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例题精选(含答案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受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主要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

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婉、哀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指向比较明显,结合诗歌内容,很好判断是反衬的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既要写出用了什么手法,还原画面,还要写出要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联系诗歌内容,注意运用的手法。很明显就能看出该句所采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1、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为明显,只要抓住“秋阴”、“向暝”、“凄冷”、“寒声”、“雁影”这些重点词,即可确定情感类型。因为“秋”、“暝”、“凄冷”、“寒”均是表达凄情愁思的,而“雁”是思乡怀人的物象。下阕更深人去的凄清、孤灯映孤影,醉酒都醒,强化了旅思乡愁的表达。而末句“如何消夜永”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钟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钟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词中“荷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借啼鸟声声慨叹年华虚度的惆怅,衬托出作者孤身漂泊在行旅中的凄凉寂寞之感。

2、“荷花”表现了词人清操脱俗的品格。(或清高自好、高雅洁净、出淤泥而不染等亦可)。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孤独冷寂、浪迹天涯的艰辛,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反映了词人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解析】1、考查对词句的鉴赏。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漂泊生活为时已经不短了。

2是对全词的鉴赏。“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做自己的知己。于是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解析】1、词的上阕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

2、词的下阕大意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诗人为何有“寂寞壮心惊”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结合注释①了解到本诗写作时间是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但“边隅还用兵”,吐蕃回纥乘虚而入,战乱再起。战火已烧至雪岭一带,注释②告诉我们“雪岭”在成都西北,作者曾住在成都草堂。此时严武已去世,杜甫的生活失去依靠,他又开始了漂泊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机问题,而是面对“天地日流血”的战乱,发出“朝廷谁请缨”的疑问并由此产生了“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这样再概括出答案就容易了。

2、“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又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七、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独游南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