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

合集下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下面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1.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具有浓郁革命情感和豪迈壮丽风格的军歌,由聂耳创作于1935年,用于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后来成为中共党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并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确立为国歌。

2. 1949年10月4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将《义勇军进行曲》正式确认为国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共有4节。

每次演奏时通常只演奏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歌曲中所表达的主题是团结、英勇和奋斗。

4.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被认为是极具威武雄壮感,也因其悠长而易于吸引人们注意。

它在国内外的各种庄重场合和重要外交宴会中都会被演奏。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之一,表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愿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故事始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高唱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于1935年谱曲的。

《义勇军进行曲》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战争时期就广为传唱,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歌曲。

这首歌曲曾激励了无数英勇的抗战士兵和民众,成为中国人民战胜侵略的象征。

1949年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首歌曲被正式确定为国歌。

国歌的歌词是由田汉编写的,通过表达对祖国的深情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由、团结、勇敢的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激昂奔放,歌词崇高激励,寄托了中华民族对独立、自由、和平的追求。

这首国歌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在各种重要场合如国庆日、外交活动等中频繁演奏,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和荣耀。

中国国歌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中国国歌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中国国歌的由来和象征意义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能够代表国家的价值观、历史和文化。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国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成为了中国国家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歌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出现在1935年的红军秋收起义时期。

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田汉,作曲者是聂耳。

田汉在写作这首歌曲时,希望能够激励中国人民的斗志和抗争精神。

聂耳则为歌曲创作了雄壮的曲调。

这首歌曲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战斗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与中国近代历史紧密相连。

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是一群勇敢的中国军人,为保卫祖国而奋斗。

歌词中提到的义勇军是指自愿加入国民革命军,为保卫国家而战的战士。

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正义事业的投身。

《义勇军进行曲》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和磨难。

这首国歌所表达的正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中国国歌还具有宏大的象征意义。

每当国歌奏响,人们立正肃立,以示对国家的尊重和敬意。

国歌的庄严氛围提醒着每一个中国公民,要始终铭记国家的辉煌历史和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同时,国歌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自豪和自信。

中国国歌的由来和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一段历史和一首歌曲,更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首国歌催人奋进,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当国歌奏响时,人们心潮澎湃,激情澎湃,带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敬意。

总结起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国歌,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完善,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象征。

这首国歌所表达的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和敬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未来,中国的国歌也可能会进行一些修改和完善,以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信念。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歌词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这首歌曲诞生于1935年,是为当时的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被正式确定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充满激情,歌曲旋律雄壮激昂,展现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共有五十个字,分为两个部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这部分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勇敢站起来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决心。

第二部分歌词为:“前进!前进!进!”这部分歌词鼓舞人们奋发向前,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充满力量感,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歌曲开头部分采用了八度音阶跳跃式的旋律,表现出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歌曲主旋律部分则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跳跃音,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动感。

歌曲结尾部分采用了高亢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国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歌曲,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弘扬《义勇军进行曲》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如今,《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寄托。

每当国歌奏响,中国人民都会自豪地挺起胸膛,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在国际舞台上,《义勇军进行曲》也代表着中国的声音和形象,传递着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友好信息。

总之,《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国歌的故事,是一首充满激情、鼓舞人心的歌曲。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和赞美,它象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崛起和人民的团结精神。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国歌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国歌的由来与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于1949年9月27日诞生,它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

这首国歌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创作的,他要求为新中国创作一首鼓舞士气、激励人民的国歌。

聂耳根据这个要求,作曲了《义勇军进行曲》,并把它交给田汉填词。

经过几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创作出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国歌。

二、国歌的歌词和旋律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一共有四节,每一节都表达了爱国、团结、奋斗和胜利的情感。

歌词由简单而深刻的内容,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旋律上,国歌采用了行进曲的形式,表达了革命胜利和进军新时代的豪情壮志。

整个曲调音高适中,旋律流畅优美,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歌的意义和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团结力量。

这首国歌寄托了全国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坚定信念。

国歌激励着人们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国歌的演唱和传承每当举国有重大庆典和盛会时,国歌都会被演唱出来。

全国各地的学校、机关、军营等地也都有国歌的传唱。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广场上、赛场上,每当奏响国歌的时刻,人们都会满怀激情,肃立起立,凝视着国旗,表达对祖国的敬爱之情。

国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将激励和团结人民的力量代代相传。

五、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的词曲娓娓道来,旋律激昂激励,代表着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国歌激发了人们爱国热情,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首国歌,让它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之歌,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崛起!。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象征,它凝聚着民族
的自豪和自信。

这首歌曲的诞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是一段充
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这首国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抗日战
争的考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在这段艰苦的旅途中,红军士兵们唱
起了一首激昂的歌曲,这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中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愿
屈服于任何压迫和侵略的决心。

这首歌曲激励着红军士兵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国的国歌,它
象征着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
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激励着每一
个中国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精神写照。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艰辛历程,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愿这首歌曲永远在中国人
民的心中回荡,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国歌的诞生简介50字

