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功能角色分析与用例图

合集下载

系统软件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用例图+界面+文档)

系统软件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用例图+界面+文档)

ﻬ系统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 第一部分 概述1.项目名称及背景 ➢ 项目名称➢ 开发背景2.文档说明第二部分 任务说明1.功能概述2.用户环境浏览器(如IE 6以上版本)+网络 开发(生产)环境:1系统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M ohit第三部分需求分析1.实现功能➢系统用例图用户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管理员功能清单功能编号功能名称文中标题编号备注101人事管理101001 机构管理101002 部门管理101003员工管理➢普通用户功能清单2.用例说明➢ [用例1]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2]●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3]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描述●参与者用例图●●描述➢[用例6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7]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8]●用例图撤消删除回收站彻底删除●描述回收站:显示被删除的文件,可以撤消删除,也可以彻底删除文件。

●参与者//*参与者,参与用例的对象*// ➢[用例9]●描述文件搜索功能:可以按条件查询需要的文件。

●参与者//*参与者,参与用例的对象*// ➢[用例10]●用例图描述●●参与者●描述●●描述●参与者➢[用例13]●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14]●用例图描述●●参与者3.用例关系系统设计说明书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修订人修改日期备注第一部分概述1.文档说明本文档主要包括数据库详细设计和界面详细设计讲解,所以请认真阅读,以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2.系统需求概述整个系统中所有布局统一采用div布局,所有数据展示控件,如GridView和DataList都要有分页处理。

第二部分系统总体结构本系统采用了传统的3层架构实现,理解起来更简单,请采用3层架构的模式开发你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第三部分系统设计类图//*系统中主要的、关键实体类图,参考图如下*//➢[用例1]实现●时序图//用例1的时序图,参考图如下*//●描述界面设计1.公共模块界面设计说明:页面设计要求尽量使用div布局完成。

用例图设计:根据需求,绘制用例图,明确系统功能和模块

用例图设计:根据需求,绘制用例图,明确系统功能和模块

用例图设计:根据需求,绘制用例图,明确系统功能和模块
章节一:引言
- 介绍用例图的作用和重要性
- 引出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章节二:用例图概述
- 解释用例图的概念和定义
- 说明用例图的组成部分:参与者、用例、关系
章节三:用例图设计的步骤
- 第一步:需求收集和分析
- 说明需求收集的方法和工具
- 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 第二步:确定参与者
- 解释参与者的概念和作用
- 提供确定参与者的方法
- 第三步:识别用例
- 解释用例的概念和作用
- 提供识别用例的方法
- 第四步:确定关系
- 介绍不同类型的关系:包含、扩展、泛化
- 提供确定关系的方法
- 第五步:绘制用例图
- 提供用例图的绘制方法和工具
- 强调用例图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章节四:用例图的实例分析
- 选择一个实际的场景进行分析
- 根据需求和步骤,逐步设计用例图
- 解释每个用例的功能和关系
章节五:用例图的验证和调整
- 强调用例图的验证和调整的重要性
- 提供验证和调整的方法和工具
- 解释如何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改进
章节六:用例图的应用和扩展
- 介绍用例图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 解释用例图的扩展和演化的方法
- 提供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和参考资料
章节七:总结
- 简要回顾本文的内容和结论
- 强调用例图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 鼓励读者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用例图设计。

七步让你做好需求分析

七步让你做好需求分析

七步让你做好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目标第一步是与团队一起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这些目标需要从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审查,并且应该能够明确地解释给所有人。

一、了解业务需求首先,需要对项目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了解。

这包括对业务过程、业务规则、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分析。

在这个阶段,可以与业务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流程图、数据字典、用例图等来帮助理解业务需求。

二、分析用户需求除了业务需求,还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用户需求是指用户对系统或产品的期望和要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需求等。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通过竞品分析、市场研究等方式,了解用户的偏好和需求趋势。

三、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了更好地明确项目目标,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该文档应包括项目的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列表、性能指标、安全要求等信息,以及各种约束条件和假设前提。

在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需求的优先级。

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2.确保需求可行性。

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列举的需求应当是可行的,不要超出技术或资源的限制。

3.避免冲突和歧义。

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应尽量避免冲突和歧义,以免后续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

四、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在确定项目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沟通。

这包括业务代表、用户、开发团队、测试团队、运维团队等。

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各方的需求和期望,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项目成功完成。

五、制定项目计划最后,确定项目目标之后,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项目的时间表、里程碑、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和利益,确保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通过对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分析,制定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并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最终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可以更好地确定项目目标。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用例说明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用例说明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用例说明当我们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时,只空对空而不落到纸面上是不可以的。

