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风俗
天津文化习俗
王柳
腊八节
天津的过年风俗 腊八儿: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 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 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 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 而且久放不坏。
大悲院
供果
腊月廿三 又称小年夜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 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
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
然会被认为是小人
二月二 龙抬头
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在这 “龙抬头”的日子里,天津 人吃煎焖子、烙饼、炒鸡蛋 和豆芽菜。煎焖子俗称煎龙 鳞,寓煎除害虫;烙出的饼 叫龙鳞饼,有保护龙身的意
思,老人们还从院门口向家
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线 龙”。
正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庙会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
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 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 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 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 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 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 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 动。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 区。
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 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 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 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正月初五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 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 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 咚响,,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 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 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这 一天不能到别人家拜年,不
庙会上的美食
糖人
茶汤
泥人张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 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 传统,,创立了鲜明活泼、喜 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 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 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天津家乡的风俗
天津家乡的风俗
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大城市,也是新兴的工业基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沿海繁华的天津也拥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它们深深地植根于历史,构成了天津家乡的独特风情。
每年春节,天津家乡的风俗便从家家户户开始流行,贴春联、挂窗花、悬挂对联、贴窗花、抢灯笼等习俗层出不穷,使气氛变得有节日感。
此外,人们在春节期间也会烧旧衣服,制作祭祀新岁神物,以希望新的一年能有好运。
天津家乡的人们有一项独特的风俗叫作“扶老携幼”,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主要表达人们对家庭、尊重老人和爱护孩子的思想。
今年元旦,家人们以携手拥抱的方式扶老携幼,表达家人团聚的喜乐。
另一个著名的习俗是“水祭山神”,是一种传统的祈求山神保佑的家庭习俗。
每年除夕夜,天津家乡的家庭都会携带些果子、食品、香火等奉献给山神,以求平安、祈福。
此外,天津家乡的人们还有一些新兴的风俗,如“放响尾”,这是一种迎接新岁的习俗,每个家庭都会在春节期间把喜庆的话语打印在纸上,并绑在鞭炮的尾部,然后一起放鞭炮,表达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天津家乡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在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
这些风俗不仅给天津家乡的人们带来了乐趣,也让家庭有机会团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从而真正体现出家乡的真谛,这正是天津家乡的传统美德所在。
天津人过春节的风俗
天津人过春节的风俗
在天津,过春节有很多风俗,比如:吃年夜饭、贴春联、放
鞭炮、守岁等。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吃年夜饭
天津人过年的时候,家里一般都会做一大桌子菜,一家人围
在一起吃年夜饭。
一般要做12道菜,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
寓意“年年有余”,代表着一家人的富裕。
贴春联
贴春联也是天津人过年必备的传统活动之一,家家户户都要
买来红纸来写春联,因为红纸寓意红红火火,所以大部分家庭都
会买红纸来写春联。
一般要从除夕开始一直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左右才能将春联
贴完。
这其中就有很多讲究,比如要先在门上贴门神、再在屋里
贴上福字、再挂灯笼和年画等。
放鞭炮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
这是为了驱赶一年中的
不吉利,寓意着新年大吉大利。
过年时的鞭炮也有很多品种,有
— 1 —
小鞭炮、大鞭炮、烟花等。
而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放烟花了,但是还是保留着放鞭炮的习俗。
守岁
天津人过年守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之一。
据说这个习俗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 2 —。
天津风俗人情
盐商文化与天津民俗
清代诗人张船山(问陶)称誉天津“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乡景色,即渔(次要的)盐(主要的)之利带来的风月繁华。这一点,天津与扬州也很相似。行销淮盐的商人与行销芦盐的商人,所创造的文化扭转与意蕴,在当时是颇为接近的。
