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1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2.Na+-K+泵的作用意义?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位是钠的平衡电位?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12、刺激阈指的是( b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1. 为何将神经肌肉接头ACh的释放成为量子释放?有何实验证据?2. 为何终板电位无超射现象?3.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第七章思维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儿童心理》为标志。

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荣格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2.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个体的年龄阶段是( )。

A.O-18岁 B.0—6岁 C.3—7岁 D.3、1l岁3.儿童心理学形成的时期是( )。

A.19世纪之前 B.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B.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古德伊洛弗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6.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属于( )。

A.横断研究 D.双生于研究 C. 纵向研究 D.聚合交叉研究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 )。

A. 形成的准备时期 B.形成时期C.分化和发展时期 D.演变和发展时期8.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9.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 C.荣格 D. 何林渥斯10.最早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C. 荣格 D.何林渥斯11.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淡法 D.临床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答:细菌按其个体形态,基本上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大小以其直径表示, 大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 1μ m;杆菌大小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多数杆菌的宽度与球菌直径相近,其长度则为宽度的 1 倍至几倍(约0.5~5μ m);螺旋菌大小也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但长度一般是指菌体两端点间的距离, 并非真正的长度。

多数螺旋菌大小为0.3 1 1 50μ m。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 最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裂殖,即一个细胞通过分裂(二分分裂或折断分裂),结果由一个母细胞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有少数芽生细菌能象酵母菌一样进行芽殖, 即在母细胞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 待其长大后再与母细胞分离的一种繁殖方式。

此外,还有极少数细菌种类(主要是大肠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能通过性菌毛进行有性接合。

2.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答:一般结构是指一般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核质体和细胞质等。

(1)细胞壁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 ~ 80 nm), 机械强度较高, 化学组成较简单, 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 机械强度较低, 但层次较多, 成分较复杂, 主要成分除蛋白质、肽聚糖和脂多糖外, 还有磷脂质、脂蛋白等。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①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机械性或渗透压)的损伤;②作为鞭毛运动的支点;③为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所必需;④具有一定屏障作用,对大分子或有害物质起阻拦作用;⑤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细胞质膜细胞质膜的结构可表述为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即由具有高度定向性的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膜蛋白构成。

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占50%~70% )和脂类(占20%~30%),还有少量的核酸和糖类。

复习思考题(1-7)

复习思考题(1-7)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判断题1、注册会计师若与被审计单位的某位员工具有近亲属关系,就不得执行该客户的审计业务。

()2、在确定审计收费金额并写入业务约定书之后,即使发生了与预期情况不同的事项,收费金额也不得变动,否则就属于或有收费方式,将损害事务所的独立性。

()3、2006年4月,注册会计师周某负责为XYZ公司设计了存货的内部控制,包括存货的实物流转控制程序和存货的价值流转控制程序。

由于XYZ公司的各地分公司比较多,存货流转比较频繁,而存货控制比较薄弱,为此XYZ公司为周某提供了优厚的服务费用标准,并满足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则在基本服务费用之外另为周某等提供20万元的奖励,而周某也接受了这一服务费用标准。

()4、刘某在作为执行J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同时,还有一份重要的兼职,即担任L公司的常年投资顾问,且这份兼职收入占刘某全部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0%。

2006年初,刘某作为审计小组的成员,在对J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表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通知L公司买进J公司的大量股票。

虽然刘的这一决策为L公司和J公司均带来了满意的效果,但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注册会计师孙某在对T股份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决定立即向T公司投资,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

孙某这一行为虽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中有关实质上独立的要求,但违反了形式上独立的规定。

()6、按照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应向所在的会计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

()7、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如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问题,需要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的,应当征得审计客户的同意。

