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古诗文二轮复习原创

合集下载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 诗词鉴赏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 诗词鉴赏

命题特点 2011年的诗歌鉴赏考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表达技巧是必考内容。 6.考查的重点仍将是分点设置,一首诗拟2~3 个小题,而又以2道题居多,一个题侧重于考查局部( 手法、关键词、情感等),也可以一个题着眼于几个 方面的综合。 7.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也受到命题人的关 注。 据此,2012年的高考,必须注重诗歌思想内容 、作者观点态度、表达技巧的复习,在尽可能大的范 围里,选择那些表现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爱国情怀 、离别思念的诗篇来强化学生的应考能力。
专题五
诗词鉴赏
诗 词 鉴赏
•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一 览表
考查内容 卷别 新课标 全国卷 山东卷 体裁 朝代 律诗 唐代 作者 周朴 诗题 《春日秦 国怀古》 1.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2.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考查角度
律诗
唐代 储光羲 《咏山泉》
1.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 2.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例3 [2011·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 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刘 敞 •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 望海楼晚景 •苏 轼 •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 • • •
• •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各异, 《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望海 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 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 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主题式默写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主题式默写
主题: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2.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 自清《春》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宋·陆游《游山西村》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北魏·郦道元《三峡》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 昏黑/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2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2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北宋·范仲 淹《岳阳楼记》 2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2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8.倚东风,豪兴徜徉。——宋·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29.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1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北宋·辛弃疾《丑奴儿》 1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1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北宋·辛弃疾《 子》 17.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1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北宋·辛弃疾《太常引》 19.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清·纳 兰性德《浣溪沙》 2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北魏·郦道元《三峡》 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01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词鉴赏(精)

2012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词鉴赏(精)

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铺陈)入手,去领悟诗
句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
11
热点.精要研析
12
13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古代诗词是灿烂耀眼 的明珠,品味它们,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
中受到哲理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因此,对古诗词阅读能
力的考查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重头戏”。所占分值一 般为4分左右。其命题角度如下:
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20
【典例】(2011·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联系 整首诗的意思,从诗人“赏玩”的兴致方面理解。 【答案】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 依依惜别的深情。
18
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 是佳句赏析。
锤炼字词: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
彩的词。 佳句赏析: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独特
意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
19
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特色要么活泼,要 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
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
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
16
诗词的情感与诗词的主旨之间有着紧密的
联系,但并不是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一定就是诗词的主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高考必备古诗文64篇:必背10 琵琶行 并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高考必备古诗文64篇:必背10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á)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难为听。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古诗文默写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古诗文默写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古诗文默写高三2013-02-13 14:49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古诗文默写1、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1)古文默写。

(必须默写)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2)古诗默写。

(任选一首诗)①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_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答案.(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①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鼓瑟吹笙2、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杜牧)(2)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定风波》苏轼)(3)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诗经·氓》)答案.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3)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1)古文默写。

(必须默写) 。

①洎牧以谗诛,,。

(苏洵《六国论》)②一肌一容,,,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2)古诗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①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轮复习:古诗(二)主观题四类——形象类、语言类》

《二轮复习:古诗(二)主观题四类——形象类、语言类》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李白的《将进酒》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缠绵悱恻、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诗歌人物 身份类别
隐士:(古隐士) 官吏:(贤臣、小吏、酷吏)。 女子: (家庭内:妇人;少女形象。 家庭外:宫廷女性;娼妓;神话女性) 将士: (将军、士卒) 文士: (儒士、狂士) 游子、农民、商人、侠客、市井小民 等
备考方略
答题步 骤图解
这首诗(词)生动地塑造了……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的……句写了……,表现 答题模
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词)人通过……物象,托物言志,抒 板样式
发了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
对点专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 分) 虞美人 秦 观[注]
备考方略
答题 步骤 图解
答题 这首诗(词)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 模板 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作者通过塑造……,抒发( 样式 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步骤3)
对点专练 •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 的作用。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颜色词
染气氛,烘托感情。
教材典例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真题再现(2012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2011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1 古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1 古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专项专练11古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时间:40分钟分值:64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化度寺①作吴文英池上红衣②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③屋数间。

