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导师制---赋予教育以意义的教育模式初探 邓蓉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化,导师制”

——赋予教育以意义的教育模式初探

邓蓉蓉

摘要:教育的意义在于赋予“平凡”以意义,让学生在教育的乐土中快乐成长!教育不是同一模板的复制加工厂,我们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放异彩!“小班化”和“导师制”是实现这一教育根本的精品教育模式。发挥好其教育优势是推进教育进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育的意义小班化个性化教育以人为本小班化课堂教学建构导师制

对于“小班化”,对于“导师制”,听了不少,也看了不少,却对其实质和特征一直都模糊。当走进乐湾国际实验学校,成为其中的一员时,学校提出要将“小班化、导师制”作为我校的教育模式。这时,我才去关注何为“小班化”,何为“导师制”,这两种教育模式的结合又会对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推动呢?

首先,我想先说说自己对于“小班化”的理解!老实说,小班化对于我来说,曾经的理解就是单纯地从“大班额”向“小班额”的转变!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其一,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减轻了其备课量和作业批改量,是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手段!其二,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得到教师更多关注度,从而可以得到教师在学业上的指导,促进学业进步!然而现在,在真正开始接触并学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曾经的想法仅仅浮于表面。“小班化”的教育模式,其关键在于“化”,而非简单的班额缩小。

那么,“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内涵是什么?又如何实施“小班化”教育,令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呢?

一、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一).小班化教育是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需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如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师生关、课程观、过程观、评价观、管理观等。1一直以来,小班化教育都是发达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美国、日本、荷兰、韩国等国政府都对控制与缩小班级规模做出相应的规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说,在美国,克林顿政府将缩小班级规模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大关键,提出到2005年实现小学低年级每班18个学生的班级规模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而就我国的现状来看,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

1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教育评论》2002(1)

1/ 5

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二). “小班化”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产物。

曾经有一副漫画中将中国的教育比喻成统一模版的加工厂,具备不同个性的孩子被放进模板中统一印制,被加工成被抹去个性的所谓“成功人士”!其实,仔细想来,这样仅仅定位于拿高分,考名校的成功是极为可怕的。没有了菱角,没有了特异的创新,这些所谓的人才会给社会带来进步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在其中各放异彩。从大局来看,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就兴起了一股“个性化教育”的思潮,教育改革提倡尊重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尤其强调尊重具有特殊倾向、志趣、需要和才能的个性。虽说我国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人口过多、硬件设施缺乏等,导致小班化教育迟迟才得以起步,但是至少人们在教育观念上有了欣喜的转变。人们开始切实感受到“大班教学”的弊端性,而小班化教学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作为其教育教学的根本。如上海在“小班化教育“试验期,首轮试点校就提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并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比作“阳光普照”。2南京市在前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幸福每一个”)。3这相对于我国一直以来的“大班教学”来说,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大大地提高了,而学生个人在老师眼中的出镜率也得以提升。这种关注和关爱是每个孩子内心渴求的,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对于大班中接受教育的孩子而言,如果不是成绩优秀或成为所谓的“后进生”,得到老师关注的几率的确是微乎其微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感,一旦得不到恰当的引导,这些孩子就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心理体现。毫不夸张的说,这会对他们一生带来无法预计的不良影响。小班化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国在提升全美教育的质量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目的就体现了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不是只培养高分“人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都应该得到重视。

(三).“小班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班级规模的缩小,是真正地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进行的转化。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事实上,从古开始,教育的定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只是,曾经的班级授课为了适应机械化大工业生产对批量化人才的需求,在应试的大背景下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益”—投入及产出的效益和规模效益,一度忽视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遗忘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我国在新世纪提出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小班化教育正是实现这一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首先,小班化可以使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给予每一学生更多的关注,让更多学生得以参与。其次,小班化教学模式

2董蓓菲上海市“小班化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1(6).

3汪笑梅聚焦“每一个”实现小班化教育的效能:江苏南京市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0(9).

2/ 5

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间“教”与“被教”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此外,小班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并在对其个性化培养的同时关注其社会化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孩子们能在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学会自我思考的同时能和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养成自我的合作意识。

二、小班化教育的实施

(一).改变教师固有观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小班化教育需要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小班化教育绝非单纯班额的减少,也要认识到这并不是单纯为减少教师工作负担的手段。恰恰相反,小班化在增加了师生互动的密度和平度的同时,意味着学生提问频度会有所增加,所提问题也会变得丰富,有时甚至会超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如若小班化教育只注意了“量”的缩小而忽略了“质”的转变,那么这一新的教育模式也就没有了其实质意义。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小班化教学中自己的角色转变——从课堂的“控制者”向课堂的“管理者”!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从“教”到“引”的转变!从“唯我独尊”到“师生平等”的转变!认识到教育的重心应转变为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而绝不仅仅是“教书”。观念的转变能令我们清楚定位自己在“小班化”教学中的角色。其次,教师自我教学的提升目的并非纯粹教学成绩的提升。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而不是教材和教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令我们在面对不同学生时能从容教学的保证;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丰富化,有效地服务于育人目的的前提。

(二).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建构的构思

课堂教学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主渠道4。如何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摸索能取得实际效益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推行小班化的先决条件!在小班教学中,如何实现“质”的转化?从关注整体效益到关心个体发展?需要我们的教师队伍能摒弃固有的教学策略,改掉旧有的教学方法,构建适合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杜威认为,生产作业会是儿童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有助于相互信任合作的关系的建立。合作关系的建立又必须以学校的课堂作为载体,学生们在这个共同生活学习的共同体中共同成长和发展。佐藤正夫也指出,异质化共同体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让有不同观念的人相互理解、共同进步,建立和谐关系5。这正是小班化教学所需要的课堂组织形式,这样的课堂形式令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在建

4沈群慧小班化课堂教学规范的构建《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 (12)

5孙永丽探究小班化教学课堂活动形式《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3/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