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素软胶囊的制备及其功效评价
茶族软胶囊

3、茶与糖尿病 研究发现茶含有"儿茶素",能抑制血管生长。这可能可以防止肿瘤形成新的血管。动物实验显示饮用绿茶的老鼠的眼角膜血管增生减少55%~75%。这项发现对蒙受视网膜疾病之苦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一大福音。
4、因性别而变动:女性比男性稍高,50岁左右平均为210mg/dl。
胆固醇较高时:
总胆固醇超过250mg/dl时,可能会形成动脉硬化,最好接受治疗;首先要改变饮食,改吃低胆 固醇的食品,如果这样还无法降低就必须配合药物治疗,而肥胖的人则必须减肥。另外,总胆固 醇值超过300mg/dl时,很可能会引起其它疾病,所以必须接受精密检查。
4、茶与癌症 研究实验显示茶能减低患上癌症的机率。胃癌和食道癌在饮用茶较为普遍的亚洲的发生率比较低。研究显示,"儿茶素"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防止癌细胞蔓延。研究显示多吃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茶能减低患某些癌症和心脏病的机会。
5、茶与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浅酌1~2杯绿茶能将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率减低46%,喝4杯能减低69%,而且在女性身上的效果比男性显著。
茶族软胶囊产品说明:
每颗胶囊可提供375 mg的绿茶萃取精华
含40%绿茶的儿茶素,22.5%红茶的茶黄素
产品功效:
具有中和体内有毒物质,防止有害的胆固醇(LDL)对细胞组织的进一步伤害之功效,同时也可增 进维生素E的再循环利用。
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

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1. 茶叶原料处理挑选新鲜、优质的茶叶,去除杂质。
茶色素的发展历程茶色素胶囊茶色素胶囊的效用

瀚茶园茶色素的发展历程|茶色素胶囊|茶色素胶囊的效用茶色素的发展历程:1990年,中国茶色素提取技术研发正式展开,列入国家“七五”星火计划重点实施项目。
1993年,世界领先的茶色素提取技术——氧化聚合反应法由江绿集团研制成功,茶色素胶囊开发列入国家科委“八五”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
1994年,茶色素胶囊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新思维、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金奖。
1995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代号为(95——67课题)的茶色素临床科研机构,展开长达三年的临床学术研究。
1996年,茶色素胶囊正式成为国家级新药,并首个入选国家“九五”医药科技攻关计划重中之重[1035]工程项目。
1997年,茶色素学术交流大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茶色素胶囊列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项目,20万临床科研大协作正式展开。
1998年,茶色素胶囊荣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证书,获得国家和国际双重保护地位。
2001年,历时4年的茶色素胶囊20万临床科研大协作圆满结束,百万字的《中国茶色素临床科研论文专辑》由中国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2年,茶色素胶囊顺利通过了国家“九五”医药科技攻关计划[1035]工程项目专题的验收,列入国家“十五”双高一优重点产业开发项目。
2003年,茶色素胶囊正式上市销售,开展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的推广,网络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2004年,全国制药行业GMP改造认证攻坚,江绿集团下属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全面改造茶色素生产基地,并顺利通过GMP认证。
2005年,茶色素胶囊市场营销推广进入品牌工程动作阶段。
2006年,江绿集团在全国各地开展和建立中华医学会茶色素推广中心和中国茶色素健康服务中心,为广大患者提供便利周到的健康服务。
2007年,第三届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江绿集团的茶色素胶囊荣获“中国心脑血管用药最具影响力品牌”。
以下由爱茶网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茶色素胶囊】【主治】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具有上述症候者。
茶色素胶囊使用说明

茶色素胶囊【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
子3品J,。
【注意事项】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未见明显。
【禁忌】出血病人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茶色素胶囊(有脑出血或胃出血病人在出血期间禁止服用,出血停止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适应症】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头目眩晕、胸闷胸痛、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具有上述症候者。
【药物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茶色素胶囊药理作用表现为:1.调节血脂作用:降低高脂血症鹌鹑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脂蛋白(a[LP(a)]),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抑制胆固醇在动脉壁内沉着和脂质斑块形成;3.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作用: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时间(ATⅢ)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同时降低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增加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含量;减少血小板粘附、聚集;4.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高脂血症动物血清超氧化岐化酶(SOD)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化物(LPO)含量;5.茶色素降低血浆内皮素、TXB2含量和TXB2/6一酮—PGFIa的比值;6.增强免疫功能作用;7.对实验性肿瘤的起动、促进、增殖阶段有抑制作用。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尚不明确。
