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建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它的成熟必然是由完全不成熟的初始形态经过不断地演变,历经一个复杂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即它的完全不成熟时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

(一)、栖身天然洞窟: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造化之功,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同时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原始人类在吃、穿、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依靠自然地恩赐,吃天然的野果、穿树叶裹兽皮,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的“家”,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原始人在选择天然洞穴时也有一定的选址观念,在他们看来,适合居住的洞穴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接近水源,以方便汲取生活用水和渔猎。

其次,洞口要高一些,以防止被水淹到。

再次,洞内必须干燥一些,以利于生活。

最后,洞口不应该朝向寒风吹来的方向。

基于上述条件,原始人居住的天然洞穴一般为钟乳石较少的喀斯特溶洞,并且大多位于湖滨或河谷地带,洞口一般高出水面20米以上。

至于洞口的朝向,基本都是背着寒风的,这一点也是现代建筑中被普遍遵守的规则之一(洞口已经变成大门)。

另外,从原始人的生活遗迹可以看出,他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是接近洞口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干燥,有充足的空气利于生存。

洞窟深处的低凹部分则用于埋葬死者。

(二)、挖土为穴,构木为巢大自然中没有那么多适宜居住的理想洞穴,原始人基于居住自然洞穴的经验,经过长期摸索之后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挖掘适宜居住的洞穴。

他们最初是掏挖横穴作为栖身之所。

黄土地带的台地断崖正式制作横穴的理想地段,因此成为穴居人类最早的聚居地。

横穴是在坡形崖壁上横掏洞穴,没有加诸其他人工附属构件,它是保持黄土自然结构的土拱,比较牢固安全,可满足遮荫蔽雨、防风御寒的初步要求,是最为简易、经济的一种穴居方式。

横穴出现一段时间之后,就向着竖穴和半穴居的方向转化发展。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史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史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史
历史时期
时间范围
建筑特点
主要建筑技术或代表建筑
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
距今约50万年至5000年
天然崖洞、穴居、浅穴居
-
建筑形态简单,以天然材料为主
封建社会初期
距今约4000年至公元前21世纪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
隼卯技术出现
建筑技术开始发展,出现简单的建筑工艺
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
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式建筑
青铜器、甲骨文
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出现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
封建会中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9世纪中期
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兴起
砖、瓦、木构等技术发展
建筑类型丰富,工艺精湛,出现大量经典建筑
近现代工业建筑前技术时期
19世纪40年代至1895年
工业建筑开始出现
外国人建造的第一座工业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1949年至今
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建筑技术不断创新
高铁、桥梁、超高层建筑等世界顶尖水准的建设项目
建筑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国际影响力增强
工业建筑类型出现,但技术相对落后
近现代工业建筑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895年至1937年
工业建筑门类增加,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厂房
民族资本企业涌现,工业建筑技术快速发展
工业建筑技术快速提升,建筑规模扩大
近现代工业建筑技术发展停滞时期
1937年至1949年
战争影响,工业建筑发展停滞
-
战争导致建筑行业停滞,技术发展受阻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摘要:中国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不可磨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艺术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不断积累和吸收外来的技术,并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从古代的城墙、宫殿、寺庙到现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国建筑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简要探讨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以及它们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建筑;历史;建设;发展一、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和木材建造房屋。

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河姆渡遗址就是新石器时代干栏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干栏式建筑(见图1)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造的高出地面的房屋,我国史书中将这种建筑称为干栏、高栏、阁栏和葛栏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这种建筑完美契合江南地区水多地少的特点,让当时的人们可临水而居,免于挖地基,也能在夜晚保护人们免于野兽的袭击。

河姆渡人在建筑房屋上部的空间时用柱和梁做成支架,来承托树木枝干结成的屋面,然后铺设茅草或树皮完成屋顶防雨遮阳的工程。

这种以粱柱为主的构架结构技术是建筑技术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奠定了传统木构古建筑的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河姆渡遗址时期就有榫卯技术的存在(见图2)。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建筑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

夏朝作为我国第一个朝代,受到当时生产力低下的限制,其建筑处于“茅茨土阶”阶段(见图3)。

“茅茨土阶”的意思是屋顶是茅草盖的,台阶是由泥土堆砌而成。

商朝由于冶铁技术的提高,在青铜器制作,文字的使用以及城市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所以商朝的建筑技术更为先进,其建筑的规模及数量较过去都更宏伟复杂,建筑类型也更多样,但仍是在夏朝“茅茨土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西周时期,受当时严格的等级观念所影响,其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分区明确的院落,按照登记建造和规划建筑物,并开始使用瓦片作为屋顶。

