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古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这首诗共四句,平仄对仗工整,字句清丽流畅,表达了诗人遥望明月时思念故乡的情感。
古诗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表达登楼所感,既展示了大自然壮丽美景的无穷魅力,又显示了诗人对责任和追求的坚定决心。
古诗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鹿柴》,描写了山间静谧的景色和听到的远处人声。
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给人以宁静、舒畅的感受。
通过上述古诗的选取,可以培养五年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同时,这些古诗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诗人创作风格。
同时,也可以通过解读和欣赏这些古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把握能力。
此外,在学习这些古诗的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他们的词汇积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ú:榆(榆关、榆树、榆荚)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二、我会认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三、多音字泊:bó(停泊)pō(湖泊)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四、作者简介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六、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 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 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 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 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 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 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 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学者、诗人、 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北宋宰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 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 文章三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 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 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 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 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泊”:停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岸。 “泊船瓜洲”: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江岸上。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间: 间隔,隔开。 只 隔: 只,仅仅;仅仅隔着。 数重山: 几重山。 又: 再一次。 绿: 吹绿,染绿。 何 时: 什么时候。 还 : 回家。
北
这首词抒写羁旅 思乡之情。上片写奔 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 帐时的苦闷,下片抒 思乡之情。语言和谐 明快,感情表达率直 自然,风格缠绵哀惋, 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 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 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 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 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215张PPT)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
在今江苏苏州。
枫桥夜泊 ▲
点明时间。
[唐]张 继
张继 生卒年不详,唐代诗 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 事雕琢。有诗集《张祠部诗集》 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 一首最著名。
山中的幽静。
()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朗读指导:《山居秋暝》可采用对比朗 读的方式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 写的诗句要读得轻缓一些,动态描写的诗句 要读得活泼一些。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 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 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 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 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 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 思念。出征塞外,面对“风一更,雪 一更”的荒寒景象,词人自然会想起 京师故园的温暖、宁静,不由得生发 无限乡愁。
所闻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 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 情感?
月 乌 霜 江枫 渔火 钟声
秋夜的寂静、 烘托 凄清、朦胧
羁旅者孤孑寂 寥、愁绪满怀
所见: 月落、江枫、渔火 所感: 霜满天 所闻: 乌啼、钟声
《枫桥夜泊》通过对深秋江边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 愁的情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第21课的三首古诗词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杂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友的心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给人一种恬静静然的感觉;而“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简洁明快,语言优美,给人以抒怀和感伤之感。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望去,眼界开阔,心胸豁达的豪情。
诗中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展
示人物志气和独立个性。
整首诗既有写景的笔墨,又融入了大气磅礴的豪情,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
《杂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采用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
考和感慨。
诗中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直面内心的坚强态度。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身世坎坷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命运的不平与
叹息,同时也鼓励自己坚持追求理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融入哲理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通
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解析和欣赏,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情感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有助
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知识点+复习重点目录知识点 (1)一、作者简介 (1)二、生字组词 (2)三、多音字 (2)四、译文 (2)五、问题归纳 (3)六、课文主题 (4)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 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 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 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 岂无风雪?寥寥几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 露无余,使思想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这首词抒写羁旅 思乡之情。上片写奔 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 帐时的苦闷,下片抒 思乡之情。语言和谐 明快,感情表达率直 自然,风格缠绵哀惋, 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 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 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 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 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 有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 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 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 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 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 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 漏了一句。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
洛 (luò) (洛阳) 榆 (yú) 畔 (pàn)
(榆关)
(河畔)
帐 (zhàng) (帐篷)
Hale Waihona Puke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 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 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 瓜洲》、《秋思》、《长相思》 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 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 深的思恋和热爱。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 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 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 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 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古诗词三首课件语文五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 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秋天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最常见的景象之一,他们用精炼传神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美。
诗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 我们一起来说说古诗的大意吧。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知识链接
枫桥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 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 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 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 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 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 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诗意:任凭春天的花 草凋谢,可“我”还 是愿意留在这里,长 久居于此地。
我们一起来说说古诗的大意吧。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 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 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 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 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枫桥夜泊
在今江苏苏州。 [唐]张继 船靠岸,停船。
走进作者
张继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年间 进士,代宗大历年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 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其诗多纪行游 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不事雕琢, 其中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Hale Waihona Puke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朗读诗词,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意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是《古诗词三首》,收入了两首唐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一首宋词(《长相思》),现整理分享这三首诗词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明月、青松、泉水。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 是动态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 山林的幽静。
把地点——“山”、时间——“晚”、季 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
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 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导朗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认识动静结合的方法
概念: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 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作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互映衬,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能更好地突出其特点。 运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与“流”,一上一 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 融为一体。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春天的花草。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居住。 任凭。 消散,消失。
我会写
山居秋暝
【唐】王维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看看哪些词语向我们 透露出张继并没有睡觉的消息?这些词语各是 从那个角度写的呢?哪里是动景,哪里是静景 呢?
