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数字媒体类各专业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图形图像处理》《摄影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数字媒体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平面设计、构成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数字媒体类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摄影摄像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设计的形式法则和构成要素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设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灵活应用设计构成理论和表现手法,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1.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解平面设计的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形成正确的设计作品鉴赏观。
2.能将点、线、面、肌理等造型特征,熟练应用于平面设计,在平面造型设计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3.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与组合规律,能创造有个性的色彩构成作品。
4.认识立体造型与空间的关系,能将各种材料按照形式原则组成新形态。
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精选5篇)

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精选5篇)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篇1活动目标:1、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办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画面,找出相关问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重点:鼓励孩子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幼儿能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1、燕子、猴子、小马、小狗、小猫、大象、小羊、老虎等动物头饰。
2、森林挂图、大树、房子、梯子、板凳等教具。
活动过程:1、课题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动物头饰,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动物头饰:引导幼儿逐一认识燕子、猴子、小马、小狗、小猫、大象、小羊、老虎等动物头饰,提问:(1)这些头饰漂亮吗?(2)你们想戴上扮演这些小动物吗?老师也想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中谁最厉害?(老虎)老师扮演老虎吧,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自己选一个。
3、和幼儿一块讨论这些动物的本领:老虎有兽中之王的美称,可见它非常厉害,你们都有哪些本领?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我是……(小猴会爬树,比老虎厉害;小鸟会飞,小猫会跑,大象比老虎强壮等)你们的本领都很大,今天我是邀请你们到我家做客的,你们愿意吗?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火车、飞机、汽车等)4、以游戏的形式,到达大森林:放音乐(开火车)同时出示森林图,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开火车到达目的地,老虎开火车,提醒动物们在过山洞时湾下腰,过高山是把手举起来。
提问:来到大森林你们有什么感觉?(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小朋友觉得累了吗?前面有棵树我产到大树底下休息一下吧。
5、提出问题,如何送小鸟回家:出示大树及小鸟图,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在叫?发生了什么事?(从树上掉下一只小鸟)找一下鸟妈妈去哪里了?鸟妈妈没在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鸟?6、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小鸟送回家?如下以下办法:1、小猴会爬树,把小鸟送回家。
《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设计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6601)承担单位(美术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0月25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0月26日)批准()审核日期(2022年10月29日)(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室内设计师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师岗位的基础应用与设计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基础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平行课程有《设计造型基础》,后续课程有《室内设计制图基础》、《室内设计原理与设计要素》、《设计透视学》、《室内设计AUte)CAD 制图》、《室内手绘快速表现效果图》。
2.学习目标首先,以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为主导。
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客观形态进行分析、归纳、再重新组合。
并且在归纳的基础上将视觉形式语言概括为抽象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利用抽象构图形式法则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构图的能力和空间形态的造型能力。
《设计基础》课程是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和归纳,有利于学生更为整体的掌握和运用设计的形式语言,打破二维与三维、黑白灰、有色彩形式课程的陈贵限制,把设计的形式语言推到最前沿,归结为点、线、面和体的关系,综合归纳的设计基础课程让学生以最根本的设计原理为起点,循序渐进地丰满自我的设计学习。
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时刻明了此时的设计基础学习与日后设计实践的关系,了解设计视觉形式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效用,认识到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科重要性。
3.课程设计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形式、色彩和空间,以及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形创意、图案和二维设计、三维设计等的总和。
形式部分主要讲授抽象的点、线、面的关系和形式构成法则;色彩部分包括色彩的原理、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色彩的心理感情特征;空间部分包括空间概念中点、线、面的关系、材料与空间等。
《UI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UI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UI设计基础User Interfac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开课单位:设计艺术系课程编码:23113045总学时数:32 学分:2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先修课程:图形创意等考核方式:操作一、课程内容理论部分:(一)认识界面1、UI概述2、图形化的界面(二)人机界面1、回归人性的界面设计2、为用户而设计3、人机工程学(三)界面的整体设计1、分析阶段2、实施阶段3、界面视图(四)界面的视觉设计1、界面设计的基本途径2、界面的信息设计3、图标设计4、界面布局与元素设计(五)网页界面的设计1、网页界面的认识2、网页界面系统3、网页界面信息传达(六)游戏界面的设计1、游戏界面的概述2、游戏平台的视频界面设计13、游戏平台的操作界面设计4、游戏界面的音频设计(七)软件界面的设计1、软件界面设计的整体思考2、软件界面的文本、图形3、为“交互”服务:角色、场景和礼貌(八)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设计1、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概述2、便携电子产品界面设计的特殊性3、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视觉要素分析实践部分:实践一网页界面设计实践二游戏界面设计实践三电子产品界面设计二、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UI设计是一门新的学科,也称之为当代的新媒体,是在各门相关学科中提取相关的内容要素而综合起来的系统学科。
UI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在继专业设计课程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全面的完善了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课程实践中注重对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统合和整体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艺术出发,掌握硬件人机界面与软件人机界面方法、理论与设计实例,探索新的交互技术,熟悉UI 设计的流程与特点,并运用ADOBE PHOTOSHOP、indesign等设计软件完成其视觉表现,独立完成UI设计的全过程。
(三)课程内容各层次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的建议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界面重点:了解界面难点:概念性的认识,图形化的界面2(人机界面重点:人性的界面设计2难点:为用户而设计的理解,界面设计中的人机工程3.界面的整体设计重点:分析阶段、实施阶段、用户分析、市场与目标分析难点:对象的模型化、界面视图的设计、界面整体设计的分析以及实施 4(界面的视觉设计重点:界面视觉设计的基本途径、界面的信息设计、图标的设计、界面布局元素的设计难点:整体效果搭配,界面视觉效果、图标设计的设计加以应用 5.网页界面的设计重点:网页界面设计,网页界面的信息传达,网页视觉效果排版设计难点:整体效果搭配与方法6.游戏界面的设计重点:游戏界面的认识、设计方法与元素内容难点:游戏平台的视频界面设计,操作界面设计,音频设计,视觉效果排版设计,整体效果搭配7.软件界面的设计重点:软件界面的设计分析与界面中出现的元素及应用功能研究难点:软件界面设计的整体思考,软件界面的文本、图形,软件界面视觉效果排版设计,整体效果搭配8.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设计重点: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概述;便携电子产品界面设计的特殊性;便携电子产品界面的视觉要素分析;便携电子产品界面视觉效果排版设计难点:便携电子产品界面设计的整体效果搭配教学建议: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机械 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出现了 许多新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推动了 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毛坯选择与加工余量确定
