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无人机飞行中的高度与距离控制技巧

无人机飞行中的高度与距离控制技巧

无人机飞行中的高度与距离控制技巧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

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无人机的高度与距离控制是飞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和掌握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无人机飞行中的高度与距离控制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操作无人机。

一、保持适当的高度在无人机的飞行中,保持适当的高度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高度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判断。

在航拍中,较低的高度更有利于拍摄到更清晰的画面细节;而在其他应用场景中,需要根据地理条件和安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高度。

其次,要注意飞行过程中的高度变化。

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可能会受到气流、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度的变化。

为了保持稳定的飞行,可以使用无人机自带的高度定位系统,或者手动控制无人机的油门来保持所需的飞行高度。

最后,根据相关法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遵守最低安全飞行高度的规定。

这样能够保障无人机飞行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二、掌握飞行距离的技巧掌握飞行距离的技巧同样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飞行距离的技巧。

首先,利用无人机的遥控器或飞行控制器上的操纵杆控制飞行距离。

通过手动操作飞行器控制杆的前后移动,可以实现无人机的前进和后退,从而控制飞行距离。

其次,根据飞行器的慣性原理,处理高速飞行时无人机距离的调整问题。

当无人机以较高的速度飞行时,它会因为惯性原理而需要较长的距离来制动。

因此,在高速飞行时,需要提前减速并适当增加飞行距离,以确保安全和操作的灵活性。

最后,根据飞行任务的需要,使用无人机的自动导航系统来控制飞行距离。

现代无人机通常具备GPS导航功能,可以通过预设目标点、高度限制等参数,实现自动飞行和距离控制。

这样能够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提高飞行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无人机的高度与距离控制技巧对于飞行过程中的安全和效果至关重要。

在飞行任务前,飞行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高度和飞行距离,并在飞行过程中灵活应对。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在当今世界迅猛发展,成为了航空领域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未来的挑战。

一、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军事应用。

早期的无人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和打击任务,需要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来实现自主飞行。

随着飞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逐渐广泛应用于航拍摄影、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领域。

二、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1. 航拍摄影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航拍工具。

通过精确的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可以在空中稳定飞行,并搭载高清摄像设备进行拍摄。

航拍摄影已经成为电影、广告、旅游等行业的重要工具。

2. 物流运输无人机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可以用于物流运输领域。

通过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可以自主飞行并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例如,亚马逊公司已经开始测试无人机进行快递服务。

3. 农业植保无人机可以携带植保喷雾器等设备,实现农田的精准植保。

飞行控制技术可以使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保持稳定飞行,并根据农田需求精确控制植保剂的喷洒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挑战1. 安全性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飞行意外、碰撞等安全风险。

因此,如何确保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改进飞行控制算法和系统,以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

2. 环境适应性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需要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如强风、恶劣气候等。

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更加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使无人机能够稳定地飞行在恶劣环境中。

3. 法律法规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对其法律法规的需求。

如何制定合理的无人机管理政策和规则,以确保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也是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也会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发展方向:1. 自主化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和自主性。

无人机技术的飞行控制与路径规划方法

无人机技术的飞行控制与路径规划方法

无人机技术的飞行控制与路径规划方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与路径规划方法是保证无人机安全稳定飞行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技术的飞行控制与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和现代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方法。

一、PID控制方法1.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PID控制,即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误差信号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组合调节,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无人机中,PID控制方法被广泛用于飞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2. PID控制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中,PID控制被用于控制无人机的横滚、俯仰、偏航和升降等动作。

通过对每一个动作进行PID调节,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稳定悬停、轨迹追踪和特定动作执行等功能。

3. PID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优点:PID控制方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控制方法,易于理解和实现。

它能够快速响应系统变化,并保持稳定控制。

缺点:PID控制方法在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或复杂的控制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它对系统模型的精确参数化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外部扰动的影响。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方法1. 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机器学习是通过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和优化模型,以实现预测和决策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方法赋予无人机智能化和自主性。

