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内部压力与政策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内部压力与政策走向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稳步增长,调控宏观成果日益显现。
同时,必须注意到目前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如国际债务危机、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价格压力持续、局部地区风险暴露等各种问题可能会阻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因此,在保持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要根据最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积极贯彻“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原则,力争让我国经济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流动性;宏观调控;美联储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走势。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稳步增长,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形势转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社会货币信贷水平企稳,经济增长模式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开始逐步调整,这都是我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工作的成果。
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可能阻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因此,我国政府在保持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将根据最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积极贯彻“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原则,力争让我国经济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持续良性发展。
一、外部环境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重创了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救援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直接提高总需求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间接支持总需求的复苏。
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刺激政策延续的过程中,政策的边际效应却不断下降,特别是全球实体经济无法吸收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全球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总需求的扩大、流动性的过剩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频发,使得全球物价指数不断上扬,全球经济面临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本轮通胀具有基本面需求扩张、货币过度释放以及要素价格上涨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消除,通货膨胀将在中期内高位维持。
必将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造成扭曲,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甚至引发经济社会问题。
2011年全球经济出现普遍性的通胀压力,全球通胀表现为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升。
黄金、铜、锡等金属创出历史新高,橡胶、糖、棉花、咖啡等商品也达到新高,其他大宗商品涨幅十分惊人。
衡量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的CRB指数已经在2011年3月初创下了历史新高,目前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原油在北非变局的冲击下,也创出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反弹新高。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2009年
2月的40.5美元每桶上涨至2011年10月17日的113美元每桶,涨幅近180%。
黄金从2008年底的730美元每盎司上涨至2011年10月17日的近1670美元,涨幅超过100%;伦铜从2009年3月2820美元每吨上涨至2011年10月的近7600美元,涨幅超过160%;中国原油进口均价从2009年初期至今上涨超过120%,2009~2010年两年原材料价格普涨30%~50%。
全球流动性宽裕的状态决定了通货膨胀不是一个短期现象。
美国6月底结束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仍然维持低利率。
全球流动性仍然宽裕,决定了通货膨胀没有大幅下降的货币基础。
而欧洲中央银行在4月和7月初两次提高了基准利率,再次加息需要进一步观察两次加息的政策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政策等待时间,且提高25个基点对欧洲以及全球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美联储对于退出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非常谨慎,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
虽然美联储有维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两个任务,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通胀仍然不是主要威胁,美联储更加看重的是就业市场的复苏。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环境还比较复杂。
从内部来看,就业市场不振、房地产市场脆弱。
从外部来看,中东、北非的政治乱局和欧元区的债务危机都有可能打击美国消费者的信心,延缓经济复苏的进程。
美国2011年上半年GDP增速为0.9%,是两年多前正式结束衰退以来最差的半年表现。
近来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也显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增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进入所谓的“政策观察期”是美联储明智的选择。
7月14日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曾表示,目前经济形势比此前预期更为严峻,美联储已做好两手准备应对未来形势,以确保持续复苏。
所谓“两手准备”,即美联储在宏观经济走强的情况下,将逐步启动退出政策;在经济走弱的情况下,将执行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政策。
在9月28日,他又暗示如果美国通胀率或者通胀预期大幅下滑,美国或将需要通过非常规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即QE3的可能性。
再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近期新兴市场国家CPI同比、环比均大幅上升,通胀压力明显。
中国公布的9月份CPI仍处于6.1%的高位。
其他新兴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韩国、泰国等9月份CPI增速也都处于高位,新兴市场国家为抑制高通胀的压力还将继续深入政策调控。
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实际利率多在-5%至零附近,这说明了过去一年多的加息步骤仍然滞后于通胀的上升,货币条件仍然未能达到压低通胀的程度。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过热的迹象能否扭转,在内部取决于调控政策的深度与力度,而在外部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发达国家的货币收紧程度。
从目前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通胀水平的高企和维持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由于通胀水平高位维持甚至不断攀升,将恶化生产和消费的运行秩序,同时
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甚至引发资产泡沫。
为此货币政策当局大幅提高基准利率,同时紧缩公共支出,紧缩政策有助于新兴经济体缓解本国和全球的通胀压力,但无法根除通胀的根源同时也可能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面临硬着陆。
目前,印度、巴西、俄罗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紧缩政策。
巴西今年年内连续加息5次,基准利率达到12%,同时在2011年削减公共支出300亿美元(占其GDP1.2%),印度自2010年3月以来连续加息12次,基准利率达8.25%。
自2010年10月19日以来,中国也已连续加息5次。
越南在2011年也连续加息将再融资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升至15%,为亚太地区最高利率水平。
新兴经济体面临真实需求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以及内部要素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通胀水平难以短期下调。
如果美、欧、日经济增长相对较慢,那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外部需求可能不足,在持续紧缩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经济走势
经济数据解读:中国经济已从快速复苏阶段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背景下,经济稳步增长,物价继续攀升。
2011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连续三个季度增速出现回落,但经济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同时物价继续快速上涨,受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
2010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2.9%;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2%。
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放缓。