()8、为了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平竞争,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承接客户的鉴证业务时,不能以明显低于前任或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报价争揽业务。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A型选择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A.工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产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职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D.环境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E.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2.我国最早发现采石人所患肺部疾病病因是由于“石末伤肺”的人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孔平仲D.李时珍E.宋应星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和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一氧化碳B.噪声C.矽尘D.厂房建设或布置不合理E.低气压4.非电离辐射不包括()A.X射线B.紫外线C.红外线D.射频辐射E.激光5.哪项不是职业病特点()A.病因明确B.病因多可识别C.一般有剂量-反应关系D.控制病因可控制发病E.都有特效治疗方法6.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包括()A.8种98项B.10种115项C.10种99项D.11种115项E.9种98项7.哪项不是与工作有关疾病特点()A.职业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B.职业因素不是唯一因素C.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D.改善条件可使疾病缓解E.一般预后较差8.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在于()A.与职业因素有明确因果关系B.是否出现临床症状C.是否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D.都是职业性疾患E.是否群体发病9.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是()A.接触机会B.接触方式C.接触水平D.接触时间E.接触强度10.因职业有害因素而形成的高危易感人群主要是因为()A.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环境条件恶劣B.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C.平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D.具有较强的个体感受性条件E.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较差11.根据三级预防原则职业卫生及职业病工作的第二级预防应进行的工作有()A.就业前的健康检查B.早期识别判断职业病损的人群C.控制相关潜在影响因素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E.对受损者作劳动能力鉴定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1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三级学科B.分支学科C.子学科D.部分学科E.学派14.下列关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论述正确的是()A.研究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研究劳动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研究改善生产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学科D.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改善生产环境的学科E.研究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和改善工作条件的学科1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提高劳动生产率16.欧洲16世纪最早报道职业病被誉为工业医学之父的拉马兹尼较之我国宋朝孔平仲指出采石人“石末伤肺”的职业病因晚几个世纪()A.3个世纪B.4个世纪C.5个世纪D.6个世纪E.7个世纪17.职业性危害因素不包括()A.机器的噪声B.生产性粉尘C.水中的高氟D.长时间处于不良劳动体位E.厂房布局不合理18.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C.电离辐射D.非电离辐射E.精神(心理)紧张19.职业病属于()A.工伤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健康效应E.职业中毒20.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2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所有职业因素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职业因素D.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二)X型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职业性肿瘤的是()()()()()A.石棉所致间皮瘤B.苯所致白血病C.二甲苯所致肺癌D.联苯胺所致膀胱癌E.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2.下列属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是()()()()()A.矿工的消化性溃疡B.矿工的关节炎C.建筑工的腰背痛D.焦炉工人的肺癌E.教师的神经衰弱3.职业病的职业史包括()()()()()A.所在什么车间B.从事什么工种和工龄C.接触什么有害因素D.受教育程度E.接触有害物质时间4.下列哪些项不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不合理工具的使用B.视力紧张C.射频辐射D.蹲式劳动姿势E.长时间手持风钻5.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A.职业卫生队伍的培训和建设B.职业卫生服务C.职业卫生监督D.职业健康监护E.职业卫生安全立法和执法6.下列哪几项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射频辐射D.铅烟E.工作时视力紧张7.下列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A.长期在紧张的职业生活中的人B.具有遗传缺陷的人C.未成年人和老年人D.长期营养缺乏或吸烟、饮酒者E.从事过大劳动强度的人(三)名词解释1.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2.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4.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5.职业性病损6.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orders)7.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8.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四)问答题1.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要点1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要点1

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

2、社会学有三种功能即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3、竞技体育的异化表现有:球谜骚乱、兴奋剂、过度商业化等。

二、解释分析1、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体育文化的普及;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

2、体育现象的复杂化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

三、区分下面三个概念1、体育社会学2、社会体育学3、体育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

“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第二次作业一、填空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哲学方法论、逻辑学方法论和社会学方法论。

2、问卷法是体育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3、体育社会可以按如下三种标准进行分层,即职业分层、技术分层、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二、名词1、社区体育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三、简答1、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如何?(1)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国家的地信,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4)服务于国家的外交事务处理,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

四、结合实际谈谈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答案:略第三次作业一、填空1、社会变迁的类型有: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二、名词1、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变迁无时不在变动,无处不在变迁。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1)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1)