2. 基于机器学习的飞行控制方法a) 强化学习:通过奖励机制和反馈循环,使无人机逐步学习和改进控制策略。

例如,使用Q-learning算法使无人机学会避开障碍物、追踪目标等动作。

b) 深度学习: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无人机进行建模和训练,实现对复杂环境中的自主飞行与控制。

例如,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无人机的图像识别和目标跟踪。

3. 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优点: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方法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并建立模型,适应复杂和不确定环境中的飞行控制任务。

具有较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和适应性。

缺点: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及自动化策略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及自动化策略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及自动化策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可以在没有驾驶员操作的情况下进行飞行任务的飞行器。

它的飞行控制原理和自动化策略是保证无人机稳定、安全飞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和自动化策略,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飞行控制原理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主要包括飞行动力学、姿态稳定和航迹规划三个方面。

1. 飞行动力学飞行动力学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的基础。

它涉及到无人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和建模无人机的力学特性,可以确定飞行器的姿态、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参数。

2. 姿态稳定姿态稳定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的核心。

通过传感器获取无人机的姿态信息,如俯仰角、横滚角和偏航角等,然后利用控制算法进行姿态调整和稳定。

这可以通过PID控制器或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实现。

3. 航迹规划航迹规划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的关键。

它涉及到无人机的路径规划和冲突检测等问题。

通过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等方法,可以确定无人机的最佳航迹,并避免与其他无人机或障碍物产生冲突。

二、自动化策略无人机的自动化策略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和任务执行的关键。

根据任务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自动化策略。

1. 航线巡航航线巡航是无人机最常见的自动化策略之一。

通过设置目标航点和航线,无人机可以按照预定的路径巡航,执行任务。

这种策略适用于无人机进行航拍、搜救和环境监测等任务。

2. 精确着陆精确着陆是无人机自动化策略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使用GPS、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等技术,无人机可以准确识别着陆区域,并实现精确着陆。

这在军事、物流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集群协同集群协同是无人机自动化策略的新兴领域。

通过无线通信和协同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多个无人机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工作。

这可以应用于无人机编队飞行、紧急救援和智能交通等领域。

三、应用前景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和自动化策略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无人机应用中的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无人机应用中的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无人机应用中的飞行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无人机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

可以说,无人机的出现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多方便。

在无人机的应用中,飞行控制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无人机的飞行方向、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等进行控制,以使其能够在空中稳定飞行,并能够准确地完成各项任务。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是无人机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

在目前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控制方法:1.经典PID控制经典PID控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飞行控制方法。

它通过对无人机的姿态角与角速度进行测量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来得出控制信号,从而达到控制无人机的目的。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但其精度较低,特别是在强干扰的情况下,容易失控。

2.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抑制干扰和改善系统鲁棒性来提高飞行控制的精度。

该方法具有鲁棒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但是,由于参数估计误差等因素会影响控制效果,因此该方法并非完美无缺。

3.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新研发的控制方法。

它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无人机进行建模,并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自适应地优化无人机的控制效果。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性能和鲁棒性,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二、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无人机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飞行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目前,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模式控制多模式控制是指将多种飞行控制方法综合起来,以实现更为细致的飞行控制。

该方法通过多种控制算法的结合,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可以说,多模式控制是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自主导航自主导航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和导航。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pdf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pdf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pdf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是当前无人机应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无人机能够实现各种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是无人机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实际上是由其飞控系统(Flight Control System)所控制的。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姿态控制、导航控制、动力控制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首先,无人机姿态控制是无人机飞行控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姿态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无人机外部姿态的观测、传感和测量,从而控制其航向、俯仰和侧倾等方向的控制,使得无人机能够稳定地进行飞行。

姿态控制技术在目前的无人机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无人机在高空飞行、军事作战等方面的应用都离不开姿态控制技术的支持。