2011年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
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有所延缓;今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6个,持平的城市有30个,同比涨幅回落的城市有40个。
货币市场方面,社会货币供应增速回落,新增贷款继续趋缓。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8.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6.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7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2.3和12.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2557亿元,同比少投放1045亿元。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余额5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6%。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
目前市场利率较年内高位已有所下降。
9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74%,比上月上升0.44个百分点,比年内最高的6月份回落0.82个百分点,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月上升0.37个百分点,比年内最高的6月份回落了1.19个百分点。
资金流入方面,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77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425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430亿美元。
9月份新增外汇占款2473亿元,较上月环比下降34%,这可能意味着9月份有少许资金出逃。
我国今年7至9月份的外汇占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这可能因为近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充满不确定性,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际游资出于避险或投机的目的进行跨境流动。
与此同时,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7亿美元,三季度增长41.92亿美元,其中9月份当月外汇储备减少608亿美元,这是去年5月份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是由货币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造成的。
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549元人民币。
总体而言,货币流动性充裕但货币效率下降。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
今年央行进行了较为频繁的货币政策调控。
7月7日,央行再一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是今年第三次加息。
6月20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的第6次上调。
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中小金融机构达到19%。
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可一次性冻结银行系统3800亿~3900亿元资金。
风险与挑战:当前环境还十分复杂,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应予重视的问题。
一是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
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恢复增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复苏业已巩固,宏观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增强,加上利差、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不排除少量“热钱”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流入。
二是通胀压力上升。
在目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内外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冲动以及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趋升等结构性因素在多方面助推通胀预期。
三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较重。
贷款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增大。
房地产调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落实过程中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欧美经济走势、债务危机进展、货币政策松紧程度是今后一段时间海外经济的聚焦点,也是关系到中国出口形势、人民币走势以及中国输入性通胀情况的关键。
由于美国经济数据令人堪忧、美国债务情况远差于欧洲、欧美利差持续存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
而美元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其持续的超发和贬值,也将是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困境。
三、政策导向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以稳为主。
尽管目前市场货币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对外贸易形势恶化,并出现宽松货币政策的声音,但目前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动引导。
鉴于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时期、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巨大等因素,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依然以稳为主,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增加消费扩大内需。
我们可以从中央一系列举措中看出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策导向。
早在去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表明货币政策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是为了遏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恢复经济的正常增长;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的则更多是为了应对流动性增加过快、价格上升过猛和通货膨胀预期走高。
从而,将在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新增信贷投放等方面都有可能收缩;同时,央票发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工具的调节作用将增强。
由“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实际上是政策组合发生了变化,意味着过去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告一段落,将实行一种新的政策组合。
新的政策组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稳定价格总水平及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今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6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要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三是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四是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做好就业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五是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加大对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六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22日也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指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要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深化医药卫生、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农村、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
2011年7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召开年中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紧抓房地产贷款风险;扎实推进贷款科学化管理;全面防控其他重点风险,特别是影子银行的风险;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完善监管制度机制。
四、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复杂环境和政策导向,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政府在保持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只有继续贯彻“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方针,根据最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进行调整,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在复杂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成功实现软着陆,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