过去,在面向过程的时代,我们绘制DFD图、流程图,以及编写流程说明来描绘这一部分分析;而现在,在面向对象的时代,我们则是绘制行动图、状态图,以及编写用例说明来完成这部分工作在这部分工作中,编写用例说明应当是最主要的工作,之后在一些关键部分辅之以行动图、状态图。

现在我们来看看用例说明应当怎样编写。

毫不疑问,做用例分析首先是要绘制出用例图(前面已经说过了)。

图形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形象生动地描述我们的分析,但它最大的缺点是会遗失许多的细节信息,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文字描述。

由于不同的人对用例的理解不同,格式也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的元素是一样的。

以上表格是我采用的用例说明格式,其中用例名称、用例描述、参与者、前置条件、事件流、后置条件是公认的、用例说明的基本元素。

用例标识:就是用例的编号,一般采用“项目编号-子系统编号-模块编号-序号”来编号。

用例名称:没啥可说的,就是用例图中该用例的名称。

注意用例的命名规则:用例名称通常是一个动词短语或短句,而不是一个名词短语。

它可以是一个动词(如:自动考核),一个动宾短语(如:提取存款),一个被动句(如:发票填报),或者一个主谓句(如:用户提款,这个不推荐,因为主语就是参与者,显得有些多余)。

用例类型:在我看来,不同类型的用例,其用例说明的格式是不一样的。

以上给出的是“业务操作”类用例的格式,它更加着重地在描述业务操作的流程。

而“查询报表”类用例则没有什么流程,它更加着重地在描述报表格式及显示内容(后面再给出)。

还有用例类型还包括“子用例”、“扩展用例”。

用例描述:对该用例的功能定义、要实现的业务需求,以及谁(参与者)应该如何使用进行描述。

同时,这部分还可以整体概述实现业务需求的主要流程,以及与其它用例、其它外部系统的关系。

通过用例描述,阅读者可以对该用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使用UML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使用UML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使用UML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技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需求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它有助于开发团队明确客户的需求,并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是一种常用的建模语言,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需求。

下面将介绍使用UML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和一些技巧。

1. 确定需求系统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明确客户的需求。

这包括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开发团队可以收集到关于系统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信息。

2. 创建用例图用例图是UML中常用的一种图形工具,用于表示系统的功能需求。

在创建用例图时,开发团队需要识别系统的各种角色和用例。

角色代表系统的不同用户或者系统的其他参与者,而用例则代表系统的功能需求。

通过用例图,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并与客户进行验证。

3. 编写用例描述用例描述是对每个用例的详细描述,包括用例的前置条件、主要步骤和预期结果。

编写用例描述有助于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并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4. 创建类图类图是UML中另一种常用的图形工具,用于表示系统的静态结构。

在创建类图时,开发团队需要识别系统中的各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类代表系统中的对象,而关系则表示类之间的关联、继承、依赖等。

通过类图,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并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5. 绘制活动图活动图是UML中用于表示系统的动态行为的一种图形工具。

在绘制活动图时,开发团队需要识别系统的各种活动和它们之间的流程。

活动代表系统中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过程,而流程则表示活动之间的顺序和条件。

通过活动图,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并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6. 进行系统验证系统需求分析的最后一步是进行系统验证。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验证系统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开发团队可以了解客户对系统需求的理解,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需求中如何画用例图

需求中如何画用例图

需求中如何画用例图UML用例图用例图主要用来图示化系统的主事件流程,它主要用来描述客户的需求,即用户希望系统具备的完成一定功能的动作,通俗地理解用例就是软件的功能模块,所以是设计系统分析阶段的起点,设计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创建和解释用例图,用来描述软件应具备哪些功能模块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用例图包含了用例和参与者,用例之间用关联来连接以求把系统的整个结构和功能反映给非技术人员(通常是软件的用户),对应的是软件的结构和功能分解。

用例是从系统外部可见的行为,是系统为某一个或几个参与者(Actor)提供的一段完整的服务。

从原则上来讲,用例之间都是独立、并列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包含从属关系。

但是为了体现一些用例之间的业务关系,提高可维护性和一致性,用例之间可以抽象出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和泛(generalization)几种关系。

