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丽开题报告
【VIP专享】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4、本人对开展论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5、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二)论文基本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1、论文基本内容框架及写作方式简介。
2、论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
3、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预案。
4、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论文写作计划。
(三)评审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成员签名:
系、室(公章
年月日注:请秘书在开题结束后将此表交回研究生部。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制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记录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制。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文献综述

2011年3月第13卷第2期宁夏党校学报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Mar.2011Vol.13No.2【法治与社会】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文献综述丁晓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行政强制拆迁程序法律规范的缺失,实践中严重侵害拆迁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拆迁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拆迁补偿问题。
对国内外的土地补偿制度和拆迁补偿制度进行述评和比较,分析国内外土地补偿的各种学说,并且进行简要评述,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的拆迁现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拆迁;补偿制度;公共利益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1)02-0061-04收稿日期:2010-01-17作者简介:丁晓丽(1987-),女,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城市房屋拆迁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但房屋拆迁中存在的包括所谓无证拆迁、野蛮拆迁等现象的屡见不鲜却是不正常的,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随着被拆迁人与拆迁人在拆迁利益上冲突的日趋尖锐,人们对城市房屋拆迁活动的程序正当性、利益保护的合法性日益关注。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拆迁补偿问题。
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法律缺失及实践中存在的大量补偿不公现象,导致双方无法就补偿问题达成一致协议,才引发了后续矛盾。
拆迁补偿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制度规定。
一、国外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一)理论研究国外土地补偿理论主要有既得权说、恩惠说、公平负担说、特别牺牲说等。
既得权说。
此说认为人民的既得权既然是合法取得的,就应当得到绝对的保障,即使是由公共利益的需要,使其遭受经济上的特别损失,也应当基于公平的原则给予补偿。
恩惠说。
此说强调国家统治权与团体利益的优越性,主张绝对的国家权利,以及法律万能和公益至上。
昆明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8-12
0-6
成果展示
好较好一般不清楚
18-20
14-16
8-12
0-6
手段准备
好较好一般不清楚
9-10
7-8
4-6
0-3
语态、仪表
好较好一般不清楚
9-10
7-8
4-6
0-3
B、回答问题(5分钟,课题组成员都可以回答)
项目
评价等级
得分等级
得分应答能力强较强一般 Nhomakorabea强18-20
14-16
8-12
0-6
正确性
好较好一般不好
9-10
7-8
4-6
0-3
合作性
好较好一般不好
9-10
7-8
4-6
0-3
课题成果
综合评价
评委签名:
评审时间:年月日
14-16
8-12
0-6
社会实践意义
大较大一般不完整
18-20
14-16
8-12
0-6
媒体应用水平
高较高一般没有
18-20
14-16
8-12
0-6
2、课题研究成果答辩
陈述得分
回答问题得分
总得分
A、陈述(10分钟,实施过程,主要成果、观点、收获)
项目
评价等级
得分等级
得分
条理
清楚较清楚一般不清楚
18-20
我负责的工作中,做的最好的是什么?没能完成或完成不好的是什么?哪些同学值得我学习?为什么?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何?
