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表内除法(二)
口算除法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口算作为基础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口算除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认识,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口算除法二”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探讨口算除法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口算除法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活动内容1. 案例分享与讨论活动伊始,由教研组长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邀请了几位教师分享他们在口算除法二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几位教师的分享内容:(1)教师A分享了一个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口算兴趣的案例。
她通过设计“算数接力赛”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除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B介绍了一种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口算教学的策略。
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口算除法,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师C分享了一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她利用PPT展示口算除法的步骤和规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分享结束后,教研组成员针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2. 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师对口算除法二的教学认识,我们邀请了资深数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1)口算除法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2)口算除法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3)口算除法二的评价与反思。
讲座中,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口算除法二的教学要点,使大家对这一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 实践演练为了检验教师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们安排了一个实践演练环节。
教师们分组进行口算除法二的练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
通过这个环节,教师们进一步巩固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完整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崖湾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三年级主讲:梁安顺目标: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1、导入: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66 ÷6=0 × 6=8 × 0= 28 + 0= 0 ÷5=50 × 7=0 ÷2= 48 -9=0 ÷7=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2、谈话:中处处有,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3、提出问题:(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二、探索新知1、探究309÷3的算法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①并强调简便算法,(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二年下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集体备课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需要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知道要买的是地球仪,所以需要“一个地球仪8元”这条信息。
2.分析解答
(1)独立思考,学生在练习纸上把想法表示出来,可以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板书:怎样解答?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并选取典型案例。
教学重点:
1.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学生能用乘法来检验原题的正确与否。
教学难点:
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四)
形成
教学
基本
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研究除法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逐渐掌握检验的方法和养成检验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回顾检验
教师(指板书):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一起说了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交流了“怎样解答?”,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板书:解答正确吗?
教师:同学们快看看,这个问题我们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可以从题目的含义、乘法口诀的应用、乘除法算式互相核对等角度进行检验。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教学主题:二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参与人员:XXX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分数的加减法: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注意事项:注意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表:除法(一)参加人员:三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活动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教学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研究惯,让他们受到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以下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资源,让他们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练题插图呈现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了解信息,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方法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备课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2、有()棵黄瓜苗,()个花盆。
平均每盆种几棵?
3、看图列式
板书设计第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4)=12
12÷3=4
教
学
反
思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计。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这两个班级学生好学上进,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
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整册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领域: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
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
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
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
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
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
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
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实践活动安排两次、两种类型: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
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大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按照“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的顺序编排,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单元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
