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指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
水平等手段,不断提升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产业体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于实现科技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必然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通过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能够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第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还需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唯一出路。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个现代化、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通过加强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够顺利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作者:吕东升来源:《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02期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本文重点解读行动纲领五大建设问题。
一、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总体道路、五条具体道路”当中,经济建设这一部分有四条具体道路。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我们要从当今时代特征、发展特点和我国发展来看这个问题。
一是我国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宽带、无线、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和网络增值服务产业等突飞猛进。
人们将突破语言文字的壁障,发展网络教育与学习、研发制造、贸易服务等新模式。
这将进一步深刻改变生产与消费方式、产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是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可再生能源和安全、可靠、清洁的核能将逐步代替化石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三是人类正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地球有限资源消耗速率加快,资源短缺压力加大。
四是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生态环境的变化,致力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致力修复工业革命以来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五是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有可能达到80亿,主要增长将来自亚非发展中国家。
人类将面临传统传染病新的变异和传播、新的传染性疾病、心理障碍和精神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的挑战。
六是世界正在经历新军事变革的时代,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信息、航空、海洋、机动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已成为新的军事战略制高点和核心战斗力。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的15个新观点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的15个新观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的大会。
十七大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命题,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兴奋点。
在全国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日子里,半月谈记者特从中选择海内外公众普遍关注的15个新观点,结合党代表、专家学者的热议和点评,予以权威解读。
新观点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专家点评]李崇富: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包含着深刻的内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宽广的道路。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新观点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专家点评]林毅夫:党代会报告将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
易宪容: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繁荣了,但是个人的工资收入水平、劳动力要素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获得的收入分配比例始终不高。
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表明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已经摆上中央重要议事日程。
刘伟:我国是一个劳动力供给充裕的人口大国。
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尽管有相当部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通过再分配途径获取的,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是确保在初次分配途径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能够得到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再分配途径劳动报酬的协调上升,从而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不合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存在一些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而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的问题。
这导致产业结构不均衡,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整体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 资源环境约束: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着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传统产业的发展使得资源消耗加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2. 提升创新能力:注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升我国产业链的创新链条,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
穿整个产业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推进产业国际化: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当致力于优化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推进产业国际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国家的产业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国家的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化国家的产业体系。
一、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1. 内涵现代化国家的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产业体系。
该体系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涵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2. 特征(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化国家的产业体系应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产业体系的发展应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产业链完整。
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现代化国家的产业体系应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4)具有较高竞争力。
产业体系应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5)安全性。
产业体系应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二、构建现代化国家产业体系的路径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提高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合作。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3)发展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3.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1)完善产业链布局。
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
论现代化产业体系
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组成的系统。
它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定义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组成的系统。
它包括了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同时,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类型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并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目标。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点1. 多元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了多种类型的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结构。
2. 高效率: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并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高效率生产。
3. 高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并协同工作,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4. 低成本: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使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成1. 制造业: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包括了机械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这些行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服务业: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了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3. 农业:农业虽然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农产品作为原材料,在整个生产链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1. 推动经济增长: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个体系,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2. 提高就业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就业率。
3. 促进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从而促进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
4. 提升国际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解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解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构建起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
通过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结构面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因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些产业需要具备技术先进、市场开放、创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培育现代化产业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同时,要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现代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现代产业具有全球性的特点,需要与国际市场对接、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需要完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政策上要鼓励企业创新投入,减少不合理的行业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运用。
总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系统、全面地推进。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现代化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完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含义和认识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含义和认识一、定义和含义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我国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由政府、企业和市场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通过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和市场导向,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二、特点和构成要素1. 高科技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高科技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升级和发展。
2. 高附加值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注重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3. 资本市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产业投资和技术创新。
4. 政府支持:政府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制定产业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引导资本投入等。
5. 市场导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具有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竞争,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三、发展现状和成效1.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政府在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引导产业投资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3. 资本市场的健全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投融资环境,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发展趋势和挑战1. 面临国际竞争: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2. 产业转型升级:未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提高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引导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背景和解读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 (附录A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 系 基础) (附录B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 系 实施指南)
已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GB/T23020-2013 计划研究制定
首钢迁钢公司
SHOUGANG QIAN’AN IRON & STEEL CO., LTD.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工信部公告 [2014] 3号)
体现实施过程的全程受控和全局优化体现实施过程的全程受控和全局优化突出实施前的策划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突出实施前的策划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强调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的设计在安排上优先于技术实现强调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的设计在安排上优先于技术实现加强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匹配与规范化加强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匹配与规范化关注数据开发利用关注数据开发利用与供方形成以企业实施目标有效实现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与供方形成以企业实施目标有效实现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shougangqiananironsteelco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单项应用较好,综合集成不足
提出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 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
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
装备化基础薄弱
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 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 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 备化还未实现。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
>
首钢迁钢公司
SHOUGANG QIAN’AN IRON & STEEL CO., LTD.
