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解读:四个一定要(最新篇)

合集下载

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

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

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2009-10-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7大精神解读

17大精神解读

十七大报告主要精神和重大创新解读宋建国(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大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定位。

改革发展阶段的关键阶段就是在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规划2000年—2020年。

十七大报告集中体现在两个文线上,一是十七大报告;二是党章。

一、主要精神解读外观特点:1、宏大的政治报告。

其中有三个标志:①、文字多;②、问题多。

包括了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③、历史跨度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29年,部署了今后全面建设小康13年。

2、精品报告。

来源于报告的起草过程,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

(一)报告结构1、导语。

2、主要内容。

3、结束语。

(二)内容结构1、导语部分。

介绍十七大主题,“一面旗帜、四个内容”。

“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内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总结经验(报告的第一、二个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全面指导。

3、深刻论述科学发展观(报告的第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工作部署(报告的第四—十一个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主权、外交、军队等方面的建设。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报告的第十二个问题)对全面推进党建全面建设伟大工程全面部署。

二、主要精神解读1、报告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

即“一面旗帜、四个内容”。

2、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进一步回顾了近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高视角、全境式、大跨度总结经验。

“三个永远路径”毛泽东“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社会主义建设)”、江泽民“续录发展开放伟大事业(党建问题)”3、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家主要中央媒体解读十七大报告

四家主要中央媒体解读十七大报告

四家主要中央媒体解读十七大报告新华社评论:十七大新华时评:不断改革开放事业才能长青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徐兆荣)“十七大报告中‘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些话说得多好啊。

这几年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好局面,就是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不是一劳永逸,不断改革开放才能事业长青,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来自河南省的张清源代表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代表们共同的心声。

分析人士指中国共产党将对官员正确政绩观提新要求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季明范迎春)此间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共十七大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提出一系列理论创新,中共将对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新要求。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十七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过去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党对干部的要求也相应变得更高。

十七大报告解读: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林红梅、徐江善、张先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新”在哪里?连日来,代表们在接受采访时,梳理归纳了新要求的十大“亮点”。

--------------------------------------------------------------------------------人民日报评论:人民日报特稿: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二、三、四”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

中纪委常务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从事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2008年3月25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

由49人组成的起草组在6个多月时间里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30次工作班子会议,正式修改41稿;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8月7日,党中央印发决定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据此对决定征求意见稿作487处修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起草组共收到150条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研究和讨论后作了认真吸收;10月12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农业改革、土地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四方面,对当前中国尤其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和务实性的部署。

《决定》对农业地位进行了全新描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从基础产业到战略产业,词汇一小变,意义一大变。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农业运行模式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人地矛盾加剧,如果长期维持,不仅无法化解农村僧多粥少的固有矛盾,也难以产生农业科技更新换代的市场动力。

因此10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十七大报告必背60条 文字版

十七大报告必背60条 文字版

十七大报告必背60条文字版十七大报告必背观点60条(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学习思想汇报-最新范文

十七大学习思想汇报-最新范文

十七大学习思想汇报XX年年10月15日上午,受人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他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义和”四个必须坚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系统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实实在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重新确立教育观和学习观,而且要具有较多、较深的关于学生发展的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在形成之中。

以爱为本,尊重理解幼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

浅谈从法治的角度解读十七大报告

浅谈从法治的角度解读十七大报告

浅谈从法治的角度解读十七大报告论文关键词:法律权威民主法制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献。

从法学和法治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篇精辟的法治报告,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光辉文献。

报告通篇洋溢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现代法治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献。

从法学和法治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篇精辟的法治报告,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光辉文献。

一、报告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版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健康发展。

二、我国法制建设和法治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第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以人为本,就要用以人为本的这核心理念审视、反思立法、执法、司法,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法治工作全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

第三,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题。

解读十七大报告

解读十七大报告

解读十七大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

亮点之一: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在内的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必须整体推进、协调推进。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着力推进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但忽视了社会体制的改革,使我们的社会体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亮点之二: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当前,民生问题特别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引起广泛关注,老百姓迫切期望党和政府更好地解决当前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尤其是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五有”目标的提出,是民心所向,也使普通民众看到了希望,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亮点之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取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平当然包括教育公平,但是,目前教育不公问题比较突出,群众非常反感。

在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上,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比如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制度和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适时地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也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社会稳定。

这“五有”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我们党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建立稳固的执政基础,就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感受群众的冷暖安危,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

第二,实现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

实现民生“五有”是和谐社会目标的具体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只有做到民生“五有”,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公平正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实现民生“五有”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经历一个从低层次到高水平的逐步完善过程。

第三,实现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为各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提供了可供检验的标尺。

