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课文,第15次修改版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 钦慕; 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 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 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领全文 (记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仰视)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
念无与为乐者
快要、将要 欲望、欲念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和
#入理解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统领全文的句 子是?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2、《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 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 谢中书 书 》
答: 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 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书: 即书信。文题意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 记事陈情。
•书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 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 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 的《与吴质书》等等。
疑难探究
。岸欲幽的山,青青的水山峻葱林石的峰峭的动耸,《主水势入答 要谢 表中 现书 在书 哪》 些描方写面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 。。相托都映,有绚,情。丽趣
谢灵运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一)内容: 内容: 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 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 所写。这些诗, 所写。这些诗,以富丽 精工的语言, 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 地描绘了永嘉、会稽、 地描绘了永嘉、会稽、 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二)艺术特色:
第二节
鲍照与七言诗
一、鲍照诗歌的内容: 鲍照诗歌的内容:
1、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 、 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 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 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 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 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是鲍照诗歌 、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 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 代出自蓟北门行》 平。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 、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 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 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 拟行路难》其十三。 如《拟行路难》其十三。 4、照的诗歌在山水描写方面也颇有特色。他的山水诗 、照的诗歌在山水描写方面也颇有特色。 以五言古诗为主, 以五言古诗为主,在风格上与他的七言乐府不同,以深 秀幽奇、严整厚重为主要特点。 登庐山》 秀幽奇、严整厚重为主要特点。如《登庐山》。
1、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 描摹技巧。 3、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 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 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 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 界。 4、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 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 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教案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一、词语解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猿鸟乱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谢中书书..........二、作者及背景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丹阳秣陵人。
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2、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
3、题目: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
“中书”是一个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
明确两个“书”的含义。
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
三、思路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全文的文眼是第一句话里的“美”字。
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
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2
谢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诗风清新流丽,多为 山水诗,情味隽永, 极受李白推崇,对后 世影响很大。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 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 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公元495年出任宣 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 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 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但诗中反 映的社会生活面较窄,且“有句无篇” 。他与王融、沈约等人 共创“永明体”,为“永明体”诗人之雄。语言精炼,诗情隽永, 宛如唐人五绝,故严羽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沧浪诗话》)。对近体诗的发展有贡献。其诗得到唐代伟大 诗人李白、杜甫的称许:“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谢朓每诗堪讽诵” 。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谢 宣城集》,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南齐书》卷四十七、 《南史》卷十九有传。
❖ 进德(的智能又来不及,想告老归田,体力又 担当不了。
❖ 徇(xùn 追求)禄反穷海,卧疴( kē 疾病)对 空林。
❖ 追求禄位而到了荒僻的海滨地区,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 树林。
❖ 衾(qīn 大被子)枕昧(昏暗,不明)节候,褰开 ( qiān 揭开、打开)暂窥临。
❖ 3.解读“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 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 变? ”
❖ 提示:作者直抒胸臆。“我”此去将在外
久久地淹留,是多么怀念那不能参加的亲友的欢 宴,直言不讳的道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同 时用泪下如霰、鬓发变白的夸张描写,突出抒发 了离开京邑的伤感。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版必修1素材 文本助读 第19课南朝诗两首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谢灵运和谢朓在南朝诗坛上并称“大小谢”,二人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别有情趣。