其“三朝五门”制度成为以后历代宫殿的布局原则。

中国建筑发展史大全(综合版)

中国建筑发展史大全(综合版)
序言1
中国建筑是以中国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 影响,其建筑形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 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 为中国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 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 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 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 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史前及先秦建筑
史前及先秦建 筑
史前建筑
殷商及西周建 筑
春秋战国建筑
南方史前建筑
北方史前建筑 偃师二里头殷
代宫殿遗址 城市
浙江余姚河姆 渡建筑遗址
半坡遗址
我国史前建筑特点
我国史前时期的建筑,“下者为巢,上 者为营窟。”
南方多为巢居,北方多为穴居(营窟)。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
我国的古建筑,最早的要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的史前建 筑了。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木构建筑。
都市之制:天子都
城“方九里,旁三
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 社,面朝后市..”。 盖自三代以降,我 国都市设计已采取 方形城郭,正角交 叉街道之方式。
偃师二里头殷代宫殿遗址
位于河南北部的偃师二里头的殷代宫殿遗址,是 迄今所知最早的完整的殷代宫殿遗址。
春秋战国建筑特点
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 为台。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 以登临远眺。台之纪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
殷商及西周建筑特点
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 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然周武王革命之
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故殷虚,感 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 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櫍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 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 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后代中 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 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 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 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 寺塔盛行。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 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 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 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 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 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 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 宫殿。 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 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 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
(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 •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 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 鲜、日本。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炀帝大业年间(605~618 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 桥。 唐代前期,于开元年间(714~741年)。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 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 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 (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 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 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中国古建筑史资料文档

中国古建筑史资料文档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一节 宫殿
一、宫殿的起源及其演化
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据史书记载, 此处是商汤建都的西亳所在。此后一直大隋朝,改用“三朝五门”的周制。 所谓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乃外朝— —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歧山风雏南周宫室,已明显 成为对称布局,围成几组院落的建筑群。如图: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
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社会:人们以群居的形式居住,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 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其中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两种: 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 房屋。晚期,穴居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居住方式。
(四)古代建筑的色彩有一定的等级从金-红-绿-蓝-青-黑依次递减。 从春秋起不断发展大致到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手法。但随着民族和 地区的不同又有若干差别。
第二讲 城市建设
发展概况 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劳动人民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据点,
也是统治集团的安乐窝,同时,城市有集中体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 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古代都城为了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所谓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郭 的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安全更为重要,于是从汉以后,只发展后者,各个朝 代赋予城、郭的名称不一:或称子城、罗城;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 国城。 筑城的办法,夏商时期出现了版筑夯土城墙,但夯土易受雨水冲刷,唐以后 用砖包夯土墙,明代砖的产量增加,开始普及。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 许多城市设有两道以上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矩形 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或”马面“。 一、规划思想 1、城市的概念: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为主通常是政治、 文化、经济中心反映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及各朝代典型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及各朝代典型建筑

我国建筑发展历程及各朝代典型建筑一、我国建筑发展历程我国建筑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漫长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在工艺技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融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新石器时代至商朝的建筑1. 新石器时代至蒙古航的建筑新石器时代至蒙古航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遗址中的房屋建筑。

这些房屋大多以竹木、泥土等天然材料搭建而成,形式简单,但却透露着原始建筑的独特魅力。

2. 商朝的建筑商朝的建筑受到了周围民族的影响,特别是与西方亚洲和南方的波斯湾地区有密切接触。

商代占城遗址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成为商代建筑的代表。

城市规划显示出农业社会对水利工程和城市治理的丰富经验。

商代建筑采用象征图腾为纹饰。

商代的石窟寺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重要起源地,这体现了商代文化的宗教特色。

三、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1. 周朝的建筑周朝的建筑风格延续了商朝的传统,但在建筑工艺上有所改进,更加工艺精湛。

建筑在材料上主要使用木材和泥土,建筑形式更加注重对称和谐,体现了周朝时期的社会秩序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逐渐多样化,地域特色明显。

如秦国城墙、楚国风格的园林建筑、越国的土山墓等,体现了不同诸侯国家的文化风貌。

四、秦汉至唐宋时期的建筑1. 秦汉建筑秦汉建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辉煌。

秦人注重实用、注重功能性。

秦汉建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影响了隋唐的建筑艺术和风俗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和道教寺观建筑表现了魏晋风俗文化的特征。

3. 唐宋建筑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成就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巅峰,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时期,建筑更加注重规模和气势,在设计上更加注重装饰和雕刻。