国歌的诞生简介50字

国歌的诞生简介50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国歌背后的小故事

国歌背后的小故事

国歌背后的小故事摘要:一、国歌的起源及创作背景二、国歌歌词的意义解读三、国歌背后的感人故事四、国歌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五、国民对国歌的敬仰与传承正文:国歌背后的小故事一、国歌的起源及创作背景国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在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这首歌以其雄壮的旋律、激昂的歌词,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斗志,成为激励抗日救亡的强大力量。

二、国歌歌词的意义解读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国家危亡时刻,勇敢站起来反抗侵略者的坚定决心。

这句歌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传递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赴国难的信念。

三、国歌背后的感人故事国歌的创作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田汉、聂耳等创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倾注心血创作出这首不朽的歌曲。

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战士临战前都会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激发斗志,视死如归。

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抵御外敌的有力武器。

四、国歌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始终发挥着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

它见证了我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五、国民对国歌的敬仰与传承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传承。

在我国,国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热爱。

无论是重大国家庆典,还是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活动,国歌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通过高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将民族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总之,《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的国歌,见证了我国历史的沧桑,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的故事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歌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歌。

它具有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国歌的故事源远流长,充满了传奇色彩。

中国国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国家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了鼓舞士气,组织了一场宣传队伍,用歌声来鼓舞士气。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田汉的诗人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配上了激昂的旋律,成为了红军的进行曲。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慷慨激昂的歌词,迅速在红军队伍中传播开来,成为了士兵们的精神支柱。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进行曲,激励着人民不畏强敌,勇敢抵抗。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这首歌曲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人们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首歌曲被确定为中国国歌。

它的歌词经过了修改,更加贴近新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更加凸显了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是中国人民抗战岁月的缩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战斗精神的象征。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这首歌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国家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国歌的故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它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首歌曲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背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背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背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歌曲创作的产物,具有浓厚的革命斗争气息。

以下是该国歌的历史背景资料:
1. 创作背景:《义勇军进行曲》于1934年由冯时中谱曲、田
汉填词,当时被称为《东方红》。

这首歌曲是为了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人民的抗日斗志和决心而创作的。

2. 意义与影响:《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歌曲,具有极高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它激励着数代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歌曲。

3. 制定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被正式确定为国歌,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

总结:《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它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与共产党的英勇斗争精神。

国歌的由来

国歌的由来

国歌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下,全国人民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中。

著名剧作家田汉有感于民族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聂耳,作词者是田汉,在1935年创作完成。

写作成功之后,随着电影的放映而迅速在群众中间流传开了。

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关于国歌的制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座谈会,召集有关人员商讨确定国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画家徐悲鸿提出了拿《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的建议。

他觉得《义勇军进行曲》是支非常雄壮的曲子,歌唱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当时的争议有这么一条,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可否改一改?毛主席说,我们过去是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现在还是被帝国主义包围着,我们还是天天要受到威胁的,所以保留着这个歌词还是有它好处。

周总理说,这个歌啊改了就没有感情了。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由200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正式演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今天,这歌声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刻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每年的 10 月 1 日,当我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时,激昂的国歌声总会在耳边响起,令人心潮澎湃。

那雄壮的旋律,铿锵的词句,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那么,这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国歌,究竟有着怎样的由来呢?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承载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

1935 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映,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

田汉在被捕前,仓促地在一张香烟包装纸上写下了歌词。

后来,夏衍拿到了田汉留下的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纸,并把它交给了聂耳。

聂耳看到歌词后,被其中激昂的情感所打动,决心为其谱曲。

聂耳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到作曲工作中。

他深入地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愤怒以及对民族解放的渴望融入到旋律之中。

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力求使旋律更富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最终,《义勇军进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成为了鼓舞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

歌曲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等词句,强烈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起抵抗的决心。

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战士唱着这首歌奔赴前线,英勇杀敌;广大民众也在这首歌的激励下,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这首歌不仅在中国广泛传唱,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关注,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精神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前夕,关于国歌的选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征集,《义勇军进行曲》因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其深入人心的影响力,被选定为新中国的国歌。

从此,每当国庆节这一重要的日子来临,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了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催生、发展起来的革命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由冯玉祥将军(1901-1986年)作曲,田汉(1898-1971年)填词,于1932年创作而成。

这首歌以振奋人心的旋律和激励人心的歌词,表达了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和为自由、独立而战斗的决心和意志。

它充满了革命情怀和英勇战斗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战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进一步修改和梳理,《义勇军进行曲》于1982年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国歌通过具有激情和力量的音乐和词句,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共和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

国歌在国内外各种重大官方场合、庄重的国际活动以及每天早晨升旗仪式上都要奏响。

《义勇军进行曲》凝聚了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和国家团结的追求,同时也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价值观。

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象征。

中国国歌的由来

中国国歌的由来

中国国歌的由来国歌的诞生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

著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歌。

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

但有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

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警钟长鸣。

年月日,全国政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诞诞生于年,剧作家田汉作词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始人聂耳作曲。

