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庸思想的内在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中庸思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庸思想的内涵、中庸思想与个人修养、中庸思想与家庭伦理、中庸思想与社会秩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庸思想的内涵是关键。

中庸思想强调“中”、“平衡”和“和谐”。

其中的“中”是指追求平衡的中间态度,既不偏激也不过于妥协。

中庸思想认为,只有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个人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

因此,中庸思想在个人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思想与个人修养密切相关。

个人修养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庸思想提倡个人在行为上追求中庸之道,即避免过于极端的做法,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个人修养的提升不仅能够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因此,中庸思想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此外,中庸思想与家庭伦理也有紧密联系。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中庸思想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关系。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平衡,避免过度争吵和冲突。

只有家庭内部的和谐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中庸思想在家庭伦理方面的应用对于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最后,中庸思想与社会秩序也有密切联系。

社会秩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中庸思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中庸思想提倡公正、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极端行为。

只有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状态。

因此,中庸思想在社会秩序方面的应用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中庸思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塑造,中庸思想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平衡和谐的道德准则。

只有在每个个体追求中庸之道的过程中,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状态。

论文: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代启示

论文: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代启示

论文: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代启示引言儒家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中国社会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庸被认为是一种兼容并蓄、平衡和谐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并展示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中庸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中庸思想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于孔子及其后学的思考与实践。

《中庸》是一篇短小精炼的文章,集中体现了儒家关于人与道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观点。

其主要内容包括道的认识与追求、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方面。

1.1 道的认识与追求中庸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强调人的修养应当与其追求道理相统一。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追求道德的完美,秉持善良、诚实和公正的原则。

1.2 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人际关系体系,从个人修身到家庭和社会治理,再到国家和天下的治理,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社会的平衡和谐。

人们应当注重品德修养,做到心地纯良、言行一致,以及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传统儒家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1 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庸思想倡导平衡发展和和谐相处的原则,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平衡,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

这种思想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2.2 个人道德规范的塑造中庸思想要求每个人追求道德的完美,并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

这种思想促使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反思,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从而使人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

2.3 政府治理和道德教化中庸思想对政府的治理及道德教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应当秉持公正、诚实和公正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同时应当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来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3. 中庸思想的现代启示传统儒家中庸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对于社会和谐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的研究心得如下。

一、中庸的内涵与意义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的是人的心性的平衡与调和。

中庸不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平庸,而是指人的心性的平衡与和谐。

在中庸思想中,人应该追求心性的平衡,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事物,达到一种内外统一、和谐共生的境界。

中庸思想对于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和冲突,而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人的平衡与调和,可以帮助人们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追求中庸,平衡自己的心性,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中庸思想与个人修养中庸思想对于个人的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庸思想中,个人的修养是追求心性的平衡与和谐。

个人应该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事物,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人。

只有当个人能够实现心性的平衡,才能够达到身心的和谐。

个人的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

一个修养良好的个人能够以身作则,对他人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中庸思想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中庸思想与家庭和谐中庸思想对于家庭的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在中庸思想中,家庭的和谐是追求心性的平衡与和谐。

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家庭事务,达到家庭的内外统一、和谐共生的境界。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不偏不倚地对待家庭事务,不偏不倚地对待家庭成员。

只有当家庭成员都能够追求中庸,平衡自己的心性,才能够实现家庭的和谐。

四、中庸思想对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和谐是指社会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中庸思想中,社会的和谐是追求心性的平衡与和谐。

社会成员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社会事务,达到社会的内外统一、和谐共生的境界。

中庸思想的哲学和现实意义

中庸思想的哲学和现实意义

中庸思想的哲学和现实意义一、中庸思想的产生背景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

他面对“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动乱,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伦理学说,企图通过施行仁爱、达到化解各种矛盾的目的,以重建政治社会秩序,是非常困难的。

因而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思想,以齐百家之语,集古圣之大成。

“中庸”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即中正、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和洽。

与“中庸”相关的概念有中和、中道等,都表达了中庸的思维模式。

二、中庸的哲学意义“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理解为中正、合适、标准,是先秦古籍中的通义。

关于“中庸”的含义,孔子解释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无过,也无不及。

朱熹引用程颢“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之观点,并作了一番解释。

作为标准的“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少哲学家在用“中”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叩其两端”,通过这个手段,达到用中道的目的。

