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马克思主义名著选读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名著选读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名著选读学习笔记目录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2.反杜林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导言1.宣言名称和性质《共产党宣言》又叫《共产主义宣言》,不叫《社会主义宣言》。

宣言的性质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

(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2.核心思想(唯物史观)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Ⅱ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3.宣言的修改和补充意见1847年《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第一稿),恩格斯起草,列举了22个问题。

1847年《共产主义原理》(第二稿),恩格斯起草,列举了25个问题。

巴黎公社运动的引发的思考:夺取政权之后,如何保持无产阶级专政持续存在?3.宣言的历史反映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1848.2宣言公开问世。

低潮——受冷落高潮——受欢迎中国接触宣言第一人是孙中山,自觉介绍的第一人是李大钊。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版译本。

二、8个问题1.宣言有什么历史地位?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Ⅱ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如何理解导言中讲的四个问题?(见导言)3.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Ⅰ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Ⅱ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Ⅲ各个历史阶段,阶级斗争具有不同的特点。

4.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有哪些?资产阶级在上审食其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Ⅰ破坏了封建主义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关系。

封建社会的一些些典型制度:封土裂侯、等级制、世袭制(财产和爵位世袭继承)、宗法制;封建社会的典型经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

商品货币关系代替等级关系;商品交换价值代替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科技文化代替好勇斗狠;金钱诱惑代替职业光环;金钱关系支配家庭婚姻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

以下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一、写作背景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

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

法的关系。

家庭的关系。

这里节选前三部分:(一)生产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

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篇1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分三个部分:序言、《共产党宣言》正文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开篇之作,也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最高成果,更被视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思想光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分三个部分:序言、《共产党宣言》正文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

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在工人运动剧烈发展的时期,曾多次被秘密地、公开地印成单行本,以鼓舞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

一百五十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通向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百五十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篇2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马克思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思想的代表作,它们包括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人类解放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重要思想。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了解他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等,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变革。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浮光掠影地泛读没有意义,选以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合著)精读,人手一册。

新版的《马恩选集》第一卷阅读经典著作,总结学术成果,开创未来学术走向。

逐句逐段地读经典。

这三本书在现代科学学术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经哲手稿》上世纪20年代被公布于众,引发学术界地震,发现了全新的马克思和青年老年马克思的争议。

青年:人道主义,老年:列宁斯大林式的。

《提纲》是马克思告别费尔巴哈,创立自己哲学,包含天才世界观萌芽的著作。

《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现代哲学科学发展史的重大事件。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代表了现代学术的重要走向,哈贝马斯说是“从意识哲学走向社会哲学”,走出形而上学,走向社会历史哲学,是现代社会(历史)理论的诞生。

贝克、丹尼尔贝尔等社会理论学者很难被界定到某一学科里面,现代社会高度的相关性和哲理性决定了这一点,尽管它同时也高度分化,只是在分化上的一种有机结合。

进入文本,进入学术研究,首先要对什么是学术、什么是学问有一个基本了解。

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徒,了解什么是学问,为将来做学问打下基础。

不管来之前抱着什么目的,不管三年后有怎样的职业选择,三年内都应该好好学习,尤其是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会让自己对工作有深入的理念。

第一讲:为学一、学术与学问学问是系统的知识,是学术研究的结果,来自于生活中的学和问,不仅要学,还要带着自己的问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学问的特点是侧重于实践理性,中国完全为学术而学术的学者比较少。

做学问往往怀有揭示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目的,要学以致用,最终目的是个人适用,同时对社会有好处。

前半句话还包含更多的真理,将书本上的知识学通了可以对社会现象作出比较正确的解释。

学问是系统的知识,这不同于。

若还处于愤青的阶段,那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就不是真理,而是带有情绪的意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正文)一、导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为我们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的模板,帮助读者系统地整理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书籍信息1. 书籍名称:2. 作者:3. 出版时间:4. 出版社:5. 译者(如有):三、主要内容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对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核心观点这一部分将记录著作的核心观点,抓住著作的重点,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总结。

五、重要思想和理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举出著作中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并且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