天津盐商文化对天津民风民情的改变,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疚,从天津民俗整体看,都很明显。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路过天津,一时高兴,提出要看“娘娘会”。当时,乾隆皇帝的船停泊在三岔口。各会从船前经过,尽力表演,各显其能,精彩纷呈,博得乾隆皇帝的赏识。其中,乡祠挎鼓表演出色,乾隆皇帝赏给4名鼓手各一件黄马褂;鹤龄会唱得最好,乾隆皇帝赏给4名鹤童各1个金项圈。乾隆皇帝还“娘娘会”的组织安排大加称赞,赏给2面龙旗。从此以后“娘娘会”身价倍增,易名为“皇会”。
但盐商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无论起造园林,收藏名迹,延揽名士,纵情诗酒,没有钱是办不到的。风月繁华的基石是白银。这说又影响天津的社会风气“俗尚奢华”。“八大家”中的盐商振德黄、长源杨、益德王、益照临张(海张五)、李善人,无不以挥霍性开支而闻名津沽。天津鼓楼东姚家也是盐商,而且姚丰年、姚承丰父子两世进士,财力不下“八大家”,但家风清正,生活简约,就不属八大家。从这一点看,盐商文化对天津风俗糜烂又有大关系。聘闺女讲究:“过嫁妆”,娶媳妇讲究“亮轿”,死人讲究“出大殡”,办会讲究“设摆”,把家中珍贵文物摆出去,实际是“摆阔”。由于金钱悖入悖出,因此天津又有“宝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的说法。杨一昆在〈天津论〉里说:“第一是走盐商,走久接(结)地方。一派纲总(盐商公会头目)更气象:水晶顶,海龙裳,大轿玻璃窗儿亮,跑如飞蝗,把运司(盐官)衙门上。店役八九个,围绕在轿旁,黑羔马褂是寻常。他(盐商)的来头可想。”这就是盐商的日常面貌和文化形象。
天津的风俗作文
天津的风俗作文
天津,作为一座大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
以下是关于天津的风俗文化的一些具体表现。
首先,天津人有着浓厚的家园感情,他们家里酿的米酒、菜肴等特色美食经常被带到聚会或旅游地,使得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家乡特色的食物,从而更加紧密地拉近了家庭之间的联系。
此外,天津人也有很深的表示礼节意识,从成年人的礼貌用语到小孩子的表现举止,说话姿势等,都可以看出来。
其次,天津人热爱购物,他们经常把购物当作一件重要的活动,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购物中心的人流量再次攀升,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天津人在街头街尾探索最新的潮流。
此外,天津人也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热爱保存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比如民间歌谣、鼓乐、花剑等,都是本市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最后,天津人有着传统的慷慨大方精神,他们喜欢请客,邀请朋友一起吃饭或喝茶,用最好的食物来款待客人,表达对他们的热情款待与感激之情。
总而言之,以上所述只是天津人的风俗文化,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比如唐人街、汤普斯等,都属于天津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也承载着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相生,共同构成了天津文化的独特风采。
以上便是天津的风俗文化,它们在加深天津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为每一个天津人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保持着文明的传统,向
外界传达着一种独特的温度与芬芳。
天津八大怪顺口溜
天津八大怪顺口溜篇一:天津八大怪顺口溜天津这个城市,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编成了顺口溜,以下是其中的八大怪:第一怪,天津方言特好听。
天津话属于北方方言,发音独特,富有韵律感,听起来非常舒服。
天津人说话速度快,富有幽默感,喜欢调侃,这也是天津方言的魅力所在。
第二怪,天津人特别爱喝茶。
天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茶城,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天津人喜欢喝绿茶、花茶和沱茶等,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一杯清茶解暑降温,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怪,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名。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著名的特色小吃,因创办者“狗不理”的传奇故事而闻名于世。
其包子馅料多样,口感鲜美,是天津的代表性小吃之一。
第四怪,天津的摩天轮最高。
天津之眼摩天轮是中国国内最高的摩天轮,高达 110 米,乘坐时可以俯瞰整个天津市区的美景,非常壮观。
第五怪,天津的建筑有特色。
天津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欧式风格,天津旧城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等,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第六怪,天津的海河最繁忙。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轴线,夜晚的海河灯火辉煌,游船穿梭,成为了天津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第七怪,天津的公园最多。
天津的公园种类繁多,有自然公园、主题公园、湖公园等等,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公园里找到适合自己休闲方式。
第八怪,天津的人偶玩具最出名。
天津的人偶玩具历史悠久,是天津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其逼真、形象、精美而著称,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以上就是天津八大怪的顺口溜,这些怪现象,也是天津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的体现。
篇二:天津八大怪顺口溜天津有三怪,煎饼果子加鸡蛋,大碗茶里边泡,糖葫芦好看也好吃。
天津有四怪,楼房高耸水压高,狗不理包子全国有名,煎饼果子论斤卖。
天津有五怪,大桥下面吃鱼香,口味独特偏爱咸,鱼香肉丝味道好。
天津有六怪,冬令时节吃元宵,汤圆个大馅儿饱满,正月十五闹元宵。
天津有七怪,耳朵眼炸糕香又脆,过年送礼送麻花,亲朋好友都喜爱。
天津春节的传统风俗
天津春节的传统风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天津市民最热衷庆祝的节日之一。
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有着丰富多样的春节传统风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天津春节的传统风俗。
一、年夜饭天津春节期间,年夜饭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风俗在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此时,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其中饺子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天津的饺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天津,家人们会一同参与到饺子的包制过程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亲密关系。