“中庸”思想是主张维持质的稳定性,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折衷主义。

中庸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当然,古代推崇的“中庸”思想,归根到底是要把人们的行动与言行束缚在等级制度和道德模式中,要求既无过也无不及。

礼”以“制中”为用,所以又称“礼之用,和为贵”。

因此,所谓“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归根到底就是要时时处处按照“礼”办事。

可见,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把人们的视听言动束缚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之内,既无过又无不及。

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儒家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中庸”、“和谐”、“适度”等理念。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首先,儒家中庸之道倡导“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追求平衡。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很容易陷入极端思维和行为中。

比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自我实现与他人关怀的平衡等等。

儒家中庸之道提醒人们要避免过度追求某一方面,要在各种矛盾之间寻求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其次,儒家中庸之道注重“和谐”与“和平”。

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增多。

儒家中庸之道强调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要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利,要追求和谐共处。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再次,儒家中庸之道提倡“适度”之道,即适可而止,不过度。

在当代社会,消费主义泛滥,人们往往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儒家中庸之道告诫人们要适度消费,要珍惜资源,要保护环境。

只有在适度的生活方式中,人们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

此外,儒家中庸之道还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很容易迷失自我,忽略道德和品德修养。

儒家中庸之道提醒人们要注重修身养性,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儒家中庸之道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避免极端,追求平衡;要追求和谐与和平;要适度而行,不过度追求;要修身养性,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只有在这样的指导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发展。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儒家中庸之道,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儒家中庸哲学及现代意义

浅谈儒家中庸哲学及现代意义

浅谈儒家中庸哲学及现代意义浅谈儒家中庸哲学及现代意义儒家中庸哲学为现代文明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哲学范式,本文来谈谈儒家中庸哲学及现代意义。

摘要:中庸哲学作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适度精神与人文关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逐渐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

儒家中庸哲学或许能够为解决现代性之隐忧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中庸哲学;意义;现代性一、儒家中庸哲学的哲学内涵(一)中庸哲学的内涵《中庸》一书着重梳理了孔子中庸哲学的哲学,其内涵可用其中一句原文加以概述,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①儒家思想诞生之前,天命便已存在并在人类社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的诞生为人类摆脱天命的束缚开辟了道路。

孔子找到了从天命到人性的连接点,“天命之谓性”即是对这一连接点的高度概括。

在孔子看来,天命与人性是相通的,天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之物而是能由人掌握的人性。

这就将人类从被动接受天命安排的蒙昧状态中解脱出来,开始人自身掌握命运的历史进程,人的理性自觉及主体性开始显现。

但仅打通天命与人性的桥梁是不够的,孔子接着提出了“率性之谓道”。

这里的道即是人道。

人性的彰显是需要通过人道的贯彻来实现的,在这里孔子主张“率性而为”,根据人性的本真面目进行人道的贯彻。

孔子的人道也可称其为仁道,这是孔子一生推崇的。

但是孔子也敏锐地发现,人性是有等差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②因此他将人分为上、中、下三等并指出道德教化的作用就是引导“中人”向更好地方向发展,也即“修道之谓教”。

这里虽然表现出孔子思想一定的封建性,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中庸哲学的教化意味,这对社会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庸哲学的内在要求儒家中庸哲学除了本体论之外,还涉及另一重要议题:践行中庸哲学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功夫论。

由中庸哲学的本体论可知,每个人都是有本真之性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往往被金钱、物欲遮蔽了双眼,在利益、权势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迷失了自我。

中庸中的和谐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策

中庸中的和谐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策

中庸中的和谐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强调平衡与和谐。

中庸思想倡导人们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适度、平衡的状态,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出现,和谐观念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借鉴中庸中的和谐观念,寻找解决现代社会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中庸中的和谐观念中庸是一种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不偏不倚”的原则,主张尽量避免极端和偏激的行为。

和谐观念在中庸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即在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中寻求平衡和共存的状态。

和谐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中庸思想要求人们不偏不倚,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是在各种关系中寻求平衡。

这种平衡不仅仅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平衡,还包括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平衡。

2. 和睦:中庸强调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保持和睦。

和睦关系的建立需要人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以和谐的态度去处理人际关系。

3. 理性:中庸思想强调理性的思考和行为,要求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要权衡各种利弊,避免盲目从众或者偏激的行为。

理性决策和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尽管和谐观念在中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和谐问题:1. 社会分裂:现代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分裂现象。

这种社会分裂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

2. 环境破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环境问题的存在使得和谐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