毛坯选择
毛坯是机械零件的初始形态,其选择应根据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见的毛 坯类型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和型材等。
04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方案概述
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
机械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机械元件组成的整体, 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机械 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和制造周期。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步骤
明确设计任务、进行方案构思、方案评价与决策、技术设计等。
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设计
涵盖齿轮、轴承、联轴器、带传动等 常用机构和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流程与方法
介绍机械设计的整体流程,包括需求 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优化改 进等阶段。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可 靠性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效率和质量。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课程作业
培养跨学科思维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学习其他相关学 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跨学科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课程要求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 工程制图等基础知识,同时需要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教学内容
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 步骤、机械系统的设计方 案等。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课程编号:03122011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6总学时112(理论学时40;实践(实验)学时:7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建筑设计入门的关键。
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和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的认知、运用、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启蒙教育,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的目的任务是:1.建立正确的建筑观;2.对建筑设计体系的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对名建筑的欣赏和评价;3.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的概念,平立剖面的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的法则等;4.建筑表现技能的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所进行的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的建筑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和技能。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建筑表达部分:·学习水彩渲染技法;·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培养对建筑形体的认知和组合加工能力;·培养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的方法。
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和学习空间限定的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的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学习建筑形式的加工方法(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学会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与内在逻辑关系。
2.科学运用构成要素中点、线、面,尝试对日常事物进行图像化抽象概括。
3.掌握构成的拼贴方法并灵活应用与相关图形表现。
4.掌握构成的空间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空间意识思维与想象力。
5.掌握视觉叙事的实现方法,尝试发现与编导图形的剧情关系
6.掌握图形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并通过这些形式的训练应用于环境设计相关设计门类,并加以整合应用。
7.语言阐述自己设计及设计特点。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邬烈炎.设计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2.主要参考书
1.纳吉.运动中的视觉.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2.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黄厚石.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1、目的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学习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学原理,然后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造型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意能力,能够提高审美以及掌握设计形式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从而设计出所需要的图形特点,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①了解设计基础的基本内容。
②了解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③初步掌握构成的表现方法。
3、课程重点及难点课程重点:使学生对构成元素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提炼简化,获取抽象图像。
课程难点:平面构成当中构成形式及色彩构成中色彩联想的运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112学时)第一部分平面构成(共计48学时)第一章概述(共计4学时)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0.5学时)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分类(1.5学时)实践作业(2学时)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共计18学时)第一节点的构成(1学时)第二节线的构成(2学时)第三节面的构成(2学时)实践作业(13学时)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共计28学时)第一节重复和群化(2学时)第二节对称与平衡(2学时))第三节渐变构成(2学时)第四节特异与对比(2学时)第五节发射构成(1学时)第六节矛盾空间(1学时)第七节肌理构成(1学时)实践作业(14学时)第二部分色彩构成(共计64学时)第一章概述(共计1学时)第一节色彩构成的概念(0.5学时)第二节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0.5学时)第二章色彩物理学(共计2学时)第一节光与色(0.5学时)第二节光源、光源色、物体色(0.5学时)第三节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1学时)第三章色彩与生理(共计2学时)第一节视觉的生理特性(1学时)第二节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1学时)第四章色彩的混合(共计11学时)第一节原色(1学时)第二节色彩的混合(1学时)实践作业(9课时)第五章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共计2学时)第一节色彩的三要素(1学时)第二节色立体(1学时)第六章色彩与心理(共计1学时)第一节色彩的感觉(0.5学时)第二节色彩的心理分析(0.5学时)第七章色彩对比(共计9学时)第一节色彩对比(1学时)第二节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方法(8学时)实践作业(20课时)第八章色彩调和(共计16学时)第一节同一调和构成(2.5学时)第二节秩序性调和构成2.5学时)第三节色彩的调和与面积(2学时)实践作业(9课时)三、教学安排及方式(一)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 112 学时,理论授课 45学时,其中实践课67学时。
《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DesignFundamenta1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考查中文简介:《设计基础》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作为刚高考完的一年级新生,如何跳出原有的学习模式,提高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带着概念、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实现突破”的原则,培养起设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素养。
要求练习手绘的能力,将思维非常流畅的表达出来。
掌握图形造型的基本原理,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色彩在视觉设计中的使用原则,认识图形造型的体系,图形造型的思维方法、表现方法。
同时学会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大胆发展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对概念、文字意义进行生动而诗意的表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写生、变形、再创作、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事物。
了解和运用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为之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创意基础。
