能力在于深入分析大量数据以发现潜在的欺诈模式。

我拥有卓越的数据挖掘技能,能够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包括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识别异常行为和风险。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成功设计和实施反欺诈策略,有效减少了欺诈率,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美元。

我注重细节,对数据敏感,能够快速做出决策,以保护组织的利益。

我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欺诈检测和预防的效率,确保企业的经济安全。

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技能
•数据挖掘和分析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欺诈检测策略
•数据可视化
•风险评估和管理
兴趣爱好
除了工作,我热衷于研究新兴的技术趋势,特别是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我喜欢参加技术研讨会和会议,与同行分享经验和见解。

此外,我喜欢户外活动,包括远足和露营,以放松身心。

我还热衷于音乐,喜欢弹奏吉他和钢琴,以充实生活的多样性。

2019-2020中国数字金融反欺诈分析报告

2019-2020中国数字金融反欺诈分析报告

内蒙古
10% 8% 6% 4% 2% 0%
9.4% 内蒙古
7.5% 广东
广东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图:欺诈事件发生量全国占比排名TOP5省份
6.6%
4.7%
4.7%
4.6%
4.6%
4.4%
河南
山东
四川
黑龙江
陕西
湖南
图:欺诈事件发生量全国占比排名TOP10省份
四川省
4.1%
3.9%
山西
河北
欺诈损失:人均2000元左右
特征引擎 规则引擎 策略引擎
全信贷周期风险管理 多维度三方数据集成 多场景专家模型内置
场 景
资料虚假、隐瞒历史、虚假联系人、代办包装、履历虚假、组团骗贷

设备反欺诈、资料反欺诈、交易反欺诈、团伙反欺诈等不同的解决方案

数据的自动采集
模型自动发布、应用与监控
数据仓库 自动决策引擎 智能建模引擎
业务的自动审批决策
整个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与核心。通过前沿AI研究 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开发反欺诈应用,裁定是否存在 欺诈嫌疑。
根据最新的欺诈形势构建新的欺诈规则和 特征,为反欺诈演算提供支持。
AI反欺诈“黑科技”
复杂网络
收货地址聚类分析 用户行为风险分析
AI反欺诈“黑科 技”
舆情监控 LBS风险评估
多平台指数
AI反欺诈“黑科技”应用效果
图:欺诈发生时间段分布(2018.1-2019.6)
PART3
数字金融反欺诈的AI解决方案
金融反欺诈的攻防博弈
金融欺诈和反欺诈之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欺诈方和反欺诈方始终处于动态博弈的过程中。
线下欺诈:手段单一,电信诈骗为主

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

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五届会员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成果评选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C行业、上市公司研究类三等奖陈亮王炫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录摘要引言一、会计信息欺诈的动因分析1.首次公开募股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3.获取再融资资格4.股价配合二、会计信息欺诈的途径剖析1.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2.对现金流的操纵三、会计信息欺诈识别的经验分析1.令人警觉的外部财务指标2.关注审计风险较大的科目3.三大报表的钩稽关系显示端倪4.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5.异常波动指标分析四、会计信息欺诈的识别模型及检验效果1.样本选择2.指标体系设置3.指标的描述性分析4.单因素方差分析五、结语摘要会计信息欺诈是指明显违背会计准则及有关法律规章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或虚构的行为,它与通常所说的盈余管理同属利润操纵行为,但在对会计信息的扭曲程度、对投资者的危害性以及违法、违规性质的严重性方面,会计信息欺诈远甚于盈余管理。

本文立足于对国内41家被公开处罚的会计欺诈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结合国外会计欺诈案例,揭示了以会计利润和现金流为目标的常见操纵手法,从定性角度介绍了识别会计欺诈的主要途径;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构建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该模型对会计欺诈公司和正常公司的识别率分别为80%、93%。

关键词:会计信息欺诈操纵现金流单因素方差分析引言从深圳原野、琼民源到蓝田股份、银广夏,自1991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有41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虚假陈诉遭受证监会行政处罚,但这应只是会计欺诈的冰山一角,而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处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阶段而尚未完全浮出水面。

2001年财政部对16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的调查显示,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达71.43亿元。

而即使是在审计失实的泛滥前提下,从1996年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施行起,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比率仍逐年增长,自1996年的9.06%增长至2001年的18.2%。

保险反欺诈工作的几点建议

保险反欺诈工作的几点建议

保险反欺诈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建立一个强大的反欺诈团队:组建一支专业的反欺诈团队,包括有经验的调查员、数据分析师和法律专家。

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识别和调查可疑的保险申请和索赔。

2. 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

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可以自动分析和比对大量数据,识别异常模式和风险信号。

3. 建立合作关系:与其他保险公司、执法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分享情报和经验,共同打击保险欺诈。