3. 人际关系紧张:现代社会中,竞争压力和物质欲望的膨胀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个人主义的盛行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建立起富有和谐和互助精神的人际关系。

三、和谐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策为了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和谐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中庸中的和谐观念,提出以下对策:1. 推动社会公平:加强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的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变革也势不可挡,涌现出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使社会变得不安定。

作为一种传统的理论体系,《中庸》从表层现象看,可能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但它的内涵和精神对现在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庸》的意义是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它解释了什么是和谐,以及如何建立和谐。

它提出了“修辞有度”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哲学思想,提倡人们应该行为端正、正直善良,避免贪图虚荣、矜持谨慎。

它还指出,人们应该通过平等和公平的分配来建立和谐,不要追求物质的利益而忽视精神的完整。

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既重大又紧迫,《中庸》的理论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从一个更现代的角度来讲,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私有权,重视价值的发掘,平等互助,促进协调发展。

正如《中庸》所说,“主权有度”和“两岸同欢”,不仅是一种社会风俗,更是一种文化,为进入一个和谐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中庸》不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理论,也是一种职责观念。

它要求人们不断探索和学习,勤奋工作,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追求实现和谐的价值,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中庸》提倡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观念,希望人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在尊重社会风俗、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积极有建设性地参与社会发展,以真正落实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中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提供了指导人们走向和谐的思想和方法,为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只有当这些理论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中庸体会和心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旨在阐述“中庸之道”的内涵和应用。

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理念,强调天人合一、仁爱、礼制、诚信等方面,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对于中庸之道的体会和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中庸之道强调平衡和谐,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不让自己过度疲劳;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不做出过激的行为。

2.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不乱砍乱伐,不随意排放污染物。

3.仁爱:中庸之道强调仁爱之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强求他人。

4.礼制:中庸之道强调礼制,遵守社会规范,不违反社会公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公德。

5.诚信:中庸之道强调诚信,言行一致,不虚伪。

在个人行为中,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虚伪,不骗人。

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我深刻体会到它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体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领悟中庸之道的真谛。

中庸体会和心得篇2中庸体会和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采取不偏不倚、平衡和谐的态度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中庸之道的体会和心得:1.平衡和谐: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激、不过分。

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可以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偏见和失误。

2.尊重他人:中庸之道强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可以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包容、开放,避免冲突和误解。

中庸理念的现代意义解析

中庸理念的现代意义解析

中庸理念的现代意义解析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庸的核心理念中庸的核心理念是“中”和“庸”。

其中,“中”指的是恰到好处、平衡的状态,即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而“庸”则强调遵循常规、避免极端,即不偏离中道、不走极端。

中庸强调的是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保持恰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极端的偏向。

二、中庸的现代意义1. 稳定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中庸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

通过遵循中庸的原则,我们可以避免过度的个人主义和极端的意识形态,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和和谐。

2. 促进个人发展中庸的理念也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往往面临各种复杂的选择和压力。

中庸的原则可以帮助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遵循中庸的原则,个人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实现全面的个人发展。

3. 促进国际关系和谐中庸的理念也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冲突。

中庸的原则可以帮助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极端的偏向和对立。

通过遵循中庸的原则,各国可以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4. 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中庸的理念也对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往往面临各种诱惑和道德困境。

中庸的原则可以帮助个人在道德选择上保持恰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极端的行为和偏颇的价值观。

通过遵循中庸的原则,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公民。

三、中庸的实践方法中庸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均衡思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片面和偏颇的观点。

2. 和谐相处:在人际关系中,要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极端和偏激的言行。

孔子“中庸”思想及其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孔子“中庸”思想及其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孔子“中庸”思想及其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摘要:儒家思想中集中体现的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理想蓝图,以“礼用和贵”为格局构建,以“仁爱孝悌”为人性基础,以“德政教化”为治国方略,以“修己忠恕”为人格根本,以“中庸致和”为方法原则的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完整的和谐社会思想体系。

在这一思想体系中“中庸”思想堪称实现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中庸思想和谐社会建设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8-0090-02一、“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庸”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又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原则。

中庸作为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中庸之道”。

作为贯穿儒家思想始终的方法论的中庸之道,其精髓就在于平衡协调各种矛盾关系,以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

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庸之道”可谓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中庸”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执两用中——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的基本要旨便是“执两用中”。

这是孔子在总结舜的统治经验时提出的。

要求在思考一切问题时都必须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谨防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的片面性错误。

