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书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你一颗子弹,击穿内心

刘敏锐

初识此书是在学校经常摆摊卖书的那个大哥那里,那大哥估计旧书卖完了,现在书摊上清一色的是新书,每次路过都要看看,不过买的时候很少,新书就买过一本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不过买回来就放那儿了,还未来得及读。

刘瑜这本书,当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书名,觉得很有新意,吸引眼球,总想看看讲的是什么。翻了翻,记录的是一些生活随笔,很贴近现实生活,文字犀利有味,十分有趣,于是暗暗记下书名,回来便在京东上下单入手了。

于是,在每晚乳白色的灯光中,趴在床上,细细品味。一篇一篇的生活随笔十分短小,有着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其实一开始看到作者刘瑜是一位政治学博士就很惊讶,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处于一位学政治的女博士之手,慢慢读进去,便惊叹于作者学识如此广泛,历史事件、文学书籍、政治社会理论信手拈来,文笔时而细腻丰富,一草一木,一事一人皆能牵扯无限思绪,引出不断遐想,如一股清泉缓缓注入,透彻人心;时而辛辣老道,眼光犀利,抽丝剥茧,总是一语,在你没反应过来之时于现象中毫不留情地直抓本质,真如一颗子弹,爆裂而出,直击人心,令人酣畅淋漓!不得不佩服作者独到的眼光与深邃的洞察力!

作为留学外国之士,作者还以自身体验为出发点,以生活中的“杂七杂八”小事为切入口,探究了中西两者文化差异。嬉笑怒骂,黑色幽默,处处充斥着陌生化的语言文字,成语在文中上下翻飞、婀娜多姿,或刺讥世事,或审视文化,或剖析人生,咋一看,愕然不解,细细咀嚼,猛然袭来顿悟的喜悦与回味无穷、心有戚戚的满足,舒畅至极!

印象深刻的有对美国约会文化的剖析:什么约会文化?!不就是个到处睡觉不用负责的文化!……约会文化的风靡,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承认人类自己的双重无能:在抵制欲望面前的无能;在培养感情方面的无能。承认了这双重无能的人们,转过身去投入到走马观花的约会生活中去。

再由此想到中国的“找对象文化”:基本在中国,至少近些年以前,没有约会文化,有的是“找对象文化”:两个人从第一次拉手开始,婚姻这个主题就扑

面而来。从小到大,我们看过多少电影电视小说,里面有多少怨妇,因为和某个男人睡过,就哭着喊着揪着对方衣领要人家对她“负责”,甚至时不时还要派自己的哥哥、干哥哥什么的去扁人家,打到人家鼻子出血、满地找牙。……事实上,“找对象文化”,只不过是对人的肉体欲望和精神依恋发展不成比例这个客观现实的不承认而已。明明肉体欲望和精神依恋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非要作“同步发展”状,结果就是:既然上床了,那就结婚吧,既然结婚了,那就凑合吧,既然家里凑合了,那就在外面嫖妓或者找外遇吧。

最后作者总结道:如果说约会导致的是走马观花之后的麻木,“找对象”文化导致的则往往是深陷泥潭之后的麻木。死法不同而已,大家彼此彼此,谁也犯不着同情谁。

这里,作者没有从两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以社会学进行观照,读着自然新颖有趣得多,同时,对时弊加以针贬,讽刺处也丝毫不露痕迹。书中这样写法的地方比比皆是,作者常另辟蹊径来解读社会现象,同时加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紧贴生活的事例为佐料,将这些现象剖析得头头是道,丝毫不显枯燥乏味,闪转腾挪之间便烹出一道美味的大餐,引人忘乎所以。

再者,作者总是能以独到的感受以一些或引用或自创的术语来概括社会中某些现象,虽说未必全然准确,但总的说来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读者对身边的这些平时没注意或很少注意到的现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常常文章结束的时候,或慨叹,“还有一些树叶,还是金黄的,还在缓缓坠落,还赠给我‘惆怅‘这样奢侈的东西,还让我注意到季节,并且通过季节注意到自己,真的令人感谢”(《开学了》);或希冀,“透过厨房的防火门,我看见外面,多么美好的、灿烂的、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老鼠与上帝》);或表达真知灼见,突出主题,“但我总觉得,真爱是一个对深度而不是对数量的体验”(《约会文化》),“那一刻觉得自己,这个精神紊乱到半夜四点出门坐地铁的女人,和这个世界亲如兄妹,达成了某种和解”。这些生花妙语,读起来真的如王子敬走在山阴道上之时,“山川自相映发,使人目不暇接”,如“和这个世界亲如兄妹”,多么有味道,深刻隽永,醉心其中,无法自拔。

作者还屡有惊人之语,如“有时候我只想说‘fuck you’,并不想详细说明为什么要fuck you,用什么姿势fuck you以及fuck you的历史意义”(《另一

个博客》),用语不可谓不大胆。作者真乃真性情之人!有趣的句子也颇多,用意之深更是颇见功力,让读者或会心一笑,或掩卷深思。比如说,从一个公共厨房的脏乱,作者竟联想到了了人性、新保守主义、制度主义等等,(《厨房政治》),还有包括作者在内的五个女博士在美国去看脱衣舞的故事,令人讶异得啼笑皆非的同时,又眼界大开,值得深思。还有处写在国外吃饭的事情,因为没好吃的饭,作者成为了“饮食界的文天祥”,而自从认识“饭扫光”,在美国的生涯有了全新的起点,作者这样描写“饭扫光”的:

与一般辣酱比,她(饭扫光)比较有“内涵”:里面有蘑菇、萝卜干、大头菜或者干笋等等,她的辣,不像阿香婆那样杀气腾腾,而是辣中带香、带点鲜、带点风骚。如果说阿香婆的辣,是一个大老粗站在一栋居民楼底下大喊“安红、安红,我爱你”,而饭扫光的辣,则是张靓颖小姐的海豚音,在往上提升的过程中,还有那么一点摄人心魄的震颤。(《饭扫光》)

多么细腻,多么形象,多么纯真俏皮,还有一股生活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遂令我想起了宋人对苏东坡与柳永二者词作的“关西大汉”与“十七八岁女郎”之比,有异曲同工之妙,精确得当又趣味盎然。我禁不住也在旁边附庸风雅地写下:你是没遇到老干妈哦,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那味道要比起啥子饭扫光巴适得多。(呵呵,这分明一个吃货的言语!)

此外,作者也讲到了人生,文中也有着对人性的思考,“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个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老子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吾之所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处读起来颇得老子风范,也足见作者人生智慧所在。

最后,刘瑜在后记中写道:

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我积攒这种耐心的方式,是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在一定程度上,我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