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
连云港市资源水利开发
关于连云港市资源水利开发的几点认识【摘要】本文对连云港水资源概况、水利开发现状、评价及分析,探究资源水利如何开发,以节水型社会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通过海水淡化的途径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我市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连云港市位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的最东端,是亚欧大路桥的起点城市。
全市总人口为480.06万人,水资源总量为20.40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425 m3,只有全国人均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的下限,属于极度缺水城市。
1、连云港市水资源状况评价总体评价全市水资源状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降雨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旱灾、涝灾往往同时发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较少,汛期大量过境水无法利用,常年需靠江淮水供给。
二是水资源在年内、年际分布不均。
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95.2毫米,70%以上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冬春季节作物需水时,却干旱少雨,致使我市作物受到威胁。
三是各县城区地下水开采不合理,根据连云港市规划区《连云港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提供有关数据以及我市布置的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计算分析,全市城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统计1428.91万m3,属于严重超采。
2、水利开发现状及评价我市自1982年开始正式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起节水办、行业集团(主管部门)、用水单位3级管理网络,同时我市还建立起4个大型灌区, 11个中型灌区。
目前我市农业用水占该市用水总量的65.9%,但用水效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而国外节水先进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7-0.8以上;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0.4%,突出的问题是用水效率和效益低,工业废水污染水环境严重,而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不少企业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技术推广速度缓慢,用水设备落后,节水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性缺水问题已日趋严重。
新形势下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对策研究摘要:连云港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单位GDP用水量指标较为落后。
通过研究分析单位GDP用水量指标与一产、二产、三产、农业用水量等因素相关性,发现与一产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达到90%,提出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工业的供水保障,确保工业产值稳定增长;充分发掘农业节水潜力,减少灌溉水损耗,降低农作物亩均用水量等对策。
关键词:单位GDP用水量;水资源刚性约束;水资源管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1],给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供应保障、基础设施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代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河流畅通无阻,水患基本可控。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人口已达80亿,用水量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匮乏,水的资源属性日渐凸显。
二十大给出了当代治水的明确方向。
对于连云港等缺水地区,加强水资源保障,将“水资源刚性约束”转变为“水资源硬性保障”是一个重要课题。
1 连云港用水现状分析1.1 概况单位GDP用水量指标能够反映全社会、全行业用水水平,通过分析该指标可发现地区用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对策。
根据2020年水资源公报可知,连云港单位GDP用水量为80.86立方米,全国为57.2立方米,江苏省为44.1立方米,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分别为30.3立方米、49.4立方米、70.0立方米[2]。
连云港该指标较为落后,连云港用水水平较落后。
根据2020年统计年鉴,连云港耕地面积为587万亩,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蔬菜、玉米、花生等,其中小麦370万亩、稻谷313万亩占比最大[3]。
农业灌溉用水量约19亿立方米[4],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
2020年一产总产值约368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1.8%。
连云港河流调查报告
连云港河流调查报告1. 引言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连云港市拥有众多河流,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保护河流生态,并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本报告旨在对连云港市河流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实地考察: 我们深入河流的源头、中游和下游地区,对河流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等进行仔细观察和检测。
数据收集: 我们收集了连云港市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河流监测数据,结合我们的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社会调查: 我们对连云港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河流的利用和保护意识。
3. 河流现状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3.1 水质状况连云港市部分河流的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部分河流水质严重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果。
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
水中溶解氧含量偏低,对水生生物生存造成一定影响。
3.2 生态环境状况连云港市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包括:河流沿岸的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部分河流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湖泊面积减小,湿地鸟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3.3 河流利用与管理连云港市的河流利用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河流利用模式单一,主要以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利用方式。