在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时,要兼顾矛盾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在认识和处理对立两端的关系时,要充分把握事物的“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实现事物的稳定与和谐状态。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叩其两端”就是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发现矛盾,加以推敲、综合、概括,使之得到圆满解答。

这表明孔子已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需要用整体原则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笔者认为,“执两”与“用中”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执两”是“用中”的基础和前提,而“用中”则是“执两”的目的和结果。

“执两用中”即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准并把握好一个最适当的“度”,以做到不偏不倚、兼顾两端、公允中正、准确适度。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其中,中庸之道作为其核心,从古至今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但在当代中庸时常被视为无所作为、消极保守的代名词。

本文通过从中国哲学史角度探寻中庸的本意,思考当下社会当代人对中庸的错误理解与运用,理解中庸之道的重要意义,对于素质的培养、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儒家中庸之道现代意义一、儒家中庸之美(一)中庸思想的形成发展1、中庸的释义关于“中”,《说文解字》认为:“中,内也”,即里面、中心的意思。

唐兰认为“中”是一面旗帜[1],代表的是具有抽象、标志性或是模范作用的人或物,能够把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从而引申出“中央”、“中间”的意思。

而雷庆翼认为“中”的本义是事物的中点或中部[2],有平衡和中央的意思从而引申出“正”,即不偏不倚的意思。

后来“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引为遵守、符合某项要求或规则标准。

而关于“庸”,王夫之《读四书大全》卷二[3]:“若夫庸之为义,在《说文》则云:庸,用也。

《尚书》之言庸者,无不与用义同。

”在这里“用”通“庸”,用就是能够做,可以做,因此可以把“庸”视为使用、施行、平易可行的意思。

2、中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庸”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观念之一,《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并为后世儒家编入《礼记》成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但在中唐之前,《中庸》并未受到充分地的重视,直到宋代才有儒家和佛家的大力推崇,至朱熹把《礼记》编定为《四书》之一,才确立了其在儒家经典中的特殊地位。

唐宋时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阶段,表现为佛教与道教势力日渐增强,形成了儒家与道家斗争激烈且愈演愈烈的局面。

从小被儒学熏陶韩愈极力推崇孔孟之道,为了弘扬儒学对道教和佛教进行过猛烈的批判,并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道统,开创道统观先河,主张仁义道德应一脉相传,以求恢复儒家的统治地位[4]。

浅析儒家中庸和谐思想对中国历史 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影响

浅析儒家中庸和谐思想对中国历史 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影响

浅析儒家中庸和谐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庸和谐思想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

恪守中庸、追求和谐是儒家的基本价值理想,它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文选择尝试从“中庸和谐”角度浅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和现实影响。

一、儒家关于中庸和谐的论述和意义何谓“中庸”?“中,正也(《说文》)”。

正,就是中正、不偏不倚的意思。

“庸,用也,从用,从庚;更事也(《说文》)”。

用,则指的是平常、常道和应用。

朱熹解释:“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表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和相互协调。

“和谐”就是“中庸”,中庸即是合理。

朱子说:“无一事不合理,才是中庸”。

“中”本身就是一种“和”,“中”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和”,达到一定“度”的“和谐”。

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行为规范与和谐发展两个方面:所谓行为规范,是指儒家把对中庸和谐的追求作为人生与社会的理想境界,表现为追求族群、邦国、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有序与协调,要求个人和社会要按照“礼”的道德生活规范和礼节仪式实践和运行。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强调社会秩序的作用,贵在使社会和谐。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特别强调“人和”。

儒家思想对中庸和谐非常重视,著作中讲中庸和谐的地方很多。

儒家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和平,才可能构建“家和万事兴”的局面。

但要实现中庸和谐,就必须依靠“礼”。

“礼”是儒家的重要价值观,实质上是儒家设计的社会规范和政治秩序。

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要求用道德感化世人、用礼仪规范大家的行为。

总结中庸范文

总结中庸范文

总结中庸引言中庸,即“中正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观念。

中庸的思想源自《论语·中庸篇》,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

它强调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在一切事物中寻求平衡和中正。

本文将探讨中庸的核心思想,并总结中庸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中庸的核心思想1.中和平衡中庸主张人的行为应该追求和谐的平衡。

在行为中,过度的任何一种情绪或行为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过于好斗或过于退让都是不可取的。

