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1(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
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处于新石器时代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如图所示文物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A. 冶铁技术的成熟B.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耕地面积的扩大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到汉武帝时人口达到3600万。
其中,黄河中下游人口六十年增长了约25倍。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 休养生息政策B. “推恩令”的实施C. 盐铁专卖政策D. 北击匈奴的胜利4.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评述的是()A. 北方民族交融B. 江南地区开发C. 经济重心南移D. 工商业市镇发展5. 有人说:隋朝,好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科举制的创立B. 大运河的修建C. 隋炀帝励精图治D. 隋朝统一南北6. 《旧唐书:舆服志》:“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士庶之家,又相效仿,帏帽之制,绝不行用。
”据此可知,唐朝()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 汉族生活完全胡化D. 封建经济高度繁荣7. 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A. 中外文化交流B. 经济重心南移C. 疆域面积扩大D. 君主专制强化8.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 炎黄子孙,华夏一家B. 远古传说,考古佐证C. 天地之中,老家河南D. 殷墟甲骨,汉字之源2. 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
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的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B. 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C. 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D. 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3. 吕思勉先生认为,西域是西洋文明传布之地,西洋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等,距离中国很远,在古代只有海道的交通,交流不甚密切,西域则与中国陆地相接。
由此可知张骞通西域()A. 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B. 拓展了西汉帝国疆域C. 强化了西域地方管理D. 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4. 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是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5. 下面表格中皇帝名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 军事政变,朝代更替B. 改用汉姓,民族交融C. 北方战乱,政权并立D. 江南开发,经济发展6. 据学者研究,尽管宋朝对图书交易限制很严,但因汉文书籍在北方获利丰厚,所以三令五申仍挡不住各类汉籍的源源北流。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此次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5.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7.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中考模拟示范卷·历史(一)1.本卷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生可携带和查阅相关资料。
考试时禁止讨论、交换资料等行为。
2.本卷共有两大题,24小题,满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 下图是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想象图,造成他们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半坡人生活场景图A. 生产工具 B. 生活习惯 C. 地理环境 D. 原始农耕【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人居住的主要是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
由上可见,造成他们居住的房屋不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C项正确;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的气候等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文明程度都属于原始农耕文明,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2. 据统计,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墟青铜器数量超过万件,种类大致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与生活用具、装饰品与艺术品、杂器及车马器等。
这可以说明商朝()A. 青铜铸造业繁荣B. 青铜铸造工艺高超C. 百姓日用品丰富D. 社会组织十分严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墟青铜器数量超过万件,种类大致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与生活用具、装饰品与艺术品、杂器及车马器等。
”可知,商朝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说明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A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商朝青铜器种类丰富,未反映百姓日用品丰富,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社会组织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3. “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时强调“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案表内。
1.西方有一名谚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其中希腊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完善了A.种姓制度B.分封制C.民主政治D.科举制度2.战争征服与和平交往是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两种形式。
下列事件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罗马帝国的扩张B.希波战争C.马可波罗来华D.亚历山大东征3.定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廷帝国的是A.波斯帝国B.马其顿帝国C.西罗马帝国D.东罗马帝国4.据报道:2009年5月9日,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举行了隆重的佛指舍利安奉大典,世界惟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被永久供奉在刚刚落成的高达148米的合十舍利塔地下“大金塔”中。
这里已成为世界亿万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
“佛教”的起源地是A.古印度B.古希腊C.阿拉伯半岛D.巴勒斯坦5.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A.法兰克人B.阿拉伯人C.中国人D.意大利人6.下列哪一项是古代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A.《安娜卡列尼娜》B.《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C.《俄底浦斯王》D.《阿拉丁和神灯》7.最早导致世界几大洲交往日益密切,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亚历山大东征C.张骞开通丝绸之路D.工业革命8.右图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为纪念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的民兵在爆发地建立的,这座雕像建在A.约克镇B.华盛顿C.萨拉托加D.来克星顿9.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还珍藏着一份记录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
这份文件,后来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它就是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法典》10.一个国家进入某一重要历史阶段,通常会有一个标志性事件。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C)①使用打制石器②种植水稻③会使用火④过定居生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许多成语典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特征。
以下成语能够体现的历史时期特征是(B)①退避之舍②围魏救赵③纸上谈兵A早期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的纷乱C大变革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下列选项中能提现由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度变化的是( C )A“三家分晋”到“秦王扫六和”B“桐叶封弟”到“烽火戏诸侯”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聚邑为县,置令丞”D“废井田,开阡陌”到“车同轨,书同文”4.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重要素养,下列有关年代和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B罗马帝国建立时,中国正值西汉末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于辛亥年D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国九年5.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三班历史小组准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制作美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D)①五四烽火②国民革命歌③台儿庄战役4遵义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4 D①②46.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
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位同学来自(A)A.台湾B.西藏C.香港D.澳门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A)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国民政府成立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在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⑤B.②④C.③④D.③⑤8.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峙——合作”。
202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A. 造纸术的发明B. 磨制石器的推广C. 甲骨文的应用D. 学术界百家争鸣2. 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
这一作法()A.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B. 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C.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D. 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3. 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 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 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D. 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4. 宋朝建立后,国家财赋大部分依赖南方;南宋岁收,更超北宋之上。
宋初岁入一千六百余万缗,为唐代的两倍。
熙宁时增至五千余万缗南宋时更增至六千余万缗。