其次,无人机导航控制也是无人机飞行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导航控制技术可以帮助无人机实现精准的目标导航功能,达到精准定位和控制的效果。

导航控制技术主要包括GPS技术、惯性导航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在无人机导航和飞行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无人机的动力控制技术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动力系统的电子控制来完成。

无人机的动力控制技术包括电机控制、降落伞控制、蓄电池电量检测以及动力系统失效保护等方面,这些技术在无人机的长时间飞行和高强度作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之,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这种技术在无人机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针对这一趋势,我们也需要加强相关的技术研发,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控制能力,使得无人机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实训报告总结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实训报告总结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概述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包括无人机的起飞、飞行控制、导航、着陆等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飞行控制系统的原理,提高对无人机的操控技能,为日后的应用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
1. 无人机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无人机的结构、飞行原理、导航系统等。

2. 飞行控制系统原理学习:理解飞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指令生成与输出等。

3. 模拟飞行训练:使用无人机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掌握基本的飞行操作技能。

4. 实际飞行训练:在专业场地进行实际飞行,实践起飞、飞行、导航和着陆的全过程。

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问题:在模拟飞行中,无人机常常出现失控现象。

解决方案:通过调整PID参数,优化无人机姿态调整算法,减少失控情况。

2. 问题:实际飞行时,无人机受到风的影响较大。

解决方案:利用风向标和风速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和速度。

3. 问题:无人机导航精度不高。

解决方案:采用更高精度的GPS和INS组合导航系统,提高定位和导航精度。

四、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理解了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原理,掌握了无人机的操控技能。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飞行中遇到的问题。

这次实训为我日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无人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包括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运输物流等领域。

同时,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提升,本文就要从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来进行分析。

一、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发展历程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技术得以快速进步。

从最早的遥控模型飞机发展到如今各类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也伴随着发展。

早期,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大多以机械方式为主,控制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只能进行基本的飞行动作。

而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嵌入式技术的出现,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得以大幅提高。

现在,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

二、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运输物流等领域是较为重要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领域的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1. 农业作为无人机应用比较早的领域之一,农业无人机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农田巡查、种植区域监测、农作物的施肥和喷洒等。

现今,农业领域的无人机已经实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巡检测绘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农田、林地进行一键式巡查和测绘,实现快速、精准掌握植物的生长情况、土地水分、土壤营养等数据,从而为后续作物管理提供又准确的数据依据。