中庸倡导在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和谐平衡,避免极端的偏执。

2.中庸处世中庸提倡个人在处理事物时要顺应自然,尊重宇宙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庸主张人应该顺势而为,不过分地干涉和改变外部环境。

它强调顺应自然之道,与环境相融合,避免强行改变事物的本质。

3.中庸的道德观中庸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身行为的修炼上的。

中庸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逐渐向上的循环过程。

通过修身,个人可以达到和谐自洽的境界;通过齐家,个人可以实现和睦家庭的理想;通过治国,个人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通过平天下,个人可以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庸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1.平衡生活与工作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

中庸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通过寻求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中和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同时拥有更充实和满足的个人生活。

2.和谐人际关系中庸的思想也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起到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中庸的原则,避免极端的行为和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并以和谐的态度去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这样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减少冲突,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3.个人成长和修炼中庸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成长和修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追求中庸的道德观,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修炼方式将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指导。

4.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庸的道德观在社会层面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庸》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中庸》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中庸》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中庸”的思想,起源于上古时代。

《论语·尧曰》记载,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唯一告诫的话是,一定要做到“允执其中”,“允”是信的意思。

传位者说:如不真诚地实践“中”道,四海的百姓穷困,你的禄位就会永绝。

使用、奉行中道,是圣王相授受的经国大道。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庸”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中与庸及孔子的“中庸”思想(一)中与庸什么是“中”?什么“庸”?什么是“中庸”?“中”字的本义,有几种说法:像射箭中靶的形状;立木表测日影的正昃;像旗子,氏族首领立旗于中,以聚四方之人等。

《说文》:“中,内也。

从口、∣,上下通。

”这“中”字,相对于“外”来说是“内”,里面;在方位上,相对于四周来说是等距离的“中心”;在程度上,是相对于上等与下等的中等;在过程中,是相对于全程来说的“一半”;而相对于“偏”来说,那就是“正”,不偏不倚。

我们今天讲的“中庸”之“中”,即是指适中,正当,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标准。

“庸”字的本义,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大钟,通“镛”;有人说是城,通“墉”;有人说是劳义,通“佣”;有人说是功义,以钟记功等。

“中庸”之“庸”有三个意思:第一,何晏讲是“常”,程子讲“不易之谓庸”,即恒常而不易之理,变中不改变的道理;第二,朱子讲是“平常”,即平凡、平常之德,徐复观讲是每个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第三,《说文》:“庸,用也。

”就是运用。

郑玄讲,《中庸》这篇文章,是记中和之用的。

(二)孔子论“中庸”在孔子那里,“中庸”既是道德修养的境界,又是一般的思维方法论。

首先,我们看修养的境界。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

孔子称赞“中行”之士。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者一意向前,是豪迈慷慨之士,心地坦然。

狷者毫不苟取,不要不义之财,个性独立又有修养。

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深受人们的崇拜和追求。

它源自于《中庸》一书,这是一本由孔子的弟子撰写的经典著作,其中阐述了追求平衡、和谐和适度的思想。

中庸之道强调遵循天道自然和人伦道义,通过调和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中庸之道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准则上,还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职业发展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运用实例和理论分析,探讨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应用。

首先,将对中庸之道的概念进行解读,并强调其核心思想与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

接下来,将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探讨中庸之道的意义,解释为何中庸之道是人们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同时,还将讨论中庸之道在软实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职场管理以及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最后,将通过总结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应运用中庸之道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还将探讨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如何在一个多元化和快节奏的社会中实践中庸之道的思想和原则。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应用其中的原则和思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中庸之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通过平衡、调和和适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爱他人,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成功。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探讨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入手,为读者提供对本文内容的整体认知和期望。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中庸之道的概念和中庸之道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 2.1 中庸之道的概念该部分将对中庸之道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

首先,《中庸》作为一部经典文献,对中庸之道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节将引用相关文本,解释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中庸思想详解

中庸思想详解

中庸思想详解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道”、“中和”,即在各种事物的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中道”,即不偏不倚、不极端、不偏执,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下面将从中庸思想的起源、内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中庸思想的起源。

中庸思想最早是由孔子的弟子孟子提出的,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了“中庸”、“中和”等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孟子认为,中庸是一种处世的准则,是一种处事的方法,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孟子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道”,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道”,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2. “中和”,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和”,即在各种事物的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3. “不偏不倚”,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不偏不倚”,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4. “不极端”,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不极端”,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不偏不倚、不偏执、不极端,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