据此可知()A. 两宋税收大部分来自商业税B. 南宋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政权C. 宋朝经济水平达到古代顶峰D.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 以下为中国古代从秦到清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B.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C.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和强化D. 中国版图不断扩大6. 如表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状况,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其他1860—1899年22.16%29.19%40.54%8.11%1902-1904年61.02%21.09%10.55%7.34%A. 洋务运动兴起B. 民族危机加深C. 中华民国建立D. 鸦片战争惨败7.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科试题说明:1. 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史书《世本》中记载: “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
这主要表明A. 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B. 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C. 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D. 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2.西周时期,政府在较大市场设司市,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来加强市场管理。
这表明当时A. 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 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C. 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D. 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3.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
这些举措A. 旨在统一语言文字B. 利于岭南地区开发C. 便于强化君主专制D. 使分封制彻底瓦解4.从下面材料可得出,中国古代两个封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点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以政富民、以德化民,维护稳定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科举等A. 实行仁政B. 虚心纳谏C. 以德化民D. 重视科举5.“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
但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兴起。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总分: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栏内。
)1.看右表,两位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人物主张()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3.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B.平定八王之乱C.兴办太学D.设置通判4.小史同学写了一段关于隋唐历史的介绍,他写了三句话。
如果按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他可以得()隋朝创建的科举制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唐初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国力达到顶峰。
玄奘西行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A.0分B.1分C.2分D.3 分5.如下图,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6.中国古代行政改革通过内部体制的调整进行权力的重新配置。
如图内容反映出的主要趋势是()A.实行分权制衡B.监察制度完善C.中央集权加强D.君主专制强化7.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如下表列举了党在各时期的奋斗成就,对应正确的是()项目时期成就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终结君主专制制度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A B.B C.C D.D8.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
精品解析: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其领袖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族,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可知与洪秀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因此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B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与“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与“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其领袖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族”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京剧脸谱各具特色,如黑脸凸显包拯的铁面无私,红脸凸显关羽的忠义,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固化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B项正确;京剧脸谱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主观认知,并不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或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排除AC项;京剧脸谱并不是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是指下列哪四个?A. 河南文明、山西文明、上海文明、福建文明B. 京剧文明、茶文明、太极文明、诗文明C. 东周文明、西汉文明、东晋文明、春秋文明D. 夏文明、商文明、周文明、秦文明答案:D2. 以下哪个事件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A. 鸦片战争的爆发B. 甲午战争的胜利C. 辛亥革命的成功D. 五四运动的发起答案:A3.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哪个时期的事件?A. 清朝末年B. 中华民国时期C. 初期D. 改革开放后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
1949年。
2.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长江。
3. "天安门广场"位于中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
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学子们有机会获得官职,进入官僚体系。
这个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改革措施。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实行了土地改革、对外贸易的平均分配、工业国有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
第四部分:作文题请根据自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此处为作文内容,请自行撰写并保持字数在200字左右。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2025年福建省中考模拟测试卷(一)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迄今发现了500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地域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
虽然类型不同,但总体来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这说明仰韶文化( )A.分布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B.是南北文化互鉴的产物C.存在比较大的区域性差异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2. 春秋时期的史书中,旧贵族集团衰落和卿大夫集团崛起占据着大量篇幅,如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围宋时,两国大夫私自和谈而国君却无可奈何。
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地方势力日益壮大B.阶级关系发生变动C.礼乐制度彻底崩溃D.战争频繁弱肉强食3.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知中华文化( )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C.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D.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箭头约有4万件,其棱脊的最大差值为0.55毫米,最小差值为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箭头尺寸一样。
这可说明秦朝( )A.军队的战斗力强大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D.统治区域远达江南5. 汉武帝曾分封长沙定王的15个儿子为侯,使一国变成了多国。
定王儿子的侯国,有在长沙国境内的,也有在其他地方的。
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B.朝廷加强了对地方控制C.武帝已平定七国之乱D.中央政府实行盐铁专营6.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读曹植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的。
在画中,顾恺之运用散点透视法,巧妙地绘制了“相遇”“嬉戏”“离别”等多个空间的场景,将独立的故事情节跨越时空融会贯通,使观者不知不觉中按照画家所构建的连续空间进行解读。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的某项措施)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所说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修筑长城2.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ɡ)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3.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4.市舶收入在宋朝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宋高宗初年表现尤为突出。
那时,南宋政府的年收入不满1000万缗(缗:古代铜钱计量单位),而市舶收入已达150多万缗,竟占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15%。
材料说明(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B.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C.海外贸易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D.航海技术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5.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某人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派遣郑和下西洋而“美名远播”的皇帝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元世祖D.明成祖6.如图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来往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
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吴淞之战C.金田起义D.黄海大战7.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
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
初三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甄选文档

