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信息安全和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法规体系,对组织与个人的信 息 全行 为提 出了安全 要求 。但 安 是我国的法律 法规体系还存在 缺陷 , 是现 有的法律法 规存 一 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法律 法规 之间有 内容 重复交 叉 ,同一行 为有多个行 政处罚主体 ,有的规章 与行 政法规 相互抵 触 ,处 罚幅度不一致 ; 二是法律 法规建 设跟不上信息技 术发展 的需
2国内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在 威胁多样 化的信息化时代 ,我 国信 息安 全管理 的现 状 不 容乐观 ,这可 以从 国家宏观管理 与组织微 观管理 两方面来 加以简单论述 。
高度重视。 ຫໍສະໝຸດ 一 23国家信 息基础 设施建设问题 .
《 国家信息安全报告》指 出 :我国计算 机硬件 、通信 设备
个机构是 无法解决 这些 问题 的。在各信息安 全管理机构之
间, 有 明确的分工 ,以避 免 “ 出多门”和 “ 要 政 政策拉车 ”现 象 的发生 。明确了各机构 的职责之后 , 还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
规章制度 , 即进行制度建设 , 以保证信息安全。如对人的管理 , 需要解决多人负责、责任到人 的问题 ,任期有 限的问题,职责
我国在微观 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 为以 下几点。
刑事立法 、 计算机 证据 的法律效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 。
2 8
2o ‘ 08 9 0
231 .. 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与明确 的信息安全方针
大多数组织 的最 高管理层 对信 息资产所面临威 胁的严重
性认识不足 ,或者仅局限于 I T方面的安全,没有形成一个 合 理 的信 息安 全方针来指导组织 的信息安 全管理 工作,这表现 为缺乏完整 的信息安全 管理制度,缺 乏对员工进行必要 的安

浅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浅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浅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关键词:信息安全国际信息安全威胁中国信息安全战略摘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需要国家安全保障。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隐形的国际斗争的工具,某种程度上来说,鼠标、键盘和子弹、炸弹一样危险。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独立的基本要素,也影响着政治、军事、经济等其他要素。

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广泛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信息安全战略,健全信息安全体制,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简述(一)、什么是信息安全从一个主权国家的角度来讲,信息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

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1信息安全,意为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进入、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视、记录及销毁。

2(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为信息战提供的巨大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隐形的国际斗争的工具。

某种程度上来说,轻轻敲击一下键盘和发射一枚炸弹危险程度不相上下。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举足轻重地影响着政治、军事、经济等其他要素。

二、国际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一)、信息安全威胁事件回顾1.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偷偷把一套带有病毒的同类芯片换装到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里。

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空袭伊拉克时,美军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了隐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了瘫痪。

1夏超然,2008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新挑战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应对之策,《理论观察》2009年第1期2资料来源:“信息安全”维基百科/wiki2.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甚至通过入侵电台广播进行心理战。

而南斯拉夫则通过宗教、族群意识对本国军民从事精神动员,并反制北约的宣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增多,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问题频频发生,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以及探讨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1. 网络攻击频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黑客和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如DDoS攻击、SQL注入、木马病毒等,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 数据泄露严重: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和企业关键信息保存在计算机网络中,一旦遭受到黑客攻击或者内部人员的非法窃取,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 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社交网络或者传统邮件等方式进行欺骗,获取关键信息或者窃取账号密码。

4. 安全意识不足:许多个人和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网络安全防范和防护措施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网络用户和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1. 加强网络设备安全管理:对于网络设备的管理关乎整个网络的安全,需要加强对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管理,定期更新相关的安全补丁,并严格控制设备的访问权限。

2. 数据加密技术: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传输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黑客的窃取和篡改。

3. 强化身份认证机制:采用双因素认证、多因素认证等强化身份认证机制,提升用户身份识别的难度,减少非法入侵。

4. 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培养用户和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5. 安全监控技术:部署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网络攻击事件的发生。