六、创新性的观点这一部分将记录著作中的创新性观点,例如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新理解等。

七、实践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著作的实践意义,即这些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以及对我们自身实践的启迪。

八、读后感这一部分可以表达你个人对这本书的感受和理解,包括对书中思想的赞赏、对作者观点的质疑或补充等。

九、参考文献(择要)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列出一些与本书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十、总结通过这个模板,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变得更加系统和有序。

同时,这个模板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著作进行调整和适应,以保证读书笔记的准确和完整性。

(正文结束)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模板(1)》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

[相当于分论]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

[相当于结论](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

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

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义,所以马克思在《提纲》里,开宗明义地把这一点看作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和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收集的老师笔记与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收集的老师笔记与重点

学习经典著作的方法是什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问题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哪些?句子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1、“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3、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4、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句子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著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的大背景下,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批判和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部具有阶级基础的巨作。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英法等国取得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积极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日益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从区域性运动扩展到全国运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归结一点就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迫切需要正确的无产阶级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为适应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自觉地把创立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1847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一)引言引言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引出来正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一个时代大环境,1847-1848年,无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兴起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幽灵是形容无产阶级势力的最好代名词。

马克思原著选读笔记

马克思原著选读笔记

马克思经典原著选读笔记——感谢美姐和艳冉为我们作的笔记周志山考点:(两个论述题,适当自己扩充)一、填空题贯穿《宣言》(1848年2月,作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每一次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二、说明解释题(无标准答案,自己看书理解,以下解释纯属个人,给予参考)1、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P72)解释: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实践的发展相一致。

2、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P76)解释:资产阶级赖以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

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

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

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

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3、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涵: 第一,环境创造了人。

人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体现着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把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观念的形式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进而提升主体的能力,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环境人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第二,人也创造了环境。

人在改造环境过程中,通过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外化在客体之中,使本来是外在的环境也凝结着主体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在自在自然中所没有的人化的自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属人的人类世界,体现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第三,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关系。

马克思这里使用了“一致”一词,深刻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在改变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改变和塑造了人。

马克思这里提出人和环境“一致”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四,实践活动是实现人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1、唯名论与唯实论:从11世纪到14世纪,经院哲学内部的两种观点。

唯名论认为,具体事物先于一般概念而存在,一般事物不过就是事物的名称与符号。

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只有一般概念才就是真正的存在。

2、泛神论:泛神论就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得不带有神学的色彩,但就是它所讲的神,并不就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就是自然界本身。

3、绝对命令就是康德提出的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

康德认为,人的行为应当服从与执行一种先验的、普遍的、无条件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受任何感情、欲望的限制,也不考虑就是否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与行为的实际效果。

这种脱离现实的经济关系的道德原则,当然就是唯心主义的。

4、“庙里的神”:黑格尔认为人类应该追求高尚的东西,应当过一种高尚的生活,这种高尚的东西就就是规范人们生活的理性,这样的理性并不就是单个人的理性,而就是一种普遍理性,这种普遍理性需要一种特殊性的文化形式,这就就是哲学。

哲学就是照亮人类生活的普照之光,也就就是人类的精神天堂与文化之光,所以称之为精神与文化的灵光。

5、“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黑格尔认为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就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就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哲学就是一种反思的活动,反思就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如果把认识与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反思当然只能就是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的。

”黑格尔把哲学比作“黄昏起飞的猫头鹰”说明哲学的反思必须就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

6、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新型的集权主义社会,它压抑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向度,使它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则成了单向度的人,就就是丧失了否定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 1 《共产党宣言》 .............................................. ................................................... .............................. 4 《序言》 .............................................. ................................................... ......... 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 (8)《论我国革命》 ..............................................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 恩格斯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作者:————————————————————————————————日期: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要求。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解放思想,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的重要途径。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树立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指导思想。

5、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趋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一条1、揭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他把客观世界看成认识对象而不是首先把他看成是改造对象,不懂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2、指出旧唯物主义把认识仅仅看成是对外界事物消极被动的直观,忽视了认识的能动性。

3、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第二条中心思想:阐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一切唯心主义都不承认有客观的真理,它们都否认有检验真理的标准。