共性:都是从现有的用例中抽取出公共的那部分信息,作为一个单独的用例,然后通后过不同的方法来重用这个公共的用例,以减少模型维护的工作量。

1、包含(include)包含关系:使用包含(Inclusion)用例来封装一组跨越多个用例的相似动作(行为片断),以便多个基(Base)用例复用。

基用例控制与包含用例的关系,以及被包含用例的事件流是否会插入到基用例的事件流中。

基用例可以依赖包含用例执行的结果,但是双方都不能访问对方的属性。

包含关系对典型的应用就是复用,也就是定义中说的情景。

但是有时当某用例的事件流过于复杂时,为了简化用例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把某一段事件流抽象成为一个被包含的用例;相反,用例划分太细时,也可以抽象出一个基用例,来包含这些细颗粒的用例。

这种情况类似于在过程设计语言中,将程序的某一段算法封装成一个子过程,然后再从主程序中调用这一子过程。

例如:业务中,总是存在着维护某某信息的功能,如果将它作为一个用例,那新建、编辑以及修改都要在用例详述中描述,过于复杂;如果分成新建用例、编辑用例和删除用例,则划分太细。

UML用例图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深度解析

UML用例图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深度解析

UML用例图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深度解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明确和理解用户的需求,为软件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而UML(统一建模语言)用例图则是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工具,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功能。

本文将深度解析UML用例图与需求分析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UML用例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UML用例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参与者之间的交互。

它由参与者(actors)和用例(use cases)两个主要元素组成。

参与者代表系统的外部用户、其他系统或设备,用例则表示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

用例图通过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过程。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UML用例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用例图帮助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交流,分析人员能够识别出系统的参与者和用例,并将其绘制成用例图。

用例图能够直观地展示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过程,帮助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用例图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明确系统的功能和边界。

通过绘制用例图,开发团队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并确定系统的边界。

用例图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明确系统的功能范围,避免功能的重复或缺失,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此外,用例图还能够帮助开发团队进行系统的需求验证和验证。

通过用例图,开发团队可以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功能,并进行需求验证和验证。

用例图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检查和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以及系统的交互过程是否符合用户的期望。

通过用例图,开发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需求中的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此外,用例图还能够帮助开发团队进行系统的需求管理和变更控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需求往往会发生变化。

通过用例图,开发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需求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UML用例图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指南

UML用例图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指南

UML用例图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指南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标是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基础。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UML(统一建模语言)用例图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分析师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用户行为。

本文将介绍UML用例图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工具。

1. 什么是UML用例图UML用例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功能和用户行为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用例(Use Case)和参与者(Actor)之间的关系来展示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用例图可以帮助分析师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开发系统。

2. 用例图的基本元素用例图包含用例、参与者和关系三个基本元素。

用例表示系统的功能或者用户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一个用户操作。

参与者表示系统的用户,可以是人、其他系统或者外部设备。

关系表示用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关联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等。

3. 用例图的绘制步骤绘制用例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系统的功能和用户行为,将其抽象为用例。

(2)确定系统的参与者,包括人、其他系统和外部设备。

(3)绘制用例图的框架,将用例和参与者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4)使用关系连接用例和参与者,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完善用例图,添加必要的细节和注释。

4. 用例图的应用场景用例图在需求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用例图可以帮助分析师和开发人员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开发系统。

(2)识别用户需求:用例图可以帮助分析师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3)辅助系统设计:用例图可以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用户行为,从而更好地设计系统的架构和模块。

(4)沟通和交流:用例图可以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理解系统需求和设计思路。

用例图设计:根据需求,绘制用例图,明确系统功能和模块

用例图设计:根据需求,绘制用例图,明确系统功能和模块

用例图设计:根据需求,绘制用例图,明确系统功能和模块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中,用例图作为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开发团队理解系统功能并明确系统模块。

本文将介绍用例图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用例图设计概述1. 用例图的定义用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功能和角色之间交互关系的图形化工具。

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和用户理解系统的功能,并明确各个模块的职责和关系。

2. 用例图的组成元素用例图由用例、参与者和关系三个主要元素组成。

- 用例(Use Case):用例是指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需求,用一个椭圆形图标表示。

每个用例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用以描述其功能和目的。

- 参与者(Actor):参与者是指与系统交互的用户、其他系统或外部设备,用一个小人形图标表示。

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用以描述其角色和功能。

- 关系(Relationship):关系是指用例与参与者之间或用例之间的交互关系,用实线、虚线或箭头表示。

常见的关系有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泛化关系。

三、用例图设计步骤用例图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需求收集、用例识别、参与者识别、用例编写和关系建立。

1. 需求收集需求收集是用例图设计的第一步,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的期望。

通过与用户积极互动,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后续的用例识别和设计。

2. 用例识别用例识别是根据需求收集的结果,将系统的功能需求划分为不同的用例。

每个用例都应该描述一个具体的功能,并具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3. 参与者识别参与者识别是根据需求收集的结果,将与系统交互的用户、其他系统或外部设备识别出来,并为每个参与者定义明确的角色和功能。