河流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监管,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 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建立完善的水污染治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加强河道的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保护河岸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湿地保护,扩大湖泊面积,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制定综合规划,合理利用河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水域休闲等产业。
建立健全河流管理制度,明确河流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利用五、用水指标六、水环境概况七、重要水事一、概述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的东北部、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下游。
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部与徐州市、宿迁市相邻;南部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西北及北部与山东省的临沂市、日照市接壤。
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为陇海铁路)东端桥头堡,河海相通、港路相接、水陆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
连云港市下辖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全市总人口490.64万人;辖区总面积7499.91km2(占全省总面积7.44%),其中,平原区面积为5292.9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0.6 %,山丘区面积为1726.00 km2,占全市总面积23.0%,水域面积为481.00 km2,占全市总面积6.4%。
随着国家沿海战略规划“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布局实施,连云港市以建设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打造一体两翼沿海产业走廊,做好沿海产业走廊与东陇海产业走廊的交接工作,形成“T”字型的双向隆起的产业高地,带动连云港市腾飞。
连云港市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 906.5mm(1956~2009年系列),多年最大降水量1271.4mm(2000年),多年最小降水量450.8mm(1966年),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67.2mm,折算降水总量57.5亿m3,比多年平均值906.5mm(1956~2009年系列)偏小15.4%,属于偏枯水年份,2009年连云港市代表站年降水量与多年降水量平均值比较见图2-1。
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31•【字号】连政发[2007]60号•【施行日期】2007.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连政发[2007]6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十一届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以及包括地热水、矿泉水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激励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二)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编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制定水中长期供求计划;(三)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四)统筹城乡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依法实施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五)负责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六)负责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指导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七)组织协调有关水资源的科研工作。
《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后评估报告
《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后评估报告《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7年连云港市十一届政府第78号会议通过,自2007年3月31日起实行。
其实施五年多来,对于我市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取用水管理水平,规范水资源费用征收、使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通知精神,市水利局组织对《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评估,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工作及对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后,形成《办法》实施后评估报告。
一、评估方式及数据统计本次调研评估由连云港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负责具体实施,各县区水利、水务、农水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积极配合和协助。
为了对《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客观评价,水政水资源处编制了评估方案,对评估的目标、基本原则、评估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时间安排予以明确,向全市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后评价活动的通知》(连水政〔2012〕57号),并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走访询问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种形式是调查问卷。
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避免漫无章法的评价,统一形式;二是了解《办法》的实施对我市水资源管理产生的效果,分析说明制度实施的绩效、预期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我市各县区所反馈的情况对《办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第二种形式是座谈会。
召集各水管部门召开了两次座谈会。
第三种形式是走访询问。
在评估过程中现场询问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用水户对《办法》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本次评估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20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1.5%。
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论证,编写了评估报告初稿。