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资源,加强反欺诈工作的效果。

4. 加强培训和教育:为员工提供反欺诈培训和教育,让他们了解欺诈行为的特征和常见手段,能够识别可疑的保险申请和索赔。

员工应该知道如何报告可疑情况,并且要有一个匿名举报机制。

5. 强化内部控制和审核: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审核程序,确保保险申请和索赔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这包括验证被保险人的身份和资格,核实索赔事实和证据,以及进行定期的审查和监督。

6. 加强法律合规: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确保保险业务的合法性和诚信性。

建立合规机制和流程,监测和报告任何违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7. 提供奖励和激励:建立一个奖励和激励制度,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反欺诈工作。

奖励可以是经济奖励、晋升机会或其他形式的认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8.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反欺诈工作的效果和成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保持对新的欺诈手段和模式的关注,不断更新和改进反欺诈策略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会计信息欺诈的动因分析
根据对国内41家被披露会计欺诈的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会计信息欺诈的动因主要集中于募集资金、 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配合股价等几种类型。而在国外还包括会计利益冲突、分析师利益冲突、管 理层股票期权等诱因。
1.首次公开募股 我国A股公司IPO前要求其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及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等条件,而且其盈利指标 对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IPO环节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数目最多,占41家样本公司 中的29%,如ST麦科特、通海高科、ST红光等。 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 出于对会计盈余的平滑处理,以及对被处以ST、PT的逃避,41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利润操纵是为了 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出现亏损或连续亏损。如桂林集琦2000年虚增收入使公司止住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趋 势;又如ST龙建(原北满特钢)1999年亏损,2000年虚增利润2590万元从而避免了其沦为ST板块。 3. 获取再融资资格 我国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如自94年起,证监会要求除农业、能源、原材料、 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以外,其他行业的公司在配股时必须满足连续三年盈利、净资产 收益率平均10%(任何一年不低于6%)的条件,96年又改为收益率连续三年达到10%以上,2001年后有 所放宽。在41家样本公司中有7家如金路集团、金荔科技(原飞龙实业)、中国高科等在虚增利润期间都 获取了配股资格。 4.股价配合 银广夏、东方电子的利润操纵则更多是为迎合二级市场的需求,如东方电子在1997年至2001年共计 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与此同时东方电子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20万迅速增长到6亿多,在虚假业绩、 高比例配送和疯狂炒作的推动之下东方电子股价上市四年累计飚升60倍以上。
科技有限公司在尚未完全履行 合同约定义务、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将在1998年才能确认为收入的9600万元提前确认为1997 年度收入。
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品时确认收入:交易双方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其收入质量就应该谨慎对 待。2001年发布的《关联方交易准则》虽然遏制了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但一些潜在关联方却难以分辨。 潜在关联交易比较常见的是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销售,上市公司本身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 第三方从而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在合并报表 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降低资产准备:目前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需要在期末根据 资产减损程度计提减值准备,提取准备不足或减少准备都会虚增利润,特别是资产总额上升时相应减值 准备反而下降、或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发生逆转,都有进行会计欺诈的风险。如朗讯1999年9月库存大幅 上升,但存货减值准备的绝对金额和相对比例都出现下降,而如果维持原先的准备比例则会使朗讯该月 的每股收益减少8美分。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只是帮助公司通过将营运成本转移 到未来以脱离困境,而通过会计政策变更使现在的费用转移到过去的方式则可使成本永远消失。如2001 年末财政部规定上市公司新增四项计提准备时,部分公司通过“巨额冲销”方法(即提取巨额准备)将 挂账费用一次性冲销。
(4)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 不记录相关费用及负债:多计收入的另一渠道是不记录费用和相关负债,如大庆联谊的操纵手段之 一是将获取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未计入当年损益从而虚增利润1058.60万元;而中国高科则是将付给某机 构的财务顾问费用从“管理费用”调账转入“其他应收款”。 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减少销售成本:存货的变化对企业损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所得税数额都 会产生相应影响。首先,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期初 存货计价过低,当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其次,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 成本。此外,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也可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 调整预提费用、冲减当期成本:预提费用科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 项费用,预提费用也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会计科目,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判断和估计,因此预提费用的 调整也可成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工具之一。
(2)伪造收入 与提前确认收入相比,伪造收入则是一种彻头彻底的骗局,其行径包括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和将 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这种欺诈多伴随着伪造会计凭证及合同等,如麦科特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 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 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 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但如 果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如东方电子1997-2001年期间通过伪造销售 合同、虚开销售发票方式,将股票交易所得计入主营收入,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 (3)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 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可选择将现行费用递延处理或是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 营运成本资本化:这种手法表现为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即成本被不适当地记录为可以分期摊 销的资产(而非费用),营运成本资本化的多发区域存在于广告宣传成本、利息成本、软件开发成本等。 如震惊华尔街的WorldCom欺诈即是将38亿美元的费用错误地计为资本支出。 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对固定资产减少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延长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不过 明显调整折旧方法或者折旧、摊销期限易被察觉,部分公司通过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进程使折旧减少, 如锦州港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等导致2000年度少提折旧及相应 少计主营业务成本780万元。