4. 用例编写用例编写是将识别出来的用例进行详细描述。

每个用例应包含用例名称、前置条件、正常流程、异常流程和后置条件等内容。

需求分析概述-角色类和角色实例

需求分析概述-角色类和角色实例

需求分析概述-角色类和角色实例软件产品最终是给一些用户来使用的,而用户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造成差异的原因包括了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的不同,使用习惯的不同,在软件目标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业务熟练程度不同。

不同的用户都有自己一系列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对电脑熟练程度不同的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要求,熟练程度低的用户可能希望有一个友好的界面,熟练程度高的用户可能更希望有快捷键或宏的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考虑到用户的差异性,将用户分类并研究用户类的行为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在做具体的需求之前,先将用户分局行为和特点进行分类,对于研究、收集用户的需求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表格列出一些原始的分类,然后不断的完善这个表格。

确认你的分类之间没有交集。

并充分描述用户分类的行为,目的,要求等。

在企业分析中,比较常见的分类可能包括,供应商,客户,部门等。

就像C 中的类和对象一样,我们把分析出的用户分类称为“角色类”,把实际的用户称为“角色实例”。

在得到用户分类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出用户代表,用户代表不仅仅是在需求阶段中参与项目,还必须对项目的全过程负责。

用户代表能够代表用户分类的需求。

抓住用户代表的需求就大致把握住了用户类的需求。

当然,需求分析还是需要在用户中做大规模的调查的,只是要把重点放在用户代表上。

确保和用户直接进行沟通!大家有没有玩过传话的游戏,可能看过。

一群人排成一列,一句话从排头挨个向后传,到最后,那句话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所以,一定要保证项目组能够直接和用户接触。

对于和用户直接沟通这一点,一般的针对特定企业的应用系统当然是不成问题,可是如果是开发行业软件,和用户直接沟通就成为一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有几种解决的办法:做大规模的市场调查,针对你的目标市场做市场调查,并根据统计学的理论建立你的数学模型。

这部分的工作效果最好,其性质有些象一些游戏公司会发布一些Demo版的游戏。

通过UML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通过UML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通过UML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流程与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需求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系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通过UML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1. 确定需求范围在开始需求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软件的需求范围。

这包括确定软件的功能、性能、界面、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收集并整理需求,确保对软件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绘制用例图用例图是UML中用来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化工具。

通过用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并识别出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绘制用例图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通过与用户的讨论,确定系统的各个用例,并将其绘制成用例图,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

3. 分析用例在绘制完用例图之后,需要对每个用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分析用例,可以确定每个用例的具体需求,包括输入、输出、处理逻辑等。

可以使用活动图来描述用例的具体执行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用例的需求。

4. 建立类图类图是UML中用来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的图形化工具。

通过类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系统中的各个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建立类图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通过与用户的讨论,确定系统中的各个类,并将它们绘制成类图,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需求。

5. 分析类在建立完类图之后,需要对每个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分析类,可以确定每个类的具体属性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时序图来描述类之间的交互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类的需求。

6. 确定系统约束在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约束条件。

这包括硬件环境、软件平台、性能要求等方面的约束。

通过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确定系统的约束条件,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需求分析方法 调研方法、用例分析、类图分析

需求分析方法 调研方法、用例分析、类图分析
文档考古—最贴近实现的技术 利:能够详细并直观地对数据流细节进行了解与分析。 弊:易陷入文山书海之中不可自拔,甚至常引起误导。 要点:应该让客户提供写有真实数据的文档。
需求调研方法
需求调研方法横向比较: 联合开发—最理想技术 利:客户及开发人员直接的头脑风暴是击破需求盲点的关键手段。 弊:成本高,如果缺乏控制,则会变成一次闲扯大会。 要点: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并能把控大局的主持人。
需求分析方法
引言
需求分析过程如右图所示:领域专家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调研方法
场景 用例
业务需求 描述
用例图
用例分析
系统分析师
领域概念模型
类图
类图
说明: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概要信息+用例描述功能需求+类图描述数据需求+ 非功能需求描述(性能等)组成。
需求调研方法
需求调研是需求分析过程中与客户交往最多一段时间,这阶段存在问题如下: 绝大部分客户不知道如何全面而又准确无误表达自己的需求 关注核心客户还是大多数客户 沉默的大多数与骑墙的大多数
用例级别:
高层用例:最顶级的业务逻辑图,描述整个系统的业务层面的事情 。 用户目标级用例:描述用户要实现的功能。 子功能用例:用户目标级用例的扩展&细化。
用例分析具体做法:
1.用例图 2.用例描述
用例分析:用例图
用例图:UML中要求的关键点:方框代表系统边界,每个角色(小人图形)通过线条 和与之交互的用例(椭圆)相连。
类图
类图:软件开发不同阶段使用的类图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即概念层、说明层、和实现
层 。需求分析创建类图是概念层类图描述应用领域中的概念 ,具体来说是业务类 实体,不考虑边界类、控制类,作用是描述系统的数据需求。此时的类图只有类名, 不带任何方法、属性,称为域模型类图。 域模型类图关注用户问题域的业务类图,描述类的基本结构和概念上的数据模型。

