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语文园地四教材版本: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年级学科:六年级上册语文本节课时间:1课时(40分钟)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音韵意识和语感。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3.学习并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体会到美好的情感,感染到人生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表达。
2.熟练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味文章里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逼真。
2.如何从文字中读出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课件及学生课本。
2.学生准备课本、钢笔或圆珠笔等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朗读课文(10分钟)请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感。
学生们一起朗读,用语言表达情感。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读懂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自己也可以交给他人分析。
4. 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句式和标点符号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并让学生相互检查。
5.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们在分享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心得。
6. 课后作业(10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可以是朗读课文,也可以是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和自我检查。
七、教学评估1. 学生评估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作业和交流时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师评估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批改,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和整体水平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讨论和交流,在阅读和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为《语文园地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贪玩的孩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技巧,并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
2.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1.观察感想法:通过观察图片和段落,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想法,共同探讨如何描写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3.自主写作法:通过自主写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
•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主要写什么?有哪些描写?2. 学习文本(30分钟)1.班内同学表演文本,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想法,共同探讨如何描写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例如: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个性、外貌等。
4.整体理解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朗读文章。
3. 词语解释(15分钟)1.解释生字词语,例如:一脸懵逼、拾金不昧、做事草率等。
2.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的发音和用词场合。
4. 观察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就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了解、发挥、批判和创造,最终达成共识。
5. 自主写作(30分钟)1.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技巧,自主写一篇小短文。
2.让学生进行交流、修改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观察中的亮点,分析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并解决问题。
此外,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表达个人观点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流畅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活动中,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或轮流发言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它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诗词鉴赏是理解、欣赏和评价诗词的一种能力,它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江南春》这首诗。这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学习如何鉴赏诗词。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将在课后主动找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疑问,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涉及以下内容:
1.诗词阅读:包括《江南春》、《钱塘湖春行》等古诗词,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语文园地四-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四-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材简介《语文园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高质量语文教材,其中的四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技能,促进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准确地表达、恰当地理解、正确地鉴赏和正确地创作的能力。
4.促进学生的有文化的人格形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的家庭•教学内容:【课文】《我爱我家》【教学目标】学习、理解和鉴赏一篇生活类短文。
了解该文的写作思路和特点。
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写作参照生活的写作意识。
•教学内容:【课文】《今天的晚饭》【教学目标】学习、理解和鉴赏一篇写景类短文。
了解该文的写作思路和特点。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热爱生活、细致认真的写作态度。
第二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课文】《京剧大师张艺谋》【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著名导演张艺谋的艺术人生,让学生了解他的成长历程,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课文】《鹳雀楼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鹳雀楼记》,了解唐代文学风貌和唐代杰出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美丽•教学内容:【课文】《乡下的井边》【教学目标】学习、理解和鉴赏一篇记叙文。
通过对该文笔法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和特点。
•教学内容:【课文】《夏夜》【教学目标】学习、理解和鉴赏一篇写景类短文。
通过对该文内涵的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
四、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或课堂研读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或课堂上集体研读、讨论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知道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提高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重点】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学难点】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
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我安排学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让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
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
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
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在交流平台中,我们要回顾本组课文,重点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和交流,学会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借助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1.通过朗读,抓住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理解小说人物形象。
2.抓住环境描写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小说所表现的情感及人物形象。
3.通过朗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忐忑不安、犹豫不决的复杂内心世界。
三、日积月累1.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家乡的古诗,借助图画,反复诵读,读出诗意,读出诗情。
三、方法渗透,学会阅读1.明确本组课文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方法,人物形象主要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突显出来。
2.掌握这一点,学生今后在阅读小说时可以从这些要素中理解人物特点。
3.特别对于一些比较长的小说,更能通过这些细处的描写发现小说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四、预提纲1.温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语段。
2.读《三国演义》中XXX的故事,初识人物形象。
3.整理诗人XXX的资料,搜集思乡的古诗。
五、多媒体课件本节课时为2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②引导学生交流:从XXX的心理活动中,感受到她的善良和对孤儿的同情心。
③老师小结: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通过外在描写,还有内心世界的描写。
在读小说时,我们需要留意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板书:内心世界的描写)2.研究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1)出示语段,老师范读一遍。
课件出示:荒野上,风吹得枯草发抖,一只瘦弱的狼孤单地蹲坐在地上。
它的眼神中透着无助和哀伤,仿佛在等待什么。
突然,一位身着皮衣的年轻人出现在它的面前,他轻轻地伸出手,狼缓缓地站起身来,伸出舌头舔了舔年轻人的手。
年轻人笑了,将身上的食物递给了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语文园地四的背景及作用
2.掌握课文《山中记》的读法、理解方法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现自然之美
二、教学准备
教案、课本、多媒体设备、音频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本课题目,介绍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带领学生观看课件图片:秋日的山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个景色的美丽之处,表示对自然的赞美,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
(1)阅读课文《山中记》。
老师评述以下问题:
•作家是谁?