[注]①化度寺:杭州一寺院名。

②红衣:指莲花。

③阊门:苏州西门,吴文英早年居于苏州。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栖鸦常带夕阳还”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梦窄,水天宽”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类型2:张冠李戴
• 命题者编制试题时,故意把甲人当乙 人,把甲做的事加在乙身上或把对甲做的 事说成为乙所做,从而造成干扰,引起错 解。例如:

【文本】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 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 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的,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 人,赐帛三百匹。 •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 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日: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 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 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巾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 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 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 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 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 的名声。 • 【答案】c

• • • • •
• •
【文本2】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 固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 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 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 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 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 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 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 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 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 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 事著作。 【答案】B 【解析】文本中“人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这是庞涓主观的想 法,事实并非如此。这也犯了主客观混淆的错。
理解题中的设障情况及应对策略
干扰项设置 错误类型1:词句误解造成偏差 命题人有意错误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 词、句,对常见的多义字词或古今异义词 浅显理解,导致内容理解上的严重偏差。 例如:
• 【文本】王绂,字盂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 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 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 “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最走及之,果以画请, 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 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 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 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 •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 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 也从此不再画竹。 • 【答案】B “工”是动词,擅长,“歌诗”做“工”的宾语是名词,即 诗词歌赋 第一个“书”放在“能”后一定是动词,写字,“能书”即 写得一手好字
错误类型3:主客观混淆
• • • • • • • • 【文本1】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 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 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 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 住。 D,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答案】D 【解析】D项所对应的原文内容:“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 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旁”这是 主观猜测,而D却说成“汉朝有伏兵在附近”,这是客观。这犯了主 客观混淆的错。
文言文阅读的具体操作步骤 • 1、首先整体阅读,弄懂大意(边读边划) • ①划出人物:姓名(尤其注意名)、字号、 官职的变迁情况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②划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弄清事 件的来龙去脉 • 用“‖”划分层次,标出事件,(时间、 主体转换意味着事件的转换)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 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 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 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 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 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 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 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 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 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 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 “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 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 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 坠,人 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 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 ,遇 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 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 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 嘉之. ‖ •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错误类型4:顺序错乱
命题人故意颠倒事情进展的时间,调乱 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人为地制造错误选 项。顺序错乱包括时间先后错位,空间位 置错乱,逻辑事理先后错位,例如:
• 【文本2】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 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 牢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 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 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 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 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 【答案】A • 【解析】A项分析不当,时序错。“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 不是发生在高进之十三岁的时候的事情,而是之前。
2、其次定向阅读,进一步弄懂大意(做第三道内容概 括分析题) 对照原文,定位对比,找出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 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 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 不愿 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 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 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 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 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2012年高考文言文二轮 复习
武安三中 吕小丽
新课标文言文考纲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臵、成分省略 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轮复习指导思想
两个重点:重点训练文言文内容概括和分析 重点训练文言文翻译 两个指导:指导学生答题步骤和答题方法 限时训练
文言文阅读三步走
首先整体阅读,弄懂大意(边读边划) 其次定向阅读,进一步弄懂大意 接着细心做其他题
• 时间把握: 从时间总量上讲,20分的“文 言文阅读题”大体要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去完成。一定要把轻“读”重“解”,变 成重“读”轻“解”,用10分钟左右去 “读”,10分钟左右去“解”。习惯于这 样的阅读程序,大有裨益 • 数量:8篇左右 • 课时:7课时
• 【文本2】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日:“余 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 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 B,张讷因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 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 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 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 【答案】B 课内知识: 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 翠袖,揾英雄泪!” "倩”请别人代自己做事,解释为“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