二、走街串巷天津春节期间的传统风俗之一就是走街串巷。
走街串巷是指家人们在除夕之夜或者正月初一之后,穿着新衣服、戴着鲜艳的帽子,载歌载舞地走到街头巷尾,祝福着身边的每一个家庭幸福、平安。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欣赏到各种形式的传统表演,比如舞龙、舞狮、杂技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祝福。
三、拜年拜年是中国传统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天津市民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串门拜年,传递着美好的祝福。
在拜年的过程中,天津市民非常注重礼仪,通常会先行拜父母、长辈,然后会到亲戚和朋友家中拜年,相互祝福、互赠礼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交行为,也是加强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方式。
四、庙会庙会是天津春节期间另一项传统的活动。
庙会通常设立在城区繁忙的街道或文化遗址附近,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特产,还可以观看传统的表演节目,如京剧、魔术等。
庙会给天津市民带来了一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文化盛宴,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五、灯笼游行灯笼游行是天津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在除夕之夜,各个社区组织灯笼游行,灯笼上绘制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如福字、红双喜等。
人们手持着孔明灯或彩灯,沿着街道游行,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灯笼游行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祝福。
总之,天津春节的传统风俗代表了当地市民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给我搜索一篇天津家乡风俗作文
天津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6篇】一1、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
2、年糕,年糕,年年高。
”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3、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4、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
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
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
5、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
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
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6、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7、看,大秧歌扭起了。
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
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8、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项目。
9、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10、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
这一天,我过得真是快乐呀天津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6篇】二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
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天津的传统风俗活动
天津的传统风俗活动
天津民俗有其独特的风格,其中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和信仰习俗更是丰富多彩,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了。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它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吃团圆饭、包饺子等,这些都是传统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这一天人们吃汤圆,点
花灯,猜灯谜,赏花灯。
天津地区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观灯会,在天津五大道、西康路和意式风情街都有灯展。
最具特色的要数大悲阁和金台公园了。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月节等,因常在端午节这天发布木兰辞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端午节的日期也不相同。
—— 1 —1 —。
天津市结婚风俗流程
天津结婚风俗流程与其他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俗流程:
- 讲究时辰:必须在午时后(中午12点以后)出发去接新娘,最晚必须在太阳落下前将新娘娶进门,如果在没有太阳时候进门则寓意二婚。
- 接新娘:一般由新郎家里负责接亲,接亲人数通常为单数,回来时加上新娘则正好为双数,寓意“去单回双”。
- 贴喜字:男方贴囍,女方贴喜,贴在楼道口、自家门口和酒店门口。
小喜字贴在小家的电器、家具等物品上,以增添家中喜气。
- 戴喜字:男方和女方的女性亲属朋友都要头戴喜字,男方戴囍,女方戴喜。
- 吃喜面:结婚当天中午,男方女方家都要吃喜面。
- 接亲队:如果接亲人数为单数,回来时则为双数。
接亲的人可以是新郎那边的姐姐、朋友或小辈儿女性,新郎自己也可以亲自接。
- 吃喜糖:新娘出门时,妈妈会给女儿剥一颗糖吃,新娘要说:“妈,我走了”。
- 送亲队:讲究姑不接姨不送,即姑姑和姨辈儿的长辈不能送,新娘的父母也不能跟着车队走。
- 开门:一般先把新娘接回家,再去酒店。
婆婆家的门要关着,新娘在外面叫一声“妈,开门”,婆婆从里面答应,然后开门迎接,并送上一个红包,即改口费。
- “回四”:婚礼结束后,新郎和新娘要带着四盒点心一起骑车回娘家看望,并在娘家吃顿饭,需在天黑之前早早回家。
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结婚风俗流程,具体的流程细节可能会因家庭、地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天津婚礼风俗流程
天津婚礼风俗流程天津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婚礼是天津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流程也十分独特。
以下是天津婚礼的流程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