•故事的背景是什么?
•故事是讲些什么?
(2)学习新的诗歌:
秋天
秋天来了
漫山遍野的黄叶
像金子一样沉甸甸的
伏在萧瑟的大地上。
秋天来了
迷人的风
把枯叶吹起
落下时,像芭蕉雨一样轻柔。
我们是多么地热爱这个美丽的季节啊!
老师念诗歌两遍,让学生跟随老师念。
3. 开展活动
引导学生在山中体验自然的美。
组织出游活动,在自然中寻找美的痕迹,捕捉美景的瞬间。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来描绘出这个活动中所见的美丽景色。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意义,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巩固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以兴趣为主线,让学生在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生活文化的认知中,深入理解语文园地四的教学目的,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课本知识及积累诗歌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习兴趣的加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什么作用?阅读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你的感受如何?能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交流反馈1.师: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明确:我们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心理、动作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如《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2.课件出示一则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试着从小说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交流)3.同桌间交流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步骤,教师总结。
三、词句段运用1.师:《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课件出示“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片段)指名读,要求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小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二的片段)师: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明确:第一个片段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的心情,最后通过一句“嗯,揍我一顿也好”又表达了桑娜(极度不安)的心情,为了充分体现桑娜的心情,这一句要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能通过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和交流,学会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借助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
2.熟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难点1.分析、交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温习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语段。
(2)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初识人物形象。
(3)整理诗人贺知章的资料,搜集思乡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交流平台一、回忆课文,说形象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出示:【课件2】《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2.出示:【课件3】(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
(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二、词句段运用(1)1.学生朗读《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1)疏通难字和字音:酾(shī,斟酒)斟(zhēn)鸾(luán)云长(chánɡ)华(huà)雄(2)简单了解文字的出处及相关情节。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本教材。
该教材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深化延伸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适合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本册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修辞学、句子结构和成语学习等。
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思辨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3.学习修辞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4.学习句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学习成语的应用,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主要意思和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分发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文;2.引导学生归纳短文的主题和要点;3.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关于短文的问题;4.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5.汇总讨论结果,进行班级讨论。
2. 写作任务本节课的写作任务为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提问学生,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2.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原因和目标;3.教师给出写作指导,如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文章等;4.学生写作;5.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
3. 修辞学本节课的修辞学内容为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分析一首诗歌,教师解释其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2.学生模仿并创作自己的诗歌,使用相应的修辞手法;3.学生互相分享和欣赏自己的作品。
4. 句子结构本节课的句子结构内容为各种句子结构的使用和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各种句子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等;2.教师给出相关的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3.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小说时要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2.借助经典情节,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点)3.能结合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重点)4.积累古诗《回乡偶书》,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一读本单元的课文,把新的感悟在书上作标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单元,创设情境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桥》——一个在生死攸关之际,无私无畏,舍己救人,具有极强党性和亲情的党支部书记。
《穷人》——桑娜,一个善良、勤劳、知足、关心丈夫、热爱孩子,典型的贤妻良母。
《在柏林》——失去儿子、老伴发疯,被迫“上前线”的老兵。
今天,让我们回顾总结一下,如何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板书:语文园地)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学会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二、畅所欲言,说说发现1.请大家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等方面来分析。
)2.学生分组从不同的方面入手,重读《穷人》,理解人物形象。
3.学生汇报:(1)读出相关的句子,指出是哪方面的描写,并分析其中体现出的人物特点。
(2)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指正。
(3)可以根据分析所得,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4.我们在读其他作品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刚才的方法来认识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三、细心研读,分享交流1.结合学生的读书情况,选择大家感兴趣的文章,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一下分析。
2.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恰当点评。
四、课堂总结,学习提升今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了了解、分析,今后在读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这些方法,更细致、深刻地认识人物,理解主题。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穷人》为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环境,小说情节等方面分析了人物的形象。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大意,掌握文本的重要信息,并初步分析文本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明辨是非、理性判断、正确表达的能力。