【包装】0.24g*12粒/盒【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研究且暂无可靠文献参考。
【类型】处方药【医保】非【国家/地区】国产【剂型】胶囊剂【药代动力学】未进行该项研究且暂无可靠文献参考。
【成份】茶色素胶囊为茶叶经加工制成的胶囊剂。
路远茶黄素

茶黄素胶囊——全面降脂,既降胆固醇,又降甘油三酯高血脂,大危害,百病之源,健康的“隐形凶煞”!高血脂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肾功能衰竭,诱发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其死亡率约占人类总死亡率的半数左右!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失明、跛行、高尿酸血症等等,堪称“百病之源”!茶黄素——纯茶叶提取,无毒无害、安全可靠、高效降血脂,既降胆固醇又降甘油三酯路远茶黄素是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中的儿茶碱经氧化聚合而成,纯天然制作的健康食品,无任何毒副作用,产品大量销售日本。
由于含量高,纯度好,降脂效果极为卓越,是任何降脂药都无法比拟的。
茶黄素降脂的五个优点:1、安全现在的降脂药都存在着极大的副作用。
比如他汀类的代表药物之一“拜斯亭”曾让20多人猝死,导致数百人瘫痪,于2002年被全球药政管理部门要求撤市,目前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规化学药都存在的肝、肾毒性外,还存在严重的肌肉毒性,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并诱发癌症,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危险。
茶黄素是由茶叶中提取,纯天然制作,无任何毒副作用,极为安全,可长期服用。
2、降血脂范围广、功能强选择茶黄素降脂,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而且也能降低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脂范围广,对所有类型高脂血都有效。
而任何的降脂药只作用于单一类型的高脂血,如他汀类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只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不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只适合于高胆固醇型高脂血;同样贝特类(苯氧乙酸类)降脂药,只能降低高甘油三酯型高脂血,却不能降低血脂胆固醇。
而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都是混合型,既有高胆固醇又有高甘油三酯,如果服用降脂药,则要服用两种以上,副作用加大。
而选择茶黄素降脂,就能同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3、降脂效果好茶黄素的降脂效果比目前任何一种降脂药都强,血清胆固醇含量从7.5mmol/L 降低至3.5mmol/L,仅需一个疗程左右,而他汀类降脂药副作用大,伤肝伤肾。
茶黄素提取与功效的研究进展

茶黄素提取与功效的研究进展夏锐;刘德和;殷丽琼;肖星;夏丽飞【摘要】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产物.目前,对于茶黄素的研究主要是从茶黄素的提取、茶黄素与红茶的品质、茶黄素的生理作用、茶黄素的应用4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从近几年对茶黄素在生理作用与提取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6532-6533,6535)【关键词】茶黄素;功能;红茶;提取【作者】夏锐;刘德和;殷丽琼;肖星;夏丽飞【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茶黄素是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色素物质。
这种物质不仅是红茶滋味和汤色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而且具有多种药理功效,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产物[1]。
所以,近年来对茶黄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得较广泛和深入。
对于茶黄素的提取方法,可以直接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或模拟茶黄素的氧化机理,通过儿茶素的氧化来提取茶黄素。
1 茶黄素的提取方法1.1 茶黄素的粗提1.1.1 直接提取法。
Collie法的直接提取法过程为:样品用热水浸提→过滤→浓缩→干燥→甲醇、水溶解→三氯甲烷萃取(除去杂质)→水相减压浓缩→乙酸乙酯反复萃取→硫酸镁脱水→蒸馏至干→茶黄素粗提物。
该方法工艺技术比较简单,但有机溶剂用量多[2]。
Ullah法的直接提取法过程为:样品用水浸提→过滤→滤液减压浓缩→三氯甲烷萃取(除去咖啡碱等杂质)→磷酸二氢钠和乙酸乙酯混合萃取→乙酸乙酯经减压浓缩干燥,得茶黄素粗提物[3]。
该方法简单,只需一次萃取,分离效果较好。
1.1.2 模拟氧化制备。
从红茶中直接提取茶黄素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在红茶中茶黄素的含量很少,且存在分离、纯化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从茶黄素的形成机理出发,按照儿茶素→醌类→茶色素反应进行,研究出一种高效的茶黄素制备方法。
茶黄素的制备,分析,分离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pdf

第30卷第1期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Vol.30 No.12011年1月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犉狅狅犱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犅犻狅狋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Jan. 2011文章编号:( )1673 1689201101 0012 08茶黄素的制备、分析、分离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王洪新1,2, 孙军涛1,2, 吕文平1,2, 马朝阳1,2, 夏文水1,2(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 要: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因子,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 点。