视觉
听觉
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视觉
静景 月落 江枫 霜
动景 乌啼 渔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觉
动景 钟声
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 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词语学习
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 寺庙。
课文解读
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பைடு நூலகம்起解诗题 点明时间。
枫桥夜泊
点出活动。
点明地点。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 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 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 静结合,以动衬静。
从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 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景物,表现出山 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景物,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颔联和首联有什么关系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 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 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共77张PPT)

21 古诗词三首
在这苍茫的夜色中,陪伴诗人的只有 这些清冷的景物,这是诗人的心情除 了愁苦之外,更添 寂寞 。
21 古诗词三首
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 么呢?请拿起笔,写一写。
3.张籍的《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是今天的
苏州。
( X)
字词听写
21 古诗词三首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共77张PPT)ppt课件部编版课件
第三课时
长相思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词 三首人 教部编 版(共77 张PPT)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读读首联,说一说: 1.这联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联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21 古诗词三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
紧扣诗 题,点出了 时间地点和 季节。
21 古诗词三首
我会写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词 三首人 教部编 版(共77 张PPT)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yú pàn
榆畔
左右结构
21 古诗词三首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共77张PPT)ppt课件部编版课件
词语解释
榆关:山海关。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词 三首人 教部编 版(共77 张PPT)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力。
在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学生可能会学习到以下三首古诗词:
1.《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3.《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
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生
机勃勃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生活的
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5.古诗词三首

——我们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我们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作者心系故园,如果 身在故园,你们眼前又会 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 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 心?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颗孤独、思念、伤感的心。
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之情。
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 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问题:
3.“复恐”和“又开封”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3.诗人怕漏写了什么,这种“恐”促 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了“又开封” 的决定。显示出了他对家人的重视和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 遗漏了一句。
秋思
(唐)张籍
客居在洛阳城的诗 人想给家乡的亲人写封 信。 洛阳城内秋风乍起。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诗词名句。 2.小练笔: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所以,作者在这种际遇 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 难免将忧郁、伤感、消沉之 情融入字里行间,我们也更 能理解作者对即将远离的家 乡怀有的深深眷恋之意了。
问题: “一水”和“只隔”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心情?
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 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 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洛阳:今河南洛阳。
作:写。
意万重: 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 中,我想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 人沟通,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临:将要。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哪些字是押韵的? 后秋流舟留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释义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
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 时代,出现了非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王维 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 山水田园世界,走进他的诗歌《山居秋暝》, 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牧 歌式的田园隐居生活。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 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 笑 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 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 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 乡村生活图景,令人陶醉。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 解诗句的意思。
3、背诵《枫桥夜泊》。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 )。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借景抒情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文解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 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 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 荡到了客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诗文解释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 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 还称这之为“空山”呢? “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 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借景抒情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情,表达对山水的 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 山水田园诗人、音乐家、大 画家,受佛家、道家思想影 响很深;读他的诗,往往给 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 的感觉。诗中总是描绘出一 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 光。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 称“王孟”。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1、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 2、体味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3、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4、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
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 的人格志向。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我会认
山居秋暝 浣女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我会写
清泉 王孙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不想归去。
④尾联,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 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 中,不想归去。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月 青竹
松林 浣女
清泉 青莲
山石 渔舟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诗中,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感悟 愁思 这么美的秋景,作者是什么心情?找 出诗中的一句话回答。
江枫渔火对愁眠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 看出张继愁得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感悟 愁思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愁 而不眠?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
这句写景。用了“明月、松、清泉、
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解析
这句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
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 释义 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这说明他心情不佳,愁绪上心头。 同时,诗人还看到了枫树和渔火,听 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说明他当时 并未眠。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动景:“月落”、“乌啼”、“霜” 渔火 钟声 愁 静景:江枫、寒山寺”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月落 乌啼 霜 江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火 寒山寺 夜半钟声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 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 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 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 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 寺……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山水田园”诗人。) 景物:明月,松林——静景 清泉,山石 景物:竹林,浣女——动景 青莲,渔舟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 诗的味道。
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 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 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 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 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 “渔火”、“夜半钟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