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应采用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以上知识的回忆。
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4.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
同样的道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只需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得到结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
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解决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成了本单目标确定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
(课件出示)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 ()×6=487×7=() 8×8=()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解决问题一、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
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1、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备课⼈:第⼀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教版数学最新教材⼆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主要学习⼀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法.认识统计的作⽤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养成尊重事实、⽤数据说话的态度.学情分析上学期学⽣已经学习了⽐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在⽣活中积累了较多的⽣活经验.能利⽤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活密切联系的⽣活场景.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如.学⽣的校服、讲故事⽐赛、春游的⼈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些⽣活基本常识.使学⽣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励学⽣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实践能⼒和独⽴思考能⼒.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标【知识技能】:使学⽣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学⽣解决问题的能⼒.课时安排:3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的第1、2⼩题.教学⽬标:1、让学⽣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新课师:同学们.在周五返校的时候.我们完成了上学期的“拍卖活动”.3名同学⽤⾃⼰平时累计的分数.换取了⾃⼰⼼仪的礼物.让我们⼀起来回忆⼀下.当时的美好瞬间.(幻灯⽚出⽰).那么这个学期.我们将会继续延续我们的“拍卖活动”.周五的时候.我和⼤家说过.这个学期的礼物.在我给定的范围内.让⼤家⾃主的来选择.这样避免了我⼀⼈独断专⾏的弊端.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决定出.我们本学期的拍卖奖品.好不好?我们⼀起来看.本学期的候选拍卖活动的奖品是什么呢?(幻灯⽚出⽰:礼品图⽚.)师:这4种奖品.究竟选哪⼀个当做拍卖的礼物呢?(⽣⾃由回答)⽣:选⼤多数同学喜欢的.师:怎么知道哪样物品是⼤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班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下.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样物品的学⽣⼈数.⾸先要进⾏数据的收集过程.(板书:数据的收集)下⾯我们就⼀起来调查喜欢每样物品的学⽣⼈数.⼆、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样物品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样物品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由发⾔.师:我们可以采⽤举⼿的⽅式来收集数据.请你来组织⼀下试试看.怎么举⼿的⽅法.(请学⽣组织统计).举⼿的⽅法既快速⼜简捷.不失为⼀个好⽅法.还有没有别的⽅法呢?(⽣⾃由发⾔.点拨说出投票的⽅法)师:他说投票的⽅法.你能具体和⼤家说说.怎么个投票的⽅法吗?(⽣交流)好.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采⽤他的办法投票选出3样物品.请同学们拿出⼀张⽩纸.在上⾯写出3样⾃⼰最喜欢的物品.注意.字迹⼀定要清晰.(⽣⾃由活动).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投票这种⽅式选出了⾃⼰喜欢的物品了.我很想知道⼤家选择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刚刚收集的数据.进⾏⼀下整理.(补充板书:整理)师:我们要怎么整理出⼤家的投票结果呢?(⽣⾃由发表意见)⽣:画对号.画圆圈.写正字.师:原来有这么多的⽅法啊.那么.我请4位同学上前⾯来.分别⽤4种不同的⽅法记录下⼤家的投票结果.其它孩⼦们认真监票.(指明板书结果)⼩结:在这4中记录⽅法当中.你最喜欢哪⼀种呢?(写正字)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圆圈.打叉.对号的个数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较乱.在数的时候不好数.⽽⽤画正字的⽅法记录数的时候.就很清楚.⼀个正字就代表5个.有⼏个正字.就有⼏个五.正好.我们上学期.还学过了5的⼝诀.这样算起来.就更⽅便多了.其实.在我们的⽇常⽣活当中.画正字的⽅法.也是被⼈们经常⽤到的.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我们将投票结果认真的做了⼀下整理.那么我们将最终的结果.填⼊到这个表格当中.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由发现信息)师:这张统计表的第⼀⾏表⽰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物品.第⼆⾏表⽰的是⼈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些实际性的问题.下⾯⼤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的问题.(课件出⽰)三、巩固练习.1、教材例⼀.2、教材例⼆.3、教材第4页第3题.第5页第4题.第5题.课后记:看到开学的第⼀课.起初有些烦恼.这统计的知识.每每都是放在最后学习的.今年却提到了最前⾯.让我有些挠头.要做到数据的收集.必须让孩⼦真正的参与进来.否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就成了假象了.思来想去.正好要和⼤家商讨本学期的年终拍卖活动的奖品.何不以此为契机.调查⼀下孩⼦们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既让孩⼦参与了数据的收集.也完成了活动奖品的确定.⼀举两得.于是.我撇开教材创设的校服的例题.改⽤活动奖品的调查.因为和他们相关.⼜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课上.孩⼦们注意⼒⾮常的集中.⽽且.是真⼼地参与统计和调查.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必须要从孩⼦的实际出发.兴趣.是最好的⽼师.第⼆课时:统计数据的⽅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做”和练习⼀的第3、4⼩题.教学⽬标:1、了解统计数据的⽅法;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法.进⼀步认识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引⼊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法.揭⽰课题【统计数据的⽅法】⼆、新授.问题导⼊:学校要举办讲故事⼤赛.⼆(⼀)班要从王明明和陈⼩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位参(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1、理解题意.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赛.⼆(⼀)班要从王明明和陈⼩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位参加⽐赛. 师:该选谁参加⽐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法.2、选举⽅法.师:我们可以采取⽆记名投票的⽅式来决定由谁参加⽐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菲中选⼀位写在纸上.再找⼏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赛.⽣:全班同学进⾏⽆记名投票后.各⼩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3、统计投票数据的⽅法.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组长的⼿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赛了.你喜欢⽤哪种⽅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由发⾔.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法是多样的.可以⽤在⼈名下画“正”字的⽅法来统计.可以⽤在⼈名下打“√”的⽅法来统计.也可以⽤画“○”的⽅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画“正”字的⽅法来统计吧!⽣:参与⼀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4、整理数据.