3.了解《晋阳湖的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传说文化的兴趣,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1.掌握《晋阳湖的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2.能够初步分析《晋阳湖的传说》的结构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诗词、古文、现代文等形式的文本,整体理解《晋阳湖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内涵,提高学生对古代传说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2.初步分析《晋阳湖的传说》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学会思考文本的结构性和文本特点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通过阅读诗词《晋阳山塞》和《江南春》让学生了解对中国古代名胜的描述和人们的美好向往。
2.阅读《晋阳湖的传说》的小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3.进行师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小故事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堂教学】1.教师讲解《晋阳湖的传说》故事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本的结构性和分析方法。
2.教师让学生逐段阅读文本并注重讲解文本中的关键词语,重点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讲述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讲述故事的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小故事的理解和感想。
2.让学生阅读相关课外知识,了解古代的传说故事和中国文学中的传统题材。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通过诵读和阅读文本,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程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讲解:通过讲解文本的结构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故事的整体情节和文本的重点要素。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
2.掌握运用古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的基本方法。
3.学习古代神话故事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其掌握汉字、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其深入理解古代神话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能够进行基本的韵律模仿。
2.通过古诗词进行表达,运用其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深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培养文化素养。
教学难点1.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2.进行古代神话故事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视频,启发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2. 讲解(20分钟)根据课本《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老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如何通过古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并介绍古代神话故事的知识点。
3. 练习(30分钟)学生通过课本中的练习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和演讲,以及对古代神话故事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4. 总结(10分钟)老师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和演讲。
3.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本节课通过对课本《语文园地四》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掌握运用古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的基本方法,并加强了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和领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 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
2. 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 能体会片段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 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
2. 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Ⅰ交流平台,理解人物形象1.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三篇小说,请说一说这三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老支书、桑娜、老班长)2. 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班长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预设: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桑娜: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3.师:本单元所学的三篇小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给我们塑造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又是怎样来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呢?今天我们就再次回顾《穷人》中的相关语段,来思考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1)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
“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预设:这里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桑娜对丈夫的担忧。
(2)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预设:这里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写桑娜在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还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可见她对女邻居非常关心、同情,表明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3)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预设:这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桑娜的细心和对两个孩子的关爱。
把孩子抱回家的情节设置,体现了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1.介绍诗人。
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1.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
2.指导读诗.体会情感,引导齐读
四、以情引读,读中悟情
1.创设情景,体会思乡。2.小组探究,想象体会。3.指名反馈,师生点评,以情引读诗句。
(1)出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2)出示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
(3)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
5.总结。
我们通过对《穷人》一文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感悟,故事情节的回顾,环境描写的分析理解小说中桑娜的形象。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方面理解小说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从故事情节中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具体、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理由,说服别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描写环境、虚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语文园地
课时目标:
1.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4.想象变化,体会诗情。5.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创设情境,以情引读全诗。
五、配乐朗诵,升华诗情
六、阅读续篇,深化感情
七、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3.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四》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本质•古诗词的特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课文阅读3. 教学重难点•阅读理解和词汇学习•古诗词素材的掌握和运用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古代诗人的画像,对学生进行讲解,提出古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2.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猜诗词题目,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法。
步骤二:课文阅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和艺术魅力。
2.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相关问题,进行课文的深度理解。
3.教师进行课文阅读技巧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策略应用。
步骤三:分析古诗词的特点1.教师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教师通过相关讲解,带领学生认识古诗词的风格特征,如韵律形式和词汇表达等。