6. 加强漏洞修复和应急响应: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建立健全的网络应急响应机制,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攻击事件屡见不鲜,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网络攻击者提供了更多的攻击手段和便利条件,加剧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

深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探寻相应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仅是因为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直接损害,更在于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一旦网络信息安全遭受损害,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经济乃至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

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于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旨在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能够深入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来解决。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和挑战,为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对网络攻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对网络信息安全对策的研究也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网络攻击事件,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推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3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挑战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和挑战,以期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新时代下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新时代下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新时代下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纷繁复杂的日常话题之一。

新时代下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则是在应对这一变化环境条件上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不管是从经济、媒体、网络、气候、人口、食品或地缘政治等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风险都威胁着国家安全。

在这些风险中,信息安全风险是最显著的,我们住的城市、使用的交通设备、购买的商品等等,都会与不同国家、地区和组织产生联系。

数据泄露、信息窃取、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等安全事件越发常见,网络安全已成为一个重大威胁。

二、新时代下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挑战而在新时代下,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

当今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调整。

传统安全威胁和新兴安全问题的交织,使得种种威胁更具巨大威胁性。

各种对全球能源、金融、科技等要素的争夺加剧了国际政治竞争。

加强对境外恐怖主义组织的打击、甚至军事干涉等做法的出现使国际形势空前复杂。

三、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应对策略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需要采取更加专业和科学化的方法,制定全方位、多层次、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战略。

这种安全战略是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下选择了最安全的路径的集成模型,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过程中的最佳选择。

这种模型的关键在于综合评价和类型划分。

对国家安全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构想和评估,并在这种范围内设置多层次、综合性的预警系统,是建立全面、多层次战略的重要前提。

其中,健全国际关系中的安全战略体系,将建立稳固的外交机制和国际安全协调机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特别是针对财经智囊、媒体、商界等等,展开更多合作和交换。

在国内,则应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的法规,并将综合治理模式与国家安全互动,使法律的执行单元成为有效的防御资源。

也应该建立重大事件的早期预警处理机制、业务领域的标准和监督制度,推进国家安全信息化工作。

当前我国军事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军事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网络建设和信息安全备受瞩目。

2014年7月,习主席在巴西演讲中特别提出了“信息主权”的概念。

他强调,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为全球敲响了警钟,代号为“棱镜”的大规模互联网监控项目令世人触目惊心。

不仅因为该项目涉及美国国民,还因为其网络监控触角伸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控制着互联网大部分域名根服务器,拥有一大批互联网跨国公司,以反对恐怖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大肆收集各国情报,对我国军事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认真研究军事信息安全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军事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军在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军队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也悄然出现。

`互联网窃密猖獗对我国军事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据统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网络窃密攻击呈上升趋势,导致我国每年蒙受上百亿元的损失。

另据媒体报道,目前境外有数万个木马控制端IP锁定中国大陆被控制的电脑,数千个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针对大陆地区,甚至有境外间谍机构设立数十个网络情报据点,疯狂采用“狼群战术”“蛙跳攻击”等对我国进行网络窃密和情报渗透。

境外的敌对势力借助于网络所具有“双刃剑”功能和两面性,以形形色色的网络面具作掩护,疯狂窥视、控制、窃取国家和军事秘密。

事实上,“棱镜”只是美国众多情报项目的“冰山一角”。

斯诺登所曝光的“棱镜”项目缘起一个此前从未公开过的“星风”监视计划。

200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等政府核心层通过一些司法程序手段,成功绕开了有关“公民隐私”等法律困境,将“星风”监视计划拆分成了由美国国家安全局执行的4个监视项目,除“棱镜”外,还包括“主干道”“码头”和“核子”。

“主干道”和“码头”项目分别对通信和互联网上数以亿兆计的“元数据”(在对电话和互联网监视的语义下,元数据主要指通话或通信的时间、地点、使用设备、参与者等,不包括电话或邮件等内容)进行存储和分析;“棱镜”项目用于监视互联网,从美国谷歌、雅虎、微软、苹果、美国在线、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服务器上收集个人信息;“核子”项目负责截获电话通话者对话内容及关键词。