唐宋时期的建筑,无论是皇宫、佛寺、园林还是民居,都展现出了古代我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简介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简介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一、古代建筑时期旧石器时期,人们利用天然洞穴栖身。

新石器时期,人们开始建造简单的房屋,如半地穴式建筑和干栏式建筑等,以满足居住和防御的需求。

在南方潮湿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现的干栏式建筑;北方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多由半地穴居式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西安半坡遗址中的房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宫殿建筑成为高台建筑,大型建筑各自封闭而独立,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建筑制度,用以规范各种建筑的规模、方位和等级。

夏朝出现了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商代城址有了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西周时期发明了瓦,出现了半瓦当、铺地方砖和三合土墙体抹面,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已知最早、型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秦汉至三国时期的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台榭楼阁建筑精巧,砖石结构的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

例如秦始皇时修建的阿房宫,据记载规模极其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虽其真实面貌有待考证,但足以体现当时建筑的高超技艺和宏大规模;三国时曹操建造的铜雀台,也是当时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结构复杂,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建筑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佛教建筑大量出现,中国原有建筑形式吸收佛教建筑艺术,形成丰富多彩的寺、塔、石窟等佛教建筑,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使建筑风格变得圆润成熟,同时也出现了“胡化”现象,这些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外来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

隋唐时期,城市和宫殿的规模空前宏大,布局和造型都有很高水平。

隋代建造了长安和洛阳两座都城,运用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吸收南方先进建筑技术。

唐代则吸取隋朝经验,订立法规《营缮令》规定建筑等级,佛教建筑也愈加成熟,如大明宫、南禅寺大殿、山西佛光寺东大殿等,形成了完整、独立的建筑体系,影响并传播到朝鲜和日本都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规划严整,宫殿、官署、民居等分区明确。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建‎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它的成熟必‎然是由完全‎不成熟的初‎始形态经过‎不断地演变‎,历经一个复‎杂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即它的完全‎不成熟时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

(一)、栖身天然洞‎窟: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造化‎之功,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同时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原始人类在‎吃、穿、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依靠‎自然地恩赐‎,吃天然的野‎果、穿树叶裹兽‎皮,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的“家”,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原始人在选‎择天然洞穴‎时也有一定‎的选址观念‎,在他们看来‎,适合居住的‎洞穴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接近‎水源,以方便汲取‎生活用水和‎渔猎。

其次,洞口要高一‎些,以防止被水‎淹到。

再次,洞内必须干‎燥一些,以利于生活‎。

最后,洞口不应该‎朝向寒风吹‎来的方向。

基于上述条‎件,原始人居住‎的天然洞穴‎一般为钟乳‎石较少的喀‎斯特溶洞,并且大多位‎于湖滨或河‎谷地带,洞口一般高‎出水面20‎米以上。

至于洞口的‎朝向,基本都是背‎着寒风的,这一点也是‎现代建筑中‎被普遍遵守‎的规则之一‎(洞口已经变‎成大门)。

另外,从原始人的‎生活遗迹可‎以看出,他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是‎接近洞口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干燥‎,有充足的空‎气利于生存‎。

洞窟深处的‎低凹部分则‎用于埋葬死‎者。

(二)、挖土为穴,构木为巢大自然中没‎有那么多适‎宜居住的理‎想洞穴,原始人基于‎居住自然洞‎穴的经验,经过长期摸‎索之后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挖掘适‎宜居住的洞‎穴。

他们最初是‎掏挖横穴作‎为栖身之所‎。

黄土地带的‎台地断崖正‎式制作横穴‎的理想地段‎,因此成为穴‎居人类最早‎的聚居地。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建筑,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原始建筑主要是石器时代的房屋和城墙,以及青铜时代的宗庙和古墓等。

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开始,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鼻祖——商周的天子宫殿,其布局和结构成为后世宫殿建筑的基础。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秦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随后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的建筑继续发扬秦代的传统,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如悬空梁和斗拱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宫殿和宗庙,如洛阳宫和开福寺等。

唐朝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大唐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大明宫、大慈恩寺和法门寺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注重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

代表性建筑有宋城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和嵩阳书院等。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代表性建筑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

清代建筑注重庄重和精致,代表性建筑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等。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迅猛。

现代中国的建筑多样化,既有传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也有西方建筑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许多大型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工程都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变革。

从原始社会的简陋住所,到今天的现代化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历经了独特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代,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演变。

古代建筑在古代,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有着一定的地域特色。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基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古代中国,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寺庙、城墙和园林等。