(2)方便实用的手持遥控器随着应用市场逐渐扩大,无人机控制器逐渐被改进,变得更加适合于农业作业环境。

例如现在有的农业无人机控制器能够通过手机连接无人机,实现更加灵活的操控。

(3)掌上“显微镜”通过传感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将农作物、土壤等微观细节甚至病虫害的生态特征进行精细观察,进而洞悉作物的产量、大气成分等数据,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全方面保障食品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机构(舵机)
• 在满足定常飞行所需的操纵力矩和响应速 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重量轻,耗能小 的型号
电源系统
• 考虑系统重量、体积、工作温度的限制, 系统拟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 • 电池组额定电压为25.9V,容量为 17.6AH,足够系统工作1小时以上
数据链系统
• 试验飞行阶段采用900MHz的无线数传链路
传感器技术
• 传感器系统的成本占到飞控系统成本的 70%以上。 • 功能:通过将各个传感器信息有效地获取、 处理和融合,得到对无人机位置/速度/姿态 等飞行状态信息的实时估计,使反馈闭环 的构成成为可能 • 理论性问题: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是美 国确定的无人机支撑技术之一。
传感器的组合
• 传感器组合要考虑到信息的完备性、冗余性。 • 通常的组合方案:INS+GPS+大气信息系统。在 全球鹰/捕食者等机型上成功使用。 • INS(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加表+磁航向表, 得到姿态、加速度、角速率等信息。 • GPS:得到位置、高程、速度等信息 • 大气信息系统:静压计,空速表,得到气压高 度和对空速度 • 无线电高度表:飞行对地高度
机上飞行控制系统
• 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 1) 导航子系统:给出位置/速度/姿态信息 2) 制导子系统:处理导航/惯性参考轨迹 数据,给出航点设定信息 3) 控制子系统:运算产生舵面信号,调整 无人机的姿态达到设定值 上述三个子系统在逻辑上构成闭环。
无人机飞控关键技术
• 先进控制技术 • 传感器技术
美国“捕食者”无人机
• 通信技术
我国“长空一号”高速无人
Hale Waihona Puke 无人机控制技术• 经典飞控控制律设计方案:在飞行包线 内的几个特定状态线性化飞行动态模型, 针对每一飞行状态设计线性控制器,然 后利用差值策略将不同的工作点的设计 综合起来。 • 优点:简单实用、有成功应用的先例 • 缺点:理论上无法保证全局的稳定性、 鲁棒性和性能最优。
无人机发展的趋势
美国认为,新一代的无人机系统应该具备续航时 间长、拥有隐身能力、可进行空中预警以及作战 能力。对导航、制导及控制存在以下需求:
– 要求飞控系统具有在高速、高机动性条件下的控制能 力。 – 要求无人机的“看见”和自主躲避其他飞机的能力, 提供与有人系统相当的安全水平。 – 改进无人机的抗恶劣天气的能力,以提高其任务可用 度和任务效能。
RQ-8B
27.5英尺 600磅 JP-5/JP-8 ( 航 空 煤 油) 420轴马 力 续航时 间 升限 >6小时 20000英尺 垂直 光电/红外/ 激光指示 器/测距 仪 最大/巡逻速 度 使用半径 降落方式 传感器型号 125/0海里/小时 150海里 悬停 FSI Brite Star II
48.7英尺 450磅 航空汽油 115马力 Ku波段 C波段
升限 起飞方式 传感器类 型
25000英尺 跑道 光电/红外
500海里 跑道 雷神AN/AAS-52
合成孔径雷达
诺斯罗普· 格鲁门 AN/ZPQ-1
“火线哨兵”(Fire Sscout)
RQ-8B
机长 总重 燃油载 荷 22.9英尺 3150磅 1288磅 翼展 有效载荷 燃料类型
主控计算机系统
• 对外围设备不少于8串口的IO支持 • 主频不低于300Mhz • 研发阶段要考虑本地数据存储(类似于黑 匣子) • 机载实时操作系统(RTOS)支持 • -40~85℃宽温
控制律综合
• 在不要求大机动飞行的前提下,控制律以 完成定常飞行为主要目标 • 以经典的设计方法(案)为首选 • 弹射阶段的控制介入问题 • 控制周期的选择要综合控制带宽和舵机的 动态特性来确定
ECU 发动机
• 设计原则: 简单、实用、 可靠及低成本 便于升级和扩 展 符合总体要求 具有一定的先 进性