我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其中,哪些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赞同?哪些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
0开题报告(丁)2000字

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专业固体力学研究方向本构理论及变分原理姓名丁剑霆开题报告撰写要求一、“开题报告”参考提纲1.选定学位论文题目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本课题研究动态,文献综述与分析,对论文立体的论证;3.实验方案的设想;4.论文预期结果;5.论文的工作量,预计完成时间。
二、“开题报告”请用A4规格纸,宋体小四号字打印,字数一般在2000—3000字。
文字要精炼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要工整清楚。
三、“开题报告”通过后,由研究生本人暂存,待论文完成并通过答辩后,与论文一并交校科技档案室。
应用变分原理研究桥梁的内力和变形初探1.论文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公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渐入高峰期。
其中悬索桥仍是到目前为止跨越能力最大的桥型,而全焊接闭合钢箱加劲梁在我国大跨度悬索桥中普遍采用[1]。
风荷载对大跨度悬索桥的影响是重要的,国内外此项研究由来已久,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例如文献[2-4]。
悬索桥规模大,现有计算方法以有限元进行近似计算为主。
然而,为了迎接21世纪更大跨度跨海大桥工程的挑战,需要对现行的理论和方法继续进行精细化的改进和发展,甚至需要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抗风设计方法。
变分法被认为是有限元素法的理论基础[5、6],采用变分原理作为分析手段将获得精确解。
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角度,推导精确求解的方法,尝试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国内外本课题的研究动态风荷载就是风对结构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实质是风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机变化的风流过本身也在微振动的桥梁,使得围绕桥梁表面的大气压力形成一种特定的分布状态,并且在不断变化之中。
通常将这种压力分布效应合成为竖直向上的升力,顺来流方向的阻力以及使桥梁产生扭转效应的扭矩作用,统称为气动三分力。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随机变化的风分为平均风(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常流)和脉动风(非定常流,又称为紊流)两部分。
丁晓丽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外国语系(院)2012 届题目哈代《还乡》中的自然观The view of Naturalism in Hardy's The Return of theNative 学生姓名丁晓丽学号0008专业商务英语年级班08级本科四班指导教师孟秀坤职称副教授填写日期:2012 年2 月25日专科学校校报 2002年第6期他们认为,哈代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这大自然的种种风情以及人类世界的种种真情。
表现了哈代对自然怀着无限的敬意和无限的爱恋;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成为其支柱,审美底蕴和情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升华。
4)黄锦华《爱敦于我即天堂》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8年第11卷第2期他认为哈代的不可知论,大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作品中的不少人物在碰见运气或者不幸时,都不了解背后的原因。
所以为了表现高兴或者不满,他们往往捏造某个东西以便对它进行感谢或者诅咒。
5)肖旭《读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中国文学网哈代不是直接渲染大自然,他更多的是把景物和人贯通起来,交融在一起。
哈代认为四季各有它们的情调,晨昏昼夜各有其不同的气质,风树云水以及星辰各有它们的本性。
它们亦有生命,这种生命只有与人的灵魂才有交流。
所以他用人物的情绪来解释大自然,使大自然也注入了活的灵魂和精气。
在动人的情景里,衣服能感觉到人的凝视,在快活的气氛里,连家具也有了生命。
这样使得作品中的景物与人物浑然一体,它们都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射,着上了人的色彩,没有任何游离之感。
6)李琴《论哈代“性格与环境”中的人物命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在她看来,哈代用强烈的时空感来表现与人物性格相冲突的活动环境,用时空衬托人物的悲剧命运,从而形成人物悲剧性的时空结构。
7)余欢《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艺术工程》杭州大关中学学报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上,哈代十分强调时间的循环性,让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时间的循环中进行对照,由此显示出故事时间的大幅度跳跃和人物命运的阶段性。
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

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
丁晓丽
【期刊名称】《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影响,网络文化的特征,针对目前网络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丁晓丽
【作者单位】天津电力培训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相关文献】
1.试论如何运用网络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J], 庞亚珍;罗龚骁
2.试论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J], 刘艺筱
3.试论网络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发展 [J], 王冰
4.试论当前网络文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建设 [J], 杜萍萍
5.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基于对网络文化精神特征的分析与思考 [J], 王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三门峡市基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SJKGH2015-076学科分类小学语文课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中情景体验教学方法研究主持人张晓燕所在单位陕县张汴乡中心学校填表日期 2015年6月三门峡市教育局印制开题活动提示: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以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5年9月11日地点:学校会议室主持人:张晓燕评议专家:任江涛(县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王荗义(县教研室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员:中心校校长梁建平中心校主管业务副校长李彩霞张汴学校校长杜江张汴学校副校长胡彬课题组成员及全体语文教师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课题题目:《小学作文教学中情景体验教学方法研究》一、研究目标:(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
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
学生们将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
学生由此将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每篇习作可能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开题报告)
鸡西市师范附小
孙晓霞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立项时间:二OO三年三月
完成时间:二OO五年十二月
课题负责人:孙晓霞
课题的提出:
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
解决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一问题,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实验内容: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是鼓励师生创新的关键。
