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歇尔经济学是指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
这里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
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
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
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
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
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
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
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
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
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理论上,古典的穆勒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实践的需要,受到来自大陆的德国历史学派和边际革命思想的冲击。
马歇尔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马歇尔从事经济研究的时期,正是英国政治和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在工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还是在国际贸易上,均居世界首位。
但从1873年开始,英国进入了漫长的萧条时期。
工农业生产衰退使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下降。
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阶级关系持续恶化。
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经济观点加以折衷,确立了其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的正宗地位。
但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以穆勒为代表的英国主流经济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实践的需要,受到了来自边际学派和新历史学派的挑战。
由此,顺应当时英国的经济情况的以马歇尔为首的经济学派产生了。
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说在英美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经济学说主要体现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
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主要思想渊源是约·斯·穆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首先,马歇尔经济学说“理论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学说(新边际学派、旧古典经济学),建立起综合的理论体系。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序言中说:“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
”旧的学说主要是指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新著作主要是指杰文斯、古诺等人的著作。
这些在其体系中被巧妙地吸收利用。
即便是同一种理论的相异观点, 它也总是尽可能地兼收并蓄。
马歇尔不仅从理论上吸收继承了英国传统的理论和边际主义理论,而且他的研究方法也融合了当时三大经济学派各自的抽象演绎法、历史分析法和数理方法。
他说:“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够很恰当地称为经济学的方法;每派彻底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每派都利用另一派的工作,这样我们就最可获得关于过去的正确的概括,并从其中得到对未来的可靠指导。
”同时基于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马歇尔主张经济学研究方法起始于物理学的静态方法而终于生物学的有机方法。
很多学者把马歇尔学说的基本特征看作折衷主义,有些欠妥。
马歇尔虽然吸收融合各种学说,并非生搬硬套,而是经过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精细的论述。
将它们有机地组成为自己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他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发展。
他的吸收融合立足于供求均衡分析的基本模式,又渗透着特有的社会进化精神,,具有比较严密的体系性。
特点是他的结构的简洁性,
理论表达十分雅致,证明是简单和精炼的。
马歇尔体系的一些部分还有他自己的理论创造或独特思想。
因此,学者把马歇尔的理论体系用折衷主义来概括的说法不符合实际,值得商榷。
用“综合”一词更能说明其学说特征。
第二,马歇尔运用“边际增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马歇尔的“边际增量”分析是受到数理经济学派的启发而产生的。
马歇尔认为“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
作为需求理论的基础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消费“增量”的比值,而需求弹性则是需求量变动比率和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率;同样,供给理论和供给弹性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是以报酬递减率和“边际”生产费用原理为基础的。
第三,马歇尔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分析相反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
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中把物理学中作用和反作用达到均衡的观念用来说明经济力量的均衡。
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马歇尔研究的是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考虑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他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市场上某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他并非不了解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在价格决定上的相互关联,而是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单独考察某一商品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却更为简便,这种局部分析均衡分析成为当代微观分析方法的基础。
第四,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以心理因素为基础,用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
马歇尔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是以研究人与自然或财富的关系为主,更强调人的心理和动机,把经济体系建立在心理因素的基础上。
人类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满足,促进了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另一类是避免牺牲,制约了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但人的动机都是无法直接加以衡量的,只能大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
不过,这种衡量仅指人类活动的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而言。
不论是高尚还是卑鄙的动机的质量,在性质上都无法衡量。
经济动机不都是利己的。
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排除金钱以外因素的影响,欲望本身也许是出于高尚的动机。
经济衡量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到包括很多利他的活动在内。
经济规律和推论只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用良心和常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建立可以指导生活的规律性资料。
第五,马歇尔把生物学的进化论的原理引进经济学,认为一切社会发展都是渐变的,进化原理是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
马歇尔的目的在于反对唯物辩证法,否定社会革命,试图证明资本主义是不断进化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化,生产力不断的提高,工人生活将逐渐得到提高。
第六,马歇尔运用“连续原理”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马歇尔以“自然界没有飞跃”这句格言作为《经济学原理》一书的题词,以说明“连续性原理”,即经济现象之间与经济概念之间没有明显的严格区别,它们之间都存在连续的关系。
比如资本家和工人在追求金钱报酬上只有程度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
“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所谓均衡价格就是把价值看作是由供给和需求或买卖双方所达到的均衡来决定的价格。
马歇尔在说明均衡价格论时,吸收了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用前者来说明需求变动的规律,用后者来说明供给变动的规律。
以供给、需求和价格三者函数关系的公式来论证均衡价格的规律性。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
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
他们的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和利润。
他将工资看作是劳动的均衡价格,利息是利用资本的均衡价格,利润是企业家组织能力的均衡价格,地租是利用土地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把分配理论和价值理论紧密相
连。
两者同以供求均衡论作为立论的一般原则和基础。
马歇尔的价格均衡理论,是从一般商品到生产要素,从价值论领域到分配论理论贯彻始终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分配论就是生产要素价值论、均衡论的综合。
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综合。
虽然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时代的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吸收了很多精华,激发了他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