后经过多次论证,反复修改,形成了现在的评估报告。
二、《办法》实施效果评价1、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通告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通告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连政发[2013]101号
【发布部门】连云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0.11
【实施日期】2013.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通告
(连政发〔2013〕101号)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现将加强连云港市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下称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规定通告如下:
一、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为沭新渠送清水工程的房山镇蔷北地涵至张湾乡四营加压泵站段,全长42.5公里,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
沭新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分为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500米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1000米及
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和保护区(河道沿线堤内及堤脚外20米范围)。
二、在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
连云港水资源公报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LIANYUNGA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1连云港市水利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利用五、用水指标六、水环境概况七、重要水事一、概述201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505.18万人,常住人口438.61万人;辖区总面积7499.91km2,其中,平原区面积为5292.91 km2,山丘区面积为1726.00 km2,水域面积为481.00 km2。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04.7mm(1956~2011年系列),多年最大降水量1271.4mm(2000年),多年最小降水量450.8mm(1966年)。
2011年全市降水量696.6 mm,比上年降水量887.0mm少21.5%,比多年平均少23.0%,属枯水年份。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1.2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 4.45 亿m3,水资源总量为15.69亿m3,比多年平均23.14亿m3少32.2%。
全市入境实测水量43.46亿m3,出市境水量为47.60亿m3。
全市总用水量31.50亿m3,总耗水量21.49亿m3,总耗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8.2%。
全市监测26条河流,45个水质断面,控制河长720.65k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于Ⅲ类水(含Ⅲ类水,下同)的断面13 个,占28.9%,控制河长332.4km,占46.1%。
全市监测5座水库,5个水质断面,控制面积110.4km2,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于Ⅲ类水(含Ⅲ类水,下同)的断面3个,占60.0%,控制面积85.1km2,占77.1%。
全市监测45个重点水功能区中,15个水质达标,达标率33.3%。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当年价,下同)223.3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9.6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83.0m3。
全市11座大中型水库年未蓄水总量为4.77亿m3,可利用水量为4.37亿m3。
2016年连云港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16年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1 概述2016年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继续开展了连云港市管辖海域环境与生态状况、海洋功能区状况、陆源入海排污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海洋环境灾害等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共设监测站位157个,获得各类监测数据10000余个。
海域环境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主要超标物为无机氮;生物种类数、平均生物密度、平均生物量基本保持稳定。
海洋功能区功能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基本满足功能需求。
陆源入海排污2条主要入海河流监测结果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V类水质标准;8个入海排污口年均未达标,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赤潮全年未发现赤潮。
浒苔绿潮6月中下旬,出现浒苔堆积漂浮和登滩现象。
海水入侵赣榆地区入侵距离较去年有所增加。
2 海域环境与生态状况2.1 海水环境质量连云港市管辖海域符合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50.60%;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3.31%;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47%;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3.62%。
水质中pH、溶解氧、COD、石油类、重金属(铜、锌、铅、镉、铬、汞)和砷含量总体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物为无机氮。
季节变化:3月、5月、8月、10月相比较,8月份海水质量状况较好。
年际变化:与2015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比上升了9.3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四类海水海域面积基本稳定,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占比下降5.9个百分点。
无机氮:含量介于0.024mg/L~0.633mg/L之间,年均值为0.141mg/L。
与2015年相比,3月有所降低,8月显著降低,5月和10月基本持平,年均含量降低0.071mg/L。
活性磷酸盐:含量介于0.000mg/L~0.022mg/L之间,年均值为0.004mg/L。
与2015年相比,3月、8月、10月有所降低,5月有所增加,年均含量降低0.003mg/L。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连云港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连云港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1.19
•【字号】连政办发〔2015〕5号
