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高手1、2年足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神秘
中医难学
从中医学院毕业唯唯诺诺。
中医院的医生几个敢闯荡江湖,混日子的多,高手几个。、?
何也?学习方法有问题
一、中医核心理论不过20句话、1个月的事
1、本气自病
2、阴平阳秘
3、升降浮沉开合
4、用药寒热平
5、一气周流
6、整体用药
。。。。。。。。。。。。。。。
二、治疗疾病真正药方不过20方的加减。20天的事
三、诊断不过四诊八纲、但是都归于阴阳整体判断罢了2个月的事
四、脉诊不神秘3个月的事
运用物理学,对比法,30天即可精通,何须去死抠28脉、28脉无非6部脉的对比结果,会对比做100000个脉有何难。
五、实践不过6、9个月的事
六、治病方法
无非一气的升、降、浮、沉、开、合、
汗、吐、下、和四法而已
大家不能高手无非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
1、选书错误
2、方法错误
3、盲目迷信
4、实操方法错误。
比如脉诊。过于纠缠28脉。不知道六脉对比法。懂了六脉对比、基本快的30天解决问题。何须10年8年。
附:
关于网上中医诊断的几个问题
1、网上没有脉诊中医诊断怎么可能?忽悠、骗人的吧!
回答:肯定是可以的!判断阴阳即可。
关于中医脉诊大家都存在误区,大家去诊所看中医,医生都会给人把脉,然后神乎其神的讲些让病人听不懂的话,估计凡是看过中医的人都有这个感觉。对中医脉诊感觉既困惑,又感觉神奇!
其实大家搞错了!没有那么神奇!都是被李时珍给忽悠了,他把中医把脉的阴阳判断,给细化成了《频湖28脉》造成了许多学医的人的误解。以为掌握了28脉就是神医了。但是冷暖心自知,从古到今,试问天下有几个人真正掌握了28或者32脉的除了写书的人估计没有第二个人了。而且28脉,在实际运用中根本没有必要。还是郑钦安最理性看透了本质,比如他在书里说的“按后天生成定位,乃是死机,全凭这二五合一,这一团真气,呼吸运用,方是真,五行充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盛,则五行之气即盛;二气衰,则五行之气即衰;二气亡,则五行之气即亡。溯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无神,定气之盛衰;闻声以微厉,判气之盈缩;问病以饮热饮冷,知气之偏盛;切脉以有力无力,知气之虚实。以此推求,万病都是一个气字,以盛、衰两字判之便了,即以一气分为三气,以定上、中、下之盛衰,亦可。诸脉纷纷摹揣,试问天下医生,几人能将二十八脉明晰?以余拙见有力无力尽之矣。不必多求。
所以实际上目前的中医把脉没有掌握核心——有力无力、阴阳判断上下功夫。99%的是装模作样,自己瞎猜,或者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也就是说,实际大部分医生的脉诊,是猜出来的、是装出来的、不靠谱。换句话说,碰到这样的医生,脉诊不脉诊,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在网上有没有脉诊也没用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
2 、关于阴阳判断的问题
人活一口气,气血一体,血中含气而已。气血温则升为阳,气血凉则降为阴。所谓的补阳药,基本都是温热药;所谓的补阴药,基本都是寒凉药。
人是哺乳动物,人体的气血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所以不用象爬行动物,需要晒太阳来补充体温,才能活动。
当人体虚弱或者有疾病了,那么这时气血就会或热或凉。所谓的本气自病,即所谓病的阴阳。人体气血运行需要温度即所谓的阳,没有了温度那么气血的升降即出问题。
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说,人只有阳虚的问题,没有阴虚的问题。阴虚只是个表象,只是阳气不降的反应而已。所以所谓的真正阴虚,几乎不存在,气不降罢了。
气血无阴阳之分,本是一体,一体升降浮沉开合的不同说法而已。所以也无所谓什么阴虚、阳虚,只有气的升降浮沉开合而已。
所以看病不用过分的纠缠什么阴阳,基本就是阳虚引起的升降失衡,只看升、降足以。无非是升多降少,升少降多。两个病或者升降失衡一个病而已。
所谓的六气、六经病,那是后人没有理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本意,我个人认为张仲景是想通所谓的六气、六经病的解释来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人生病皆是——本气自病的升降浮沉开合失衡。外感皆不是主要因素。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四圣心源》乃黄元御11种著作里最核心和经典的一本,在当时的中医著作中,可谓空前绝后.在当今中医药复兴的时代,也是当下许多执业中医和中医爱好者,必须要读、最爱读,最流行、反响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中医经典。可谓打开中医殿堂大门,最简洁、最容易、最可靠的一把钥匙。
全书对于中气升降浮沉,非常重视、强调,反复论述,可谓一举中的,抓住了中医后天这个核心和根本。对指导治疗疾病、诊断、用药以及养生。起到了化简驭繁,拨云见日的作用。
《四圣心源》也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中医书,在读完了n次后,在跟大家交流中感觉有几点容易误解。
第一、
不看整体过分纠缠细节
列如开篇的第一段话“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很容误解,很容易把中气分开来看,
就会问到底中气在那个位置
我感觉中气就只有一气,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叫法不同而已。升叫木气、肝气,浮叫火气、心气,降叫金气、肺气,沉叫水气、肾气,在中叫脾胃气、土气中气。整体都是一气的变化、即所谓的一气周流。无论五脏六腑都有他的升降浮沉。一气充满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在。黄元御只是强调了所谓土气或者脾胃二气在整个这一气的核心作用。就是他说的“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第二、
完全迷信、生搬硬套
黄元御理论高度没得说,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偏激的地方呢,如果盲目崇拜就不会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