浅谈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对应策略

浅谈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对应策略
科 学论 坛
l ■
浅谈我 国的 网络信 息安 全现状及对应 策略
陈 吴
( 武汉 警官 职业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 4) 3 00 [ 摘 要] 网络的安 全 已成 为不 同的社 会群 体共 同关心 的 问题, 人们都 希望 自己的 网络不 受到 干扰 和破 坏 。本 文从 我 国的 网络信 息安全 问题 不容 乐观 的现 状和 网络管 理系 统存 在 的威胁 , 提 出了各 种防 范策 略用 来加 强 网络管 理系 统 的 自我 防护 , 加计 算机 网络 的安全设 计 。 并 增 [ 关键 词] 网络 信 息安全 防火墙 病 毒 中图分类 号 :20 7 G 5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9 4 2 1)5 0 5— l 10— 1X(00 1— 0络每 个终端配 置是否 正确, 这是防止 网络病毒 传播 的关 键 。 当前, 多网络管理 人员 由于 自身 的能力 的问题从而对 企业 网络安全 维护 的要 许 求低, 并造成大 量的人力投 入物力 和财力 , 但在 网络环境 中还是无 法充分保 护 。 2网络 管理 系统 的安 全威 胁 目前 , 网络管 理系 统的 安全威 胁主 要有 以下 几种 : 对 2 1 非授权 访 问. 造成 网络管 理信息 泄露或 丢失
方面: 1 1 网络 安全 意识 不足 . 从局 域 网的 防病毒 目前 的局势 来 看, 有很 大 的风 险 。许 多单 位 都表 示 : “ 我不 会这么 倒霉 的, 黑客, 毒并不 一定 以我们 为 目标 ”的思想 。事 实 上, 病 从 最 近爆发 的情况 来看 , 病毒 的袭 击并 非针对特 定 的 目标, 病毒 隐藏 能力越 来越 强, 在企 业局域 网中如像平 常一样不 注意, 经常运行 病毒文件 或黑客程 序, 那么 旦病毒 的爆 发, 造成 无可挽 回 的损害 。 将 1 2 网络 安全 防护系 统不健 全 . 企业反 病毒 的传统方法 只在 主服 务器端安 装反 病毒软 件, 定期检 查, 认为 这对 于计 算机系 统 的就 安全 了 。 实不 是, 其 只有在 网络 上的每 一 点再安装 相应 的反病毒产 品, 形成 一个动 态 的实时 多级保护 系统, 它可 以真 正防止 该病 毒的 入侵 。 1 网管 人员 的技术 水平有待 提 高 3 . 个专业 的 网络 管理者 是有 着随 时保 护 网络 的责任, 以防止 病毒, 黑客 和 恶意程序 的入侵 , 处理系统 问题, 以确 保本地 区 的网络 和信 息安全 的正 常运作 , 工作量 是 巨大 的。 必须 具备 很强 的网络 维护专 业素质 , 并能掌 握最新 的信 息安 全技术, 购置 反病毒 软件只是第 一步, 实现 网络 安全, 是否充分 发挥反病 毒产 品

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和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和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和技术研究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如何保障网络安全,成为了当今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和技术研究。

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现代化社会离不开网络,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网络安全涉及团体和国家安全,而普通用户的话,网络安全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财产、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互联网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它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等,所以加强网络安全是一项必要的措施。

二、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当今的网络环境已经不是以往的单向数据传输,而是充满着复杂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需要有一些应对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在信息技术使用者中培养安全观念,使其能够自觉地保护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提高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通过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系统进行漏洞的修补和补丁的更新,并采用加密技术等手段对数据进行防护。

3.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机制: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保护网络安全。

三、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网络安全成为互联网的风险之一。

因此,如何掌握网络安全技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下面介绍几种网络安全技术研究:1.访问控制技术: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网络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访问控制技术用来限制计算机系统、网络资源的访问。