•【施行日期】2015.01.19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连云港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连政办发〔2015〕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协调推进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工作,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连云港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吴海云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张晓红市政府副秘书长丁锐市水利局局长
成员:刘炳慧市发改委副主任冯燕芹市经信委副主任
夏绍丹市农委副主任
陆效虎市财政局副局长
顾爱军市教育局副局长
朱恒山市国土局副局长
滕秀元市建设局副局长
韩尚富市环保局副局长
万兴军市物价局副局长
李海英市审计局副局长
XXX春市统计局副局长
戴振伟市水利局副局长
陈必奎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局长
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负责协调具体工作的落实、组织年度考核。
戴振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月19日。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连政办发[2013]120号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连政办发〔2013〕12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2月31日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水资源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水资源服务民生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2〕27号),现就我市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市沿海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践行可持续发展思路,坚持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为目标,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点,突出需水管理和用水过程监控,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严格用水效率控制,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原则。
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
江苏省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江苏省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现状 (1)第二节连云港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连云港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连云港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连云港水资源总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连云港水资源总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水资源总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连云港水资源总量同全省水资源总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同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指标分析 (15)一、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现状统计 (15)三、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占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比重统计 (15)四、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同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连云港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连云港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连云港水资源总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连云港水资源总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水资源总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连云港水资源总量同全省水资源总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连云港地表水资源量同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连云港地下水资源量同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占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连云港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同全省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现状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连云港水资源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连云港市水资源问题与现状分析
连云港市水资源问题与现状分析水是万物之根本,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系生态的基本要素。
连云港市在人们口中被称为“洪水走廊”,由于其地处最下游且位于供水网络的末梢,同时又属于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所以认清连云港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治水方针,这对连云港市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标签: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现状;对策1、连云港市水资源基本情况1.1 水资源现状连云港市每年6-9月降水量是全年降水量的五分之四。
不仅是降水时间分布不均,而且空间分布也不均。
在汛期时,上游来水量经统计多年平均值约为80亿m3,经常会出现上游大量来水与本地降水相遇的情况,从而导致大量洪水直接流入大海而不流经支流;而在非汛期时,我市降水量急剧减少,加上上游没有什么来水,众多因素造成我市用水紧张。
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市地处下游地区,所以经过的客水多但本地的水量少。
据调查,连云港市的人均水资源连我国人均水资源的一半都未达到,不仅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2400m3,而且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标准1000m3。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我市水资源的数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供需缺口大等一系列问题是我市当前面临的最主要水资源问题。
连云港市在过去五年间的年均用水量为接近30亿m3。
年总用水量在逐年递增,同时连云港市的最大年总用水量和最小年总用水量差值约为15亿m3;在农业上的用水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对供水用途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上看,工业用水重复率根据其企业自身计量率和能耗大小不同而变化。