一、婚前准备在天津,婚礼通常会由双方家长商量好,确定结婚的时间。
接下来,双方家庭会共同筹备婚礼场地、策划婚礼流程。
男方家庭主要负责给女方准备嫁妆和彩礼,而女方则会负责准备婚钗等婚饰品。
二、过帖子在天津,新娘出嫁前的几天,新郎的家人会准备一张特制的帖子,上面写着新娘要出嫁的日期和时间。
然后,新郎和其家人会带着这张帖子亲自到新娘的家中,表示邀请新娘出嫁。
三、拜堂婚礼当天,新娘会在家人陪同下离开住所,穿着盛装,前往新郎家。
新郎的家人会准备婚车迎接新娘,然后将她迎进婚庆公司或者宴会厅。
在那里,新郎和新娘会进行一场隆重的仪式,即拜堂。
拜堂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向天地祖先行礼,并向父母行三鞠躬,以示孝顺和尊敬。
四、酒席天津婚礼中,酒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婚礼当天,新娘和新郎会在主桌上坐着,而双方亲友则会围着他们的桌子,享用美食。
在酒席上,除了食物和酒水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节目表演,如舞狮、腰鼓等。
此外,婚礼上还会进行闹洞房的环节,以娱乐和欢乐的方式祝福新娘和新郎。
五、回门婚礼结束后的其中一天,新娘会被新郎的家人邀请回到新郎家中,进行回门的仪式。
回门是新娘第一次回到娘家,一般会有一场热烈的欢迎仪式,包括双方亲友的祝福和献礼。
回门仪式结束后,新娘会继续和新郎生活在一起。
六、彩礼在天津,彩礼是天津婚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彩礼是新郎给新娘的一种礼金,用于表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传统上,彩礼的金额会根据新娘家庭的户口和财富状况而有所差异。
彩礼一般会在结婚时或者回门时进行交付。
七、洞房婚礼后,新郎和新娘会住进自己新建的婚房或者新郎家中的洞房里。
新娘会换上一套新衣服,代表婚后新生活的开始。
在进入洞房之前,新郎的弟兄会为新娘布置花瓣的床,象征婚后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天津有哪些民俗】天津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哪些民俗】天津民俗文化有哪些天津有哪些特别的民俗呢,请看下文介绍。
1.嫁娶:(1)天津市城区里的人结婚在下午,下午2点左右接新娘,4点30分典礼,5点开席。
但距离几十公里的天津郊区就是上午结婚。
(2)天津结婚男方家门前贴双喜(囍),女方家门前贴单喜。
(3)天津结婚女方送亲队伍不能有姨,男方迎亲队伍中不能有姑。
所谓姨不送,姑不接。
(4)天津结婚送亲女人头上必插戴红喜字。
(5)天津结婚女方中午要在家里请亲友们吃“四碟捞面”,也叫喜面,其实就是打卤面。
意味着长长久久。
所谓四碟菜码(拌面用的菜)就是糖醋面筋一盘,清炒虾仁一盘,炒鸡蛋一盘,菠菜丝和胡萝卜丝和豆芽菜等蔬菜丝拼成的一盘。
2.生日:(1)天津人过生日都是过虚岁,还有句话说生日赶前不赶后,意思是只有提前过生日,不能后补生日。
(2)生日当天要请大家吃长寿面,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这叫“催生”(3)在天津66岁生日算是个大日子,“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女儿要买肉,剁66刀坐门口吃,来祈福父母健康。
3.正月过年(1)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2)正月十五为外甥祈福,舅舅送灯。
“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为外甥祈福。
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
”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3)正月十六,走百病。
这一天媳妇们要回娘家,可以消灾祛病。
天津十大怪顺口溜
天津十大怪顺口溜一、初识天津十大怪1.1 第一怪:煎饼果子加鸡蛋说起天津,那首先得聊聊煎饼果子。
要说煎饼果子,那绝对是天津人早餐的标配。
天津的煎饼果子,跟别处的可不一样,讲究的是绿豆面做的煎饼,摊得薄薄的,抹上点甜面酱,撒上点香菜末,再夹上现炸的油条或者薄脆,最后还得加一个鸡蛋。
这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满嘴的香气,那叫一个绝!天津人吃煎饼果子,还喜欢在煎饼上刷一层腐乳汁,那味道,更是独特。
1.2 第二怪:十八街麻花特别拽天津的麻花,那可是全国闻名。
尤其是十八街的麻花,那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十八街的麻花,个头大,口感酥脆,里头还裹着甜甜的豆沙馅儿。
要说这麻花怎么好吃,那还真得尝尝才知道。
每次路过十八街麻花店,那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忍不住想买上几根尝尝。
二、深入天津生活怪2.1 第三怪:耳朵眼炸糕味道怪耳朵眼炸糕,听名字就挺有趣。
这炸糕啊,是用糯米做的,里头裹着豆沙馅儿,炸得金黄酥脆。
要说这味道怪,其实是因为它甜而不腻,口感软糯,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
吃上一口,那滋味儿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2.2 第四怪:狗不理包子无人不晓要说天津的包子,那还得数狗不理。
这狗不理包子,皮薄馅大,十八个褶儿,看着就让人喜欢。
咬上一口,那汤汁儿就流了出来,鲜美无比。
要说这包子为啥叫狗不理,那还得从它的创始人说起。
据说这创始人啊,因为包子做得太好,忙得都没空搭理客人,于是这包子就有了“狗不理”的名号。
2.3 第五怪:大沽炮台成了海河景天津的大沽炮台,那可是历史的见证。
如今啊,这炮台已经成了海河边的一道亮丽风景。
站在炮台上,看着眼前的海河,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慨。
三、天津风俗人情怪3.1 第六怪:娶媳妇要彩礼还得看“属相”天津人娶媳妇啊,那彩礼可得好好准备。
不过啊,这彩礼的多少,还得看新人的属相。
要是属相相合,那彩礼就可以少点儿;要是属相不合,那彩礼就得好好斟酌了。
这风俗啊,也算是天津独有吧。
3.2 第七怪:结婚还得喝“改口茶”天津人结婚啊,还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喝“改口茶”。
天津的传统风俗
天津的传统风俗就说这婚俗吧,那可是相当有讲究。
男方家要是想娶媳妇,得先找个能说会道的媒婆去女方家说亲。
这媒婆可厉害了,嘴皮子那叫一个溜,把男方夸得跟朵花儿似的。
要是女方家有点意思了,男方就得送“四彩礼”,嘛是“四彩礼”呢?一般就是糕点、酒、糖、茶叶之类的。
到了结婚那天啊,新娘子得坐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到男方家。
新郎官还得给新娘子下轿钱,这新娘子才肯下轿呢。
进了家门,那得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一整套流程走下来,热热闹闹的,满屋子都是喜气。
再说说天津的年俗。
一进腊月,天津卫就开始有年味儿了。
家家都忙着蒸馒头,那可不是普通的馒头,上面还得点上红点呢,看着就喜庆。
还有炸糕,刚出锅的炸糕,金黄酥脆,咬一口,豆沙馅就流出来了,香得很。
到了大年三十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天津人包饺子可有创意了,有的在饺子里包个硬币,谁要是吃到了,那就是来年有福气。
大年初一呢,就得出去拜年了,小娃娃们穿着新衣裳,挨家挨户地给长辈磕头,长辈就会给压岁钱,小娃娃们拿着钱,心里可美了。
天津还有个风俗就是听相声。
天津人爱相声那是出了名的。
到了茶馆里,点一壶茶,再要上点瓜子儿,就等着相声演员上台。
那相声演员一上台,三言两语就能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什么“逗哏”“捧哏”的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天津人听相声就跟吃饭一样平常,要是哪一天没听上一段,就觉得少了点啥。
还有啊,天津的葬礼也有自己的传统。
亲人去世了,家属们要披麻戴孝,亲朋好友们都会来吊唁。