其中包括: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安全策略等技术手段。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用于控制网络协议的数据包通过设备网络跨度的访问,大部分运用在互联网与内网相连接的设备。

它可以过滤、拦截各种会损害网络设备的数据及信息。

3.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技术手段,用于确保数据不被篡改或窃取,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对策研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对策研究

下 的漏 洞 。 因为这 些 漏 洞 的存 在 从 而给 网 路带 来 了一 定 的 安
全 隐患 。例 如 : 了给 系 统开 发 人 员提供 的便 捷 的入 口, 而 为 从
1 算 机 网络安 全 隐 患 分析 .计
11恶意攻击 .
恶 意攻 击 分 为 主动 攻 击和 被 动攻 击 , 是 一种 人 为 的 、 它 蓄 意 的 破坏 行 为 , 计算 机 网 络所 面 临 的最 大威 胁 之 一 。其 中 , 是 主 动 攻 击 是 以 破坏 对 方 的网 络 和 信 息为 主要 目的 , 常 采 用 通
的出现 , 旦有 满 足要 求 的条件 出 现 , 序便 继 续运行 下去 , 一 程 这
h d n a g r ae e n l io cm u r e o cr , n u ra e ais a g so p v n n, d r s rt m u r i e n e b sd n h a s p t t rs ut a d t f w r t s r e i r r e tg io e e u e p t d d o t a y s fo enw k e i y p so dh b ct t e f e i n r t n eh c o o e n to c d dh h d n r t ot g ia sr e r s ut a er ta t e s ee i t ues w k e y n t i s n ie s h l t e g f m .
几 年 中 , 生 了多 起 针 对 、 用 计 算机防范 措施 。
12软件漏f f后门 . Rn
软 件 漏 洞分 为 两种 : 是 蓄意 制 造 的漏 洞 , 系统 设计 一种 是 者 为 日后 控 制 系 统 或窃 取 信 息 而 故意 设 计 的漏 洞 ; 一种 是 另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购物、学习和娱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威胁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因此,研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网络黑客攻击。

黑客通过利用系统漏洞、破解密码等手段,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敏感信息、篡改数据或者破坏系统。

这种攻击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其次是病毒和恶意软件。

计算机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感染计算机系统,破坏文件和数据。

恶意软件则包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勒索软件等,它们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弹出广告或者对用户进行敲诈勒索。

再者是网络诈骗和钓鱼攻击。

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短信或者建立虚假网站,诱骗用户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此外,还有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和数据泄露。

由于内部人员对企业网络系统熟悉,一旦他们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安全规定,将敏感信息泄露出去,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策略来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一是加强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

通过设置复杂的密码、采用多因素认证(如密码与指纹识别、短信验证码结合)等方式,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和数据。

同时,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限制其对敏感信息的操作。

二是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往往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

因此,及时安装官方发布的补丁程序,修复系统漏洞,是防范攻击的重要措施。

三是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杀毒软件能够实时监测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和恶意软件,防火墙则可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攻击,两者共同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安全防护。

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的研究

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的研究

当前下一代电信网主要基于软交换、 S I 架构。 M 由于软交
换、 S I 架构下的承载网采用 I技术, M P 终端具备一定的智能.
因此安全能力受到一定的质疑。中国现有的软交换网络几乎
此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有必要研究
中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和未来、信息安全面临的 挑战以及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 .进而探讨网络与信
的起步较晚, 包括安全算法、 安全协议、 安全基础理论研究。
安全基础设施、 安全技术 、 安全管理、 安全评测等在内的各 个方面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政府、运营商以及用户都在关注网络与信息安 全, 但是关注点各不相同, 甚至政府的不同部门、 不同类
型的运营商 、 不同的用户关注的安全问题也各不相同. 因
骗、 垃圾邮件、 病毒等; 在运营商看来, 网络与业务缺乏相关
提供服务的能力 , 无论是闲时、 忙时、 受攻击时、 战争时、 自
然灾害时, 网络都能为国民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务。
业务提供安全主要是指业务提供中的可控性。 业务提
供安全包括业务使用的可追查性、业务执法监听能力等。
就用户而言, 业务提供安全应当保证非法用户不能盗取合
网是全球范围互联的网络,难以全程全网地进行安全设计
与运维, 因此互联网承载网的可靠性远远不如传统电信网,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除了接人服务外几乎所有业 务都基于主机独立开展.无论是网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营商还是业务运营
商都难以控制业务;难以保障互联网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 性; 政府面对数以万计的业务难以监管。 在用户看来互联网 随时可能中断,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黑客攻击、 网络钓鱼, 诈
问题后能够快速恢复或者提供应急通信手段。从用户角度