谢灵运把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其诗虽然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但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谢朓的山水诗消除玄言诗的影响,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表现出对于仕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
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2)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齐代诗人。
父亲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
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
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在山水诗上,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2.背景探寻(1)《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
诗中的“池”是他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
三山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陵到长安的距离。
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4.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登池上楼》鉴赏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
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人矛盾的性情。
“潜虬”、“栖川”、“退耕”象征他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愿,“飞鸿”、“薄霄”、“进德”则象征其人生的抱负。
三组对比连用,由里及外,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第11课《短文两篇》(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短文二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本文一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它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在被贬黄州之时夜游承天寺的经历。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文章以散句为主,间有整句,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且语调徐缓自如。作者叙事、写景、抒情信手拈来,天然中见真章,读来自是韵味无穷。
2、小组合作探究,品析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并批注在书上。
3、学生小组交流,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落实目标3.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和学习写景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从鉴赏字词句方面点拨方法,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次,在引导学生探究写法环节,教师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根据示例,自选角度赏析,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写景类文言文,并能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活动二
知人论世,借景抒怀,意境深远。
1.再读课文,初探作者心境。
苏轼在五百多首诗词里都提到了月亮,这篇短文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愉悦)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悠闲)
明确:这只是从文章表层分析得出的结论,要想深入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心境还需走近作者和时代背景。
达标
检测
1、解释词语。四时歇颓与
2、翻译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讲求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绚烂辉煌景象的句子是()
4、将视听结合,由静如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PPT课件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消散
tuí
坠落 指人间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潜游在水中的鱼
yù 自康乐以来,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参界与,或指天堂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翻译句子,整体感悟。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PPT 课件1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PPT 课件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PPT 课件1
都 四季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PPT 课件1
教学目标
• 1、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 2、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
得。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文言字词我不怕, 互助学习你我他
预习的时候,有 一些字词查过字典 都弄不懂吗?提出 来,让咱们帮你解
决!
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俯视)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远) 之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其 奇 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PPT 课件1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谢中书》精品课件
文题解读
答复,回复 答 谢中书 书
“书”即书信, 是古诗一种应 用性文体。
即谢徵(500——536) 字玄度,南朝梁陈郡 阳夏人。曾任中书舍 人,故称“谢中书”
题目点明了文章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 封书信。
背景探寻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选择遁 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 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也是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 “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 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 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文章最后以感叹总 括前文。
分析点拨:
(先 “高峰入云”,在 “清流 见底”幼平,看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 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 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 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71。因为“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作者有职无权。《记 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 贬黄州,此时他被贬已近四年,却仍然乐观、豁达。 并以“闲人”自居,文章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 片段。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文题解读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 消散
此起彼伏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远鸟儿此起彼伏的
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 竞
跃。
坠落 潜游在水 争相 跳出水面 中的鱼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出水面。