在出殡的时候,那也是敲锣打鼓的,人们怀着敬重和悲痛的心情送逝者最后一程。
虽然这是个悲伤的事情,但是传统的仪式也体现了天津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天津的这些传统风俗啊,就像天津人的性格一样,实实在在,热热闹闹的。
这些风俗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是天津的文化瑰宝,也是天津人心中割舍不掉的情怀。
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风俗就像老天津卫的魂儿一样,永远都在。
天津丧事流程
天津丧事流程天津丧事流程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在天津,丧事仪式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有着特定的流程和仪式。
下面将介绍一下天津丧事的基本流程。
1. 亲人离世:当有人在家中去世时,首先家属会进行宣布,并在房门口贴上通知遗体离世的纸条。
这样可以让亲友们及时得到通知,并前来悼念。
2. 哀悼期:家属会根据传统习俗,为亲人设立一个哀悼期,通常为三天到七天不等。
在这个期间,家属会穿上素服,居住在黑底白墙的房间内,进行守灵活动。
此时亲友们会陆续前来祭奠,鞠躬默哀,送上花圈、祭奠品等。
3. 装灵:哀悼期结束后,家属会安排将逝者装入灵柩。
装灵仪式一般在晚上举行,亲友们会出席,并在场内默哀。
装灵后,亲友们可以逐个登堂瞻仰,表达对逝者的告别和哀思。
4. 沐浴更衣:装灵之后,天津人会进行一项特殊的仪式,即沐浴更衣。
这一环节是为了彻底洁净并换上新的衣物,以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安抚。
5. 拜扫告别:在装灵期间,天津人会在逝者的灵柩前举行告别仪式。
家属、亲友们会排队鞠躬祭拜,表达哀思和告别之情。
这一仪式通常会持续一整天,让每一位前来悼念的亲友都有机会进行告别。
6. 棺入地:告别仪式结束后,会有专人负责将灵柩转运至安葬地点,进行下葬仪式。
在家属陪同下,亲友们会集体前往安葬地点,目送逝者的灵柩入土。
这个过程通常很庄重肃穆,亲友们在心中默祷,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祝福。
7. 安厝活动:在丧事结束后,家属还会进行安厝活动。
这是指把逝者的牌位和骨灰放入安放牌位的地方,一般会在亲人的祠堂内。
家属会请亲朋好友来参加这一活动,一同祭奠逝者,并为其祈福保佑。
以上就是天津丧事的基本流程。
这些仪式都代表着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同时也是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丧事流程虽然庄重肃穆,但也是亲友之间表达感情和团结的时刻。
1天津民俗
杨柳青年画
作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 年画,杨柳青继承了宋、元 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 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 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 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 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 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 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 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 “南桃北柳”。
泥人张
天津文艺娱乐风俗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杨柳青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天津民俗文化
天津方言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只奇葩,在语言 文化传播和融合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词汇方 面,天津话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它生动形 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成为天津人民生产 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在构筑天津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中 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天津方言也受到国内人民的厚爱, 文学、影视、话剧、曲艺、小品等文艺作品中常被使用。
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
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
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
作品。他的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独具一格而蜚声四
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
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旧时天津过年风俗
正月初一:旧时天津人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娱。 初二:敬财神,给小孩儿压岁钱,开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给用户送水送柴,取“进财进水”口采。 初三:烙羊肉馅合子,天津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转(赚)”。 初五:俗称“破五”,家家吃饺子,俗称“捏小人”。 十五:商号悬灯结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妇女皆往亲戚家串门,俗称“走百病”。 填仓节
天津市家乡风俗作文
天津市家乡风俗作文
标题:天津家乡的风俗风情
在中国的版图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天津。
这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今天就让我带您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番天津的民俗风情。
天津人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上红红火火的对联和福字,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一堂共享年夜饭,鱼是必不可少的菜品,寓意“年年有余”,饺子则是北方春节的灵魂所在,象征着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在天津,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皇会”与“踩高跷”。
“皇会”又称“酬神赛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时举行,热闹非凡,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等轮番上演,展现了天津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踩高跷”更是天津的一大民俗特色,表演者脚踩数尺高的木跷,身着华丽服饰,进行各种技巧表演,既惊险又富有观赏性。