需求分析和用例模型

需求分析和用例模型
使用场合 ➢假如两个以上用例有大量一致旳功能,则能够将这个功能分解到 另一种用例中,其他用例能够和这个用例建立包括关系(如之前简 介旳饮料自动售货机)。 ➢ 一种用例旳功能太多时,能够使用包括关系建立若干个更小旳 用例。(如学生管理系统)
意义 有利于将来实现系统时,拟定哪些功能能够重用,在编写代码
时就能够实当代码旳重用,缩短开发周期。 注意:执行基用例时,每次都必须调用被包括用例。
用例旳辨认
➢ 用例图对整个系统旳建模过程非常主要,在绘制系统用例图前, 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 系统分析者必须分析系统旳参加者和用例,它们分别描述了 “谁来做”和“做什么”这两个问题。
➢ 辨认用例最佳旳措施就是从分析系统旳参加者开始,考虑每个 参加者是怎样使用系统旳。使用这种策略旳过程中可能会发觉 新旳参加者。
了工作效率?
用例旳辨认
➢ 还有某些与目前参加者旳日常工作无关旳问题,也能帮助发觉 用例
• ⑴ 系统需要旳输入、输出是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到 哪里去?
• ⑵ 系统目前旳这种实现措施要处理什么问题(可能用自动系统 替代手工操作)?
用例之间旳多种关系
用例图中,除了参加化关系,用例和用例之间有泛化关系、包括关系 和扩展关系。 1.关联关系 ➢参加者与用例之间一般用关联关系来描述。每个参加者能够参加 一种或多种用例。 ➢参加者与用例之间旳关联关系使用带箭头或者不带箭头旳实现表 达。
(2)仓库管理员负责产品旳库存管理。 涉及产品入库管理、处理盘点信息、处理报损产品信息 和某些信息旳设置。这些设置信息,涉及:供给商信息、产 品信息。 仓库管理员每天对产品进行一次盘点,当发觉库存产品 有损坏时,及时处理报损信息。当产品生产后,将产品进行 入库。当产品销售后时,产品进行出库处理。

如何进行编程技术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如何进行编程技术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如何进行编程技术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编程技术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和特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编程技术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我们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对需求的准确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1. 用户访谈:通过与用户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是结构化的面谈,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问答。

2. 观察用户行为:通过观察用户在使用现有系统或工具时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3.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对于系统功能和特性的需求和意见。

4. 原型设计:通过设计初步的界面原型,让用户参与评审和反馈,以进一步明确需求。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获得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整理成需求文档。

二、功能设计在进行功能设计时,我们需要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和特性,并确定系统的结构和交互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功能设计方法:1. 功能分解:将系统的整体功能分解为多个子功能,以便更好地进行开发和管理。

2. 数据流图:通过绘制数据流图,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以帮助理解和设计系统的功能。

3. 状态图:通过绘制状态图,描述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转换,以帮助设计系统的交互方式。

4. 用例图:通过绘制用例图,描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和功能需求,以帮助设计系统的功能。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和特性,并设计出系统的结构和交互方式。

三、需求变更和迭代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

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进行需求变更和迭代。

在进行需求变更时,我们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新的需求符合用户的期望,并能够在技术上实现。