一般来讲,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与工业企业的计量率和能耗量有关:计量率越低、能耗越大的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越低。
我市的水资源重复率总体水平约为70%,与省平均水平相比差10%,有很大的节水空间。
2、连云港市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2.1 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连云港市的水资源污染形势比较严峻,氨氮和化学耗氧量等污染因子的持续超标加深了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和力度。
连云港市2023年环境统计年度报告
连云港市2023年环境统计年度报告一、废水情况1.1废水排放量(1)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9610.63万吨;(2)工业源废水排放量为4103.39万吨;(3)生活源污水排放量为5501.72万吨;(4)集中式污水排放量为5.52吨。
1.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1489.76吨;(2)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145.28吨;(3)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34243吨;(4)集中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05吨。
1.3氨氮排放量(1)全市氨氮排放总量为667.857吨;(2)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69.043吨;(3)生活源氨氮排放量为598.78吨;(4)集中式氨氮排放量为0.034吨。
1.4总氮排放量(1)全市总氮排放总量为2697.40吨;(2)工业源总氮排放量为311.352吨;(3)生活源总氮排放量为2386.03吨;(4)集中式总氮排放量为0.02吨。
二、废气情况2.1二氧化硫排放情况(1)二氧化硫区域总量为4362.09吨;(2)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382.65吨;(3)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71.79吨;(4)集中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65吨。
2.2氮氧化物排放情况(1)氮氧化物区域排放总量28450.23吨;(2)工业源氮氧化物工业源排放量6948.13吨;(3)生活源氮氧化物生活源排放量736.41吨;(4)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2072242吨;(5)集中式氮氧化物排放量43.27吨。
2.3颗粒物排放情况(1)颗粒物区域排放总量6831.90吨;(2)工业源颗粒物工业源排放量2685.45吨;(3)生活源颗粒物生活源排放量3914.91吨;(4)机动车颗粒物排放量229.84吨;(5)集中式颗粒物排放量1.69⅛o三、工业固体废物情况3.1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产生量937.60万吨;(2)综合利用量849.87万吨;(3)处置量4置58万吨。
3.2全市工业危险废物(1)产生量20.42吨;(2)利用处置量20.33吨。
连云港水资源公报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LIANYUNGA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0连云港市水利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利用五、用水指标六、水环境概况七、重要水事一、概述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的东北部、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下游。
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部与徐州市、宿迁市相邻;南部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西北及北部与山东省的临沂市、日照市接壤。
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河海相通、港路相接、水陆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国家沿海战略规划“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布局实施,连云港市以建设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打造一体两翼沿海产业走廊,做好沿海产业走廊与东陇海产业走廊的交接工作,形成“T”字型的双向隆起的产业高地,带动连云港市腾飞。
连云港市下辖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全市总人口497.73万人;辖区总面积7499.91km2(占全省总面积7.44%),其中,平原区面积为5292.9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0.6 %,山丘区面积为1726.00 km2,占全市总面积23.0%,水域面积为481.00 km2,占全市总面积6.4%。
连云港市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 908.5mm(1956~2010年系列),多年最大降水量1271.4mm (2000年),多年最小降水量450.8mm(1966年),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887.0mm,折算降水总量66.5亿m3,比多年平均值908.5mm(1956~2010年系列)偏小2.4%,属平水年份,2010年连云港市代表站年降水量与多年降水量平均值比较见图2-1。
江苏连云港市水资源量供需情况调查分析
江苏连云港市水资源量供需情况调查分析
潘荣生;蒋春祥;沈志新;井广波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河下游,是著名的“洪水走廊”。
同时,又处于江苏省江水北调供水网络的最末端,十年九旱,为名副其实的缺水型城市。
为保障连云港市的快速发展,并带动苏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对连云港市水资源量供需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连云港市范围内合理划分子流域,分析划分后各子流域的供水能力,通过需水量推算,得出仅依赖研究区域内产流量很难满足当地供水需求,必须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连云港地区用水不足问题的结论。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潘荣生;蒋春祥;沈志新;井广波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连云港222005;江苏省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连云港222005;江苏省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连云港222005;江苏省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连云港22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1
【相关文献】
1.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林水专业委员会组织老农业专家考察调研 [J], ;
2.连云港市水资源量现状及演变情势研究 [J], 王德维;冉四清;周云
3.规范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水政监察大队工作小记 [J], 潘志富;
4.管办评分离:基于学校视角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江苏省连云港市管办评分离制度调查报告 [J], 赵渊;孙朝仁;
5.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小学——御水启航至善致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云港市水资源量现状及演变情势研究