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

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深入研究了中庸的思想,并对其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首先,中庸强调“中”与“和”,即追求平衡与和谐。

中庸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中心,人类应该追求内外之和,身心之中。

在社会层面上,中庸主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与平衡,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种追求平衡与和谐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强调“诚”与“道”。

中庸认为,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只有通过真诚的态度和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同时,中庸还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只有人人遵循道德准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另外,中庸还强调“敬”与“义”。

中庸认为,敬畏天地、敬畏祖先、敬畏他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同时,中庸还强调义务与责任的履行。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中庸还强调“知”与“行”。

中庸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同时,中庸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中庸的思想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

中庸所强调的平衡与和谐、诚实守信、敬畏他人、知行合一等观念,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只有在这些基础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谐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利益分配不公、道德观念淡漠等问题,都对社会和谐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从中庸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和谐的路径。

首先,我们应该弘扬中庸的价值观念,树立平衡与和谐的意识。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追求内外之和,保持身心的平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追求各种力量的平衡与制约,避免出现过分集中或失衡的情况。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庸思想的心得,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庸的内涵与特点中庸,即“处于两极之间的正常状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各种境遇下保持平衡、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不偏不倚”的原则,既不偏向极端,也不偏向过于保守。

它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和处理关系时,要坚持中庸之道,追求和谐与平衡。

中庸思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人的内外修养:中庸思想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2. 强调道德伦理:中庸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修养,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要坚持道德的准则和原则。

3. 强调和谐与平衡:中庸思想认为,和谐与平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只有保持和谐与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二、1.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和谐与平衡,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处理社会问题时,人们应该以中庸之道为指导,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避免极端和偏激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中庸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修养,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要坚持道德的准则和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的缺失和道德沦丧问题日益突出。

中庸思想的倡导者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推动社会的道德建设。

3.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庸思想强调人的内外修养,要求人们在修养方面做到内外兼修。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修养,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成功。

中庸思想提醒人们要注重自己的内心修炼,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培 养 成为具 有 理想 人格 , 到至善 、 达 至 、 诚 、 至 至 道 、 德 、 圣 、 内外 之 道 的理 想 人 物 , 创 至 至 合 共
“ 中和 天地位 焉万 物育 焉 ” “ 平 和合 ” 致 的 太 境界 。 从 历史 的发 展来 看 , 中庸 ”应 是从 前 人 有关 “
怒哀 乐 之未 发 , 谓之 ‘ ’ 发而 皆 中节 , 中 ; 谓之 ‘ ’ 和 。
四书五经 , 开篇便 是 《 中庸 》 。朱 子 在 《 中庸 章 句・ 》 序 中说 到 ,中 庸 》历 选 前 圣 之 书 , 以提 挈 《 “ 所
纲维 , 开示 蕴奥 , 未有 若 是之 明且 尽者 也 。” 我认 为 中庸 并非 人们 所普遍 理 解 的 中立 、 庸 。 的主 旨 平 它
“ ” 礼 的行 为 ,庸 ” “ 在这 里做 “ ” 。 中庸 ” 用 讲 “ 的含 义
就是 使 自己的行 为适 宜 、符 合 实用 ,也 就 是符 合
“ ” 在《 记 ・ 礼 。 礼 仲尼 燕居 》 :子 日 : 而不 中礼 , 中 “ 敬 谓之 野 , 而不 中礼 , 之 给 , 恭 谓 勇而不 中礼 , 之 道 谓
中也 者 , 天下之 大本 也 ; 和也 者 , 下之 达道 也 。 天 致
中和 , 天地 位焉 , 物序 焉 。 在 这里 “ ” 已常常 万 ” 中 就
用作 指 人 的 内心 世 界 , 礼 记 ・ 记 》 如《 乐 所谓 “ 动 情 于 中 , 形 于声 ” 在 《 故 , 中庸 》 以用 “ 本 指 含 而 所 中”
因国泰民富而“ 之 , 乐” 闻经济之健康发展而“ 喜” 之 。在 国际上说 , 日本 内阁参拜 靖 国神社 、 知 闻美
国某 些议 员 的反 华 行 径而 “ ” , 与亚 非 拉友 怒 之 为
什么, 以什 么 为哀 , 以什 么 为乐 , 只有 人 才具 有 如 此丰 富多态 的感 情表 露 。 而这里 的“ ”在二 千多 人 , 年前 的古代 的仕人 眼里 , 当然 不 主要是 平常 百姓 ,
… …
子 贡越庸 而对 日 : 问将 何 以为此 中者 也 ? 敢 子
日: 礼 , 礼 夫礼 所 以制 中也 。 ” 由此 可 见孑 子 所 谓 L “ 是 以“ ” 中” 礼 的要 求 为标 准 的 。随着 “ 中礼 ” 的深
入 ,中庸 ” “ 又有 了进 一 步 的含 义 。如《 中庸 》 喜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乎 ”,礼 记 ・ ’《 中庸》 圣 人 “ 说 从容 中道 ”这 些 “ , 中
道 ” 是 中于道 , 于道 的意思 , 折 中调 和 、 间 都 合 与 中 道路 , 没有 直接 联 系 。那 么 , 家 的“ 儒 中道 ” 究竟 是