A.背斜直立褶曲 B.背斜倾斜褶曲 C.向斜直立褶曲 D.向斜平卧褶曲
8.(
)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逆掩断层
9.(
)对岩层的地质构造进行野外观测时,常采用穿越法,沿垂直于岩层的走向路线
穿越观察,若观察到在地表出露的岩层无间断地从新到老、又从老到新重复对称出露,这种
4
⑵ 图中的褶皱属于向斜;通常根据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来确定褶皱的形成年代; 该褶皱的形成年代晚于石炭系中统地层的形成,早于三叠系下统地层的形成。 2. 如图 2 所示,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哪几种?指出图中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图
中的褶皱属于背斜还是向斜?如何判断褶皱的形成年代?该褶皱其形成于什么年代? 和辉绿岩的形成年代相比,哪一个更早?
图 3 某地地质剖面图 【答】:(1) 地层之间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侵入接触、沉 积接触等;白垩系地层与其下岩层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泥盆系地层与奥陶系地层之间 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接触,石炭系地层与泥盆系地层、奥陶系地层与寒武系地层、寒武系地
5
层以及震旦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
的地层。
2. 垂直于走向线,顺倾斜面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


3.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其中一翼岩层倒转的褶皱称为
褶皱。
2
4. 水平岩层的地质分界线的弯曲形态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为

5. 中间出露的是新岩层、两翼依次出露的是相对较老的岩层的褶皱为 向斜
6. 节理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
A.走向断层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1407010216 音本二班邝韵婷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对独立性: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怎么协调: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能,主义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片面性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欠周全。

教育首先要嫁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有人则认为这种说法抹杀教育的阶段性,是主张教育为抽象的人服务。

有人说教育要以育人为中心。

有人则说我们只有一个中心。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允许搞多中心。

你对此有何评说?自教育产生以来,就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早在古代,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学者就对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做过一些论述。

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教育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也不可能对教育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作出量的计算。

70年代末以来,中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对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目前得出的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身要求教育部门输送一大批有一定技术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同一国的国力相适应的,经济越发达越有可能提供较多的教育费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国可能用于发展教育的经费多少,归根结底要受本国财力所制约。

只有在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不断矿大的基础上,才能使教育经费夫人绝对额,以及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即单靠发展生产力,是不可能建成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社会的。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为什么一般都需要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为什么一般都需要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 为什么一般都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制作细菌染色标本片时,为什么必须先对涂在载玻片上的细菌样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由于细菌细胞小且无色透明, 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 菌体和背景反差很小,难以看清细菌的形态, 更不易识别某些细胞结构, 因此,一般都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 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 以提高观察样品不同部位的反差, 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此外,某些染色法还可用于鉴别不同类群的细菌, 故细菌的染色是工业微生物学实验中重要的基本技术。

染色前必须先对涂在载玻片上的细菌样品进行固定,固定的作用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 一是增加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

一般常用酒精灯火焰加热固定的方法,但应注意防止细胞膨胀和收缩,尽量保持细胞原形。

2. 革兰氏染色法包括哪几个基本步骤?你认为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性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答: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 先用初染剂草酸铵结晶紫进行初染, 再用媒染剂碘液媒染,然后用脱色剂乙醇处理, 最后用复染剂石炭酸复红或番红进行复染。

经此法染色后, 若细菌不被酒精脱色,能保持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呈现蓝紫色,则该菌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反之,若细菌能被酒精脱色,而被复红或番红复染成红色, 则称之为革兰氏阴性细菌(G-)。

被普遍采用的经Hucker氏改良的革兰氏染色法, 其操作步骤为: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干燥→观察。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性的关键环节是用脱色剂乙醇处理, 为了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必须控制乙醇脱色时间, 尽量采用规范的染色方法。

3.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显微标本片的制作分别可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放线菌与细菌的单染色一样,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美兰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但为了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可应用各种培养、制片和观察方法, 其中印片法、插片法和玻璃纸法是三种常用的方法。