2、通过活动课和学科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
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训练思维能力。
实验方法:
实验研究采取调查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对比法等。
实验对象:鸡西市师范附小全体小学生。
实验步骤:本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
高一下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1300字

三一文库()〔高一下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300字〕高一下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题目:《对于戏曲的研究》班级:高一(3)班指导老师:孔垂学课题成员:常意晨2. 研究的主要内容:戏曲,不同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是我国特有的戏剧表现形式,拥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
早在先秦时的《诗经》和《楚辞》,就是我国戏曲最初的萌芽。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新中国成立后,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剧茁壮发展,融入新血液的戏曲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令人遗憾的是,京评越豫黄,生旦净末丑,这些词语对于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也许已经变得生僻。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戏曲已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成为老年人的专利。
此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戏曲的前世今生,包括戏曲含义、起源、发展、不同剧种的特点、三大艺术特色、音乐等。
主导学科:艺术相关学科:语文历史社会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这个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有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也随着新文化新事物的出现而被打入冷宫。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街边店铺的广播里传出的流行音乐,近期更有《爱情买卖》这般露骨而缺乏内涵的“神曲”侵犯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耳朵,但许多人却津津乐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戏曲,却只能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晨练的老年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中略听一二。
更有甚者,将戏曲视为迂腐庸俗的旧文化,一味抵制。
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能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戏曲,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戏剧表现形式,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课题旨在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流传千年的戏曲文化不至于后继无人。
4.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虽然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极少见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但眼下仍有大部分老年人是戏曲文化忠实的拥护者,长期欣赏并研究戏曲,对于戏曲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外国语系(院)2012 届题目哈代《还乡》中的自然观The view of Naturalism in Hardy's The Return of theNative 学生姓名丁晓丽学号200809040008专业商务英语年级班08级本科四班指导教师孟秀坤职称副教授填写日期:2012 年2 月25日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一章为论文的引论部分,介绍哈代的主要作品及其不朽贡献,并介绍《还乡》的主要内容,即自然主义的含义、起源及发展,以及哈代的生态理想。
第二章揭示哈代在其作品《还乡》中体现的自然观,探讨《还乡》中各个人物与自然地关系,从而说明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自然的亲疏关系,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章分析《还乡》中的生态观对现代文明的作用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要顺应自然,服从自然。
分析人与自然地关系。
揭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参考文献目的和意义: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
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
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作为英国最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世界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那些他称之为“人物与环境的小说”。
他的小说中体现出“人的性格及情感是由其生存地点的特征所决定的”这一生态批评的理念,同时,也反映出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由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也十分重要,因此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这一背景下,更加要发扬保护环境这一精神。
本文以哈代著名的“人物与环境小说”《还乡》为例,分析哈代的自然观,宿命论,以及其所传的生态伦理思想。
研究论文的主要意义还旨在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每天都在快速的进行。
越来越多的人都忽略了自己的心里健康,忽略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而哈代的自然观告诉我们,放慢脚步欣赏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顺应自然才是最美好的。
从繁琐的城市生活中超脱出来,在大自然中对身体和心灵带来双方面的陶冶和净化。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
哈代一生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研读不已,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致使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
他认为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捉弄。
这一思想成了哈代创作的一大框窗。
哈代作品,巧合频频可见,自然气息弥漫侵入,融性格与环境于一体,是乃作家别一匠心。
国内研究情况:托马斯·哈代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界绝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哈代生前的20世纪20年代,有关哈代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就已进入国人视野。
1937年李田意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哈代研究专著《哈代评传》。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哈代研究更是蓬勃发展,成果斐然。
时至今日,国内已有十多部哈代研究著作问世,论文更是数不胜数。
在新的批评环境下,为了取得对像哈代这样的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的新突破,学者们各辟蹊径,或汲取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识,寻找新的视角,拓展哈代研究的视野;或锁定一个主题深入挖掘,进行专题研究,大大提高了哈代研究的专业化程度。
去年出版的两部有关哈代的研究著作,分别在上述两个方面贡献了自己的价值。
这两部著作,一部是吴笛教授的《哈代新论》,另一部是高万隆教授的《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的小说主题研究》。
两位学者均是国内资深的哈代研究专家,他们的新作代表了当前国内哈代研究的最新水平。