使用用例图分析需求

使用用例图分析需求

UML Use Case Diagrams(用例图)
获取执行者:
UML Use Case Diagrams(用例图)
获取执行者:
UML Use Case Diagrams(用例图)
获取用例: 执行者要求系统提供哪些功能? 执行者需要读、产生、删除、修改或存储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类 型? 必须提醒执行者的系统事件有哪些? 执行者必须提醒系统事件有哪些?怎样把这些事件表示成用例中 的功能?
涉众利益
用例的进阶定义:
用例是涉众之间达成的契约,以执行者为达成特定 目标和系统交互的方式演绎
小结
了解用例图的组成 能够绘制用例图 理解如何确定用例,活动者
错误流
A1:验证失败 1系统提示验证失败,提示重新输入 2三次失败,拒绝访问 3成功,转选课事件流第5步 A2:课程不可选 1系统提示课程不可选及原因 2学生重新选课 3重新验证直到成功 4转选课事件流第10步
涉众利益
为什么后排座位要比前排的高些?
涉众利益
为什么从银行取钱要经过很多手续,而在家里却不要?
获取用例:
价值结果由系统生成
UML Use Case Diagrams(用例图)
获取用例:
业务语言而非技术语言
UML Use Case Diagrams(用例图)
获取用例:
用户角度而非系统角度
用例的粒度
用例不是面团
用例的粒度
把执行者的动作当成用例
把系统活动当成用例
用例的粒度
用例表征用户使用复杂度,与系统复杂度无关
用例图
用例关系
UML Use Case Diagrams(用例图)
书写用例文档 -- 用例模型的获取:
• 获取执行者 • 获取用例

UML用例图中的角色与参与者解析与使用方法

UML用例图中的角色与参与者解析与使用方法

UML用例图中的角色与参与者解析与使用方法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用例图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

在用例图中,角色和参与者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本文将解析和使用UML用例图中的角色与参与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角色的概念与作用在UML用例图中,角色代表了系统的内部或外部实体,它们与系统进行交互,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角色可以是人、组织、设备或其他系统等。

在用例图中,角色用一个简单的图标来表示,通常是一个矩形框。

角色在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们可以参与到系统的功能中,通过执行相应的用例来实现系统的需求。

其次,它们可以提供系统所需的信息或资源,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

例如,对于一个电子商务系统,用户可以是一个角色,通过登录、浏览商品、下订单等用例来使用系统的功能。

而供应商可以是另一个角色,通过提供商品信息、发货等用例来支持系统的运行。

二、参与者的概念与分类参与者是指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实体,它们可以是人、组织、其他系统或设备等。

在用例图中,参与者用一个小人的图标来表示,通常位于用例图的边界上。

参与者在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与系统进行交互,执行相应的用例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它们可以是系统的用户、管理者、其他系统的接口等。

根据参与者与系统的交互方式,可以将参与者分为主动参与者和被动参与者。

主动参与者是指主动发起与系统的交互,执行相应的用例。

而被动参与者是指被动地接收系统的请求或提供系统所需的信息或资源。

例如,对于一个社交媒体应用,用户可以是一个主动参与者,通过发布动态、关注好友等用例来主动使用系统的功能。

而推送服务可以是一个被动参与者,被系统用例请求来提供消息推送的功能。

三、角色与参与者的关系角色和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一个参与者可以扮演多个角色。

例如,一个用户可以同时是买家角色和卖家角色,根据不同的用例来执行相应的功能。

用例图这样画,3步让你做需求分析有理有据

用例图这样画,3步让你做需求分析有理有据

用例图这样画,3步让你做需求分析有理有据之前写《做产品,为什么要画这些图?》,介绍产品常用视图后,一直想深入介绍每一种图的用法,却生怕理解不到位,又不想当文字搬运工,迟迟不敢开写。

这次趁着打磨课程,逼自己猛啃几本书,结合这几年做产品的经历,总算提炼出自己的思路。

我首先要讲的是用例图,用例是 UML 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后续分析流程、设计功能,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本文先介绍为什么要画用例图,再为你解读用例图知识,最后用一个案例演示如何画用例图。

文章有点长,不过相信你看完,对如何做需求分析会有新的认识。

一、用例图有啥了不起做产品前几年,我很少画用例图,直到做数据中台,碰到的需求更复杂,我重翻《大象:Thinking in UML》找灵感。

读到用例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放着用例这么好的法宝不用,简直暴殄天物。

后来,我从业务调研开始,用用例的分析方法,把业务研究透、描述出来,系统该做成怎样,脑海里渐渐清晰。

当然,并非每个需求都得画用例图,简单的需求完全可以不用牛刀。

1. 用户视角用例的设计之初,是希望我们别老在系统内执着功能,而是跳到系统外,以用户的眼光看系统,思考什么情况下给什么人提供什么支持。

如果我们学会了用例图的分析思想,理解它的表达逻辑,至少能试着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

开启这种视角,才不会总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将用户搞晕,才能用业务方的语言去沟通,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去获取需求,转化为产品服务。

练习的办法,便是按用例的规则和方法,一点点做,逐渐转变思考的方式。

2. 场景化思维用例的另一个特点是,关注用户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这是典型的场景化思维。

