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张闯
卡尔-马克思 孔子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 14日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 前479年4月11日
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学术界研 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 一方面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所决定,一方面 也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决定。也可以说 是一个两者同化,融合,突破,实现质的飞跃 的过程。而在此之前,必须要搞清楚的是马克 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搞清楚两 者融合的可能性及渠道。所以,本文的目的正 在于此。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所不同
Biblioteka Baidu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者的基本含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指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
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 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 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 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 。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它是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 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的大同思想(2)
在中国近代,农家类型和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仍有所表现,太 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章太炎(1869~1936)的《五无论》 分别是二者的典型。但是,在中国近代的大同理想中占主要地位的 却是儒家的大同类型,它被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用来表达自己 的社会理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两种大同理想。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 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力高 度发达,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国界消灭,全世界统一于一 个“公政府”之下,没有战急。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 度,没有贵贱等级。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已消灭,不存在父权、 夫权压迫。 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 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 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
中国的大同思想(1)
儒家大同的理想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 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 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礼记· 礼运》),邻国友好 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 农民小生产者的大同类型,基本上都是属于农家类型的;一切在王朝更替、 农民战争中受到损害,企图用“避世”来寻求解脱的人,都憧憬着道家类型的 理想境界;而儒家的大同理想,则往往为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所汲取。 《桃花源记》在中国大同思想发展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此后一千多年, 幻想逃避现实社会的苦难的人普遍地憧憬着“世外桃源”,它成了人间乐土的 同义语。
中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国拥有非常优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将近两



千年,中国就可以娴熟地治理一个超级大国了。 早在汉朝,中国已经有系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甚至有系统 的产业政策。《盐铁论》记录了中国两千年前的经济学大论战。 桑弘羊对经济的深刻理解,绝不亚于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大师。 到了唐朝,中国已经拥有涵盖全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开始进 行远达欧洲的国际贸易,长安城是世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丝绸 之路是最早的国际贸易大动脉。 到了宋朝,中国已经大量使用纸币(角子),并建立起了较为系 统的通货膨胀理论,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政府的货币政策, 那时的中国“总理”已经知道用“平准”的方法进行宏观调控了。 及至明清,工商业快速发展,全国性的贸易体系基本形成,形成 了若干商品交易中心,甚至形成早期的金融中心,山西的钱庄闻 名天下。
两者的基本内容比较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辩证法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中国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国的大同思想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
我国古代人民在各种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对一些矛盾



现象有了质朴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一些相互对应概念来表达这些 矛盾对立的性质,如高下、正反、大小、曲直、明晦、美丑等。 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的相互对立依存的矛盾关系,提出了 一个“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普遍性命题,认为矛盾普遍存在。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辩证法传统,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庸之道”。 孔子也承认事物有矛盾、有对立面(“两端”),但孔子否认矛盾存 在的意义,更反对“两端”之间的矛盾斗争。 《易经》曰:“天地革而四时成”,同时突出地强调了矛盾斗争 中刚强一面的决定性作用,因而提出了一套主张刚健有为、积极 进取的辩证法思想。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基本特征就是其人文主 义特色,它也是实践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具有相通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方面; 2.以人为本方面,儒家学说视人为万物的中心,人的存在具有他 物不可比拟和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与马克思 主义重视人、突出人的主体价值和主体作用的精神是一致的; 3.注重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看成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理 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观念在中国古代表现在对知行观及 其关系的认识理解上; 4.社会理想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大同世界,这 种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虽不是等同意义的 社会,但它是两者能够相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人接受马 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 5.政治经济学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