【四维备课】高中语文4.19《南朝诗两首》课文精讲粤教必修1
【四维备课】高中语文4.19《南朝诗两首》课文精讲粤教必修1【四维备课】高中语文4.19《南朝诗两首》课文精讲粤教必修1[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谢灵运仕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刘宋初期,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使山水描写从附庸玄诗到蔚为大观,演变成山水诗,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做永嘉太守以后写的。
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灵运的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其作品《山居赋》颇有名。
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谢朓,南朝齐诗人。
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
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如此。
谢朓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
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二、写作背景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
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市〕。
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
这首诗应是写在423年的初春。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写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
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7张PPT)
疏通文意
水中潜游的鱼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消散
人间仙境
夕阳快要落山 了。颓:坠落。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 赏,领悟的意思。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坠落了,
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写一段对文中所描绘景色的赏析文字。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 白云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艺术特色
2.意境优美 有山水相映之美:峰高水清,水给山带来了活力,山为 水增添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有色彩搭配之美: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景象动人。同时,文章还 有晨昏变化之美以及动静相衬之美。
艺术特色
3.语言凝练 文章以四言句为主,句式整齐,言简意赅。"五色交辉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中,"交""乱""竞"三字的运用 ,使颜色、声音、动作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十分 凝练。
答谢中书书
陶弘 景著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识记重点注释及语句翻译,背诵
学 课文。
习
目
2、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标 3、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
谢灵运、永明体课件
庾信前期诗文
前期是有名的宫体诗人。 在诗歌形式上的多方面探索,为庾信积累
了美感形式上和美感内容上的经验。
庾信后期的诗文创作
抒写‚乡关之思‛是后期创作的主要
内容。 其一是感伤时变,魂牵故国 其二是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拟咏 怀》27首、《哀江南赋》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借一个流落胡地、心系汉朝的和蕃女
一、家族文学向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转变
刘宋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以 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也逐步向以 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
二、齐梁诗人集团
齐梁时期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活动,方式 大体一致,多是应制、同题共赋、相互唱 和的作品。视野大多停留在宫廷,题材单 调狭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
【思考与作业】
1、从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将陶诗与谢
诗作比较。 2、试述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内容及 艺术特色。
【参考书】
1、阎采平《齐梁诗歌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版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宋齐梁陈文学 概论‛) 3、汪春泓《论佛教与梁代宫体诗的产生》(《文 学评论》1991年第5期)。 4、徐陵编《玉台新咏》,中华书局1985年。 5、曹融南《谢宣城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宫体诗
南朝梁、陈时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由梁简文帝萧纲提倡。内容淫靡,主要以 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 物与对女性的描写。艺术上注重辞藻、对 偶与声律,对格律诗的形成有贡献。但诗 风绮艳,柔靡缓弱,是诗歌发展的形式主 义逆流。自梁到初唐,其影响延续一百多 年。代表作家有徐摛与徐陵父子、庾肩吾 与庾信父子,故又称作‚徐庾体‛。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0盘1 点
一、统编课下注释 1. 五色交辉 2. 四时俱备 3. 晓雾将歇 4. 夕日欲颓 5. 沉鳞竞跃 6. 实是欲界之仙都
7.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辉:交__相__辉__映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时:_四__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__消__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___坠__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鳞:_指__水__中__潜__游__的__鱼______________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 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 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Biblioteka 答谢中书书《短文二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品味文章中的画面、语言以及布局,提高初步鉴赏文学 作品的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感知作者热爱山水的情 感。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⑤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⑦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仰视)
的人世,后隐居茅山。 • 梁武帝每遇国家大事,就常去山中咨询
他的意见,时称“山中宰相”。
八年级语文上册 答谢中书书11-15
文言积累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全都。
(3)歇:消散。
(4)颓:坠落。
(5)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6)欲界:人间(7)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0)奇:指奇山异水。
2.重点实词(1)五色( )(2)俱备( )(3)晓雾将( )(4)夕日欲( )(5)竞跃( )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文言积累3.一词多义(1)欲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①夕日欲颓( )(2)自②自非亭午夜分( )①自康乐以来( )将要欲望从如果文言积累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
他对卡因兄弟说:“瞧,多么及时的发明。
小狗一瘸一拐离开了,离开时不停地回望窗台。
电影在线观看/老猎人提着枪向神枪手走过去,对他说:“你是怎么搞的,见了恶狼不开枪,却只顾扔枪逃命?”神枪手叹了口气,说:“三只狼没有什么大不了,我的枪法百发百中,我逃跑是因为我粗心大意,忘了在枪中放子弹。