这首歌原为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题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描写的是“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田汉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锡箔衬纸上。

聂耳主动拿去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

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文革”中,由于田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了,《国歌》只能由乐队演演奏。

年月日,第五届全国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的歌词。

直到年月日,第五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销年月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国歌。

年月日,十届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进行曲》。

”国歌的诞生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亡国奴”的怒吼。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每年的 10 月 1 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国庆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激昂的国歌声总会在全国各地响起,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那么,您是否了解这振奋人心的国歌背后的故事呢?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承载着国家的历史、精神和人民的情感。

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1935 年,电通公司拍摄了一部名为《风云儿女》的电影,以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

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田汉先生在被捕前,匆匆在一张香烟包装纸的背面写下了歌词。

后来,夏衍先生拿到了田汉留下的剧本,并发现了这首歌词。

聂耳先生得知后,主动要求为这首歌词谱曲。

聂耳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完成了谱曲工作。

然而,遗憾的是,聂耳先生在日本不幸溺亡,未能听到这首歌曲在国内广泛传唱的声音。

《义勇军进行曲》旋律激昂,节奏铿锵有力,歌词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一声声战斗的号角,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在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鼓舞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强大精神力量。

战士们高唱着这首歌奔赴前线,民众们在歌声中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这首歌不仅在国内广泛传唱,甚至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成为了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抗日的旗帜。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关于国歌的确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众多的候选歌曲中,《义勇军进行曲》因其深厚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被选定为新中国的国歌。

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重要符号和精神内涵,它的创作历程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与变迁。

以下是国歌的简要历程:
-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9月27日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 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

-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该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以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的简要历程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代表着国家的威严、荣誉和团结。

国歌的演变和历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歌的历程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

国歌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最早出现在欧洲。

国歌最初是指歌颂国王或国家的歌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歌的含义逐渐演变,成为代表一个国家的独特音乐作品。

国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旨在表达民族团结、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国歌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的重新崛起。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族迎来了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需要一首能够代表国家的歌曲。

在辛亥革命后的几十年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努力。

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改,最终确定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民国国歌。

这首歌曲由冯增龙作词,聂耳作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激动人心的歌词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然而,中华民国国歌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也发生了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国歌的选择问题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最终,《义勇军进行曲》仍然被保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国的国家象征。

中国国歌的演奏形式也进行了调整。

在经过一系列审查和修改后,国歌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演奏。

国歌的演奏要求庄严、慷慨激昂,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国歌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种重大场合和国际交往中,中国国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歌的演唱不仅是一种礼仪和仪式,更是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意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国歌演唱团队和专业歌手参与国歌的演唱。

他们通过训练和排练,确保国歌的演唱质量达到专业水准。

同时,国歌的演唱也在一些特殊场合得到了普及,例如在学校、体育比赛和庄重仪式上。

总结起来,国歌的历程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变革的缩影。

中国国歌在经历了多次争议和调整后,成为了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法律讲堂文史版国歌(2篇)

法律讲堂文史版国歌(2篇)

第1篇一、国歌的诞生背景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象征。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个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国民政府决定征集国歌。

二、国歌的创作过程在征集国歌的过程中,众多音乐家纷纷投稿,但最终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脱颖而出。

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慷慨激昂,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决心。

1. 田汉:我国著名剧作家、诗人。

他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情怀的诗歌和剧本,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聂耳: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才华横溢,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中,聂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将这首歌曲推向了全国。

三、国歌的传承与发展1. 国歌的传唱:自《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以来,它就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信仰。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国歌都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2. 国歌的修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歌歌词进行了修改。

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更加符合时代背景。

3. 国歌的法定地位: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将《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国歌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

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以下是对国歌法律地位的具体阐述:1. 国歌的尊重:公民和组织在国歌奏唱、播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保持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歌的由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国歌的由来》。

每天在升挂国旗的时候,雄壮的国歌总是激励着我们的心:“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它像一声声催人奋起的冲锋号,呼唤着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为《义勇军进行曲》,是由我国著名戏剧活动家、诗人田汉做词、著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中国人民遭受日寇铁蹄的蹂躏,纷纷奔赴抗日前线,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

当时田汉写了一部描写抗日英雄儿女的电影《风云儿女》,其中主题歌歌词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句被著名的青年音乐家聂耳看到了,他热血沸腾,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首词,脑海中涌现出一个个英雄儿女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奋勇冲向前去的壮烈场面。

激情化作铿锵有力的音符,《义勇军进行曲》终于诞生了。

这首歌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保卫祖国的心声。

因此,这首歌一诞生,就立刻传遍了全国,无数革命志士唱着他去冲锋陷阵,唱着他在敌人的牢笼里等待着胜利曙光的来到。

这是一首抗日的歌,是一首争取民族解放的歌,也是一首振兴中华的歌,这首歌不仅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祖国的兴旺努力奋进。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决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同学们,每当我们听到唱到这首象征中国人民战斗步伐的歌曲时,就应该挺起胸膛,满怀信心地“前进,前进,前进,前进,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