财务管理教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

财务管理教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

财务管理教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C 5.C 6.B 7.A 8.D 9.C 10.B 11.C 12.D 13.D 14.A 15.A二、多项选择题1.AC 2.ABCD 3.ABCD 4.ABCD 5.ABC6.ABCD 7.ACD 8.ABC 9.BCD 10.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10.√案例实训思考与讨论题1.在风波开展时,青鸟天桥追求的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2.在平息危机过程中,青鸟天桥追求的财务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化为社会价值最大化。

因为企业只有稳定的经营环境,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第二章财务管理价值观念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D(65400) 4.D 5.C 6.A 7.B 8.D9.C 10.D 11.C 12.B 13.D 14.C 15.A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BC 3.ACD 4.ABD 5.ABCD 6.ACD 7.CD 8.CD 9.ABCD 10.AB 11.AB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略五、计算分析题1.(1)5年后的复利终值=10000×(F/P,5%,5)=10000×1.2763=12763(元)(2) 2年后的复利终值=10000×(F/P,2%,8)=10000×1.1717=11717(元)(3) 10年后的复利现值=10000×(P/F,10%,10)=10000×0.3855=3855(元)2.(1)甲投资项目的实际利率=4)4%81(+—1=8.24%(2)设乙投资项目名义利率为X,则12)121(X + —1=8.24%3.A付款方式购房现值=80000+80000×(P/A,14%,7)=80000×(1+4.2383)=423064(元)B 付款方式购房现值=132000×(P/A,14%,5)×(P/F,14%,2)=132000×3.4331×0.7695=348713(元)C 付款方式购房现值=100000+90000×(P/A,14%,6)=100000+90000×3.8887=449983(元)通过以上付款方式比较,B 付款方式最经济。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 试述运动副的定义,分类,运动副元素的定义。

2. 低副和高副的特点是什么?3. 什么是平面运动副?4. 机构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5. 机构自由度如何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6. 局部自由度的作用是什么?虚约束的作用是什么?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有那几种基本型式?各有什么特点?2. 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那几种方式演变成其它型式的四杆机构?试说明曲柄摇块机构是如何演化而来的?3. 什么是偏心轮机构?它主要用于什么场合?4 .双摇杆机构的四个构件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5. 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6 .什么是连杆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它们的大小对连杆机构的工作有什么影响?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 min 发生在什么位置?第三章凸轮机构1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的理论轮廓线与实际轮廓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两者是否相似?2. 已知一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因滚子损坏,现更换了一个外径与原滚子不同的新滚子。

试问更换滚子后从动件运动规律和最大摆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什么?为什么要规定许用压力角?回程压力角为什么可以大一些?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凸轮的压力角有何区别?4 .图示尖底直动从动件圆盘凸轮机构中,凸轮作逆时针转动,试从减小推程压力角方面考虑从动件导路相对于凸轮回转中心的偏置方向是否合理,并标出图示位置的压力角。

又若将凸轮转向改为顺时针,从动件运动规律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5 .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为何一定要外凸?而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理论廓线却允许内凹,且在内凹段一定不会出现运动失真?第四章齿轮机构1 .什么是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为什么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可以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常数?2. 渐开线有哪些重要性质?渐开线齿廓啮合有哪些重要特点?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有哪些基本参数?它们与齿轮几何尺寸计算有什么关系?4 .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是怎样确定的?渐开线齿轮齿廓各处的压力角是变化的还是一个定值?所谓标准压力角是指何处的压力角?5 .什么是齿轮的分度圆?为什么要规定齿轮的分度圆?6 .何谓齿顶圆、齿根圆和基圆?7 .何谓齿轮的模数?为什么要规定模数系列 ? 渐开线齿轮的模数与牙齿大小有什么关系?8 .渐开线的形状因何而异?一对互相啮合的渐开线齿轮,若其齿数不同,它们齿廓的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 ? 又如有两个齿轮,它们的分度圆及压力角都相同,但模数不同,试问它们齿廓的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而若两个齿轮的模数相同,齿数相同,但压力角不同,它们齿廓的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9 .齿轮的齿顶圆是否一定比齿根圆大 ? 有没有基圆大于分度圆的情况?10 .什么是啮合角?它与齿轮的压力角有何区别?在什么条件下啮合角与压力角相等?11. 什么是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12. 什么是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标准安装条件?13 .什么是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连续传动条件?14. 什么是重合度?渐开线直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的最大值是多少?增大齿轮的模数对于提高重合度有无作用?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为什么可以比直齿轮的重合度大?15 .试分析影响重合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16. 有一对标准齿轮传动,已知试求它们的标准中心距 ? 又如其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这时其传动比有无变化 ? 分度圆与分度圆压力角有无变化 ? 节圆与啮合角有无变化 ? 它们还能否继续正确啮合 ?17 .分析渐开线齿条与渐开线齿轮齿形的异同,几何尺寸计算公式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复习思考题一工程材料(机制11)

