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3ec9ab0066f5335b81216f.png)
2、品读心灵中的真情实感(1)李白为什么要喝酒?请在诗中找到答案。
学生可能的答案:A人生得意须尽欢B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诗歌为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本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专题第一篇。
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诗人慷慨自信的情怀。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诗句,从而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咏,感悟诗韵。
讨论交流品味词句,揣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豪迈乐观的情怀,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品读诗句,从而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五、教学方法设计:反复吟咏合作探讨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有一个人,他得意时仰天长啸“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失意时举杯高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他孤独时低头沉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盛唐诗仙李白。
李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PPT展示:《将进酒》)(二)教学目标1、通过美读、悟读感受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2、品读诗句,从而把握诗人复杂的情感。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4400a55bd64783e08122b5b.png)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句效果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842959726fff705cc170aa3.png)
1《将进酒》教案姓名:高彩红单位: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教学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与器材: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我们美丽的昌黎素有“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的美誉,作为昌黎人的你们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现代人怎么劝酒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一杯情,二杯意,三杯才是好兄弟,朝花夕拾杯中酒,愿你好事天天有,做人脚踏实地,喝酒必须一干到底)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大家学过的劝酒有哪些?2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白居易的《劝酒诗》,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初读感知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才能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心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学生朗读(带情感的自己发挥),并思考以下问题(见课件)大家觉得读的怎么样?不错,还好。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明确:“岑夫子、丹丘生”他们是什么关系?明确:就是朋友。
好,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明确:“杯莫停”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
(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明确:“斗酒十千恣欢谑”。
“恣”是什么意思?明确:纵情任意,放纵,3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717f961eefdc8d376ee3283.png)
学习资料专题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27a276f4afe04a1b071debf.png)
一、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2、背诵全诗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四、教学设想2、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诗歌,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诗歌感情。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诗歌导入《饮中八仙》(杜甫)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板书)将进酒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解题,“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联:将子无怒)3、背景介绍:(注释1)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个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二)朗读课文1、一学生朗读课文,正字音2、结合课文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人形象A、提问:大胆推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明确:形象:大醉,酣睡不起理由:饮酒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酒快(将进酒,杯莫停)B、提问:那李白为何要这么狂喝痛饮啊?明确: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注释1)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C、好友相聚,本是人生快事,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明确:(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离流放时已有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D、可见,作者因“愁”而喝酒,借酒消愁愁更愁,由此而引发感慨。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17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17教案教学设计讲](https://img.taocdn.com/s3/m/044aa57867ec102de2bd8961.png)
《将进酒》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龙台中学唐倩茜一.教学目标1.学会鉴赏诗歌中经典句子的方法2.品析诗中的经典名句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鉴赏诗歌中经典句子的方法2.品析诗中的经典名句三.教学媒体:电子白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写的是谁呢?李白。
李白好饮。
杜诗为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他是诗仙也是酒仙。
酒与诗一旦结合,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便凝聚成光耀古今的中国“诗酒文化”。
《将进酒》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将进酒》一睹它的光彩。
(二)回顾旧课“将进酒”的涵义“将进酒”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三)诗歌赏析1.看展示的劝酒辞,然后谈谈感受2.大声诵读诗歌,并找出李白的劝酒辞。
(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3.通过劝酒辞看出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纵情,放纵)4.那我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悲壮的,豪放的,激动的,自信的,愤慨的,狂放的,愁苦的)5.这样多样的形象,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也使得这首诗感奔放,气势雄浑,又曲折低回,跌宕起伏,使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说每一句都是不朽的经典,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些句子呢?齐读课文,然后写下喜欢的诗句及理由(手法+内容+情感)(同学们自由展示,老师作补充)(四)总结全诗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愁才是诗人思想的核心。