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态势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态势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管理科学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态势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王曦1孙权2才华3(作者单位:1.中国银联博士后工作站;2.中国银联金融科技研究院;3.中国银联金融科技研究院)2012年以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来临。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行为轨迹被记录下来,地理位置得以共享,甚至身体健康数据都能够上传分享。

可以说,数据开放与流通已然成为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个人数据收集和利用过程中也暗藏风险,不正当地数据收集和使用已经严重侵犯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急需构建我国的个人数据保护规则。

一、如何平衡数据保护与利用是个人数据保护的首要难题作为国家的基础战略资源,大数据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就国际地位而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就经济价值而言,大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拉动力,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个人数据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传统研究大多认为个人数据保护的核心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数据应用的场景,过分强调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已经很难适应现实需求。

一方面,对政府或企业有价值的数据,往往是那些不包含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的数据;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将会使数据主体享有单方面决定数据是否被使用以及使用程度的权利,这一做法显然不利于数据价值的发挥。

二、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拥有最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资源,既为数据价值发挥创造了机遇,也为数据保护带来了挑战。

整体上看,国家层面始终重视对数据使用与保护的平衡,通过《网络安全法》构建起了网络空间数据使用的基本规则。

1.《网络安全法》主导的个人数据保护体系。

我国现阶段主要是《网络安全法》主导的个人数据保护体系。

《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

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家安全保障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家安全保障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家安全保障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推动作用愈加显著。

而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也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

如何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家安全保障1.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信息安全是大数据时代下保障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都比历史上更加广泛,同时信息可意识的扩散和利用使得保护国家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网络威胁更大。

国家安全保密局需要实现维护信息安全的平衡,同时有效地保护和分享国家机密。

2.网络安全的保障网络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的保障包括防范网络攻击,防范暗网交流,增强互联网管理和监管等。

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还应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网络建设和管理的体系,以保证网络的高效安全,维护国家数据和信息的合法性。

3.智能监测和快速反应数据汇总和处理给国家带来了更灵敏的能力,使得对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的快速。

对于国家安全保障,特别是恐怖袭击,那些涉嫌犯罪和利用信息技术将要进行的对外破坏扰乱,国家可以将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于预测和监测,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进行调查和处置。

4.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在信息领域内开展的合作,要求各国在安全投资、安全政策和法律框架、技术规范和设备认证等层面对信息安全达成共识。

特别是在跨国网络犯罪方面的合作,需要间接协调多个国家间的法律鸿沟和文化差异。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家安全应对策略研究1.建立“大数据国家安全研究小组”,实施前瞻性研究在大数据时代无疑是保障国家安全当务之急,而从机构层面,需要建立专业化研究机构,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开展前瞻性研究,对未来各类安全威胁真实性的补救策略有所了解,来保障国家安全。

2.加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准备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随着大数据对于数据的范围延伸和分散存储,数据安全要求也变得更具挑战性。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技术与策略研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技术与策略研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技术与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技术与策略。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以及安全策略研究。

通过总结与展望,归纳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为信息安全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促进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频发,信息安全已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防范网络攻击、保障网络安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网络攻击,安全策略,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现状,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安全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工具,也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网络病毒、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各种安全威胁不断威胁着网络的安全。

研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技术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息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并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进行分析。

本研究将探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以及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的研究。