王德维 冉 四清 周 云
一 、 区域 概 况
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 口447.37万 ,地 殊干旱年(95%)径流量 7-2亿 m 。丰水年
连云港 市地处江苏 省东北部 ,全 区生 产 总 值 达 到 2161亿 元 ,人 均 (2O%)地下水资源量 7.65亿 m3,平水年
蔷 北地 涵
南偏 泓
殷 渡
合 计
2004
5.15
0.29
2.17
20.43
8.12
36.16
2005
5-88
0.49
1.01
24.91
8.07
40 36
2006
6.O3
1.28
1.50
3.6O
6.50
18.91
2007
4-37
O.89
1-3O
水文水资源 】i
6O
量为 4.98亿 m ,丰水年份 5.50亿 rn3,平水
t 50
Hale Waihona Puke i 40 蓄30
婀 * 20
l — l
…
10
III
O
尊
-
I
..I l II. .Il … I1 .1 I - I l I l
川 l lll lllI …I II ll I I l I I I I
6.O1
27.63
2O12
3.14
0.52
1.38
10.24
6.07
21.35
2013
平 均
2.84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供应商中标结果公示
站
\
2023-02-13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9)医药品(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连云港分中心试剂及易耗品采购 连云港市庆丰科学
项目供应商中标结果公示
仪器公司
\
2023-02-13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小塔山水库水文站东干渠测流设 施及环境改造项目采购成交结果 公告
江苏荣富建设程有 限公司
34.6
TOP2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 分局关于石梁河水库水文站地面 硬化及排水改造项目的成交公告
连云港米谷建设工 程有限公司
14.2
2023-02-21 2023-03-03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6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6 三、采购供应商 .............................................................................................................................7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7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8 四、采购代理机构..........................................................................................................................9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9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9 五、信用风险 ...............................................................................................................................10 附录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水资源公报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利用五、用水指标六、水环境概况七、重要水事一、概述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的东北部、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下游。
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部与徐州市、宿迁市相邻;南部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西北及北部与山东省的临沂市、日照市接壤。
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为陇海铁路)东端桥头堡,河海相通、港路相接、水陆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
连云港市下辖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全市总人口490.64万人;辖区总面积7499.91km2(占全省总面积7.44%),其中,平原区面积为5292.9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0.6 %,山丘区面积为1726.00 km2,占全市总面积23.0%,水域面积为481.00 km2,占全市总面积6.4%。
随着国家沿海战略规划“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布局实施,连云港市以建设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打造一体两翼沿海产业走廊,做好沿海产业走廊与东陇海产业走廊的交接工作,形成“T”字型的双向隆起的产业高地,带动连云港市腾飞。
连云港市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 906.5mm(1956~2009年系列),多年最大降水量1271.4mm(2000年),多年最小降水量450.8mm(1966年),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67.2mm,折算降水总量57.5亿m3,比多年平均值906.5mm(1956~2009年系列)偏小15.4%,属于偏枯水年份,2009年连云港市代表站年降水量与多年降水量平均值比较见图2-1。
图2-1 2009年连云港市代表站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图1、降水量的时程分配2009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767.2mm,其中:汛期降水量602.5mm,较多年同期降水量偏少16.4%。
非汛期降水量164.7mm,较多年同期降水量偏少11.4%mm。
2009年代表站(龙沟闸、灌云、临洪、牛山、青口)平均月降水量过程见图2-2。
图2-2 2009年代表站平均月降水量过程2、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根据分布全市的43个国家雨量站点的实测资料统计:最大(点)年降水量为914.2mm,位于赣榆县朱汪雨量站,年最小(点)降水量为616.5mm,位于灌云县燕尾港雨量站,前者为后者的1.5倍。
全市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总体为市区较大,灌云较小,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25~900mm之间。
2009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市区偏少14.6%,赣榆偏少16.0%,东海偏少14.3%,灌云偏少14.0%,灌南偏少15.9%。
2009年全市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2-3。
图2-3 2009年连云港市降水量等值线图(二)地表水资源量200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4.0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7.2mm,比2008年地表水资源量28.67亿 m3少14.63亿m3。
1、年径流地区分布2009年全市年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
赣榆县径流深最大,为238.9mm;灌南县径流深最小,为127.0mm;市区、东海、灌云径流深依次为230.1mm、209.7mm、134.0mm。
2、入市境实测水量2009年入市境实测水量为48.52亿m3。
其中新沂河29.82亿m3,吴场枢纽6.10亿m3,殷渡7.39亿m3,大兴镇4.82亿m3,张疃0.15亿m3,黑林0.24亿m3。
部分重要区域性河道,由于入境处未建立水量监测断面,故不能统计出入境水量,如:绣针河、龙王河、善后河、柴米河、北六塘河、南六塘河等。