费尔巴哈虽然承认有客观真理,但他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

2、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必然得出的结论。

4、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切唯心主义哲学不能正确解决真理标准问题,旧唯物主义也不能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只有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才第一次正确解决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第二部分(3~9自然段)中心思想: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社会历史领域,着重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者的唯心史观,揭露了它的认识论的根源,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为创造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第三条1、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环境教育决定论的片面性。

2、旧唯物主义环境教育决定论必然导致英雄史观。

3、马克思强调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马克思分析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者环境教育决定论的要害是不懂得社会实践,并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就是人与环境关系问题上的辩证唯物主义。

第四条中心思想: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说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途径,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及其局限性。

1、(1)、费尔巴哈——无神论者,曾对宗教进行尖锐批判,起到过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

(2)、费尔巴哈正确地指出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地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地上帝。

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2、马克思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是根本途径。

(1)、马克思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指明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

(2)、根据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那就必须用无产阶级革命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才能最终消灭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3、马克思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且在实践中受到革命的改造。

第五条中心思想:揭示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

1、“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直观”是指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反对像黑格尔那样研究抽象思维,主张研究自然界和人,这表明他已经从抽象思维的唯心主义转向强调感性直观的唯物主义。

2、费尔巴哈离开了人们的实践活动,把自然界仅仅理解为人的认识对象,把人理解为单纯受动的主体,把一切认识和知识理解为人对自然界直观的结果,而不会把实践包括在感性之中,更不会把实践列入哲学研究对象。

第六条中心思想: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大本质的错误判断,提出了关于人大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

1、指出了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错误的。

2、由于费尔巴哈脱离人的实践,脱离人的历史发展来考查人的本质,结果只能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自然人。

3、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4、马克思指出人固然有他的自然属性,但是确定人的现实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5、马克思在找到了自己新出发点以后,就运用这个新出发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上的两个错误观点。

(1)、费尔巴哈抛开了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情感,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并把这种抽象的理智抑制情感看作是人的本质。

(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美”,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共性,他不是从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类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一些共同点。

第七条中心思想:马克思在这一条中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并着重从正面阐述有关人的本质的问题的看法。

1、费尔巴哈由于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的社会关系,从抽象的自然本性的人出发去谈论宗教感情,自然不会得出正确的观点。

2、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在解决社会里,人是有阶级性的,抽象的个人、抽象的人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3、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人的本质也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八条中心思想: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阐明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

1、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参加的,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便没有历史。

2、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也是理论产生的根源。

所有的理论都能在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地解决。

第九条中心思想:进一步指出了由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陷,因而他不能说明社会的本质。

1、费尔巴哈和他的十七八世纪英法两国的哲学先驱者一样,其学说是直观唯物主义,即是一种不把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把人的感性看作是社会实践,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指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社会中的人不是彼此无关相互孤立而存在的,而是在物质生产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中心思想:马克思总结了整个提纲的思想,指出了新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社会阶级基础及其历史使命,阐明了新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

第十条中心思想: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的阶级基础是根本不同的。

1、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在内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反映着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广大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反映着无产阶级利益,代表着无产阶级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而产生的,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十一条中心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1、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都不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知识、理论,却不了解知识和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必须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因而他们只能给自己的哲学提出说明世界的任务,不可能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全部科学成果,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因此它能够正确地说明世界。

3、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哲学理论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并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以往哲学的根本特点。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一、历史背景1、这篇文章是一篇表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经典文献。

【发表于1859年】2、19世纪中叶,欧洲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如火如荼地阶级斗争实践迫切需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指导。

3、马克思在这篇序言中简要地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和经过,并把自己以往研究的成果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了经典式的表述。

二、内容结构第一部分(1~2自然段):马克思阐述了写作计划和全书内容结构、材料组成的特点和写作目的以及写作这篇序言的原因。

第二部分(3~6自然段):马克思说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精辟地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7自然段):指出自己的见解是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

三、基本原理1、序言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实质和出发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物质财富的谋求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2、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1)、生产力(2)、生产关系(3)、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4)、这种生产关系是人们不能任意选择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