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个“正”字的每⼀笔代表⼀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5、完成统计表.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赛.⽣:观察统计表可知.陈⼩菲得到票数⽐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菲参加⽐赛.师:你不仅会观察.⽽且会⽐较.真能⼲!现在请⼤家解决第⼆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陈⼩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菲参加⽐赛.⽣:如果他们都投陈⼩菲的票.那么陈⼩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菲参加⽐赛. ⽣:如果他们其中⼀⼈投给王明明.另⼀⼈投给陈⼩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菲参加⽐赛.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菲的票数都⽐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菲参加⽐赛.三、巩固练习.师:其实⽣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起来看⼀看.1、完成第3页的“做⼀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春游.学⽣先选好⾃⼰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画“正”字的⽅法进⾏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统计表.2、完成第4页练习⼀的第3⼩题.学⽣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题和第(3)⼩题.对于第(3)⼩题这个⽉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说说⾃⼰的想法.3、完成第5页练习⼀的第4⼩题.学⽣根据统计数据的⽅法完成第(1)⼩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题.对于第(2)⼩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说说⾃⼰的想法.让学⽣明⽩:10分钟内⼩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轿车已普遍成为⼈们喜欢的交通⼯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四、归纳总结.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发⾔.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法有很多.可以采⽤画“正”字、打“√”、画“○”的⽅法.其中采⽤画“正”字的⽅法既⽅便⼜快捷.⼀定要注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法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赛.王明明陈⼩菲王明明陈⼩菲王明明陈⼩菲正正√√√√√√√√○○○○○○○正正√√√√√√√√○○○○○○○正正√√√√√√√√○○○○○○○√√√√√√√○○○○○○○√√√√○○○○○○○○○(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菲的票数都⽐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菲参加⽐赛.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的第5、6、7⼩题.教学⽬标:1、进⼀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法;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与他⼈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法.进⼀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单元中⾸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是什么吗?⽣:将统计的结果⽤表格的形式展⽰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统计时.⾸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法.你学会了哪些呢?⽣: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法有很多.可以采⽤画“正”字、打“√”、画“○”的⽅法.其中采⽤画“正”字的⽅法既⽅便⼜快捷.⽣:⽤画“正”字的⽅法记录时⼀定要注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活中的问题吗?⼆、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5页练习⼀的第5⼩题.学⽣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题.对于第(3)⼩题图书室要新买⼀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说说⾃⼰的想法.2、完成第6页练习⼀的第6⼩题.学⽣先选出⾃⼰最喜欢的吃的⼀种⽔果后再进⾏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题班⾥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种⽔果合理?让学⽣说说⾃⼰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的第7⼩题.师:告诉学⽣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表⽰1份《电视报》.涂了⼏个格⼦就表⽰有⼏份《电视报》.学⽣独⽴完成第(1)、(2)和第(3)⼩题.再在全班交流⾃⼰的想法.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活中的哪些问题?⽣:⾃由发⾔.数学⼆年级下册第⼆单元《表内除法⼀》集体备课备课⼈:(⼀)教学内容:表内除法(⼀)课本P13~36页.(⼆)教材分析:本单元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诀求商两节.包括下⾯⼀些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诀求商的⽅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以⽣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建⽴“平均分”概念.第⼆.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让学⽣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促使学⽣对“除法”产⽣亲切感.⽤2-6的乘法⼝诀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到⼤的顺序分成两段.第⼀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段.被除数不超过36.第⼀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的乘法⼝诀中积不超过12.第⼆段.被除数不超过36.这部分教材.突出了⽤乘法⼝诀求商的⽅法.是⽤乘法⼝诀求积的逆思考.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2~6的乘法⼝诀求商之后编⼊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注重⽤学⽣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发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法提供⽣动的资源.(三)教学⽬标:1、让学⽣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熟练地⽤2~6的乘法⼝诀求商.3、使学⽣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然的教育.培养学⽣认真观察、独⽴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诀求商的⽅法及解决问题.难点:除法的含义.⽤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法:1、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认通过观察、动⼿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注重创设与学⽣实际⽣活密切相关的⽣活情境.引导学⽣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注重为学⽣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积极主动的思考.敢于发表⾃⼰对于数学问题的意见和想法.(五)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课题: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活的联系.培养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法.教学准备:各种⾷物若⼲、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成问题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了⼀些⼩礼物.⽼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把糖果分给⼩组⾥的每⼀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探究例11、各⼩组动⼿操作各⼩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朋友观察各⼩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取名.(⼆)、出⽰课题(1)、⼩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种分法?(1)、论分配⽅案.(2)、各⼩组动⼿分⼀分.)、学⽣汇报分法.A把15个橘⼦先每个盘⼦放1个.⼜在每个盘⼦放1个.再在每个盘⼦放1个.