复习思考题一工程材料(机制11)

复习一(工程材料部分)一、基本概念晶体、非晶体、晶格、晶胞、晶面、晶向、单晶体、多晶体、晶粒、晶界、结晶、同素异晶转变(重结晶)、过冷度、变质处理(孕育处理)、组元、.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固溶强化、相图、共晶反应、共析反应、热脆、冷脆、钢的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索氏体、屈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淬透性、淬硬性、过冷奥氏体A’、残余奥氏体A"、回火稳定性、二次硬化、回火脆性、红硬性、石墨化、球化处理、石墨化退火、固溶处理、时效强化。

二、基本知识点1.评定材料机械性能的常用指标、表示符号和物理意义2.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别3.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格类型4.结晶的必要条件:5.结晶的基本规律6.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及细化晶粒的主要方法7.合金相结构的主要特性:(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8.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概念、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特征9.铁碳合金相图中特性点的物理意义、温度、含碳量10.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特性线的物理意义11.铁碳合金各相区的组织12.铁碳合金的分类13.碳的含量与铁碳合金力学性能间的关系14.钢的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能用冷却曲线分析)15.共晶、共析反应式16.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钢的奥氏体化即奥氏体的形成过程)17.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等温转变曲线的含义)18.常用热处理工艺的概念、目的、加热温度范围、冷却方式、热处理后组织和应用19.钢的分类、牌号、性能、热处理特点及其使用范围;20.常用铸铁的种类、牌号、生产特点、组织、性能及使用范围21.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的分类、牌号(代号)、性能及用途。

三、复习思考题1.金属的常见晶格类型有哪几种?它们的晶体结构有哪些差异?2.简述液态金属的结晶条件和结晶过程的基本规律。

怎么理解结晶与同素异晶转变?3.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怎样产生的?实际晶体为何各向同性?4.什么叫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怎样形成的?5.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如何细化晶粒?6.下列情况是否有相变?①液态金属凝固;②同素异晶转变;③晶粒粗细变化。

思考复习题1

思考复习题1

第一章1,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房屋特征是什么?A:仰韶文化:仰韶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与圆形两种,墙体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的做法,屋顶往往也是在树枝扎结的骨架上涂泥而成。

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作支撑,柱数由一根到三四根不等,说明木架结构尚未规律化。

柱子与屋顶承重构件的连接,推测是采用绑扎法。

室内地面、墙面往往有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避潮湿,也有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地面防水层。

龙山文化: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在建筑技术方面,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

2,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建筑为何?A: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代表性建筑)3,砖和瓦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A:西周发明瓦;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砖。

4,什么是“茅茨土阶”?A:茅茨就是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5,什么是台榭建筑?A: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6,汉代建筑有哪些成就?A: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7,唐代社会状况对建筑的发展有什么影响?A: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四、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五、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8,宋代比较唐以前城市发生了什么的变化?A: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六、园林兴盛。