3.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步骤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1.教师讲解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如反复朗诵、模仿和运用等。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古诗词进行模仿和创作,充分发扬自己的语言特长和创意思维。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色彩和美学韵味,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提出互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今日所学内容,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2.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总评和点评,鼓励学生持续发展文学兴趣和语言技能。
5.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主观感受,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热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创作中不断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能力,增强了文化素养和审美内涵。
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请求别人支持的表达能力。
2.能够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了解故事的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熟练运用。
3.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4.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5.读背并积累古诗。
6.通过阅读《童年》,学会理清人物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说服别人支持自己。
2.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故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课时4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入。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
假如你要去找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时,你该怎么说呢?二、讨论交流,明确。
1.注意礼貌。
2.把自己的具体设想说清楚。
3.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三、情景应用。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2.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3.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第二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人的一种先天的欲望,像我们本单元的几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写故事的人吧!二、技法指引。
技法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1)大屏幕展示:①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人物:淘气包张明外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②环境:冬日昏黄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流浪狗朵朵③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问:你觉得这篇小故事有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小故事只有人物,没有起因、过程和结尾。
(2)学生自由发挥续写这个故事。
(3)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推举代表在班内宣读续写的故事。
(4)组长和教师评选优秀续写故事。
技法2.故事情节要有悬念。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优质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二、“日积月累”的教学
1.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出示课件18)(板书:回乡偶书 贺知章)
重点理解“偶书”,偶然写的。
2.自由朗读古诗《回乡偶书》,读通读顺。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9、20)
3.理解诗句大意。(出示课件21)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Hale Waihona Puke 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出示课件16)
示例: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出示课件17)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完本单元的小说,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也感受到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1.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是哪三篇呢?《桥》《穷人》《在柏林》。
这三篇文章,各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的主人公都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品质?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分析:以《穷人》为例,你是通过什么理解小说主人公桑娜的形象的?讨论归纳明确:(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1.引导探讨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读“温酒斩华雄”一段。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2)思考探讨:关云长是一个什么形象?这一部分是怎么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3)探讨明确:关云长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大英雄形象。
通过故事情节的描写(斩华雄)来突出人物形象的。
2.指导探讨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1)读《穷人》片段,知道分析从哪些方面刻画桑娜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桑娜的什么性格特征?(2)读《我的战友邱少云》片段,知道分析从哪些方面刻画邱少云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性格特征?3.学以致用。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其中,“交流平台”以《穷人》为例,引导学生从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的情节,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展开交流如何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通过朗读相关片段,感受张飞的神勇;二是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小说,又自己创编了一个故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语文园地,再谈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会有感而发,会有很多想说的话,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在写自己内心活动时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等来表达。
教学建议1.教学“交流平台”时,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以及阅读过的小说,举例交流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学生自由读“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片段,疏通字词,理解片段大意。
然后联系前面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环境描写读出人物果敢豪迈、干脆利落的神勇之气。
3.交流写桑娜的那段话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问号来梳理桑娜的心理变化;交流写邱少云的那段话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故事发生的背景,再出示相关资源链接,帮助学生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世界。
4.在“日积月累”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家乡的古诗,借助图画,反复诵读,读出诗意,读出诗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3.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大致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1.能通过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和交流,学会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借助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
2.熟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难点1.分析、交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1.回顾旧知,读出感悟。
在“交流平台”中,通过对三篇小说人物形象的回顾,再次重点强调读小说时,一定要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
在“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小说所表现的情感及人物形象;通过朗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忐忑不安、犹豫不决的复杂内心世界。
在“日积月累”中,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家乡的古诗,借助图画,反复诵读,读出诗意,读出诗情。
2.方法渗透,学会阅读。
本单元主要通过小说的学习,明白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本组课文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方法,人物形象主要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突显出来。
掌握这一点,学生今后在阅读小说时可以从这些要素中理解人物特点。