2.1相关文献1)方英,方玲《哈代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02期她们认为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他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生态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也控诉了工业文明和人类欲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对女性的塑造,表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揭示了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性、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压迫对象;他赋予动物以主体性,提倡尊重动物的权利,认同动物的情感。
哈代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复杂,却并不矛盾,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又体现了道德关注的"同心圆"倾向。
2)戴舫《哈代的“荒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第66页他认为哈代的荒原是美的,这种美反过来又能给人们温暖、勇气和力量。
使人们能够面对一切的失望和挫折,使人们英勇地继续追求和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最终成为生存竞争中的幸运者和胜利者。
3)诸国忠、李珠《哈代诗歌中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艺术表现形式》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校报 2002年第6期他们认为,哈代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这大自然的种种风情以及人类世界的种种真情。
表现了哈代对自然怀着无限的敬意和无限的爱恋;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成为其支柱,审美底蕴和情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升华。
4)黄锦华《爱敦于我即天堂》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8年第11卷第2期他认为哈代的不可知论,大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作品中的不少人物在碰见运气或者不幸时,都不了解背后的原因。
所以为了表现高兴或者不满,他们往往捏造某个东西以便对它进行感谢或者诅咒。
5)肖旭《读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中国文学网哈代不是直接渲染大自然,他更多的是把景物和人贯通起来,交融在一起。
哈代认为四季各有它们的情调,晨昏昼夜各有其不同的气质,风树云水以及星辰各有它们的本性。
它们亦有生命,这种生命只有与人的灵魂才有交流。
所以他用人物的情绪来解释大自然,使大自然也注入了活的灵魂和精气。
在动人的情景里,衣服能感觉到人的凝视,在快活的气氛里,连家具也有了生命。
这样使得作品中的景物与人物浑然一体,它们都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射,着上了人的色彩,没有任何游离之感。
6)李琴《论哈代“性格与环境”中的人物命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在她看来,哈代用强烈的时空感来表现与人物性格相冲突的活动环境,用时空衬托人物的悲剧命运,从而形成人物悲剧性的时空结构。
7)余欢《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艺术工程》杭州大关中学学报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上,哈代十分强调时间的循环性,让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时间的循环中进行对照,由此显示出故事时间的大幅度跳跃和人物命运的阶段性。
8)万燚:《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现代主义因素》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04期他认为哈代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小说冷静的批判,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文学性改写,对乌托邦视角的意识形态的反抗,又有现代主义小说迷惘的探索。
9)于冬云《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01期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
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
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10)魏江华《浅析哈代小说的悲剧意识》惠州大学学报 1998年03期他认为托马斯哈代跨越并且连接两个时代,是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其作品充满浓厚的悲剧意识,以他为代表的作家把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11)赵纪萍《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第25卷第5期她认为,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他的心灵遭到了猛烈的冲击,在感情上深深的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活的摧残。
12)玉波《论哈代小说中的命运观念与悲剧意识》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03期他认为在哈代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命运观念的存在,并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悲剧意识。
哈代出生的博克汉普屯就保留着众多古老的观念与习俗。
在那里,村民们大都具有明确的命运观念,他们用宿命论解释自己的生活遭际。
13)颜学军;论哈代的自然诗[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他认为哈代一生写过近百首自然诗。
他的自然诗从来就不是为自然而写自然的 ,他要通过对自然的探索来考察人类的生存状况 ,揭示人类生存的悲剧性。
因此 ,自然诗是哈代整个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相关研究现况目前,当代学者对于哈代小说的研究集中于哈代的自然观以及宿命论上。
不仅从文学文化角度切入,还从生态哲学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进行研究。
通过对哈代成长历程和思想转变过程的研究,国内外广大学者了解了哈代的哲学理念和生态观念。
他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态度是当下社会亟需的,同时,他主张顺应自然的理念也对于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3发展趋向随着时代的进步跟发展,在原有的对文学本身的探究上,国内外广大学者通过多种研究方式,探讨出一系列对于当下社会有深刻意义的结论。
哈代的自然观引导着人类正确的认识自然,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对哈代的自然观的探究,人类可以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人是自然这个大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
所以人类必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这是时代所赋予哈代小说新的“灵魂”。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方案、技术路线等)和可行性论证3 3.1研究方法:(1)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分析概括,并采取了推理论证法,演绎等方法;(2)通过对克林、韦狄、游苔莎三个人物对待荒原的不同感情进行分析;(3)再用理论知识进行理论分析,时政研究,演绎;(4)最后综合得出本文需要的结论。
3.2研究措施:(1)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查阅相关的文献来获取关于《还乡》的中英文详细翻译资料;(2)与指导老师进行关于哈代的自然观的探讨;(3)与同学进行思想和意见交流。
3.3实现的可行性论证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渐渐忽略了心灵的解放跟陶冶。
许多人类的心灵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金钱物质和科技弥补不了心灵的缺失,只有大自然才能够给予人类心灵的慰藉。
所以,当下,人们应该从喧嚣繁华的工业世界跳脱出来,走向大自然。
然而当前地球环境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人们要解决环境危机,人们的生态意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