作者对茶黄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进行了介绍,并对茶黄素的形成机理、制备、分析测定方 法、分离纯化和功能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茶黄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茶黄素;制备;测定方法;分离;功能特性 中图分类号:TS272.2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犘狉狅犵狉犲狊狊狅狀犘狉犲狆犪狉犪狋犻狅狀,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犛犲狆犪狉犪狋犻狅狀犪狀犱 犉狌狀犮狋犻狅狀狅犳犜犺犲犪犳犾犪狏犻狀狊WANGHong xin1,2, SUNJun tao1,2, LVWen ping1,2, MAChao yang1,2, XIAWen shui1,2(1.StateKeyLaboratory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2.Schoo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sanimportantfoodfunctionalcomponent,theaflavinshaswidelyapplicationareaand hasbrightdevelopmentfuture.Theproductionmethod,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potential applicationareaisbecomeresearchfocusbothathomeandinabroad.Inthisreview,the molecularstructur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theaflavinswereoutline,andits formationmechanism,preparation,analysismethods,separationandfunction werealsodiscussed.: , , ,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heaflavinsprearationp analsismethodsy searationp function茶黄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由Roberts分的研究热点。
茶黄素的制备、分析、分离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茶黄 素 (T ef vn ,T s 最早 是 由 R b rs h al is F ) a o et E A H[ 发 现 的 , 红 茶 中溶 于 乙酸 乙 酯呈 橙 黄 色 1 ] 指 的物 质 , 由多 酚类 及 其 衍 生 物 氧 化缩 合 而 来 , 茶 红
mo e ul r t u t r l c a s r c u e, p sc l n c e c l r p r i s hy i a a d h mi a p o e te of h a l v ns t e fa i we e uti r o lne, a is nd t f r ain o m to m e h nim , pr pa a i n, a l ss ca s e r to na y i m e ho , s p r to a f nc i n t ds e a a i n nd u to we e lo r a s
Ab ta t A sa m po t n o d f nc i na o p ne t he fa i s ha i e y a lc to r a a sr c : n i r a tf o u to lc m o n ,t a l v n sw d l pp ia i n a e nd
法 、 离 纯化 和 功 能 活 性 的研 究 进 行 了综 述 , 茶 黄 素 的 进 一 步研 究 提 供 一 定 的理 论 基 础 。 分 为
关键 词 :茶黄 素 ; 备 ; 制 测定 方 法 ; 离 ; 能特 性 分 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7
表 3 正 交 试 验 方 案 与 结 果
A
B
C
D 指标
序号
茶黄素:茶叶籽油 蜂蜡 大豆磷脂
沉降比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1 1 1 2 2 2 3 3 3 2.75 2.88 2.70 0.18
1
1
[2] 乔曼丽,江滨,王文志,等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与趋势——— 三大城市的研究结果 [J].中 国 卒 中 杂 志,2006,1 (18): 599-602.
[3] Nicolaides AN,Kakkos SK,Griffin M,et al.Severity of a-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and risk of ipsilateral hemispher- ic ischaemic events:results from the ACSRS study [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5,30 (3):275-284.
[4] 王茜,张运,张薇,朱式娟,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 测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J].中 国 动 脉 硬 化 杂 志,2004,12 (4):449-451.
收 稿 日 期 :2012-10-22 修 回 日 期 :2012-12-31 责 任 编 辑 :张 丽 芬
·专题报道·
茶黄素软胶囊的制备及其功效评价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具有动脉硬 化高危的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早发现、早 治疗,尤其对重度以上狭窄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
对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血 管 超 声 检 查 指 南 [J].中 华 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 (10):911-920.