万 山
指“ 什么“ ” 中” 道 呢? 我认 为 , 个 “ ” 这 道 就是 “ ” 礼 。 儒家 所 谓 的 “ 中庸 ”应该 首 先指 的是适 宜 ,符 合

内心 的某 种状 态 , 即含 而 未发 的 内在要 求 , 一 也 另
方 面 ,中 ” “ 又是 外在 的 , 即表 现于 外部 行 为上 的 也
“ 中道 ” 合 于 礼 , , 内心 的“ ” 行 为 “ 中 是 中道 ” 前 的
3 02 01
; .硷 讨 熙 掺
} i Yl 1 ) { ;
提, 而行 为的 “ 中道 ” 则是 内心之 “ ” 中 的结果 。 笔者认 为 , 古人 在这里 说 中和观 , 实也 就是 其 以人 为本 。 因为 “ 喜怒哀 乐 ” 为人 的感情 , 种感 本 这 情 又应理解 为人 与外 物 问的关 系 , 欢什 么 , 慨 喜 愤
“ 喜怒哀 乐 ” 乎人之 自然 。 国内而言 , 民 本 就 见 工之 疾苦 则“ ” , 哀 之 见贪 官 的骄 奢淫 逸而 “ ” , 怒 之
未发 的 喜怒哀 乐 之情 是 为 了说 明 : 是 道德 准 则 , 礼 是根 源 于人 的含 而未发 的 内心 的。由此一 来 ,中 ” “ 就把 内外 贯 通起 来 了 , 方 面 “ ” 内在 的指 人 一 中 是
在 于修 养人性 ,其 主题思 想 是要 求 人 们 自觉 地进
行 自我 修养 、 自我监 督 、 自我教 育 、 自我 完 善 , 自 把
理 探 0 论 讨 0
_
“ 的思 想 发展 演变 而来 , L 首 创 , 其 具 体 中” 由孑 子 有 内容 的儒 家伦 理 道德 观— — “ 中庸 ” 。再 经后 来 的
儒 家充 实 发展 , 成为 了一 套儒 家 的处世规 范 。 于 对
儒 家来 说 , 中庸 ” 仅是 一种 伦理 道 德观 , 多 的 “ 不 更 是 一种 思想 方法 。 先 秦古籍 中 , 中” 在 “ 常见 的字 义
有三 : 一指 中间 、 中等 、 者之 间 ; 两 二指 适 宜 、 适 、 合
合 乎一 定 的标 准 , 用作 动词 ; 三指人 心 、 内心 , 人 即
的 内在 精 神 。 当今很 多人 把 “ 中庸 ” 解 为折 中主 理
义或 调 和 主 义 , 可能 就 是 把 “ 中庸 ” 中 ” 简单 的“ 字 理解为“ ” 中 的第 一 种 含 义 , 而 造 成 对 “ 故 中庸 ” 的 屈解 , 我认 为 , 中庸 ” “ ” “ 的 中 与上述 三种 含义都 有 关系 , 只有 把这 j 方 面的意 思贯 通理 解 , 能弄 清 才 “ 中庸 ” 的完整 含 义 。 “ 中庸 ” 的 “ ” 里 中 首先 是 “ 宜 、 适 、 乎 一 适 合 合 定 的标 准 ” 的动词 含 义 。这个 含义 我 们今 天也 在 用, “ 如 你这话 很 中听 ” “ 就 是这个 含 义 。 的 中” 在儒 家 典籍 中 , “ L 日 : 不 得 中道 而 与之 , 也 狂 如 孑子 ‘ 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