传感器系统
• • 包含如下子系统: 飞行信息系统,集成有IMU、空速计、气压计、电子罗盘 卫星定位系统:北斗无源机+GPS(辅助) 无线电高度仪 设计目标: 各传感器信息融合后估计性能应能达到:50~4000m范围 内较精确的高度估计;0~0.677M范围内的速度估计;足 够的估计带宽。具体的性能指标应由总体设计目标给出。
• 未来将成为空战的主导力量;今后十年的年均市 场份额将高达83亿美元。
对导航、制导及控制提出的挑战
• 上表是美国对无人机自主水平提出的10级 标准,这是对控制提出的极大挑战! • 美国现役的无人直升机“火力侦察兵”的 自主水平为3级:即具备容错控制和自适应 控制的能力。
无人机发展趋势对飞控提出的新 挑战
• 到2004年月,美国已经装备20多种无人机, 总飞行时间已经超过10万个飞行小时。 • 执行的任务不仅仅是侦察,还涉及到对地 攻击、部队防护、以及信号收集等。 • 在成本上,从几千美元到几千万美元不等 • 在重量上,既有重量不足1磅的微型飞行器, 也有重量超过4万磅的大型飞机。 • 目前每年无人机系统的市场份额为27亿美 元。
未来的空战主导者: 无人战斗武装旋翼机
无人战斗武装旋翼机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陆军的联合项目, 其目标是演示一种可作为未来部队构成、能有效且经济地执行武 装侦察和攻击任务的智能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技术可行性、作战价 值和军事效用。 该项目己开始开发,设计,整合和演示关键与赋能技术。例如: 自主与协同作战、低高度自主飞行、生存力及目标瞄准/武器投 射。 2010年之前将转为陆军的采办项目。
传感器选型原则
• • • • • 器件可靠,满足飞行环境要求 性能良好,满足飞行任务要求 高集成度,降低后期开发难度 体积小、重量轻 低成本、低功耗
通信技术
• 高带宽、高可靠的数据链系统是从地面对 无人机实行有效监控的关键技术,使得对 无人机实施超视距遥控和干预成为可能。 • 工程问题:远距离通信的中继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方舟 航空学院 10/12/2008
无人机的军事需求
• 无人机比有人飞机更具优势的特性包括:
在克服枯燥方面,机器比人具有更长时间的灵 敏性; 对于应付放射性侵害和危险方面,免使执行任 务人员受到核辐射伤害; 在侦察方面,采用无人机的政治和人员风险更 低,任务的成功几率更高。 更低的负面风险和更高的任务成功率是继续扩 展无人机系统的两大推动力。
典型的无人机飞控系统方案
电 源 天线 GPS接 收机 天线 北斗无源 接收机 数字罗盘 空速管 飞行信息系统 (含气压计、 空速传感器、 IMU) 无线电 高度仪 下级控 制器 天线 天线 V尾舵 机/副 翼舵机 气囊 北斗主 动式收 发机 任务设备 伞
电 源 管 理 模 块
飞行信息计算机
飞行管控计算机
——美国国防部
无人机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 美国国防部将无人机系统分类为 大型无人机系统; 概念探索无人机系统(用于开发新的技术或 作战概念); 特种作战无人机系统(只装备特种作战司令 部 ); 小型无人机系统(可由l-2人操作的迷你型 或微型无人机系统) 无人飞艇(包括浮空器和软式飞艇)。
• 无人机的发展趋势:高空/高速/长航时 (>30000m/>0.7M/>30h) • 视距内无线电操纵→超视距遥控→全自主导航飞 行 • 对飞控提出的新挑战:
精确制导与控制 智能化:路径在线规划、编队协同等 系统低成本、低功耗与小体积的同时保证高可靠性
飞控系统构成
在现代无 人机系统 中,整个 飞控系统 成本构成 整机成本 的70%以 上!
大型无人机系统:捕食者
MQ-磅
MQ-磅
续航时间
>24小时(无外挂)/14小 时(带外挂)
最大/巡 逻 速 度
使用半 径 降落方 式 传感器 型 号
118/70海里/小时
机长 总重 燃油载荷 发动机型号 数据链类型
26.7英尺 2250磅 665磅 Rotax 914F 超视线 视线
翼展 有效载荷 燃料类型 功率 频段
发动机 型 号 数据链 类 型
罗尔斯· 罗伊斯 250-C20W 视线 指挥与控制
功率
频段
Ku波段/ 超 高 频 Ku波段
起飞方 式 传感器 类 型
视线 视频
已交付5架/己计划采购192架
武装到班一级的迷你型:“指针”
自1989年以来,海军陆战队、陆军和空军已采购了大约100架以电池为 动力的、手持式发射的FQM-151“指针”无人机。这些飞机曾在海湾战争 中使用,最近又在“持久自由”和“伊拉克自由”作战行动中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