早期的中国建筑以众多的木结构为主,被称为“悬空台”。

这种建筑形式特点鲜明,使用多种雕刻和彩绘技术,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族艺术的独特之处。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砖石和瓦片等新材料开始被广泛采用。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古代中国的建筑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随着秦代的建立和汉代的兴起,中国的宫殿建筑和城墙建设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长城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为中国古代的边防工程,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展,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标志。

唐宋时期,中国古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筑与诗词、文学等艺术形式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著名的山水诗词与古代园林的建设相得益彰,使中国古建筑的艺术性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改革。

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中国的古代建筑开始引入了其他材料和设计理念。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和寺庙建设充满了壮丽和雄伟的气息,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时期。

现代建筑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中国建筑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古代建筑的传统元素和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相结合,使中国的现代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20世纪初,西方建筑风格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民族工艺运动”到“折衷主义”,中国的建筑开始吸收西方建筑的元素,并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传统建筑元素。

1949年以后,中国的建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原始建筑---巢居
《韩非子· 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 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 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 滕文公》曰: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因此推测,巢 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 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礼记》载:“昔 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 ",可见“巢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 分开。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 筑遗址被发现,如浙江余杭县土筑祭坛, 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辽西建平县境内的神庙等。 这些发现,使人们对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 示对神的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 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建筑不仅具 有了它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 发展。
• • •
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建筑形象:重楼高耸,屋顶曲线 和鸱尾尚显幼稚
此时期建筑艺术及技术在原有的基 础上进一步发展,楼阁式建筑相当普 遍,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方面,额上 施一斗三升拱,拱端有卷杀,柱头补 间铺作人字拱,其中人字拱的形象也 由起初的生硬平直发展到后来优美的 曲脚人字拱。屋顶方面,东晋壁画中 出现了屋角起翘的新样式,且有了举 折,使体量巨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
中国建筑的发展
• • • • • • • • 原始社会建筑 先秦时期建筑 秦汉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隋唐五代建筑 宋辽金建筑 明清时期建筑 近代时期建筑
原始建筑---穴居
《易· 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旧石 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 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 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 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 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 筑也开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 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 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 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黄河流域 (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 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 灰质, 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同时,在黄 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 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山西还发现了“低坑 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 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 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 代替。

中国建筑行业变迁史

中国建筑行业变迁史

中国建筑行业变迁史
中国建筑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变迁和发展,从最初的传统建筑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建筑业。

20世纪初,中国的建筑行业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结构强度和抗震性较差。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建筑行业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建筑工程得到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建筑材料也由原来的土、砖、木等传统材料,逐步发展成现代化的混凝土、钢筋、玻璃等材料。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创新和改革不断涌现。

建筑设计、制造和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多种创新的建筑材料不断涌现。

今天,中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建筑业,在各种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未来,中国建筑行业将继续朝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建筑业发展史

中国建筑业发展史

中国建筑业发展史中国建筑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文化,如中国的古代建筑工艺和奇迹,如长城、故宫等。

然而,现代中国的建筑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筑业开始从战争时期的破坏中恢复,并逐渐发展。

在建设中国的新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下,建筑业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展开,形成了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的建筑业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工业建设上。

如大型水利、发电、交通等工程。

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并组织培训,以满足国内建筑需求。

同时,中国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以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1980年代,中国的建筑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外国的建筑公司和投资者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引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城市和住宅区,形成了城市化的浪潮。

同时,国内的建筑公司也发展迅速,开始参与大型工程和国际竞标。

1990年代至今,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改革。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空前扩大,大量的高层建筑、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相继涌现。

同时,中国开始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

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如钢结构、混凝土、节能玻璃等。

同时,中国的建筑设计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如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现代再创造,以及国际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参与。

总体来说,中国的建筑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建筑质量不稳定等。

因此,中国的建筑业仍需要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的发展模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奠基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汶口文化开始,概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砖石、木材和泥土来建造简单的住所,如土坯房和竹木构架房。

这些建筑以简单实用为主,没有特定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从商代开始,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商王朝的宫殿和祭祀建筑。

商代宫殿建筑以殿堂、庙宇和祭祀场所为主,采用了独特的梁柱结构和砖石建造技术。

此外,商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的布局和位置,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后的周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时期,周代的建筑在商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周代的建筑特点是以宫殿和城墙为主,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梁柱结构和装饰技术。