9,明、清建筑取得了哪些成就?A:明:一、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二、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三、木结构发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四、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供参考)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供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 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答:细菌按其个体形态,基本上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大小以其直径表示, 大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1μm;杆菌大小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多数杆菌的宽度与球菌直径相近,其长度则为宽度的1倍至几倍(约0.5~5μm);螺旋菌大小也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但长度一般是指菌体两端点间的距离, 并非真正的长度。

多数螺旋菌大小为0.3 ~ 1 ⨯ 1 ~ 50μm。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 最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裂殖,即一个细胞通过分裂(二分分裂或折断分裂),结果由一个母细胞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有少数芽生细菌能象酵母菌一样进行芽殖, 即在母细胞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 待其长大后再与母细胞分离的一种繁殖方式。

此外,还有极少数细菌种类(主要是大肠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能通过性菌毛进行有性接合。

2. 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答:一般结构是指一般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核质体和细胞质等。

(1) 细胞壁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 ~ 80 nm), 机械强度较高, 化学组成较简单, 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 机械强度较低, 但层次较多, 成分较复杂, 主要成分除蛋白质、肽聚糖和脂多糖外, 还有磷脂质、脂蛋白等。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①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机械性或渗透压)的损伤;②作为鞭毛运动的支点;③为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所必需;④具有一定屏障作用,对大分子或有害物质起阻拦作用;⑤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 细胞质膜细胞质膜的结构可表述为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即由具有高度定向性的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膜蛋白构成。

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占50%~70%)和脂类(占20%~30%),还有少量的核酸和糖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试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答: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

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也称胞壁质,它是甘油和核酸的酯而存在。

由于磷壁酸通常带负电荷,它可在细胞表面能调节阳离子浓度,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酶与细胞生长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

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

除键球菌外,大多是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极少蛋白质。

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分外膜和肽聚糖层(2-3nm)。

在细胞壁和细胞质膜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空间,称为壁膜间隙。

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基本成分是脂多糖,它同细胞质膜相同之处也是双层类脂,但除磷脂外还含有多糖和蛋白质。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染色法。

通过结晶紫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间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了。

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社工概论复习思考题 (1)

社工概论复习思考题 (1)

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工作?它有哪些基本内涵?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①是一种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开展的助人活动;②是一种专业;③是一种专门的职业;④是一种制度。

2、试述社会工作的基本职能。

恢复、预防、发展、协调、稳定的职能3、社会工作有哪些特点?(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营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4、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作为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其次,基督教文明所宣扬的博爱观念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直接的思想根源。

第三,人道主义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最直接的思想根源。

第四,直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动力则来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5、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工(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关系、助人活动第二章1、试述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思想根源、直接动力和实践基础)思想根源:基督教文明所宣扬的博爱观念;人道主义价值观念直接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观念传播)实践基础: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2、名词解释:伊丽莎白济贫法、汉堡制、爱尔伯福制、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

伊丽莎白济贫法:英国1601年颁布,又称“伊丽莎白第43号法令”,在征收济贫税、分教区救济、监察人员及机构、贫民自我救济及亲属救济、贫民界定及归类等多方面进行立法规定。

意义:表明贫民救济已成为英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一些规定和原则至今依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公共救济立法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西方社会救济立法与贫民救济事业史的重要里程碑,对其他国家救济事业制度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等教育学各章思考题汇总

高等教育学各章思考题汇总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P12、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P8第二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12.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53. 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20第三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书院P28 中世纪大学P31 赠地学院P35社区学院P36 院系调整P43二、思考题:1.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为何未能自我更新, 走向现代化?P262. 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P313.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P37第四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大众化P62 民主化P63 终身化P64 国际化P65 科学发展观P66 二思考题:1.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P602. 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P663. 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P66第五章复习思考题1. 试述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P732. 试述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P893.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94第六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高等教育结构P100 层次结构P101科类结构P101 形式结构P101 区域结构 P102二、思考题:1.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P103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1173. 你认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P1104.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如何体现?P1195、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科类与专业结构?P122第七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大学职能P125 三职能观P135高等学校定位P137 院校研究P140二、思考题:1. 简述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P1252. 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P1273.从大学改造社会的职能出发, 认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P1324. 你如何认识高等学校的分类?P1355. 你如何认识高等学校的定位?P137第八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教学146 教学过程146二、思考题:1.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1