也就是⼀个⼀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 B先每个盘⼦放2个.⼜在每个盘⼦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法.把15个橘⼦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这就是把15个橘⼦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内化提⾼1、分⼀分:把8根⼩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动⼿分⼀分)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做.把12瓶矿泉⽔平均分成3份.(让学⽣圈⼀圈.并说出⾃⼰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数学⼆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集体备课备课⼈: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学⽣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和直⾓.知道⾓的⼤⼩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与直⾓.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认识锐⾓和钝⾓.会⽤三⾓板上的直⾓进⾏⽐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在⽇常⽣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通过动⼿操作.深⼊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活情景能辨认锐⾓和钝⾓.能⽤⾃⼰的语⾔准确地描述锐⾓和钝⾓的特征.2、使学⽣经历观察、操作、分类、⽐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的观察能⼒、实践能⼒、分析能⼒和抽象能⼒.进⼀步建⽴空间观念.丰富学⽣的形象思维.3、使学⽣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初步形成评价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锐⾓、钝⾓.2、知平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平⽅向、竖直.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1)⼩学低年级学⽣在学习抽象⼏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持.为此.在引⼊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熟悉的⽣活实际⼊⼿.帮助学⽣理解.(2)除了利⽤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认识锐⾓、钝⾓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巩固知识.(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画⾓、拼摆、拉⼀拉、转⼀转.帮助学⽣巩固所学的知识.(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的特点.⾃⾏设计⼀些活动.例如.让⼀名学⽣站在教室⾥.演⽰⼀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向平移.再如.让⼀组学⽣⼿拉⼿围成⼀圈.旋转⼀下.或是拿⼀根线.⼀头拴上橡⽪.在空中旋转⼀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可以进⼀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和钝⾓时.重点是让学⽣对⼀个⾓和直⾓进⾏⽐较⼤⼩.知道它是锐⾓(或钝⾓)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活化的⾓度让学⽣初步感知.使学⽣⼤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简单的平移(或旋转).第三单元共三课时第⼆课时锐⾓和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标:1、进⼀步巩固学⽣对“⾓”“边”“顶点”“直⾓”的认识.熟悉⽐较⾓的⼤⼩.⼒求学⽣能够通过多种⽅法实现⼤⼩的⽐较.2、新课的导⼊.在⽐较中提⽰⼀种⾓⽐直⾓⼤.还有⼀种⾓⽐直⾓⼩.从⽽揭⽰出锐⾓和钝⾓的概念.⼒求以发挥学⽣的创新能⼒为主导思想.在运⽤板书画⼀画.学⽣读⼀读的⽅法加深对锐⾓和钝⾓的认识、理解.3、实践练习.注重学⽣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组合作的画⼀画、拼⼀拼、折⼀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学⽣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的动⼿操作能⼒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4、整个过程体现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1、认识锐⾓和钝⾓.并理解与直⾓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和钝⾓.3、围绕⽣活.通过⽐赛的⽅式.巩固理解锐⾓和钝⾓.教具准备:三⾓尺.纸张学具准备:学⽣三⾓尺.纸张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成问题.1、复习内容.引导学⽣回忆关于⾓的知识. 出⽰⾓.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个(⾓)⾓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直⾓.这是⼀个什么?(直⾓)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组讨论汇报2、⽐较两个⾓的⼤⼩.两组:⼀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组可请学⽣指出哪个⾓⼤.哪个⾓⼩)3、⽐较锐⾓和钝⾓的⼤⼩(注意.此处不揭⽰出两个⾓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出现).采⽤借助直⾓的⽅法完成⽐较.[设计意图]通过对⾓的回忆.调动学⽣发挥认知能⼒.在学⽣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课件.请⼤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吗?指⼀指它在什么地⽅?2、采⽤回忆的⽅式.进⼀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板书.①、⼀个是锐⾓.⼀个是钝⾓.(板书“锐⾓”和“钝⾓”)②、说⼀说锐⾓与直⾓的关系.(在锐⾓的下⽅板书“⽐直⾓⼩”);在回忆钝⾓与直⾓的关系.(在钝⾓的下⽅板书“⽐直⾓⼤”)③、按照学过的⽅法请学⽣分别在“锐⾓”和“钝⾓”字样上⽅板演两个直⾓.④、根据概念⽤不同⾊彩的笔在⼀个直⾓上画出锐⾓.在另⼀个直⾓上画出钝⾓.以加深对锐⾓和钝⾓的理解.⑤、读⼀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个锐⾓和钝⾓.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和钝⾓概念的不同说法进⾏提问.活跃课堂⽓氛. 例:A、锐⾓⽐直⾓()B、⽐直⾓⼤的是()[设计意图]⼩组合作进⾏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更清晰地把握锐⾓和钝⾓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式.三、巩固应⽤.内化提⾼.1、引导学⽣动⼿操作.请⼤家⽤事先准备好的纸⽚折出⼀个直⾓.请在⼤家再折出⼀个锐⾓和⼀个钝⾓.请⼤家⽤直尺和三⾓板画出⼀个锐⾓、⼀个钝⾓和⼀个直⾓.2、⾃由活动:找⼀找!⽼师带我你们去⼩海龟的家.瞧!⼩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钝⾓.还有直⾓.⼩朋友们仔细看⼀看.哪些⾓是直⾓?哪些⾓是锐⾓?哪些⾓是钝⾓?并说出原因.3、说⼀说:A、⽤⾓描述图形.如:红领⼱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B、⽤同样的⽅法描述教室⾥的物品.如:⿊板是有4个直⾓组成的.(⼩组⾃由发⾔.限制发⾔的时间为1分钟)4、⼩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拼.把⼩组内所有⼩朋友的三⾓尺集中在⼀起.拼出⼤⼩不相等的锐⾓和⼤⼩不等的钝⾓.B、画⼀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个锐⾓和钝⾓.C、折⼀折.⽤纸张折出⼀个锐⾓和⼀个钝⾓.[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能⽐较牢固地建⽴对锐⾓和钝⾓的理解.同时感受⾓的分类以及三种⾓之间的变化联系.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组内讲解什么样的⾓是锐⾓?什么样⾓是钝⾓?2、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什么程度时是钝⾓.什么时候⼜是直⾓.数学⼆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集体备课备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时间主备人课时划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六学科数学第一周备课内容分数乘法与练习李丽辉参备人安云萍分数与整数相乘 1 课时分数乘分数 1 课时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与练习 2 课时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
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4、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1、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用分数解决相关的问题。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到学习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1本周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教材分析如下:例 4 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 5 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 4、例 5 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研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主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究备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过人构。