初三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历史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右图是他们编制的《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緝嘖罰鄰华癞闯墳脔飙聲靚鲮誶鈁個欄燴疡铯鵪骯蜡鋨贶诉挥鳕駘況悭銓錄鰭跸涟鹉轫獷癘娴塹輞錮諧闈硷凍箦谊。
A.诸侯B.丞相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2.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組誡隕箫輯綜鐮镊泽責欖驴蟻會臠躯缣攝齬钟攒譜粪赆慫軛钵乱蘆饯栉荫鄲橱癰霭蒔离濟嗫鸽穢虑妝窶滌钆贐經揚。
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3.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聋锒態捫驢辆轺泸绢缡鹩縹缳竇藓癆寿僑顳敌诜吴鉅讦硗語……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愾鵓纶绝關锭權鲣毁铨洶挝复痪鍇楓铽顎锺鎮連缕铁愜。
4.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5.右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指南针C.造船技术D.活字印刷术6. 阅读右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D.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史实推论选项A《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8.“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全真模拟测试卷(一)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全真模拟测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1.如图所示文物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春秋时期铁制农具战国牛尊A.冶铁技术的成熟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耕地面积的扩大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丝绸。
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表明了丝绸之路的意义是()A.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C.加强中外之间物种的流通 D.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3.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C.宣政院、驻藏大臣 D.彭湖巡检司、驻藏大臣4.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反映的事件取得胜利的表现有()①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②上海、南京等地工人罢工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④释放被捕学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
人教版历史2024年中考历史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l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共3题)两部分。
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材料中“他”是A.尧B.舜C.禹D.李冰2.“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沿置。
”下列官职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宿佛子,共结来源。
”这首偈诗深深打动了唐朝扬州的一位僧人,使其决心东渡日本弘法。
这位僧人是A.阎立本B.玄奘C.鉴真D.李白4.明朝有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上的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还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着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这部著作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西游记》5.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侵华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次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1908年,《中法新汇报》报道第一次在上海试行的有轨电车时说:“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看到新交通工具时会关注其A.机械设备B.通讯技术C.动力来源D.操作装置7.“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9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观点的是()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2.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焚书坑儒③地方实行郡县制④修建长城
A.①②③ B.①③C.③④ D.①②③④
3.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5.读初中时,小明的爷爷给他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
战争时期某个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是()
A.四渡赤水河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6.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包括()①沈阳第一机床厂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③武汉长江大桥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今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革成效显著,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今天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该影响应该是()
A.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B.废除旧体制
C.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D.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8.今年(2008年)是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周恩来同志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下列属于周恩来参与的重大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出席万隆会议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④周恩来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某班同学准备举办一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列可供选用的有()
①电子计算机②珍妮纺纱机③汽车④“旅行者号”机车⑤改良蒸汽机
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10.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美妙境界。
请寻出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推翻了旧政权
B.由资产阶级领导
C.改革前都面临着民族危机
D.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1.九年级一班的同学通过学习,对绥靖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与事实符和的有()
①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②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③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④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全球化持续发展,但也有反趋势而动的现象、事件。
试找出下面其中反趋势的一组()
①科索沃战争②欧盟的不断扩大③中国的一些电器集团在世界各地设厂④美军长期驻留伊拉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读图题
13.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
针,将其纳入了工作日程。
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京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并将创造一个“新东北时代”。
请回答:
(1)列举历史上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活动。
(2)请你简要回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人民所做的突出贡献。
(3)目前,党和政府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认为东北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18.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过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次工业革命相继把人类历史带入了什么时代?你能分别说出它们都有哪些成就吗?(各举2例)
(2)这些成就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3)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D
6.A
7.C
8.C
9.D10.D11.B12.C
13.(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任举两例即可)(3)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同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4.错误一:维新派改正:洋务派
错误二:京师大学堂改正:京师同文馆
错误三:陈独秀改正:康有为
错误四:封建统治改正:封建帝制
错误五:自由改正:科学
15.(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1987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中共十四大;成功举办APEC会议;申办奥运会成功;加入WTO;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等
16.(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五四运动;(2)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或波及资本主义世界,危害性、破坏性大,言之有理即可);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3)1939年9月1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7.(1)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抗日战争:东北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和东北组织的抗日联军,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等在东北地区组织辽沈战役,使东北全境全部解放,为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基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重工业,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作出重大贡献。
(3)实现东北的振兴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言之有理即可)
18.(1)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成果有火车、汽船、珍妮机等。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成果有汽车、飞机、电话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成果有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基因工程等。
(2)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等。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