此,对现金流的操纵正成为会计信息欺诈的另一种形式。具体而言,伪造现金流主要是银行存款与流动 资产、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1)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伪造或提前确认收入的公司经常通过虚拟应收账款方式虚增收入,但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以及日益 增长的应收账款规模终究会引起投资者和审计师的怀疑,因此伪造现金流的手法之一是通过银行存款与 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隐藏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具体而言,当造假公司需要将日益增多的应收账款伪造成有现金流的交易时,可以虚拟交易的客户 名义收款进账,即通过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的分录冲销应收账款;其次,在需要偿还 虚拟资金时则以借出款或购货款名义冲销,如以借出往来款的名义出账,则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银行存款”的会计分录使原来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化为会计报表上的其他应收款;以购货 款的名义出账,则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这种欺诈方式一方面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 售商品收到现金,另一方面使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转化为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 即使无法以虚拟交易客户名义收款进账,伪造现金流公司亦可通过直接虚构进账单、对账单方式虚 增银行存款,其后再进行虚增的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2)银行存款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虽然将虚拟或暂时筹措的银行存款转换为流动资产便于操作,且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收入现 值,而且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存货之间的转换避免了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但应收账款、存货、其 他应收款等流动资产的日益增多并且已逐渐丧失流动性将会使公司面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之虞,因此在 部分欺诈案例中,造假公司已选择将银行存款转化为应收账款后再二次转化为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如麦科特、蓝田股份、锦州港的会计欺诈都选择了虚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及非流动资产的手法。
附属、关联单位承担费用:附属、关联单位为上市公司承担费用也是降低成本费用常用伎俩之一, 如蓝田股份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 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9%。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 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虚增利润。
会计信息欺诈经验分析及识别模型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陈亮 王炫
摘要 会计信息欺诈是指明显违背会计准则及有关法律规章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或虚构的行为,它与通常 所说的盈余管理同属利润操纵行为,但在对会计信息的扭曲程度、对投资者的危害性以及违法、违规性 质的严重性方面,会计信息欺诈远甚于盈余管理。 本文立足于对国内41家被公开处罚的会计欺诈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结合国外会计欺诈案例,揭示 了以会计利润和现金流为目标的常见操纵手法,从定性角度介绍了识别会计欺诈的主要途径;并运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构建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该模型对会计欺诈公司和正常公司的识别率分 别为80%、93%。
二、会计信息欺诈的途径剖析 由于所有的会计信息均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载体,会计欺诈亦是以三大报表具 体科目的操纵为目的,所以本文对会计信息欺诈途径分析就以此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会计盈余目标的 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另一种则是基于对现金流为目标的操纵。 1. 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 简单地说,旨在操纵会计盈余的会计欺诈多围绕着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而其中涉及到的手 段则包括违反收入、费用确认原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 (1)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下确认收入 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的手法多体现为提前确认收入和不适当确认收入两种情况,前者主要针对收入
确认的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确认收入的质量。 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比较明显的如朗讯公司涉嫌将6790万美元未到帐的分销商销
售收入入账;而较为含蓄的则如美国软件开发商—交易系统设计公司(TSAI)1998年前一直采用在客户 为五年期的许可证协议付款时才记录收入,1998年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开始记录未满五年期的收入, 收入确认方法的改变掩盖了销售的放缓及营业现金流的下降。
引言 从深圳原野、琼民源到蓝田股份、银广夏,自1991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有41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 息虚假陈述遭受证监会行政处罚,但这应只是会计欺诈的冰山一角,而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处于被证监会 立案调查阶段而尚未完全浮出水面。2001年财政部对16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的调查 显示,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达71.43亿元。而即使 是在审计失实的泛滥前提下,从1996年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施行起,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 审计报告比率仍逐年增长,自1996年的9.06%增长至2001年的18.2%。 被誉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经典的美国上市公司也同样逃脱不了会计信息欺诈的愚弄,据《商业周刊》 报道,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曝光的范围和规模超过了大萧条以来的任何时期,从 1995年到2001年,公司纠正财务报告的案例从每年50例增长到每年150例,而2002年第一季度就高达60 例。2001年12月Enron(安然公司)因会计丑闻曝光刷新了公司破产规模的记录,6个月之后WorldCom(世 界通信)再度爆发丑闻,再创公司破产规模的记录,曾经显赫的朗讯、泰科、施乐、默克也因涉嫌会计欺 诈而成为会计丑闻家族的一员。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财务信息中识别出会计欺诈风险?本文以国内41家被公开披露会计欺诈的上市公司为 研究样本,从定性角度介绍了识别会计欺诈的主要方法及途径,从定量角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建 立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从而为投资者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多种识别会计欺诈的检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