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程算过程。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崖湾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三年级主讲:梁安顺教学目标: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66 ÷6= 0 × 6= 8 × 0= 28 + 0= 0 ÷5= 50 × 7= 0 ÷2=48 -9= 0 ÷7= 4 × 0=178 ÷2 ≈ 1600 ÷4= 700 × 8= 900 × 2=3 × 800=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3、提出问题:(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二、探索新知1、探究309÷3的算法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①并强调简便算法,(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5)出示练习 402 ÷2= 609 ÷3= 808 ÷4=(6)学生练习(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2、师: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 420÷3=你能算出来吗(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1.懂得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重难点突破建议
基于对教材编排和课标的分析,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2.在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练习中,沟通算式间的联系来记忆口诀。如讨论7×3和7×4之间的关系,利用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加强记忆口诀。
3.在具体问题中利用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在74页第7题列式有两种情况:7×4-2与7×3+5让学生比较,对乘法意义理解更加丰润,同时还沟通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有助于熟练记忆口诀。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快的来源,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
2.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通过记忆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月24日主备:邓梓娴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年级:六年级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
能力目标:1、形成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猜想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二、探究新知(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大?为什么?3、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底面半径大的圆柱的表面积要大)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2、请同学们看着圆柱表面展开的图形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如果老师让你们比较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不能。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5篇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5篇《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敏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1、12里面有几个6?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答复,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一样〕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老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展分组讨论〕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56÷8〔老师板书〕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老师板书〕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完毕,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预设:检查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
组别
数学
备课年级
六年级
备课学科
数学
主持人
主备人
记录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备课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活动过程
记录
主备人简述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请填写下表。
3:5
比
前项(3)
比号(:)
后项(5)
比值(3/5)
3÷5
除法
分数
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四、活学
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2023年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及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得数(1——9内),另外几名学生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白卡片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81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
(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整理的。
预设:小组1:我们是按照除数来写的,先写除数都是2的算式。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的乘法口诀)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
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拓展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1、2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
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加上第二单元学习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现在让我们在卡片上写出这些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写,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资源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掌握用7、8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处罚计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师:明明把被除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4,除数是6,我们是不是可以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
师: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集体备课
主备人
李会艳
标题
表内除法(二)
时间
第六周
内容
地点
办公室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修改意见
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小组2:我们是按照得数来写的,先写得数都是2的算式。
(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预设:生1: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生2: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生3:乘法口诀有45句,但是除法算式却有81道,因为除了两个因数相同的口诀外,每个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
师:那么能求出原来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42)
师: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的商,想一想,应该是几?
除数是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学会熟练运用被除数=除数商求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