表 1 正 交 试 验 因 素 水 平 表
茶黄素∶茶叶籽油
因素 蜂蜡 (%) 大豆磷脂 (%)
1∶2
1
2
1∶2.5
2
4
1∶3
3
6
1.2.4 抗 氧 化 能 力 测 定 取 茶 黄 素 软 胶 囊, 挤 出 内容物,精密称重,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需要 浓度,作为待测样品液。按照总抗氧化能力测定试 剂盒、羟自由基测定试剂盒、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试剂盒 要 求 配 制 各 工 作 液, 测 定 各 空 白 管、 对 照 管、标准管、测定管吸光度值,并计算测定结果。
通过正 交 试 验 直 观 分 析 结 果 可 知, 影 响 因 素 B>A>C,即蜂蜡用 量 对 沉 降 比 影 响 最 大, 其 次 为 茶黄素与茶叶籽油的比例,影响最小的为大豆磷脂 的含量,最佳 配 比 为 A2B3C2, 即茶黄素与茶叶籽 油比例为1∶2.5,蜂蜡含量3%,大豆磷脂含量4%。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主要研究了颈动脉、颈内动 脉的斑块及狭窄情况,没有进行椎动脉及锁骨下动 脉的斑块情况及狭窄程度的研究,椎动脉及锁骨下 动脉起始处均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多发区域,容易形 成狭窄,造成头晕等临床症状。对于椎动脉及锁骨 下动脉起 始 处 采 用 小 凸 阵 探 头 等 方 法 及 多 角 度 扫 查,提高扫查技巧等均有利于椎动脉起始处斑块的 识别及狭窄程度的判断。
慢 性 病 学 杂 志 2013 年 2 月 第 14 卷 第 2 期 Chronic Pathemathol J,February 2013,Vol.14 No.2
145
扫查,忽略后前方向及外内、内外方向扫查。③熟 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及各种功能,注意仪器总增益的 调节设定,彩色多普勒的应用,避免低回声斑块的 漏诊。
茶黄素 软 胶 囊 的 最 终 制 备 工 艺 为: 取 茶 黄 素 粉,过80目 筛, 备 用。 称 取 处 方 量 茶 叶 籽 油, 加 入蜂蜡加热熔融,冷却后加入处方量的茶黄素粉和 大豆磷脂,研磨至均匀状态。 2.4 抗氧化能力结 果 体 外 抗 氧 化 能 力 评 价 结 果 见 表 4。
取过筛后的茶黄素粉,与不同比例的茶叶籽油 混合,研磨研匀,比较内容物状态,同时观察药液 流动性、稳 定 性 及 分 布 均 匀 性,确 定 最 佳 配 比 工艺。 1.2.2 助悬剂及润 湿 剂 的 选 择 根 据 混 悬 液 的 沉 降公式 (Stocks公式), 减 小 粒 径, 或 增 加 介 质 黏 度,均可 减 小 沉 降 速 度, 从 而 提 高 混 悬 液 的 稳 定 性。预试结果显示,仅靠粉末与油混合,茶黄素粉 很快沉积,流动性差,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故选 取具有适当湿润和助悬作用的辅料进行试验。
谭蓉,杨秀芳,孔俊豪,涂云飞,张聪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由儿茶素类氧化形成的一类具有苯骈卓酚酮结构的高活性复合物,研究表 明茶黄素具有降血脂、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本文通过 L9 (34) 正交试验,对茶黄素软胶囊的处方进行了优 化 研 究, 通 过 试 剂 盒 对 其 进 行 体 外 抗氧化功效评价,以确定茶黄素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抗氧化功效。本茶黄素软胶囊的内容物以茶叶籽油为 基质,添加助悬剂蜂蜡,润湿剂大豆磷脂,其配比为茶黄素:茶叶籽油为 1∶2.5, 蜂 蜡 和 大 豆 磷 脂 分 别 为 茶叶籽油的3%和4%。经抗氧化 结 果 显 示, 茶 黄 素 软 胶 囊 具 有 较 好 的 抗 氧 化 能 力, 以 及 清 除 ·OH 和 抗 O2- ·的能力。经研究证实用该制备工艺所制得的软胶囊工艺稳定,质量可控,适于工业化生产。 关 键 词 :药 剂 学 ; 茶 黄 素 软 胶 囊 ; 制 备 工 艺 ; 抗 氧 化 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66 (2013)02-0145-03
1 0.86
2
2
2 0.94
3
3
3 0.95
1
2
3 0.94
2
3
1 0.96
3
1
2 0.98
1
3
2 0.82
2
1
3 0.92
3
2
1 0.96
2.62 2.76 2.78
2.82 2.84 2.74
பைடு நூலகம்
2.89 2.73 2.81
0.27 0.11 0.07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由儿茶素类氧化形成 的一类具有苯骈卓酚酮结构的高活性复合物,研究 表明茶 黄 素 具 有 降 血 脂、 抗 癌、 预 防 心 脑 血 管 疾 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目前市场上茶黄素的产品 仅 有 安利公司的纽崔莱茶族益脂胶囊,市场缺口大,因 此以茶黄素为主要成分,并以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