教学要求: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想象与联想、逆向思维法、放射性思维法等设计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分阶段的小课题完成设计基础的基本创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课程专题实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传授设计基础的思维方法,要求学生基本认识与了解。
2、收集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设计在不同载体上的创意,有利于理解和打开思路。
3、引导课堂讨论,在理论讲授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特点,形成创作差异。
5、结合课程实验训练,认真分析课题目标,有规划地完成设计方案,解决共性问题,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林家阳.图形创意.中国: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2 .王弘力.黑白画理.中国: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七次印刷.3 .袁由敏.图形设计.中国: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 .[美]朱迪恩•怀尔德、理查德•怀尔德.视觉语汇解读.中国: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5、韩丛耀,图像------ 种符号学的再发现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06月6、(英)科罗,视读符号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0月7、(英)保罗•科布利,(英)莉莎•詹茨,视觉符号,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02月。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70064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基础英文名称:Interior Design Basis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基础课学时:4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32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环境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专业导论、造型基础、色彩造型、设计概论、设计表现、测绘与制图、透视学、环境设计简史。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200字左右)本课程以室内空间研究对象,根据课程思政与《室内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在逻辑,划分知识单元模块结构,列出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要点,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整体设计思路、知识模块等课程思政教学要点,展开课程教学。
通过讲授室内设计的内容、历史、方法、观念、伦理、发展趋势等,结合课程思政、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依托市场所需的实践项目,研究岭南地域城乡室内空间变迁的相关课题,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意识,始终把育人成效放在首位。
Based on the research object of interior space,this course divides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unit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Interior Design Foundation,lists the key points of the course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overall design idea, knowledge module and other teaching key points of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develops the course teaching.Through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interior design,history, methods,concepts,such as ethics,development trend,combined with educa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teaching platform of course teaching,based on practical items required by the market,the research of lingnan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interior space change related subject,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and socialservice consciousness,always give top priority to education result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室内设计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设计基础课程。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设计基础Design Basics二、总学时:48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设计基础》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该课程作为一门美术教育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
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O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本课程四周共计48学时,按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工具为电脑(用的软件: CorelDRAW 9, Adobe Photoshop);尺子,24色水粉颜料,麦克笔,黑色各种笔号签字笔若干,纸(复印纸,水粉纸),画板,胶布等。
时间安排:教学要求:1、理论讲授;课题分析;图例讲解;示范作业详解。
2、构成课题应用练习。
3、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4、作业讲评,学生互讲互评。
要求基本掌握电脑图形设计、图像编辑软件的操作方法与表现技巧,为进入高层次电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
《Design Basis》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学习工业设计过程中基础的设计表现技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最终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表现对象的空间尺度感、比例、美感以及表现图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选择最适合的设计表现手段展示设计作品,为完成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为设计类专业打基础的重要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设计速写、图案、字体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其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并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运用到专业设计之中,从而具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创新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与设计息息相关的专业基本规律,通过讲授基础原理并结合实际练习操作及相关训练从而达到掌握设计基础实践操作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结合设计实际应用情况,强调设计基础内容在学生学习设计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关注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激发对专业的学习欲望,提高设计意识与素养,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以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要求。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
要在学生完成《素描》、《工业设计概论》等基础课程上再学习。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参考书:
卢少夫《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杜娟《平面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六、课程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对实践案例的评讲。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形式进行。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信息较少、实践性强、理论抽象、应用性特点突出。
因此,学习时要先理解原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原理指导下的设计基础相关规律及应用中的特点,例如包括速写的规律、构图的规律等方面,以达到事半功倍。
学习中要注重于关注思考方式、理解与运用,并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
要重视实践环节,认真完成作业。
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卢少夫《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杜娟《平面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外学时(主要是实践练习环节)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2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5小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通过大量的课堂及课后图纸绘制引导学生在设计表现中从基本的布局、基本形入门,逐步过渡到整体产品,甚至较大场景的环境空间的表现,并通过完成课题制作达到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进行设计表现。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在训练环节要积极结合规律投射到训练中。
从阶段性的练习到最终的综合表现都需要发挥对设计基础的综合掌握能力。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