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来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_(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教学内容: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1、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重点与难点:1、重点: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1)弱起和三连音。
(2)理解和体验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教学准备:1、录音机、磁带、《江姐》的录像片段、vcd、电子琴。
2、《国歌》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聂耳生平、江姐的故事、各种《国歌》奏响时的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一)上课(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唱歌导入: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有小号演奏的曲调。
(跟《国歌》的开头相似)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二)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范)。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小声哼唱)(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 引导学生随琴声和录音视唱乐谱(包括前奏)。
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唱准节奏。
(7) 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节的由来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中国国歌的来历:中国国歌歌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35年,正当日本帝国主义猖狂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之际,戏剧家田汉创作了反映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电影故事《风云儿女》。
故事的主人公写了一首长诗——《万里长城》,这诗的最后一节,拍电影时被作为该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作曲家聂耳一看到这首歌词,便激起极大的创作热情,决心为它谱曲。
随着《风云儿女》影片的上映,这支歌传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
它曲调高昂激越,旋律铿锵有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从此,这首歌和国旗、国徽一样,成了我们国家的象征。
诗歌:我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歌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棵金色麦穗鸽子在风风雨雨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逆风起飞雨中获得收获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是儿女们心中希望的歌。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课《国歌》2课时教案设计
第三课国歌教案教学目标:情感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
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能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材分析: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
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
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国旗的来历和含义
国旗的来历和含义国旗国徽国歌含义中国国旗、国徽、国歌含义1949年6月10日,政协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新国家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并于7月14日至8月15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征求设计方案。
最终,公元1949年9月27日,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形成定案。
国旗:四颗小星代表中国四个主要的社会阶级士、农、工、商(后依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顺序改为工、农、士、商,再改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城市小资产阶级相当于过去所称的士,民族资产阶级相当于过去所称的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另一方面,也隐喻以汉族为中心,其他满、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统一在中国之内的含义。
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歌: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
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2022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作文(精选15篇)
2022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作文(精选15篇)2022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作文(精选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作文(精选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作文篇1每日一年的9月1日的晚上八点,开学第一课总会如期跟我们见面,今年也不例外,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遭遇了一场疫情,因此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
在这个疫情下的开学第一课也显得不一样,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在节日有很多的抗疫英雄,有钟南山爷爷,张伯礼、陈薇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英雄是——钟南山爷爷,他是我见过最勇敢、最善良的人,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做医生的,因此钟南山爷爷也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非典的时候他挺身而出,面对这次疫情他还是一样的勇敢冲在疫情一线救死扶伤。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让我明白,灾难面前,人总是渺小的,只要大家有担当,能够团结起来,运用科学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胜利。
如果你没有感受到有什么困难,那一定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这个节目中钟南山爷爷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深刻的话:“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健康快乐成长,脚踏实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距离梦想越来越近。
”给了我很大学习动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努力做自己的事情,谢谢您钟南山爷爷!我会记住您的叮嘱,做一个合格的且爱国的新时代少年!因为只有这样,少年强,中国才会更加强大!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作文篇2今天下午一点半,我按照毛老师给我们的要求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
一班一开始人们就呐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我想,看来今天的这堂课一定是播放大地震的内容了。
接着,我看到一位勇敢的小弟弟林浩和奥运女孩林妙可合唱一首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此外,关于国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他们的理解似乎还停留在表面。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国歌的力量,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生动的爱国主义故事,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我爱祖国”,主要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学会正确演唱国歌,并能理解国歌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具体内容包括:
1.国歌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词曲作者田汉、聂耳的简介。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词曲作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在演唱国歌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国歌,学会倾听、配合,提高团队凝聚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探索国歌的不同演绎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国歌的正确演唱:学会国歌的标准旋律、节奏和音准,以及适当的音量和情感表达。
-国歌的历史背景和词曲作者:理解国歌的产生背景、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的贡献,以及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国歌的象征意义:把握国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国歌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培养尊敬和感恩老师的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组织学生分享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文题歌。
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人侵、民族危机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
这酋歌曲是m汉作河、聂耳作曲。
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午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这分解式的大三和弦是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乐思展开的主导动机。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哨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歌曲中二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2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唱我国的国歌,歌词也能背出来,但是对歌曲的节奏、速度、音准方面把握不好,更加无法唱出国歌庄严、奋进的精神。
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小、音不准,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不严肃对待升旗仪式。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2、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初步掌握三连音的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雄壮、激昂的情绪。
3、过程与方法: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词曲作者。
重点与难点1、重点: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理解、体会教学过程。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自己做的)11111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
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 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聂耳从小喜爱音乐.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
月10日) 原籍:湖南省长沙人。话剧作家,戏 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 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 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多才 多艺,著作等身。。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国歌是代表人民的心声,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 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它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 的国家情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我们从平时生活当中互相团结,和睦相处 努力学习。就当做于为了保卫祖国,为了祖国 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七)作业超市:(任 选一项) 1.把你搜集的与本 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 同学交流交流。
“后来............:”的句型 是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 之后的时间。
刚开学他在我们班,后来他就没来学校。 刚来学校我不太喜欢数学。后来在老师 的指导下慢慢就喜欢上了数学。
课堂操练:用“后来”,“以后”填空。 吃完早饭( 以后 )我们就去了学校。 后来),因为生 我当了一学期的班长。( 病休学,就没有当班长了。
(5-6)自然段 : 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 成为代国歌的。
提问: 1. 后来,《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一首 怎样的歌? 2. 1949年,是谁将《义勇军进行曲》 推荐为国歌的? 徐悲鸿,梁思成 3. 1949年,哪位歌唱家唱了《义勇军 进行曲》? 保罗`罗伯荪
谁的反应能力快 ,举手回答?