复习思考题1

复习思考题思考题:1. 确定一个函数需要有哪几个基本要素?答:需要两个基本要素,分别为对应规则和函数的定义域.2. 思考函数的几种特性的几何意义.答:①有界性反映了函数图像是否在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之间.②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图像沿轴正方向的升降.③奇偶性反映了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像关于轴对称.④周期性反映了函数图像是否重复出现.3.直接函数,其直接反函数为=,其矫形反函数为=.(1)=与是否为同一函数?(2)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现是什么?答:(1)是同一函数; (2)与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相同,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4.任意两个函数是否都可以复合成一个复合函数?你是否可以用例子说明?答:不是.例如:与两个函数就不可以复合成一个复合函数.习作题:1.设自变量,判断下列数学结构哪些是函数?哪些不是函数?为什么?(1);答:是,因为对任意{1,2,3,4}按规则有惟一的与之对应.(2);答:是,因为对任意{1,2,3,4}按规则有惟一的与之对应.(3);答:不是.因为对 = 1 {1,2,3,4}有与两个值与之对应.(4).答:不是.因为对{1,2,3,4}没有值与之对应.2. 一位旅客住在旅馆里,图1—5描述了他的一次行动,请你根据图形给纵坐标赋予某一个物理量后,再叙述他的这次行动.你能给图1—5标上具体的数值,精确描述这位旅客的这次行动并用一个函数解析式表达出来吗?答:设纵坐标为离开旅馆的距离,时间为,则图1—5可描述为:此旅客离开旅馆出外办事,一件事办完后,又回到旅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离开旅馆.标明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设距离的单位为km,时间的单位为h,则这位旅客的这次行动可描述为:他以2 km/h的速度出外办事行走1h到达办事处,到达办事处,用1h办完一件事,以同样的速度回到旅馆休息1h,又以同样的速度离开旅馆.行动用函数解析式表达如下:3. 设的定义域为,求的定义域.解:令, 则的定义域为,(k, k+), k ,的定义域为(k, k+), k .4. 设=,求,.解: == = (1,0),===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形(可根据需要小幅调整):
1、名词解释: 15%(每题3分)
2、填空题: 15%(每空1分)
3、选择题: 30%(单选:每题1分)
4、简答题: 40%(每题10分)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人体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营养必需氨基酸。

2、肽单元:又称肽基,肽键的所有4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α-碳原子组成的基因,是肽链主链上重复的结构.
3、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4、糖酵解:就人体而言,在缺氧条件下,由葡萄糖分解供能形成乳酸的过程.
5、氧化磷酸化:指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相偶联的过程。

6、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三种物质。

7、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一组排列有序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构成的功能单位,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次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8、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相互交换,成为新的相应的氨基酸和α-酮酸的过程。

9、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
碳单位。

10、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指由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11、半保留复制:双链DNA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分由衣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12、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13、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DNA的过程。

14、增色效应: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碱基暴露,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15、解链温度: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一半时的温度。

16、不对称转录:当一个基因DNA片段进行转录时,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的转录方式。

17、密码子:在mRNA分子的开放阅读框架区,每3个相互邻接的额和公司按其特定排列顺序,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可体现某种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称为密码子。

18、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19、生物转化:非营养物质在体内进行代谢转变,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20、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均由门静脉送入肝脏,在肝脏游离型胆汁酸在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起再随胆汁酸排入肠腔的过程。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结构特征?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想,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像。

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α-螺旋主要结构特征:(1)为一右手螺旋,螺旋每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
0.54nm,直径为0.23nm。

(2)相邻两圈α-螺旋间第一个肽单位的C=O与第四个肽单位的N—H形成氢键,氢键方向与螺旋纵轴平行,链内氢键是α-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