此外,天津人还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天津话,它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无论是茶馆里的相声,还是街头巷尾的交谈,都流淌着天津人的智慧和乐观精神。
总的来说,天津的风俗文化如同这座城市一样,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充满了生机活力。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是天津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是我们这一代天津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
而我,作为天津的一份子,将永远珍视并传承这份宝贵的家乡风俗文化。
天津的家乡风俗600字到800字
天津的家乡风俗600字到800字《天津的家乡风俗》篇一嘿,咱今儿个就唠唠天津的家乡风俗。
天津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儿,风俗老多了。
就说这过年吧,那可老有气氛了。
一进腊月,就感觉整个城市都开始忙乎起来了。
家里的老人们就开始准备各种年货,什么炸麻花、蒸糕。
那麻花炸得,金黄金黄的,咬一口,“嘎吱”一声,香得不得了,就像把整个年的喜庆都咬进嘴里了。
我就寻思,这麻花咋就这么好吃呢?也许是因为里面包含着老天津人对年的期待吧。
天津人过年还有个习俗就是贴吊钱儿。
那花花绿绿的吊钱儿往门窗上一贴,嘿,感觉年味儿立马就浓了起来。
我就记得小时候,我帮着奶奶贴吊钱儿,我还问奶奶:“这吊钱儿有啥用呀?”奶奶就笑着说:“这是把福气都引进家门呢。
”我当时似懂非懂的,现在想来,这就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呗。
还有啊,大年初一那顿饺子也是讲究得很。
里面得包上几个硬币,谁要是吃到了,那就是有好运。
我每年吃饺子的时候,都盼着能吃到硬币,感觉就像中奖似的。
有一年,我吃得特别撑,就为了找到那个硬币。
结果呢,撑得我直哼哼,最后还是没吃到。
我就想,这硬币是不是在和我捉迷藏呢?这天津的过年风俗啊,真的是满满的都是故事,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咱可不能丢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天津的家乡风俗》篇二天津的家乡风俗,那可真是个说不完的话题。
先说那天津的婚俗吧。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那阵仗可大了。
婚礼前,新郎得去新娘家迎亲。
这迎亲可不容易,就跟闯关似的。
新娘的姐妹们在门口堵着,又是出难题,又是要红包的。
我就看着新郎在门口急得满头大汗,那场面,可逗了。
新郎就像个等待考验的勇士,而新娘的姐妹们就像是守护公主的卫士。
我当时就想,这婚俗还挺有意思的,虽然折腾新郎,但是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了婚礼上,天津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吃喜面。
那喜面的卤子做得可讲究了,各种菜码往面上一放,五颜六色的,看着就有食欲。
我吃着喜面的时候就在想,这喜面是不是就象征着新人以后的生活长长久久、顺顺利利呢?也许是吧。
天津春节穿新衣戴新帽
天津春节穿新衣戴新帽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传统上穿新衣戴新帽,以示新的一年的吉祥和幸运。
天津作为中国的北方大城市,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春节风俗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天津人民在春节期间穿新衣戴新帽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的穿新衣戴新帽习俗在天津,春节期间穿新衣戴新帽的习俗起源于古代。
传统上,人们相信穿新衣戴新帽能够驱除厄运,带来好运和祝福。
因此,天津人民特别注重在春节期间购买新衣和新帽,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前夕,天津的商店和市场都会举办大规模的衣帽促销活动。
人们会争相前往购买适合自己和家人的新衣和新帽。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注重时尚和个性化,会选择一些时髦的款式和颜色。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喜欢传统的样式和颜色,凸显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穿新衣戴新帽的文化内涵穿新衣戴新帽的习俗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时尚和美观,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穿新衣戴新帽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在中国文化中,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所拓展和进步。
穿新衣戴新帽象征着给自己带来新的气象和新的机会,以及祝愿平安幸福的愿望。
其次,穿新衣戴新帽也彰显了天津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天津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底蕴。
穿着传统的新衣和新帽,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祖先智慧和努力的致敬。
通过这种方式,天津人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穿新衣戴新帽也体现了社交交往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会相互拜访祝福,人们会受邀参加各种聚会和晚宴。
穿着新衣戴新帽的人可以展示自己的品味和风采,增加自信心,并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
三、尊重和传承春节习俗的重要性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穿新衣戴新帽的习俗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天津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对自然依赖是很强的。
如果我们看一看元、明两朝人咏直沽的诗篇,诸如“蟹忆霜时*”,“鱼傍海潮多”,“白鱼紫蟹四时肥”,“桃花春水上河豚”之类,便可以想象出,当时一般人的生活习惯与状况不过是“夕阳野饭烹鱼釜,秋水脯帆卖蟹船”的水平。
直到清代,像离城垣较远的丁字沽一带,仍是“土釜炊红蟹,青丝钓白鱼”等简易的烹调方式方法。
但我们不应忘记,正是这种简易的烹调方式方法,奠定了日后天津菜走向“应时”“应节”,走向特殊风味,走向更高档次的深厚基础。
天津诗人周宝善的《津门竹枝词》中有“时逢节令馔求精”的话,道出了天津人为什么在饮食方面特别讲求“应时”、“应节”的习俗。
所谓“应时”说白了就是什么季节吃什么,以物产的季节性决定津菜的时令性。
天津所产的河海鳞蚧,季节性极强,且不易保存,这就造成天津人吃河海鲜品非常讲究时令的习惯,而且春、夏、秋、冬,各有所偏。
一种水鲜产品一经上市,数日之内购者趋之若骛,“津城处处,炊烟四起,食民大快朵颐”。
所谓应节,就是对应节食品的特别重视。
天津素以“农渔桑为先务,以诗书为要领”,“迩来五方杂处,逐末者众”,以致习尚奢靡,有更多的岁时俗礼传留民间。
自古津民喜寿婚嫁、祈年祝福、祭祖敬先、谢神拜佛,都有原始的说法,也各有讲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化,天津人对信仰淡远了,逐渐地形成了以食俗代礼俗,以食事做佛事,以美馔佳肴纪念各种节日的风俗,这种习俗已经沿袭至今。
那么,天津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时”“应节”的呢?