1-2自然段:由国歌的歌词引出本课的话 题---国歌。
国庆来历简短概括
国庆来历简短概括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
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一、国庆节的由来“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象征,它凝聚着民族
的自豪和自信。
这首歌曲的诞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是一段充
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这首国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抗日战
争的考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在这段艰苦的旅途中,红军士兵们唱
起了一首激昂的歌曲,这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中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愿
屈服于任何压迫和侵略的决心。
这首歌曲激励着红军士兵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国的国歌,它
象征着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
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激励着每一
个中国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精神写照。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艰辛历程,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愿这首歌曲永远在中国人
民的心中回荡,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国歌的来历
中国国歌的来历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1年"9·18"事变之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必胜信心。
诗人田汉在国民党狱中写成歌词后,辗转传给聂耳谱曲。
此歌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广为流传,影响极大。
毛主席就说过选这首做国歌的理由: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由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
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2004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听国歌观后感5篇
听国歌观后感5篇通过写一份观后感,让我对人性和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写观后感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散漫和随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国歌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国歌观后感篇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是中国国歌,每个中国人都唱这首歌,它最先的名字是《义勇军进行曲》。
说起国歌可是有很长的一段来历呢!昨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看了一场电影名为《国歌》,电影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攻打我国上海,戏剧家田汉,音乐家聂耳等爱国志士不愿看到祖国堕落,自发用文艺演出来表现爱国思想。
此后,他们经历了许多危难,一些人也因此而牺牲,但在种种压迫下,他们并没有后退,而是更加坚定决心。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的做法,容易的一做就完成了,一旦遇到困难只会退缩,我为自己的做法而感到惭愧。
在电影的最后,田汉也在这些磨难中有了深刻感触,于是作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也为这首歌谱了曲,《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了全中国,也不断鼓动着人民的斗志。
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了,《义勇军进行曲》也被代定为国歌,1982年最终被定为中国国歌。
电影在这里结束了,但我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先烈们给我们后代的教导将永远铭记于心,是他们在战争中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把握现在,创造美好明天。
最后,再让我们唱起我们伟大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听国歌观后感篇2今天我们观看了《国歌》。
在回去的路上,电影里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我的脑中闪过,田汉因提倡抗日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荒谬政策被捕入狱!聂耳为t;t;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留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奋战梅香为拍好电影倒在了日本飞机的轰炸中!这些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战士们为抗日战争,为解放战争呕?有的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我们,应继承革命战士们坚忍不拔的传统;应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终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应学习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他们是永垂不朽的!愿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延续下去!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旗 国徽 国歌的含义和来源
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和来源中国国旗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国旗的寓意是:国旗旗面的全底是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
旗面上有五颗星,其中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的相互关系: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每个小星都有一角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表示亿万人民心向中国共产党,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
五星红旗的历史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
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 3012 幅。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
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
当时最受欢迎的是草案一的设计,该设计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
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草案二是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草案三则是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
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
接下来选中了第32号图案,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
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设计者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一年级国歌的来历与故事介绍
一年级国歌的来历与故事介绍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国歌的来历和那些有趣的故事。
国歌啊,这可是咱们国家最重要的歌曲之一。
每当有重要的场合,比如升旗仪式,大家齐声唱起国歌,心里那种自豪感简直不言而喻,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人浑身充满力量。
可是你知道吗,这首歌背后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
国歌的名字叫《义勇军进行曲》,说起这个名字就得聊聊它的作者了。
作词的是田汉,作曲的则是聂耳。
田汉这个人可真不简单,他不仅是一位作词家,还是个戏剧家,活得非常精彩。
听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运动,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激情,他写下了这首歌词。
歌词里充满了豪情壮志,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看到英雄们在前线奋勇拼搏,真是让人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而聂耳呢,这位小伙子才华横溢,音乐才华横扫千军。
他可没像咱们普通人一样,有着安稳的生活。
那时候,他为了追求音乐梦想,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
在他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正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危机四伏,人民苦不堪言,聂耳的旋律也因此透着一股紧迫感。
你想想,那个时候的中国,就像一锅煮沸的水,随时都可能冒出泡沫来,哎呀,真是太不容易了。
再说说这首歌第一次被唱出来的情景,那可真是个热血沸腾的时刻。
1935年,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在一次集会上首次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当时的气氛就像是点燃了一根火柴,瞬间引爆了所有人的激情,大家心中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在歌声中奔涌而出,真是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想象一下,满山遍野都是满怀信仰的年轻人,携手向前,令人心潮澎湃。
后来,这首歌逐渐流传开来,成了激励无数人奋勇向前的动力。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终于被正式定为国歌。
那一刻,整个国家的人民欢呼雀跃,心中都装着对未来的希望,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咱们国歌的旋律也很动人,听过的人都知道,开头那段气势如虹,简直就像是一声号角,召唤着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唱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想要跟着一起加入,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国歌的由来
国歌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下,全国人民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中。
著名剧作家田汉有感于民族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聂耳,作词者是田汉,在1935年创作完成。
写作成功之后,随着电影的放映而迅速在群众中间流传开了。
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关于国歌的制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座谈会,召集有关人员商讨确定国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画家徐悲鸿提出了拿《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的建议。