(五)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在吟咏中再次感受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
请同学配乐朗诵。
(六)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自已课下去鉴赏《月下独酌》板书悲:人生易老欢:及时行乐愁←{愤:怀才不遇狂:狂放不羁。
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PPT课件
![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872791a8956bec0875e357.png)
人生感慨
1、感慨社会:社会浑浊、世风日下、 家国破败、政治腐败……
2、感慨个人:身世坎坷,命途多舛、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人生苦短,
青春易逝、落魄他乡,忧愁幽思……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 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 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 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 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 的痛楚和不平。
-
26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远景,写山水景象。 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 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 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
-
4
作者回顾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 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 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
背景分析
本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距 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 家做客,三人登高饮宴。 本诗可能就是三人饮酒言欢时李白所作的 劝酒词。
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
-
22
“城上高楼接大荒”,
“高”字,写立身高,所见远。作者急不 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 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字,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 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 思正茫茫”一句,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 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 无边的空间了。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https://img.taocdn.com/s3/m/eb6e784b852458fb770b56c5.png)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人把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联系起来思考的方法,体悟诗中词语的含义。
(2)感受诗人的创作风格,识记与诗人和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名篇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是诵读。
读出节奏,读出含蕴,读出相应的人生体验。
(2)贯彻“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搜集相关信息,把握诗人生平、代表作品、创作风格。
(3)在学习中要遵循思考——质疑——讨论——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与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白驹过隙般的有限人生,增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社会、家庭、个人诸多因素造成的人生悲喜剧,促使人们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将进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ca7ed76f61fb7360b4c65e1.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SPAN>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5e40c5628ea81c758f578e1.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建三江第一中学于芳芳学校:建三江第一中学学科:语文设计内容:《将进酒》课型:新课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2.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成篇,感受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思路:1.从中国的酒文化以及关于写酒的诗讲起,学生集思广益,老师适时点拨。
引入本诗。
2.通过学生对作者李白个人的了解和课下预习,共同交流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基本处理对诗歌的翻译,解决文字障碍。
3.自主读(解决文字)——再读(融入情感)——示范读(体会节奏、韵律、情感)——自主读(大声旁若无人)——找人示范读(配乐)——全班齐读。
4.带领学生通过意象的解读,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5.结合李白的生平,点评他诗歌中矛盾的情感。
主要教学方法:以诵读、讨论为主,在诵读中把握情感,在讨论中循序渐进的细化情感。
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中学学科网相关资料。
《将进酒》朗诵视频,背景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便会随古老的中华文化袭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总是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而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而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显诗情,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那问下:中国古诗中因酒而有哪些诗呢?生言:1、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师:而提起酒就不得不提及“酒中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而今天在他的劝酒诗《将进酒》中,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与他的诗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把书打开到41页,学习《将进酒》二、展示课件教学目标:三、1.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2.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1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1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1c8d422b0717fd5360cdcbf.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
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
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学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咏酒诗篇及酒文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感受、培养诗人气质,一举多得。
同时注重对诗篇的诵读、背诵及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题解:《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背诵全诗。
3、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的诗风。
三、学习步骤:1、知人:说李白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又称为“诗仙”。
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
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翰林,为皇帝储才之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处,可成为皇帝的秘书。