这让我想起,以前给老妈换手机,要教会她使用,可让我头疼了。

每次跟她说,这是查号码、这是打电话、这是听歌、这是看视频等等,她都记不住。

我一度以为人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很难接受新东西。

后来,我反思自己,改变策略,只给她讲,她用手机会做的几件事情。

打电话,我只告诉她第一步按哪,第二步按哪,每一步有什么标记符号,再把常拨号码,设置成快捷键,每次只需一步操作。

UML中的用例图和用户需求分析的关系探究

UML中的用例图和用户需求分析的关系探究

UML中的用例图和用户需求分析的关系探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帮助开发团队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而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用例图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

本文将探究UML中的用例图与用户需求分析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用例图的基本概念。

用例图是一种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图示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用例图由参与交互的角色(Actor)和用例(Use Case)组成。

角色代表系统的用户或其他外部实体,用例则表示系统的功能或操作。

用例图通过展示角色与用例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团队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用户需求分析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它的目的是收集、分析和定义用户对软件系统的需求。

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开发团队可以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从而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用户需求分析通常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需求定义三个阶段。

在需求收集阶段,开发团队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在需求定义阶段,开发团队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规格说明。

用例图在用户需求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用例图,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用例图通过展示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帮助开发团队把握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操作。

用例图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操作,从而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用例图与用户需求分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用户需求分析提供了用例图的基础,而用例图则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开发团队可以收集到系统的功能和操作需求,然后通过用例图将这些需求可视化。

用例图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从而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功能角色分析与用例图(转)
在我们进行一系列需求调研工作的同时,我们的需求分析工作也开始启动了。

需求调研与需求分析工作应当是相辅相伴共同进行的。

每次参加完需求调研回到公司,我们就应当对需求调研的成果进行一次需求分析。

当下一次开始进行需求调研时,我们应当首先将上次需求分析的结果与客户进行确认,同时对需求分析中提出的疑问交给客户予以解答。

这就是一个需求捕获->需求整理->需求验证->再需求捕获的过程。

但是,当我们经过一番忙碌,将需求中的第一手资料从调研现场捕获回来以后,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分析呢?不少团队对此都比较迷茫,没有一个统一和有效的方法,往往采用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的方式。

一些问题想到了就做了,没有想到则忽略掉了。

实际上,需求分析不应当是太公钓鱼,而应当是拉网排查。

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对项目研发带来风险。

因此,我们应当采用一套成熟而完整的分析方法,稳步而有序地完成这部分工作。

不同类型的软件项目其分析方法可能存在差异,但一般来说,信息化管理类软件项目通常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功能角色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与业务领域分析。

需求分析不是一项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在需求分析的初期,我们对需求的认识往往是整体的、宏观的,随着分析工作的逐渐深入,一步步细化。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对需求的分析,首先应当从功能角色分析开始。

所谓功能角色分析,就是从一个外部用户的视角分析整个软件系统能够提供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到底是提供给哪些角色使用。

对一个系统进行功能和角色方面的梳理和分析,可以采用的比较主流的方法之一就是绘制用例图。

用例图是UML的4+1视图中的一种,准确地说就是那个“+1”。

用例图是贯穿整个面向对象分析/设计(OOA/D)的核心视图,它描述的是系统到底为用户提供了哪些功能,以及到底是哪些用户在使用这些功能,是沟通用户与技术人员的桥梁。

运用用例视图对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抽象、整理、提炼,进而形成抽象模型的过程称之为用例建模,而这个模型就是用例模型。

一般地,在一个用例图中通常有三种元素: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与系统边界(Boundary)。

用例描述的是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功能,也就是系统能为用户做什么,通常被绘制成一个椭圆;参与者,我认为称为角色更加合适,也就是系统为哪些类型的用户提供服务,他们都各自承担哪些不同的职责,通常被绘制成一个小人儿;最后是系统边界,也就是系统是对现实世界哪个范围的内容进行的模拟,它涉及到软件设计的工作范围与工作量,通常被绘制成一个方框。

但是,通常情况下系统边界只是一个概念而不用真正绘制出来,因为被绘制成用例的必然是系统内部的功能,被绘制成参与者的必然是系统外部事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例图中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人,还包括那些外部系统和自动触发器。

根据这样一个思路,我以往常常将外部系统和自动触发器绘制成一个小人,这常常令客户感到困惑。

随后我改变了思路,将外部系统和自动触发器绘制成另一种表达形式——类元符号表示法,并在构造型上标注为Actor。

上图是一个考核系统中一个子模块的用例图。

图中的用例就是这个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

注意,这里仅仅是在罗列功能而不表示它们之间诸如流程调用等相互关系,这是一些初学者常常犯的毛病。

参与者与用例通过实线关联起来,代表的是一种使用关系。

箭头代表的是一种导航,即动作施与的方向。

在这个用例图中,普通用户执行查询操作,查询系统提供的“预警监控单项查询”、“预警监控汇总查询”等查询报表;每日自动触发器触发自动考核功能,自动考核功能从“税收征管系统”这样一个外部系统中采集数据。