他觉得《义勇军进行曲》是支非常雄壮的曲子,歌唱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当时的争议有这么一条,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可否改一改?毛主席说,我们过去是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现在还是被帝国主义包围着,我们还是天天要受到威胁的,所以保留着这个歌词还是有它好处。
周总理说,这个歌啊改了就没有感情了。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由200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正式演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今天,这歌声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刻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故事演讲稿
国歌故事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国歌的故事。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的音乐标志,更是国家的精神象征。
我们国
家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它不仅在历史上承载了革命的烽火,更在今天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创作的。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外敌入
侵和国家分裂的危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拯救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一群爱国的革命者奋起抗争,他们组成了一支支义勇军,浴血奋战,不畏强敌,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饱含着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激励着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也有着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田汉,原名田家炳,是一位
杰出的词作家和革命者。
他用自己的词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的词作《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而聂耳,更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音乐承载了时代的呼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承载
着国家的历史,激励着国民的情感,更是凝聚着国家的力量。
每当我们高唱国歌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我们的国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国歌
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科目:音乐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和聂耳,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而作的主题歌。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G大调,2/4拍,进行曲速度,一段体多乐句结构。
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
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的表现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在旋律创作上,吸收了欧洲进行曲特别是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的风格特点。
歌曲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加以处理,使得歌词生动、有力、口语化。
本课要求学生欣赏并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能够用准确的节奏、旋律和饱满的情绪背唱国歌,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以及确定为国歌的历史背景。
初步掌握弱起小节、三连音、附点节奏,并唱准。
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②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歌的来历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为了解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更准确地唱出国歌,我们特刊登有关国歌由来的专题文章并同时刊发《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
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新中国成立以前,国家政权不断更迭,国歌也几度易换回顾历史,中国在清代以前,闭关锁国,对外交往不多,也就没有国歌。
中国最早的国歌的产生,缘于1896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国作礼节性的访问。
按当时的外交惯例,在欢迎仪式上是要演奏国歌的。
为此,清政府只好临时编了一首,被后人称为《李中堂乐》,此后10多年清政府在对外交往和国内大典中一直沿用此歌。
20世纪初,清政府又颁布了一首名为《巩金瓯》的晦涩难懂的国歌。
不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这首国歌也随之寿终正寝。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征集国歌,并在公报上刊登了一首歌词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这首国歌反映了资产阶级立国的理想。
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把一首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的歌曲作为国歌。
1920年,段祺瑞政府又以名为《卿云歌》的歌曲作为国歌。
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把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1943年正式定为国歌。
1949年,国民党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临近末日,建立新中国的工作着手进行。
当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
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新中国成立之际,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1949年7月4日,叶剑英在中南海勤政殿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推选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五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郭沫若为召集人。
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姚锦新四位音乐专业人士为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顾问。
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批后,分送《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八天。
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
这样大规模地在报纸上征集国旗、国徽、国歌,在中外历史上是少见的。
征稿启事发出后,在中华大地和海外华夏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截至8月24日,筹备会收到有关国歌的稿件350多件。
经过慎重讨论审核,认为国歌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而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时,如果没有确定一个体现本国尊严的国歌,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适应时代要求。
因此,决定再有计划地征集一次,将入选者制曲试唱,向群众广泛征求反映后再作最后选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
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
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
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
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并拟就了三段。
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
黄炎培先生也赞成不修改歌词。
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应采用作国歌。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
周恩来副主席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
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毛泽东主席赞同和支持歌词不改。
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致意见。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作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
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几经起伏,数度沧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
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还来不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有些人以“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为理由,提议重写国歌歌词。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由一位作曲家配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歌词。
国歌的作者被注明为“聂耳曲,集体填词”。
对新的国歌歌词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新歌词气势雄伟,高度概括,政治性强,有“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等鼓舞人心的内容。
同时,也有许多同志认为,新歌词的内容、文字韵律都推敲不够,从文字上看歌词太平,缺乏激情,缺乏形象性,只是把几个口号凑在一起。
从韵律上看,新歌词平仄、音韵都不如原歌词,有拼凑的感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革”中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恢复并根据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1978年宪法进行系统修改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
国歌歌词原作者田汉得到昭雪平反。
从1980年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各个方面提出的大量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歌词,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
同时,建议像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那样,作一个决议把国歌确定下来。
宪法修改委员会一致同意将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发出通知,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
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建议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