(3)肽键氨基残基的R基团均伸向螺旋的外侧。

β-折叠主要结构特征:(1)由若干条肽段或肽链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状结构。

(2)主链骨架伸展呈锯齿状。

(3)相借相邻主链之间的氢键维系。

氢键的方向与肽链长轴垂直。

β-转角主要结构特征:(1)主链骨架本身以大约180°回折。

(2)回折部分通常由4个氨基残基组成。

(3)构想靠第一残基C=O基与第四残基的N—H之间形成氢键维系。

(4)常位于球状蛋白质分子表面。

无规卷曲主要结构特征:无确定规律性的多肽区段,一般是柔性的无序的肽段。

2、举列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答:氨喋呤、6-MP、5-FU核酸类药物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它们分别对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和四氢叶酸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3、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答:乳酸循环形成时由于肝脏和肌肉中不同的代谢特定引起的。

肌肉糖异生活性低,且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

肌肉内的乳酸既不能被利用,更不能代谢为游离的葡萄糖。

而肝内糖异生活跃,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以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出游离的葡萄糖。

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既要避免损失乳酸,又要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4、请写出三羧酸循环的主要反应步骤并指出限速酶?
答:柠檬酸形成→异柠檬酸的形成→第一次氧化脱羧→第二次氧化脱羧→第五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草酰乙酸再生。

限速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5、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不同点(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终产物、关键酶、
能量变化、生理意义)。

糖酵解有氧氧化反应场所全在胞浆线粒体和胞浆
反应条件无氧有氧
终产物乳酸水和二氧化碳
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2、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能量变化生成2或3分子ATP 生成36或38分子ATP
生理意义
1.为机体迅速提供能量,尤其是肌肉组织;
2.
机体在缺氧条件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3.时某
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1.糖有氧氧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2.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有
氧氧化获取能量
6、什么是血浆脂蛋白,它们的来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血桨脂蛋白是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

血浆脂蛋白可以把
脂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电泳法密度法来源主要功能
乳糜微粒CM 小肠合成的TG加上载脂蛋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β-脂蛋白VLDL 主要由肝合成,小肠可合成少量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前β-脂蛋白LDL 由VLDL转化而来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α-脂蛋白HDL 主要由肝合成,小肠也可合成小部分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7、试述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怎样进行彻底氧化分解。

请写出主要反应过程、最
终产物及能量净生成数。

8、什么是血氨,试述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答:体内各组织各种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以及由肠管吸收进来的氨进入血
液,形成血氨。

来源:(1)由肠道吸收;(2)氨基酸脱氨基作用;(3)氨基酸的
酰胺基水解;(4)其他含氮物质分解。

去路:(1)在肝脏中合成尿素;(2)合成
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质;(3)直接排出。

9、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
答:
差异
相同
复制转录
模板2股链均全复制基因的模板链转录DNA
原料dNTP NTP 核苷三磷酸碱基配对A-T,G-C A-U,T-A,G-C 遵循碱基配对原则聚合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依赖DNA的聚合酶产物DNA mRNA、tRNA、rRNA 多核苷酸链
10、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加工过程。

答:(1)5’末端加帽;(2)3’末端加尾;(3)剪接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4』甲基化修饰;(5)核苷酸编辑。

11、简述原核生物终止转录的方式及过程。

答:(1)依赖蛋白质ρ因子:ρ因子能与转录中的RNA结合,仅在与单链RNA
具有水解ATP活性,它一方面使RNA-DNA杂化链解链,一方面将新合成的RNA
链从RNA聚合酶和DNA模板上拖下来,使转录终止。

(2)非依赖蛋白质ρ因子:终止部位中有一段GC富集区,随之又有一段AT富
集区。

在GC富集区内有一段是反向重复序列,在转录生成的mRNA中可形成相应
的发卡结构。

此发卡结构由于改变RNA单链状态可阻碍RNA聚合酶的行进,由此
而停止了RNA聚合作用。

12、请写出参与翻译的三类RNA的作用并写出遗传密码的概念和特点。

答:(1)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mRNA通过其模板作用传递DNA的遗传信息,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运输氨基酸的作用。

(3)r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装配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