)2、论世: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6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6教案教学设计讲](https://img.taocdn.com/s3/m/58792607e45c3b3567ec8b61.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古典诗歌慷慨豪迈的韵律。
情感目标:通过本篇诗歌的学习,了解李白的诗酒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古典诗歌慷慨豪迈的韵律和李白的豪迈的诗酒人生。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和学生感悟。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年轻时曾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见其名片上写着“学者求见之洞兄”,脸色非常难看,他心中有些生气。
便出联相讥:“持三尺帖,见一品官,孺子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不卑不亢地回答:“行千重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看后大惊,马上开中门迎接。
孙中山年轻时候豪迈之气可见一斑。
然而一千多年前,同样具有豪迈之情的大诗人李白也曾说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李白豪迈的诗酒人生。
2、感受《将进酒》:欣赏北大物理系教授、博导陈涌海先生的跨界吟唱《将进酒》,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朗读《将进酒》,并梳理诗歌内容。
4、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诗歌《将进酒》描绘的是一副欢乐宴饮的画面,诗中用几个部分展现的?(2)诗人的酒兴由何引起?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情绪?诗人又是如何排遣的?(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李白的豪迈,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诠释了李白的豪迈之气?5、课堂检测练习:有人说李白是个酒鬼,你同意么,请你与李白进行对话:写一段话,谈一谈“酒”对李白有何意义?6、课堂小结:已故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诗作《寻李白》中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一生离不开三样东西,就是酒,月亮和诗。
如果没有酒,就没有那七分的月光和半个盛唐。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和子由渑池怀旧》8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和子由渑池怀旧》8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a0e71bcfab069dc502201a3.png)
1/3《和子由渑池怀旧》教学设计一、导入1.生读标题2.解题:“和”、“子由”2.ppt展示《怀渑池》,师读,并疏通大意3.介绍背景在写这首诗的六年前,苏轼、苏辙兄弟,在父亲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考。
路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时,曾在奉闲和尚的寺庙内借宿,并在壁上题诗。
六年后,朝廷任命苏轼为陕西凤翔府签判。
兄弟二人第一次分手,子由送行,一直送到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的郑州地方。
巧的是此时再次路过渑池,但奉闲和尚已经去世,再加上前路漫漫,兄弟俩都颇有感触,于是便有这两首唱和诗。
二、疏通诗意1.把打乱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复原,一生读。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2.齐诵3.二生反馈翻译,令一生倾听,对比。
人生到底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过雪后的泥路吧。
泥上偶然留下飞鸿的爪印,但是它已经飞远,又哪里知道飞向何处。
老僧早已圆寂,安葬于新塔之下,从前借宿的僧房破败不堪,没有机会看到墙壁上的题诗了。
还记得当年道路崎岖的景象吗?那时山路漫漫,行人困窘不堪,跛脚的驴不停地嘶叫。
三、课堂研讨1.“人生到处知何似”一句,以提问发端,“到处”是到底的意思,仿佛要对宇宙众生追本溯源,寻根究底。
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用苏轼后来写的《赤壁2/3怀古》里面说的,那就是“人生如梦”,把人生比作一场大梦。
在这首诗中,苏轼的答案又是什么呢?与《赤壁怀古》不同的是,“应似”以下三句,连续使用三个意象来回答这个问题:飞鸿、雪泥、指爪。
那么,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受?提示:飞鸿(鸿飞)、雪泥、指爪——“雪泥鸿爪”为什么是大雁,而不是燕子、苍鹰、白鹤?(比较法)学过的诗词中有没有涉及飞鸿、大雁的?(联想法)大雁是候鸟,有秋去春来、远程迁徙的特点,飞行路程长达数千公里,有的要飞几个月,飞回去又要几个月。
“鸿雁传书”、“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2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92教案教学设计讲](https://img.taocdn.com/s3/m/79011822b84ae45c3b358c61.png)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能体味到诗歌的“韵味”,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需要在“原始的起点”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参与,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感情变化,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由“表”及“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理清感情变化的线索,领悟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都愿意给自己一个有特点的中文名字,而且我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喜欢采用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的名字,比如说“唐伯虎”“秋香”(PPT图片展示),还有这位——李黑,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李白,那同学们能说说李白诗歌的特点吗?(豪放、浪漫、痛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令人痛快淋漓的诗歌——将进酒活动2【讲授】诵读赏析1、自由朗读(大声读,旁若无人地读,读出气势)2、找学生读,并让其它同学指出优点与不足(例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该读得低沉、缓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应该读得自信、豪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势不可挡,气势磅礴)3、齐读4、提问:李白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的这首诗?发挥你的想象,来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境。
明确:官场失意、喝酒、醉意、豪放、自由、激动活动3【活动】研读探究提问:下面小组讨论,谈一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谈一谈你最喜欢的诗句?谈一谈你能读出诗人哪些情感?你读出了怎样一个李白?明确:1、首句体现情感——悲(人生短暂,时光易逝)2、夸张手法的运用,浪漫主义风格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自信乐观)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愤(蔑视愤慨)5、“古来圣贤皆寂寞~~斗酒十千恣欢谑”——以曹植自况,怀才不遇6、“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狂(狂放豪迈)7、感情线索,总的情感都是围绕一个字——愁8、“人生得意须尽欢”(无奈)9、“天生我材必有用”(自我安慰)10、“但愿长醉不复醒”(不是真心话,用纵情豪饮来缓解暂时的痛苦)11、“”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狂放,不拘小节)活动4【活动】背诵带着诗人所有情感,来用心背诵全诗。
2020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20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78da270b52acfc789ebc9bf.png)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82ccc55763231126fdb113a.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59987be941ea76e58fa04a3.png)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喀什市二十八中周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柳宗元的“愁”。
教学设想1.教学重难点: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教法学法:朗读、点拨、背诵3、教具:PPT一、导入,简介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2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