通用的管理原则、要素和方法
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 分类实施指南 企业应用案例
企业依据管理体系系统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
产业结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 济增长由①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 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②主要依靠 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由③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创新转变。
我国要形成的产业格局是:以高新技 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技术分为三个层次:(1)技术的改进;(2)技术的 综合;(3)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就一般而言,实际上指的是当代新兴 学科与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尖端技术和先导技术, 它反映了科学向技术的迅速转化以及科学与技术的 高度融合,是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高新技术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高”:高智力、 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竞争。 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 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微笑曲线
旅德设计师
贾伟
关于中国制造致两会的信 中国要全面介入全球价值链环节, 实现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低位保持、中 位扩张和高位渗透的目标,提升中国 制造的创造力和产业竞争优势。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 构优化升级。 业化路子。
请对照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评价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 : 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 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 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 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注重国内产业特别 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极其紧迫
十七五精神解读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回顾“十一五”取得辉煌成就全会认为―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1、发展成就举世公认全会认为,―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特别是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在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第一,经济发展高速增长。
2006年—2009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7%,大大高于―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7.5%,到2009年几乎所有的指标和目标都顺利地提前实现了,在22个主要定量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15个指标属于―超额完成‖或―提前完成‖。
在风云变幻的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在最为困难的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万亿元,增长速度达到了8.7%,人均GDP突破了3600美元,已处于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临界线。
预计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
回想―十一五‖初期的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3868万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7万亿元左右,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
转变经济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或道路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情况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坚持内外协调,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变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一套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产业组织和运行机制。
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现代化产业体系将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变。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还包括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还包括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不同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还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运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措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多层次产业链和价值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涵。
只有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1 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
解读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
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
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2 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一: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
3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4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 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六个“新变化”1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解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解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产业要求的产业体系,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读如下:
1. 结构调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条的竞争力。
这包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 技术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型服务业。
3. 制度改革: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打破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创业动力。
同时,要推进产权制
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为现代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综合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综合布局,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同时,要注重农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多元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也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是指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体系。
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创新密集型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
2. 产业链条完善。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加工到销售服务,各个环节之间要形成有机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链增值。
3. 创新驱动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4. 人才培养和引进。
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5. 产业政策支持。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6. 区域协同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
7. 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通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现代产业体系_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具有高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它具有以下特点: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
2. 以产业链为纽带。
产业链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通过产业链的优化和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3.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绿色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4. 以开放合作为保障。
开放合作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意义1. 提升我国经济实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2.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3.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加强产业链协同。
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内研究综述谢浩;张明之【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现代产业体系概念的划分基本趋于一致,强调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之间的深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是时间性和区域性概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地方政府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考虑现代区域产业体系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还是高级化.在路径选择方面,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融合,动力是技术创新,载体是产业集群.【期刊名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作者】谢浩;张明之【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一、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相关背景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是在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报告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行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报告将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表明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继续发挥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增加技术创新,实现我国产业价值链高端化。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即三次产业融合共生,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来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协调、同步发展,以构建符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上述,都是重要政府报告或文件中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政策方向的描述,但是,关于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概念在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中首次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对工业化也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丰富和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
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依法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
和产品,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
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
目前,我国服务业与过去相比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如2006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9.5%和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
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要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要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加
快服务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促进服务项目、产品、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加强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其在产业技术进步方面的带动作用。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丰则基础强。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农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由于耕地减少、淡水紧缺,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正在扩大,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要增强忧患意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国情决定了今后农业的发展很难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
3 / 4
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