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地理学读书笔记
文学地理学定义:
文学地理学,是以文学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学地理”这个概念,由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首次提出。

——百度百科
文学地理学主要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空间的维度,探讨文学的发展演变。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对象和性质》曾大兴,编者按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曾大兴教授访谈录》
一、《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曾大兴
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系地法:考证文学事象发生的地点,然后按照形式文学区或功能
文学区进行排列。

例如某个作家是在哪里出生、成长的?某个作品是
在哪里产生的? 某个作家一生到过哪些地方? 某种文体的起源地在
哪里? 之后又传播到了哪些地方? 某个文学流派的发源地在哪里?
之后又扩散到了哪些地方? 某个文学景观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某个
文学区的中心地哪里? 等等,都要考证清楚,然后制成相关的表格或地图。

2、现地研究法:
(1)把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曾
大兴
(2)“现地研究”的方法学,是指“回到作品产生的现地,以科学方法验证相关的古代文献,提供贴近研究诗人作品及生活的新资讯”的研究方法。

所谓“现地”有三:
一、是真实的山川大地。

二、是曾经亲历其地者所记录的世界。

三、是古人生活的客观条件。

现地研究,并不只是历史地理的探讨,它是立足在文学研究上,尽一切可能向原作者时代收集物证,并以严谨的论证过程和现代仪器程式进行检验的鉴识科学。

——简锦松: 《唐诗现地研究》,台湾中山大学出版社3、空间分析法:对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 包括各种空间元素及其结
构与功能) 进行分析和解读。

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是指存在于文本中的以地理物象、地理意象、地理景观( 地景) 为基础的空间形态,如山地空间、平原空间、海洋空间、草原空间、乡村空间、都市空间等等。

“空间分析法”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文本空间的分析,用台湾学者
范铭如教授的话来讲,就是“探讨文学里的空间”。

3、区域分异法:按照文学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把它们分为不同的
地理板块。

4、区域比较法:把两个以上的不同区域的文学事象进行共时比较或平行研究。

二、《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曾大兴
地域文学的内涵:地域内部的相对一致的文化特征,就是文化的地域特征。

文化的地域特征与自然的地域特征相融合,就是地域性。

这种地域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文学的地域性。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地理边界又比较模糊的文学,就是“地域文学”。

地域文学的研究方法: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应该是文学史的方法和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并用。

用文学史的方法研究“地域文学”,可以描述它的时间轨迹(历史演进之迹)并揭示其特点;用文学地理学的方法研究“地域文学”,则可以描述它的空间结构并揭示其特点。

只有准确地把握“地域文学”的内涵,充分认识它的时空交融的特点,在使用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同时,较好地使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还原“地域文学”的真相,并深刻地阐述它的地域的与超地域的意义和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从事地域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文学家族的研究;二是关于地域性文学流派、群体的研究;三是地方性文学史的撰写;四是关于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从事地域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发掘了大量的地域文学史料;二是梳理了各地域文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作家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作家一生中可能会参与多种地域文学的
创作。

地域文学”是由以下三类作家创造的:一是籍贯在本地、生活也在本地的作家,即本土作家;二是籍贯在外地,但是某一段时间客居(求学、应试、仕宦、流寓、贬谪等)在本地的作家,即外地作家;三是籍贯在本地,但是长期生活在外地的作家。

三、《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对象和性质》——曾大兴
文学地理学批评内涵: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
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对象:它的批评对象是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文学地理学批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文本分析为重点
2、以人为主体
3、时空结合
4、有限还原
5、环境干预
四、关于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文学地理学是一个尚在建设中的学科,本身并未达到成熟之境)
《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曾大兴教授访谈录》
1、文学地理学究竟是什么?
学术界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普遍持有)。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学地理学是一种学术方法,以杨义为代表。

第三种观点,是把文学地理研究作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补充,或者“补救”。

这个观点以梅新林为代表。

曾大兴主张把文学地理学建设成为一个可以和文学史双峰并峙的独立学科,也就是隶属于文学这个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2、文学地理学学科的知识体系
文学地理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有五大板块:一是文学地理学学术史,二是文学地理学原理,三是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是文学地理学批评,五是各式各样的文学地理。

3、文学地理学在中国建成之可能
一是我国疆域广大;二是文学地理学在中国具有一个博大深邃的思想背景;三是中国学术既追求一种天人合一、时空交融的境界,又具有一种强烈的实践理性精神,讲求经世致用;五是在中国,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在从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

《理论品质的提升与理论体系的建立—文学地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曾大兴
完整而系统的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证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三是应用研究。

五、《文学地理学的理论集成》——苏州大学教授罗时进
本文介绍了一本文学地理学参考书目,即梅新林与葛永海教授积十余年之学力著成的《文学地理学原理》。

该书从文学地理学的成长历程入手,系统梳理了各种重要理论话题,包括历史回顾中的中西地理环境互动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概念体系中的文学地理学与地域批评、地理批评、地图批评以及地理诗学,学科体系中的文学本位论、地理本位论以及文学—地理双重本位论,还有各种空间层次理论,空间情结理论,研究方法理论以及文学地图理论等等。

六、杂摘
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有三个意义层面: 一是作为原型的客观存
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可以称为“第一空间”; 二是文学家通过自己的地理感知和地理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所建构的审美空间,这个空间以第一空间为依据,但是包含了作家的想象、联想和虚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可以称为“第二空间”; 三是文学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结合自己的地理感知和地理想象所再创造的联想空间,这个空间不是第二空间的简单映像,而是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与读者自己的想象、联想相结合的产物,可以称为“第三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