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重视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最新教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冯·格拉斯菲尔(voglasersfeld)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就明确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这也是建构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一、建构主义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在指导教育教学的众多理论中,建构主义恐怕是目前最流行的,对它的研究和应用也是最多的。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热衷于行为主义的程序化教学,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课堂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改往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参与性有了明显提高。

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科学、完整的建构主义观点为重要的理论支撑,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建构主义成为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导向和依据。

因此,如何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数学教学策略
就非常重要,富有意义。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一)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注意三点:1、关注学生基础和现状,应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有哪些,进而设计引导学生的教学策略。

2、寻找新连接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铺路。

3、进行意义建构.引导学生验证、探索与应用,使他们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建构起个性化的、有创见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即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重视现实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问题是镶嵌于真实的情境中的。

《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情境创设可注意以下三点:
1、创设真实情境要求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2、提供问题原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索。

3、融入教学测验。

情境性教学融入教学过程的测验,同时注意对学生表现的肯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即建构活动。

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注意两点:
1、借助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说百句不如动一动。

2、倡导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
种需要特别强烈。

”基于这种特性,数学教学设计应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

3、构建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化的学习。

所谓的建构活动是学生个体相对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和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交流互动过程的结合。

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和共同的活动显得至关重要。

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要从两方面入手:
①转变教师角色。

首先,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成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进入学生的世界。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
亲密朋友,可以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一起讨论和探索,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

②倡导合作学习。

在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充分自主权,保障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性、合作性、互助性,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与价值。

这点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
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鼓励他们进行相互的交流,但要做出正确引导。

总之,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激发主体主动性”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它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2]周小山,雷开泉,严先元.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m]
[3]邸莉.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