本研究还将探讨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的课题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信息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紧迫。

信息安全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大量重要信息被传输和存储在网络中,包括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资产。

我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四篇3000字深度分析

我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四篇3000字深度分析

我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四篇3000字深度分析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四篇3000字的深度分析,探讨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当前的安全挑战。

1. 信息安全威胁的增长及对策 (3000字)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网络犯罪等。

我们将分析威胁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

主要内容1. 信息安全威胁的类型和来源2. 新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3. 提高国家信息安全的对策建议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信息安全威胁结论通过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加强技术防御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发展。

2. 新时代反恐与的挑战与对策 (3000字)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时代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和威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现象,并提出应对措施,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主要内容1. 新时代恐怖主义和的定义和特点2. 恐怖主义和的根源和原因3. 国家反恐与的对策和实践4.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在反恐中的作用结论通过加强国内反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社会防范和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恐怖主义和威胁。

3. 新时代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及对策 (3000字)概述本文将深入分析新时代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主要内容1. 新时代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和趋势2. 国际关系中的挑战和风险3. 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和对策4. 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的作用结论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4. 新时代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000字)概述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主要内容1. 新时代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原则2. 针对新时代安全挑战的法律措施和政策3.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和路径4. 提高国家安全法律执行和监督的有效性结论通过构建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执行和监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安全挑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分析 (1)1.1 我国信息通信安全现状分析 (1)1.2 我国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3 我国信息系统安全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2)2.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2)2.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对策 (2)2.2 信息系统安全法律、法规 (3)3.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3)3.1 防火墙技术应用 (3)3.1.1防火墙的作用 (3)3.1.2防火墙的主要技术 (3)3.1.3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4)3.2 网络安全的应用 (4)4.信息系统安全的策略研究 (5)4.1 管理策略 (5)4.2 法律策略 (5)总结 (5)参考文献 (6)1.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分析1.1 我国信息通信安全现状分析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政策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并且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但当前全球信息安全形势逼人,最主要的威胁来源于技术系统本身,如计算机技术缺陷、计算机病毒、黑客、犯罪、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尤其是黑客攻击手段更专业化,破坏力更强,电脑病毒传播速度快,杀伤力强,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日益泛滥。

而中国目前信息通信安全同样面临这些全球共性的问题。

1.基础信息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并引发系列危机。

中国信息安全的根本问题或最大隐患就在于缺乏大量的核心技术。

2.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

由于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和宣传力度的不够,有不少人队我国信息安全认识模糊,处于居危思安的状态;一部分人则认为现在互联网有许多加密软件可下载,且使用密码中又存在误区,缺乏密钥管理意识;还有一部人对国外公司的宣传盲目信任,却不知外国政府对我国出口信息安全技术设备和密码算法的强度有严格的限制,我们只能得到别人可以监控的功能弱化的产品。

3.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应对策略

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应对策略

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应对策略【摘要】信息安全,简称信安,意为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进入、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视、记录及销毁。

政府、军队、公司、金融机构、医院、私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他们的雇员、顾客、产品、研究、金融数据的机密信息。

绝大多数此类的信息现在被收集、产生、存储在电子计算机内,并通过网络传送到别的计算机。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从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有哪些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

【正文】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

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通信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

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侦察机、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国通信传输中的信息。

从文献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20世纪后50年中,从社会所属计算机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正变得越来越容易。

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正把日益繁多的事情托付给计算机来完成,敏感信息正经过脆弱的通信线路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专用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电子银行业务使财务账目可通过通信线路查阅,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生们用计算机管理病历,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在对非法(非授权)获取(访问)不加防范的条件下传输信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与策略研究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与策略研究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与策略研究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技术、策略、法律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与策略研究,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和思路。

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等。

防火墙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部攻击,入侵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外部攻击,虚拟专用网则可以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加密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认证性。

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加密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

3、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身份验证技术包括口令认证、指纹识别、虹膜扫描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体访问敏感信息和资源。

4、漏洞修补技术漏洞修补技术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部分之一。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和弱点。