先从立春日说起。
那天,是食青萝卜或紫萝卜、白菜丝,谓之“咬春”(有“咬断紫菘春恰到,一年生事卜春风”之意),“设宴,啖春饼”。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原是农家风俗,辛苦一年的农民年终庆祝丰收,摆上猪、牛、羊、粮食、水果等供品,感谢神明的赐予。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神的崇敬逐渐淡薄了,上供的物品由人享用,敬神成为一种仪式,而饮食则成为重点。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吃饺子,取更新交子之意。
过年这顿饺子至少要做成三鲜或四鲜的馅。
正月初一,“皆素食”,“亲友诣门互拜,数日交相宴会,名日请春酒”。
初二敬财神,吃全菜码捞面,意在进财源源而来。
初三吃“攒馅儿”(取意“朝餐攒馅是三和”)。
到后来,发展成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赚),以及合子加八(取意“八日合子家不散”),合子加九,合子拐弯儿(合子原
为团圆、合美的象征,这里取意“合子拐弯得利多”)之类。
正月十五,除了“饴糯丸食之,日圆宵”(象征团圆)外,还要蒸刺猬、老鼠形的面点,上驮元宝(上供的时候,刺猬、老鼠的脸朝外;祭祀完毕改为脸朝里,表示已经把金银财宝驮回家了)。
正月十五日是“填仓”节,照例是吃“干饭鱼汤”。
偏二月初一是“太阳生日”,要剪纸为鸡,贴豆腐上,烙糖饼,供太阳。
二月初二百虫皆蛰,谓之“龙抬头”,以谷糠引线龙至家,是日“食饼,煎糕粉(俗称“焖子”)”。
每年春季惊蛰过后,冰雪消融,晃虾即至,渔民是破冬冰出海口拉冻网,两三天的时间仅能耗捞百余千克,如遇风害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此时打涝的水产品特别值钱。
晃虾,顾名思义,是它上市的时间短暂,十来天一晃即过。
晃虾身长四五厘米,皮薄肉嫩,肥硕鲜美,色泽粉白,可炒,可炝,或油炸,或脱皮后入馅,是名贵的海产品;稍过时日,则皮厚肉粗,味道逊色。
二月末,天津美食河豚鱼上市。
”吃上一顿鲜,死了也不冤”,主要就是针对河豚鱼说的。
其次便是大众食品鲫头鱼,头大身小,虽难上大宴,但家熬或炸鱼丸子,却也是家庭餐桌上的美食。
三月,海蟹上市,有诗说:“津门三月便持熬,海蟹堆盘兴尽豪”。
清明、谷雨前后,正值春雷初响,渤海湾特产黄花鱼、对虾,成群结队游至海河河口附近,接踵上市。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游览,喻为步步高升,“玉皇阁耸好登高,小食家家枣作糕、早饭偕来万庆馆,快呼菊酒醉牦陶。
”借“糕”谐音“高”,糕有多种如:粘糕、炸糕、切糕、盆糕、糕干……
在冬季,天津人喜欢吃热呼呼的饭菜,就有了冬至之日吃馄饨的风俗。
此外,冬瓜丸子汤、面汤、涮羊肉、羊杂碎汤、各式各样的“砂锅炖”“涮锅子”都是冬季的美食,特别是火锅,天津人对其情有独钟,例如“涮羊肉”和白肉片、粉条、白菜合成的“白锅子”、虾、蟹、肉合成的“三鲜锅”;蟹黄、蟹肉、虾仁、鸡肉、海参、白肉、玉兰片合成的“什锦锅”……一家人或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既增进情感,又烘托气氛,其乐融融。
另外被称为津门冬季四珍的银鱼、紫蟹、铁雀、韭黄此时成为饭馆的“俏菜”。
银鱼紫蟹火锅、酸沙紫蟹、高丽银鱼、炸溜飞禽及用韭黄烹制的菜肴为冬季食客餐桌增添了美味。
真是“美味数初冬”。
腊月初八,“食腊八粥,以米豆枣栗杂煮之”。
天津俗话:“大嫂大嫂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天还要煮上一些青豆食之,曰:结缘豆。
供施舍。
如今此举,知道的人恐不多了。
二十三要用糖瓜、年糕祭灶。
童谣说:“新年来。