3、出市境水量2009年全市出市境水量为67.62亿m3。
其中沂南区22.67亿m3,沂北区42.96亿m3,赣榆区1.99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矿化度M≤2g /L可利用量。
2009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5.09亿m3。
其中市区0.20亿m3,灌南县0.90亿m3,灌云县0.65亿m3,东海县2.17亿m3,赣榆县1.17亿m3。
1、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全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7亿m3。
其中市区0.13亿m3, 灌云县0.02亿m3,东海县0.63亿m3,赣榆县0.29亿m3。
2、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中降水补给为3.19亿m3,地表水体补给0.83亿m3。
全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009年为4.02亿m3,比2008年5.79亿m3减少1.77亿m3。
(四)水资源总量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9.13亿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4.0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09亿m3。
2009年行政分区水资源量统计见表2-1、2009年行政分区水资源量示意图见图2-4。
表2-1 2009年行政分区水资源量统计表(单位:亿m3)图2-4 2009年行政分区水资源量示意图1、产水系数2009年全市平均产水系数为0.33。
其中市区产水系数为0.32;灌南县为0.29;灌云为0.23;东海为0.39;赣榆为0.41。
2、产水模数2009年全市平均产水模数为25.5万m3/km2。
其中市区为25.3万m3/km2;灌南县为21.4万m3/km2;灌云县为16.8万m3/km2;东海县为30.6万m3/km2;赣榆县为32.1万m3/km2。
三、蓄水动态(一)水库蓄水动态全市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11.13亿m3,年初蓄水量为5.11亿m3,年末蓄水量为4.66亿m3,当年蓄水变量为-0.45亿m3。
(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连云港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2009年末比上年末平均上升0.20 m。
其中市区上升0.01m,赣榆县上升0.19m,东海县上升0.08m,灌云县上升0.16 m,灌南县上升0.54m。
(灌南选用井点为龙沟;灌云选用井点为板浦、杨集、灌云、同兴;市区选用井点为海州;东海选用井点为草街、平明、岗埠、浦南;赣榆选用井点为岳庄、城南、九里、青口、罗阳、柘汪)。
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蓄水变量为0.33亿m3。
四、水资源利用(一)实际供水量1、地表水供水工程分类地表水供水工程包括蓄水、引水(引水中含提水和调水)。
(1)蓄水工程供水量为本地径流及动用水库、河网蓄水作为供水用的水量,这里不含实际蓄水而未作为供水的蓄水量。
(2)引水工程供水量为本市外进入市境内作为供水用的水量,不含过境水、上游弃水等。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29.13亿m3。
其中地下水开采量0.18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28.95亿m3。
2、地表水供水工程供水量2009年全市蓄水工程供水量5.51亿m3,引水工程供水量23.44亿m3。
从行政分区看,总供水量最大为东海县8.56亿m3,总供水量最小为市区4.03亿m3。
(二)实际用水量2009年全市总用水量29.13亿m3,绝大部分取用地表水,少量取用地下水。
2009年全市总用水量中取用地表水28.95亿m3,占总用水量的99.4 %;取用地下水0.18亿m3,占总用水量的0.6 %。
1、用水量情况2009年全市取用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和林牧渔业。
农田灌溉用水21.24亿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2.9%;工业用水4.50亿m3,占总用水量的15.4%;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公共设施用水、生态用水和流动人口用水)1.51亿m3,占总用水量的5.2%;农村生活用水(包括牲畜用水)1.02亿m3,占总用水量的3.5 %。
2009年连云港市各行政分区用水量统计见表4-1、2009年连云港市用水组成见图4-1。
表4-1 2009年连云港市各行政分区用水量统计表(单位:亿m3)图4-1 2009年连云港市用水组成图2、用水消耗量我市属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河及滨海诸小河水系,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2009年全市总耗水量为18.82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6%。
农田灌溉耗水量较大,为15.74亿m3,占总耗水量83.6%,主要消耗为渠系损失、农田蒸发、渗漏及深层入渗;工业、城镇生活所消耗的水量较少。
3、引水量情况2009年经桑墟电站、退水闸、地涵等共引水6.10亿m3,经涟水与灌南交界处的殷渡断面引水7.39亿m3,经南偏泓等处引水约10.90亿m3。
2009年供水断面实测的入市境水量24.39亿m3,能够作为我市可利用的供水水量为23.44亿m3。
五、用水指标2009年连云港市人均用水量593.7m3;水田灌溉亩均用(供)水量540m3;2009年连云港市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158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89升(全省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143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88升)。
六、水环境概况根据2009年初上级统一部署,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在全市地表水、主要水功能区范围内对42个站点(代表河长计529.95km、湖库面积计110.4km2)进行了水质监测。
通过全年实测水质资料的分析,在本公报中选择了对站点总体水质影响较大的项目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总磷共5项,按全年期、汛期、非汛期共3个时段进行均值统计评价,评价依据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各站点以省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核定的水质目标(近期2010年)为达标标准,未纳入区划范围者以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为达标标准。
(一)、分期水质评价结果各时期水质统计评价结果见表6-1。
表6-1 各时期水质评价成果统计表2009年地表水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
主要项目超标率情况统计见图6-1。
图 6-1 2009年地表水主要项目超标率(二)、分期评价站次达标情况2009年地表水各时期站次统计评价结果如下:全年期均值统计评价:达标15站次,占35.7%;超标27站次,占64.3%;汛期均值统计评价:达标13站次,占31.0%;超标29站次,占69.0%;非汛期均值统计评价:达标17站次,占40.5%;超标25站次,占59.5%。
据资料显示全年期、汛期、非汛期水质达标情况比2008年好。
汛期比2008年同时期上升了4.8个百分点,整体水质情况有所好转,连云港市2008、2009年度各时期站次达标率详见图6-2。
图6-2 连云港市2008、2009年度各时期站次达标率(三)、2009年地表水水环境总体评价1、本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情况比2008年上升,但是水环境质量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监测水域中全年仅有约30.6%河长的河道水体达Ⅲ类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