漏洞修补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漏洞,并及时修补漏洞,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

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除了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也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策略:1、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因此,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好的方法是定期举办培训和演练,让员工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2、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对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

评估和管理过程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要考虑人、环境和政策等因素。

3、策略制定和执行策略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

策略制定应该根据组织的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目标、资源和风险。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分析大数据对网络信息安全带来的风险,探讨相应的防范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大数据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影响1. 数据泄露风险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数据的泄露风险大大增加。

大数据中存储的海量数据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一旦数据泄露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2. 安全认证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因为数据量巨大,传统的安全认证措施往往无法满足需求,这就给安全认证带来了风险。

如果安全认证不严格,将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威胁。

3. 数据篡改风险大数据中的数据流量庞大,容易成为攻击者进行篡改的目标。

一旦数据被篡改,将会对企业和个人的决策和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以上这些风险的存在,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1. 完善的安全认证体系在大数据环境下,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认证体系,采用多层次、多因素的认证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2. 加强数据加密在大数据处理中,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企业和个人应当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

3. 强化安全监控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4. 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针对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泄露或丢失的风险,企业和个人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并定期进行数据的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5.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大数据环境下,员工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信息安全和策略研究
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随着信息革命的爆发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络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国家安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扩展。

在信息全球化的21世纪,可以说最大的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以及建立在信息安全基础上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

谁把握了信息安全,谁就把握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制信息权”。

信息安全成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其他安全要素之间的更为紧密,并上升为直接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地位,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

围绕着信息主权、信息资源的争夺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本文以国际大环境为研究背景,以全面的视角探析信息、国家安全及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并探求我国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对策。

文章共分七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出写作论文的起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国际政治学和信息科学的角度阐明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并找寻到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内在。

冷战后,信息安全日渐突出。

信息安全是指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实质就是要保证信息系统及信息络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和非法占用。

信息安全具有高度脆弱性和风险性、潜伏性和突发性、攻击源的多样性和防范对象的不确定性、安全主体的不对称性等特征。

信息安全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生态等领域。

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络黑客、络犯罪和垃圾信息等。

第二章,深入分析信息安全对我国和世界安全的影响。

在信息络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条件下,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石。

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成为影响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主权的维护更加困难,难以控制的“上政治总动员”危害社会稳定,颠覆性宣传直接危及国家政权,国家形象更易遭受攻击和歪曲;信息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它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信息产业自身安全令人担忧,络经济犯罪成为经济安全的顽疾,金融业遭受的安全挑战更加严重;信息安全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络文化帝国主义”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遭到
冲击;信息安全对军事安全的作用更加突出,“制信息权”对战争结局意义重大,信息威慑、络信息战、黑客攻击与军事泄密严重威胁军事安全。

第三章,中国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也比较滞后,络安全系数很低,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从信息流动途径、发达国家的技术遏制及世界信息强国信息战略对我国的威胁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本章中尤其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信息战略,以求对保障中国信息安全提供借鉴与思考。

第四章,从我国信息安全遭到挑战的原因分析,探讨包括我国在信息安全保障现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国民信息安全意识、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靠国外、立法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求对扞卫我国信息安全提供思考。

同时还分析了全球信息化对我国信息安全的冲击与启示。

第五章,探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策略措施。

主要是包括树立信息安全观在内的综合安全观。

立足中国国情,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机制、信息安全政治保障机制、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国际机制;通过外交活动为确保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制定国际信息络规则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部分,简要阐述信息安全的研究价值和对中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思考。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一研究方法贯穿于论文写作的全部过程中。

⒉系统分析方法。

本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信息安全的涵义、信息安全的战略地位等问题。

⒊比较研究方法。

本文用比较研究方法把国家信息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军事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国家信息安全事件的成因,为最终解决国家信息安全找寻应对措施。

⒋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指一切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基础上,任何理论结论如果违背了基本事实,就不能算是科学的理论。

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建构国家信息安全理论,必须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手法,但关键还在于尺度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