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联字。
二十五,扫房土。
二十六,鱼炖肉。
二十七,宰了公鸡宰母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蒸豆篓。
三十黑下熬一宿。
”这就是说,过了腊八,就要准备年货和送年礼了,最普通的年货也要包括鸡、鸭、鱼、肉、海参、海蜇、海带、鸡蛋、松花、面筋、粉条、素冒、花糕、蒸食等等。
而年礼则包括银鱼、紫蟹、猪肉、松花、烧酒、茶叶、鲜货、点心、青韭、鲜花等等。
清人樊彬的《津门小令》说:“津门好,珍品重华筵。
鳇骨鲨皮夸海错,蟹奴蚬子货冰鲜。
狍鹿馈新年。
”旧时,除夕夜除去准备零食外,还要准备鸡、鸭、鱼、肉、水果等供品,这个俗例至今仍有人家保留着,延续着。
由此看来,天津“食俗”中的“应时”“应节”食品和菜品,是如何的丰富与多彩,而且有些食俗还很有“说道”。
这些对天津菜的形成、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天津菜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其咸因更有社会消费群体的偏好。
天津人专认老牌匾,不仅因为这些老牌子货真价实,保质保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技术独到,保持着传统的、特殊的天津风味。
据《津门纪略》记载,老天津人吃糖炒栗子,要吃东门牌坊下郑三炒的,他的门口悬挂着“拣选遵化大栗子”的招牌。
亲手一个一个地精挑细选,炒时频频添加糖稀,炒出的栗子又甜又面好脱皮。
有诗云:“更喜街头多栗子,带砂炒到十分松”。
食者无论家住多远都要到这里来买。
天津人吃花生总要买鼓楼下“张二”家的,或者是文庙前“大头”的。
“大头”家的瓜子也好,都是大白心。
要吃细糖(即南糖)最好是自家胡同或东门里永源斋的,吃好馅大糖是鼓楼北金声园口上的。
吃元宵,户部街祥德斋的最好,买多少摇多少,个大馅全,糯甜新鲜;吃月饼毛贾伙巷胜兰斋的最好;芝麻饼最属东门一品香。
祥德斋的家常烙、翻毛最拿手;春涌德的大小八件远近驰名。
就连串胡同的丁伯玉糖堆、粘子也享誉津门,他出售的糖堆选上等材料加工细作,糖熬到最佳火候,放置一、两天下化,掉在皮袄上都不沾。
下饭馆,吃羊肉包去东马路“恩发庆”;吃猪肉包去“陈傻子”;吃水饺则到“燕春坊”,吃涮羊肉、烤牛肉到“永元德”。
那里比北京的“烤肉宛”好;吃八大碗到“十锦斋”、天一坊;吃扒海参去“聚合成”;吃炸比目鱼条、扒海羊则去“宴宾楼”……吃高级酒席以“八大成”最著名。
《津门纪略》还记载有许多老字号:“东全居在毛贾伙巷,小菜。
芦庄子风神庙玉华斋,西门内牌坊下复有顺,酱肉、杂样。
归贾胡同顺昌,排骨。
大胡同鸡楼,鸡油火烧。
甘露寺前烧麦、大包子,侯家后狗不理、祥德斋等”。
其他还有:东全号切面、鼓楼东单家包子、查家胡同小蒸食,小伙巷张小官炖牛肉、鼓楼北街于十炸蚂蚱、袜子胡同肉火烧、西头穆家饭铺熬大鲫鱼、鸭子王的卤煮鸭子,杨村糕干、芝兰斋糕干,明顺斋什锦烧饼和鸡汤馄饨,杜称奇火烧及上岗子面茶等。
天津人为了吃“名牌”专找这些物美价廉、实惠、技术精、正宗、传统又符合天津人独特口味的“老字号”。
他们不惜从河西跑到河北,从城南跑到城东。
天津人的这种特别的食俗,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的饮食文化”。
天津自古以来,集五地徙民,荟八域食俗:显宦豪富讲“台面儿”,“食必方丈”;贫士寒民重“妈妈令儿”,“吃必循俗”。
如今的天津人还非常喜欢吃大福来的锅巴菜、石头门坎的素包,耳朵眼的炸糕、十八街的麻花……喜寿筵庆亲朋聚会还是要到红旗饭庄、狗不理、登瀛楼、鸿起顺、宴宾楼,这些享誉津城四面八方的“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