因为百聪明身体很重,一个人就把它顶在头上;另外一个人用绳子把千聪明拴起来,提在手里。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写作背景
1.政治上的失意造成的苦闷牢骚,以及后来由于周 围环境日趋险恶引起的焦虑恐惧,是其作品思想 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2.谢灵运本来在正式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 年代,正式宋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年 代。他由公爵降为侯爵,不满之情越发增长。 3.于彭蠡、永嘉、会稽任职时,不关心“政 绩”“民声”,好游山玩水。
及处,在新在俊。谢诗胜人正在 排。” ①“空翠难强名” 2. 注重摹物,“尚巧似”
3. 融情于诗,大量的出游,山水景 物描写,难免体现出作者的“闲散 无聊”,暗指对官场的不满,壮志 难酬
4. 那么谢灵运可以说是开启了新一 代诗风的首创者
三、谢灵运诗歌艺 术的转变:
1、从写意到摹象。
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描摹佳句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
涟。《过始宁墅》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
澈。《登江中孤屿》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
阴。《晚出西射堂》
禽。《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登 池 上 楼 诗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山水观赏的系统性 第十三句:山中植物(竹)
第三句:水景 第四句:山景 第五句:山景 第六句:水景 第十四句:水中植物(蒲) 第十五句:水上禽鸟(海鸥) 第十六句:山中禽鸟(天鸡)
第七句:山景
第八句:水景 第九句:水景
第十句:山景
(二)艺术特色:
1、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2、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 描摹技巧。 3、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 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 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 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 界。 4、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 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 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叙事——写景——说 理)
四、谢灵运山水诗对当时诗歌的影响:
1、谢惠连。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 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较早受到谢灵运影响的,是其从 弟谢惠连。 2、颜延之。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 山水诗。他与谢灵运齐名,当时并称为“颜谢”。其实他 的成就远不及谢灵运。 3、此外,在南朝著名的诗人中,鲍照、谢朓、王融、沈约、 何逊、阴铿等人,皆不乏优秀的山水之作,而其中以谢朓 的成就最为突出。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豪门出生:谢安、王勃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一、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
1、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 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 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2、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 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3、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 水的清音和美貌。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毕 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陶渊明 1. “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 谢灵运 1. “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
在真在厚。陶诗胜人在不排。” ①“拥怀累带下,言尽意不舒” ②“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 注重亲身的农耕、田园感受 3. 以纯粹的描写田园字句,来逃 避现实,反衬出现实的黑暗,达 到讽喻效果 4.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 风的集大成者;
1.“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滕王阁序》王勃) 3.“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宋书》) 4.“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 词必力穷而追新”—— (《文心雕龙 –明诗》)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一)内容:
人物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原籍陈郡阳夏(今
河南省太康县)[1],出生在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 区谢塘镇),原为陈郡谢氏士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 诗人、文学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其母亲是王羲之 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小名“客”,人称 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主要创作活动 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 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 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 《晋书》。《隋书· 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 集》等14种。
谢诗的艺术风格
刘勰《龙心雕文》:“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
退,而山水方滋” 刘勰《龙心雕文·明诗》:“极貌以写物” 鍾嵘《诗品》:“尚巧似”
沈德潜:“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
பைடு நூலகம்
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自然清新佳句
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夏日: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摹写物象:由从属地位——主体 地位
2、从启示到写实。
①启示: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②写实: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做 精细的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之美。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朝 舍 侧 俯 石 解 初 海 抚 不 孤 旦 舟 径 视 横 作 篁 鸥 化 惜 游 发 眺 既 乔 水 竟 苞 戏 心 去 非 阳 迥 窈 木 分 何 绿 春 无 人 情 崖 渚 窕 杪 流 感 箨 岸 厌 远 叹 , , , , , ? , , , , , 景 停 环 仰 林 升 新 天 览 但 赏 落 策 洲 聆 密 长 蒲 鸡 物 恨 废 憩 倚 亦 大 蹊 皆 含 弄 眷 莫 理 阴 茂 玲 壑 绝 丰 紫 和 弥 与 谁 峰 松 珑 淙 踪 容 茸 风 重 同 通 。 。 。 。 。 。 。 。 。 。 ?
作品讲读
谢灵运《登池上楼》 (1)托物起兴,寄慨抒情。 (2)此诗最受人称道的是写景,清新如画,自然天成,典型 地体现了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 颜延之 传》)的风格。 (3)此诗又由写景转入抒怀,“祁祁”、“萋萋”两句化用 古诗,传达出伤春的意绪。又写了离群索居的孤独寂寞之感。
(4)此诗章法严谨,层次清晰,先写自己的境遇,然后写景, 最后抒怀。此诗通篇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式,有的对偶还相当工 致,遣词造句除了清新自然之外,还有精致工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