图中考核管理员和执法人员代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在这个图中体现的是一些共有的特性,即对这堆报表的查询,因此被绘制成继承自普通用户。

继承是参与者间唯一的关系,代表继承者拥有被继承者所有的功能与权限。

除了参与者以外,用例与用例直接也存在着一些类型的关系,这我们在后面详细讲述。

在绘制用例图时一个值得思考的细节是,用例是怎样通过分析获得的。

这个问题,在一些客户对信息化管理比较有经验的项目中不存在问题,因为在客户提供给我们的需求文档中就清晰地划分出了一项一项的功能。

这些功能可能会在日后的需求分析工作中有所调整,但它从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雏形,成为我们进行用例分析进而形成用例的依据。

但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对信息化管理没有经验的客户,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客户只能给我们一些管理目标、基本想法,其它的调研工作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做了。

这时,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首先从组织机构上划分清楚系统涉及哪些部门、哪些科室,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划分出来这些部门这各个科室的人员都扮演哪些不同职能的角色,以及完成哪些业务操作。

系统中的一个功能,在一般情况下是组织机构中某个(或多个)角色,为该机构某项业务流程完成的某个操作,并且这个操作应当有某个确定的结果(即产出物)。

而这个功能就是我们需要提取出来的用例。

虽然功能角色分析在整个需求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调整,但分析过程大体是这样进行的。

有人说,我们绘制的用例图拿给客户看不懂。

这样一个清晰明了的用例图,辅之以我们对图形的描述,客户怎么会看不懂呢?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将用例图的精髓弄明白,再加上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使得用例图画得不伦不类,客户当然就看不明白了。

现在我们看看用例绘制都有些什么常见问题。

1. 没有正确理解用例图的视角。

前面我反复强调了,用例图的视角是用户,也就是说,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观察的我们需要设计的系统。

从这个视角,用户看到的系统是什么呢?当然是一项一项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客户能够理解的、具体的、对客户存在价值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技术性的功能不应当出现在这里,或者应当描述为用户可以理解的文字,比如“自动考核”。

而那些应当绘制的用例,在取名时也应当站在用户角度去取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员工档案信息系统,以往我们总爱将用例取名为“添加员工信息”、“更新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这就是典型的技术人员编写的用例。

“添加员工信息”对于用户来讲应当是做什么呢——填写新员工资料;“更新员工信息”对于用户来讲又是做什么呢——更改员工资料;“删除员工信息”又是什么呢——员工注销。

不论是“填写新员工资料”、“更改员工资料”,还是“员工注销”,对于客户都是日常工作中需要完成的操作,将用例命名为这些名字必然为用户所理解。

同时,每一个用例对于用户来说应当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用户使用这个功能是要完成一项操作,或获得什么信息。

比如上图的“自动考核”会产生一批考核结果,执行“预警监控单项查询”可以获得预警监控结果数据。

2. 图形绘制杂乱无章。

一个系统,特别是一个大型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是繁杂的。

如果你想将所有的功能,不管粗的细的,都试图绘制在一个用例图中,几乎没人看得懂。

我们之所以将分析设计图形化,是因为图形能给人形象立体的感官,使人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但前提是,这个图形是主题清晰的、形象生动的。

因此,我们绘制用例图要学会拆分,由粗到细地一个一个绘制。

先整体的绘制,再划分成各个模块一个一个详细绘制,再进一步细化。

所以,描述一个系统应当有许许多多的用例图。

3. 用例是一个场景。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面对的是一个个长而复杂的操作流程,但在软件世界里,我们要将它们拆分成一个个的用例,怎样拆分?一个用例必须有一个场景,也就是时间相近、地点单一的一系列操作,并且这些操作最终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如上所示这个用例图,“申辩申请”就是过错责任人填写了一张申辩申请单,最终的结果是将申辩申请单提交给考核管理员;“申辩受理”就是考核管理员接收了过错责任人的申辩申请单并予以受理,当然另一个结果是对其不予受理,该申请单被退回给过错责任人。

每个用例都有确定的场景,明确的目的和结果。

功能角色分析是对系统宏观的、整体的需求分析,它用简短的图形绘制出了一个系统的整体轮廓。

但仅仅进行功能角色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它的基础上做更加详尽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