周代宫殿的建筑规模也比商代更大,布局更加精细。

此外,周代还开始兴起城市建设,城墙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代建筑开始兴起。

秦代建筑以宫殿和陵墓为主,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繁复。

秦代陵墓建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随着西汉的兴起,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西汉时期,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建筑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西汉建筑注重建筑的气势和雄伟,宫殿和陵墓的规模更大,装饰更加精美。

此外,西汉时期还兴起了园林建筑,如汉代的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华清池等。

随着东汉的衰落,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逐渐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化,宫殿、陵墓和寺庙建筑都有所发展。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兴起了佛教,佛教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品味。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最早的建筑形式是以土木、石头和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原始建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建筑风格也逐渐丰富多样。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建筑、中古建筑和近代建筑。

在古代建筑时期,主要以宫殿、寺庙和墓葬为主要类型,代表作品有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风格简洁而庄重,尊崇自然,追求和谐与平衡。

中古建筑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中国建筑风格逐渐向宗教建筑倾斜,形成了具有佛教特色的寺庙和塔式建筑。

著名的大雁塔、鸡鸣寺等建筑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貌和艺术魅力。

近代建筑时期,中国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开始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

现代建筑如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外滩等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创新和时尚。

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建筑理念和设计风格。

中国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谐。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形式的塑造,建筑线条简洁流畅,风格优雅端庄,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在设计上体现了高超的技术和美学水平,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榫卯结构,横梁纵榫相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对建筑材料的保护和利用,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建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希望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能够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瑰宝。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2>民间建筑水平提高——延续南宋建筑风格
《鲁班营造正式》——总结江浙一带经验
<3>砖普遍运用于地面建筑
长城、北京故宫史皇城(现档案馆) 明洪武年间南京灵谷寺无梁殿(砖拱) 琉璃:大同九龙壁、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 空斗砖墙
3.建筑群的成熟:
园林——《园冶》 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4.建筑艺术风格:
1.历史背景:
蒙古帝国——游猎生活——圈地 农业、工商业停滞
2.木构架:大胆、草率、简约
• 减柱法、移柱法 • 外檐大额作,内檐去斗拱,柱梁直接交接 • 采用天然大弯木
二、明代
1.历史背景:
朱元璋国策——恢复唐宋风格
2.建筑技术:
<1> 木构——注重整体性和规范性:
• 沿用元代柱梁交接,建筑结构整体性加强 • 官方建筑中看不到减柱造,平面布局整齐
平直,无侧脚——比较呆板。 唐:8/1000升起 10/1000侧脚——舒展、稳重 商品发展——“通俗小说” 艺术“世俗化”——苏式彩画
三、清代
文化背景:怀柔政策——对外宽容:联姻 对内高压,“文治武功”
1.建筑群:
• 住宅类型丰富 • 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 藏传佛教建筑发展——拉萨布达拉宫
2.科学技术:
•有规则地使用土地、天文历法 •整理河道 防洪 挖沟灌溉
3.建筑状况: 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2. 建筑状况:
•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 技术发展——线的艺术
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
栖霞山舍利塔、广东光孝寺铁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的朝
代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性闻名于世,在世
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介绍中国建筑的发
展历程。

一、古代建筑
古代中国的建筑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的商朝时期,当时
的建筑以巨大的祭祀建筑和墓葬为主要特征。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土木
结构,以实现更大的稳定性。

随着周朝的兴起,宫殿建筑成为了主流。

周朝建筑的代表性作品是
周公旦在今天的西安市修建的周城,由土台、旅园、宫城和墙垣组成。

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和地位。

汉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汉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表性的作品包括洛阳白马寺和成都杜甫草堂。

洛阳白马寺以其壮丽的
佛塔和雕塑而闻名,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典范。

成都杜甫草堂则是中
国文人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环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二、唐宋时期的建筑
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建筑师和工匠在这个时
期出现。

唐代的建筑以大规模的宫殿和寺庙为主,如大明宫和法门寺。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和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

宋代的建筑风格相对保守,更注重建筑的精细和细节。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北宋的净慈寺和南宋的灵隐寺。

净慈寺以其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而闻名,灵隐寺则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结构而受到推崇。

三、明清时期的建筑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期。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传统,但也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和细节。

明代的代表性建筑是北京的故宫,这座宫殿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致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清代的代表性建筑是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结构而被世人所称赞。

四、现代建筑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西方建筑风格和现代技术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的建筑师们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包括北京的鸟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其独特的外形和结构成为了世界建筑的典范。

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其悬臂式结构和全玻璃外观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美感。

总结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悠久而独特,从古代的土木结构到现代的创意建筑,各个时期都有其特色和贡献。

中国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建筑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世界建筑史撰写新的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