蜂蜡为软胶囊剂中最常用的助悬剂,大豆磷脂 为优良的乳化剂和湿润剂 , [3] 因此本研究选用 蜂 蜡 作助悬剂、用大豆磷脂作湿润剂进行试验,以流动 性、沉降比为考核指标,对助悬剂和润湿剂用量进 行初步筛选。以药匙取适量混合液,药匙与水平面 成45°角,肉 眼 观 察 混 合 液 从 药 匙 上 滴 下 的 情 况, 做为流动性考察的方法。沉降比的测定是将内容物 置刻度离心试管,记录液面高度 (h1),500r/min 离心 30 min 后 油/固 分 层, 记 录 混 悬 液 固 体 高 度 (h2),沉降比=h2/h1×100% 。 [4] 1.2.3 制备工艺优 化 根 据 单 因 素 考 察 结 果 可 知 蜂蜡对软胶囊体系的沉降比影响较大,大豆磷脂对 流动性影响较大,在产生作用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辅 料的用量,因 此 以 蜂 蜡 量 1% ~3%, 大 豆 磷 脂 量 2% ~6% 进 行 正 交 实 验 。 以 茶 黄 素 与 茶 叶 籽 油 比 例
表 2 助 悬 剂 和 润 湿 剂 考 察 结 果
试验号
辅料
比例 流动性 沉降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茶叶籽油∶蜂蜡
1∶0.01
1∶0.03
1∶0.05
1∶0.07
1∶0.09
茶叶籽油∶大豆磷脂 1∶0.02
1∶0.04
1∶0.06
1∶0.08
1∶0.1
- + ++ + - - + ++ ++ ++
项目
表 4 体 外 抗 氧 化 结 果
2 结 果 和 讨 论
2.1 基质的选择 随 着 茶 叶 籽 油 的 加 入, 物 料 黏 稠度降低、流动性增加,在不加其他助悬剂和润湿 剂的情况下,茶黄素与 茶 叶 籽 油 的 比 例 为 1∶3 左 右时,混合物黏稠度适中,流动性好。 2.2 助悬剂及润湿 剂 的 选 择 助 悬 剂 和 润 湿 剂 的 考察结果见表2。由表2 结果 可 见, 助 悬 剂 和 润 湿 剂的加入均能改善流动性和提高沉降比。所以在满 足制剂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少辅料的用量。 2.3 制备工艺优 化 根 据 L9 (34) 正 交 表 设 计[5] 进行试验,以沉降比为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见表3。
(A)、蜂蜡含量 (B)、大 豆 磷 脂 含 量 (C) 作 为 考 察因素,选用 L9 (34) 正 交 表 进 行 试 验, 因 素 水 平安排见表 1。 以 混 悬 液 内 容 物 的 沉 降 比 为 指 标, 通过对这一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直观分析,确定 出最优配比工艺。
水平
1 2 3
146
慢 性 病 学 杂 志 2013 年 2 月 第 14 卷 第 2 期 Chronic Pathemathol J,February 2013,Vol.14 No.2
电热 恒 温 水 浴 锅 (上 海 精 宏 实 验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茶黄素 (纯度≥36%,浙江派诺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生产),茶叶 籽 油 (新 昌 县 益 生 茶 业 科 技 有 限 公司生产),蜂蜡 (药 用 级, 东 光 县 鑫 盛 蜂 蜡 厂 生 产),大豆磷脂 (口服 级, 上 海 太 伟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生产),总抗氧化能力 (T-AOC) 测 定 试 剂 盒、 抗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测试盒、羟自由基测试盒 (南京 建成生物工程研 究 所 生 产), 冰 乙 酸、 乙 醇 (分 析 纯 , 国 药 集 团 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1.2 方 法 1.2.1 基质的选择 植 物 油 是 常 用 的 软 胶 囊 填 充 基质,一般采用大豆油、棕榈油等,考虑到茶叶的 综合利用,选用茶叶副产物茶叶籽油为软胶囊填充 基质。研 究 表 明, 茶 叶 籽 油 含 丰 富 的 不 饱 和 脂 肪 酸,含量 超 过 80%, 以 油 酸 和 亚 油 酸 为 主, 另 外 还富含 生 育 酚、 甾 醇、 角 鲨 烯、 茶 多 酚 等 活 性 物 质,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 功效 , [2] 与茶黄素配伍制备软胶囊,具有协同 增 效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