十七大报告从多方面系统阐述了民生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百姓从发展中受益。

论贯彻落实四个一定要

论贯彻落实四个一定要

二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不断增强政
治责任感。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现 阶段纲领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伟大旗帜、 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我们党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论者, 坚定党的理想, 在现阶段就是坚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党的使命 , 在现阶段就是全面
科技文化平均水平还比 较低, 高能耗经济增长模式与 粗犷型经营方式并存, 部分群众生活还比 较困 现实 难。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 制已 建 但 不 善, 产 展 情, 初步 立, 还 完 生 发 仍面 诸 体 临 多 一定要刻苦学习、 埋头苦干, 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 制性、 机制性障碍。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但经济结 人民、 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 顾全大局, 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自主创新 自 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能力巫待提高, 能源、 资源、 环境、 技术的瓶颈问题日 肉 联系。” 这番讲话语重心长,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 益突出, 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 压力在增长;从党内 性,四 “ 个一定要”应当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 来看,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一些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 导干部座右铭, 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的负面效应影响, 往往经不住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和资
产阶 生 方 诱惑, 界观、 级 浩 式的 世 人生观、 值观 价 蜕
居安思危、坚定信念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
脑。
变, 丧失斗志, 精神颓废, 穷奢极欲, 损害了党在人民
群众中的形象。 所以, 在这样的环境下, 为了中华民 族 的长治久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居安思 危, 增强忧患意识。
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不断增强历史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四个一定要”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四个一定要”

作者: 赵绪生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物刊名: 求知
页码: 8-9页
主题词: 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历史任务 现代化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 社会主义制度 艰苦奋斗 “三个意识”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要充满信心;同时提醒我们.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奋斗目标的长期性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为了实现时代赋予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和新时期党的三大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四个一定要”是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和增强“三个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十七大后全党同志为实现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具体政治要求。

牢记“四个一定要”,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新亮点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新亮点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新亮点亮点之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专家认为,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坚定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它不仅为十七大确立了主基调,而且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七大把党的指导思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之下,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亮点之二: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亮点之三:对“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高度评价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亮点之四:全面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用重要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亮点之五:经济发展贯穿两条“红线”中央党校经济部主任王东京认为,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来说贯穿了“两条红线”: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强调“统筹兼顾”;二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亮点之六: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

亮点之七: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鼓舞人心。

十七大精神学习

十七大精神学习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十七大精神学习报告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在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城市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物质载体,城市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空间体现。

建设城市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空间。

离开了这一目的,城市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理念,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重大项目和实事工程结合起来,把塑造形象与便民利民结合起来,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目标的一种体现,它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一、城市规划的制定要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题中之意。

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是最大的支持,同时,也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这些年,我们制定了不少规划,总体上看,成绩不小,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要求,这些规划的科学性到底怎么样?真正符合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吗?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和反思。

最新-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学习要点 精品

最新-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学习要点 精品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学习要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4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和从事党建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点如下一、四个着眼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专家认为,全会提出的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

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二、四大考验提醒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

置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全会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由此,全会得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

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

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时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

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通过收看中国局网上培训辅导,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

应当说,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是要建成创新型国家。

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势,呼唤我们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

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从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中,处处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拓宽了视野,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大报告解读:四个一定要十七大报告解读:四个一定要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的“四个一定要”就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这“四个一定要”,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把握、切实贯彻。

“四个一定要”,是在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观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我国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着眼于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和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新局面,对全党同志提出的基本要求。

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国际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没有变,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充分估计和正确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国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只有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才能不断推进事业的前进。

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快,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很快,各方面知识更新也很快,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和经验,要始终跟上时代潮流和事业前进的步伐甚至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就必须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做学习的楷模;要继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就必须埋头苦干、扎实苦干、创新苦干,不断把新知识、新经验运用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做改革创新的典范。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就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附送:十七大报告解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七大报告解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在根本上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多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搞多久。

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历来是高度重视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党以往奋斗实践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庄严承诺。

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自己的一切奋斗就是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全面规划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目标任务,并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政治发展成就,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权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政治保障。

面向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和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内在关系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和社会基础,为我们正确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关系、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政策指导,对我们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回顾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同整个改革进程相协调,扎实地向前推进的。

我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不断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胜枚举。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这是由政治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人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决定的。

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既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强大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而必须同这个总进程相协调、同步伐。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推进。

必须清醒看到,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相比,还是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的新期待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都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的部署,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总结和科学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能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是要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是不是得到巩固和提高,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是不是得到保持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是不是在有序扩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是不是在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不是在不断发展。

只有正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了以上要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正确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要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善于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完善选举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调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