特别对于一些比较长的小说,更能通过这些细处的描写发现小说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通过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
1.预习提纲(1)温习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语段。
(2)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初识人物形象。
(3)整理诗人贺知章的资料,搜集思乡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
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生1:《桥》这篇课文中,老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生2:《穷人》这篇小说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生3:《在柏林》描写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的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概要。
2.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预设:生1:《桥》中面对凶猛的洪水时,人们的恐慌,老汉的镇定。
生2:《穷人》中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时那忐忑不安中透出来的善良与质朴。
生3:《在柏林》中老兵的话不仅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更让列车上所有人反思,其结局出人意料。
老兵的话不仅仅是在制止小姑娘的不谙世事,更体现出老兵的善良。
生4:《桥》中山洪到来时,那种天崩地裂的环境让人害怕,可老汉在暴雨中的喊话盖过了一切。
……3.小结引导。
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
小说《穷人》中桑娜的质朴、善良打动了很多人,那么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怎样理解桑娜这一人物形象呢?4.出示句子,交流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
(1)出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①指名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交流:从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感受到她对外出打鱼的丈夫的担忧和对邻居的关心。
③老师小结:读小说,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板书: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2)出示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
课件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①指名读,抓住画横线的地方说说你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交流:桑娜一家生活本来就很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会难上加难。
但是,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知道“非这样做不可”。
说明她明白救助苦难不需要理由,即使是受到丈夫的责骂,甚至是挨打。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关心邻居,更透露出人物的善良、伟大: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
③老师小结:通过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故事情节)(3)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课件出示:屋外寒风呼啸.......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汹涌澎湃的海浪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①指名读,抓住带点字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引导学生交流: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样的环境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用环境描写衬托出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③老师小结:小说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鲜明的特点。
(板书:环境描写)5.总结。
我们通过对《穷人》一文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感悟,故事情节的回顾,环境描写的分析理解小说中桑娜的形象。
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方面理解小说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组织学生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及心理进行细致描写的句子。
这样做,既是要学生在温习旧知的过程中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丰富语文的思维,更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感悟和思维的过程中习得新知,提高语文素养。
二、词句段运用1.学习从故事情节中理解人物形象。
(1)出示语段,老师范读一遍。
课件出示:(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2)学生说说语段介绍的故事情节。
(检查学生预习《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人物形象的刻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3)指名读,说说这一经典情节突出人物怎样的形象。
预设一:“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讲述关羽在汜水关前斩杀董卓部将华雄的故事。
从故事中感受到关羽的英勇。
预设二:抓住“酒”这一关键字在语段中的作用体会:关羽斩杀华雄的快、狠、准。
(4)指导朗读。
指名读、师生共读、对比读。
提示:读出关羽的神勇之气。
(5)学生简要说说自己预习时从故事中认识到一个怎样的关羽。
预设: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视野从课内走向课外,从阅读课本到遨游书海,不仅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更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围绕人物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出示第一个语段,指名读,说说桑娜此时的心情以及你对桑娜人物的理解。
(课文已学知识的回顾)预设:桑娜先是非常不安、紧张、犹豫不决,后来又下定决心要收养。
从她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中,看到桑娜的朴实、善良、有同情心。
(2)出示第二个语段,迁移学习。
课件出示: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
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3)自由读第二个语段,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1.“我”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2.从对“我”的心理描写中,你如何理解邱少云这一人物形象?(4)同桌交流。
(5)反馈。
预设问题一:从“绷”“怎么忍受得了”“不敢”“不忍”“忍不住”“盼望”等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看出“我”的想救却不能救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希望他跳起来离开火场,一方面又不希望他跳起来,一方面想看,又害怕看,一方面又期待发生奇迹。
预设问题二:语段中没有直接写邱少云,但从“我”矛盾的心理活动中,看到邱少云正忍受着常人无法遭受的痛苦与煎熬,看到邱少云宁愿被活活烧死也不暴露位置的决心,看到他在危急时刻也要一动不动遵守纪律,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6)学生齐读,老师小结。
语段中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侧面衬托出邱少云的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英勇以及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围绕“我”的心理活动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物高尚的品质,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指导学生朗读,进一步感悟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试写。
(1)回顾语段,明确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忐忑不安和犹豫不决。
生1:第一个语段直接从人物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感受人物朴实、善良的人物形象。
生2:第二个语段从人物紧张、担心的矛盾心理侧面烘托人物高尚的英雄形象。
(2)学生练笔,试着写一段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3)学生读自己写的语段,师生一起点评。
【设计意图】练笔为学生创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升华学生对心理活动的学习理解,同时又积累和发展了自己的语言,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小结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语段,学会如何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阅读,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
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小说阅读中能认识更多的有特点的人物。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并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老师谈话: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人的思乡之情啊!(课件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从小生长的故乡非常依恋,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人在外地却常常心系故乡。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
(板书:回乡偶书)2.教学“偶”字。
教师在板书课题中“偶”字时,释字形,引导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老师带读“偶”,学生齐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