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农村环境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环境治理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那么,农村环境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首先,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册等,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方法。
可以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和培训,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开展环保示范村和环保示范户的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农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是关键。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
要加大投入,建设垃圾收集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
对于垃圾处理,可以实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农民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将不可回收垃圾集中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对于污水处理,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建设沼气池、人工湿地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为环境治理提供保障。
再者,加强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小型工厂和作坊,这些企业往往缺乏环保设施,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要责令整改或关停。
同时,要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
另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是重点之一。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都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
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范本202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范本2024一、总体目标1.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二、具体措施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1)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2)推广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2.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1)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2)推广生态环保型厕所,减少污水排放。
(3)加大农村河道整治力度,保障水环境安全。
3.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通行条件。
(2)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保障农民生活需求。
(3)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值。
(3)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收入渠道。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2)加强农村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3)严格环保监管,防止污染企业进入农村。
三、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收集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资料,分析问题。
(2)制定整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
2.实施阶段(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实施。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参与度。
3.监督考核阶段(1)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
(2)定期对整治项目进行检查,确保质量。
四、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1)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法律地位。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整治。
2.资金保障(1)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保障整治项目资金需求。
(2)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3.技术保障(1)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整治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4.组织保障(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2)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贡献一份力量,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不少,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就像走钢丝一样。
农村环境整治具体措施
农村环境整治具体措施1.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效率。
2. 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环境质量。
3. 推动农村绿化工作,加强农村林木资源保护和绿化建设。
4. 加强农村土壤污染治理,推动农村土壤修复工作,提高土壤质量。
5. 推进农村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环境友好型农业比重。
6.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7. 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治理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8. 完善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站点,及时掌握农村环境变化情况。
9. 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养殖污染整治,提高农村畜禽养殖环境质量。
10. 实施农村废水处理,规范农村工业废水排放,减少农村工业污染。
11. 推进农村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生态移民,改善农村环境。
12. 开展农村生态扶贫工作,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实现扶贫与环保双赢。
13. 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14. 加强农村垃圾焚烧处理工作,提高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5. 推行农村环保奖励制度,鼓励农村环保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保护氛围。
16. 开展农村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重点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7. 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水土保持工程,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18. 实施农村环境保护项目,投入资金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环境整治水平。
19. 加大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法治意识。
20. 推进农村环保科技创新,开发环保科技产品,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的技术升级。
21. 强化农村环保督查监管,建立农村环保执法监督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保行为。
22. 推进农村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23. 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及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及措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及措施一、引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我们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1. 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农业面积占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推广科学耕作方法: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合理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如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
三、保护农村水资源1.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农村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1. 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2. 控制农村污染源:加大对农业、养殖业和农村工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
五、促进农村环境教育1.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宣传: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2. 增加农村环保投入:增加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资源。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1. 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强化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惩罚违法者。
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相关机制建设1. 建立农村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立法,明确责任分工,提高执法效果。
八、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数据统计表格2. 农村环境治理实施方案3. 农村环境教育宣传材料九、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环境保护法:全面规范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人居环境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措施
1. 垃圾处理与分类: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垃圾桶、定期清运和处理垃圾。
推广垃圾分类,鼓励村民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等,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2. 污水处理:建设或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
可以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如湿地处理、生物滤池等,既能处理污水又能保护环境。
3. 厕所改造:推动农村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厕所的普及率和卫生条件。
建设冲水式厕所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4. 道路与交通:改善农村道路网络,确保道路平整、畅通。
建设合适的交通设施,如路灯、交通标志等,提高交通安全。
5. 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定期组织清扫和清理活动。
整治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6. 绿化与生态保护:开展绿化工作,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增加绿化面积。
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7. 宣传与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宣传活动、培训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和方法,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政府、村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持续的投入和管理,可以逐步实现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环境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农村环境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农村环境治理是关乎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平衡的重要课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垃圾随意丢弃、污水排放不当、农业面源污染等。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是首要任务。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可以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例如,讲解垃圾如何分类、污水乱排的危害、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方法等。
还可以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农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让村民真正认识到环境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这导致垃圾无处可去,污水随意流淌。
政府应加大投入,在农村建设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车,设立固定的垃圾倾倒点,并定期进行清理。
同时,要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方式,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为环境治理提供基础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制必不可少。
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职责,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执法力度。
对于违规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
同时,要建立农村环境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村民积极监督和举报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监管的良好氛围。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推广沼气池建设,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村环境保护措施
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们的生活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本文将就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1. 加强农村环境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首先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意识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农民参观环保示范项目,以及开设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污水直接排放对农村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应该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引导农民安装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并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以应对大规模的污水排放。
3. 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农村饮水水源保护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应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建立水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农村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污染源的治理。
此外,可以进行人工湿地的修建,利用湿地植被过滤水质,保护农村饮用水源。
4. 提倡农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对于农村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此外,可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复种养殖等措施,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农村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设施的建设,并组织农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培训。
同时,可以推广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和厌氧消化等技术,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总结起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意识的培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提倡农村有机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一、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治理通过建设农村环境监测站点,开展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成果的评估与监督。
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垃圾分类意识。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推广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农村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建立农村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地下水开采量,避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
四、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
通过合理的农田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设立农村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六、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和太阳能等。
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减少农村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八、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执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村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
加强环保执法力量,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有效实施。
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农村环境数据和治理成果。
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乡村环境改善措施
乡村环境改善措施
乡村环境改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垃圾分类和处理:建立垃圾分类系统,提供垃圾分类指导和培训,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并建立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
2. 水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饮水水源和管网设施,提高水质监测和治理水平,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 农业环境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和水源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水污染。
5. 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山林、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修复退化的土地和生态系统,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6. 建设环保示范村:通过选取一些乡村作为环保示范村,引入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先进的环保理念和做法,带动周边乡村环境的改善。
7. 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乡村环境保护活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绿色农业强调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农产品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
通过推行有机农业、精细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
二、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农村水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农村地区,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系统,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监督和治理。
在农村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河流、湖泊和水库的管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推动农村能源结构转型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农田灌溉、农户生活、畜牧养殖等方面,这些能源消耗形式多为传统燃煤和生物质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应推动农村能源结构的转型,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同时,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家庭电器,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垃圾分类与处理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和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困难。
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鼓励农村居民自行处理可降解垃圾,如堆肥和沼气发酵,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五、强化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为了确保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需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5篇)
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____年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一、前言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城乡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为积极响应农村发展需求,提升村庄环境质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方案,对____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规划。
二、整治目标1. 提升环境质量:通过综合整治,显著改善村庄卫生环境,提升景观品质,营造宜居宜业的村庄氛围。
2. 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农田、林地、水源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激发农民活力: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和发展动力。
4. 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建筑、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丰富村庄文化内涵。
三、整治重点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及整治目标,确定以下重点整治领域:1. 城乡结合部整治:集中力量清理乱倒垃圾、乱搭建现象,完善交通设施,提升城乡结合部形象与功能。
2. 农田环境整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升农田生产力和环境质量。
3. 村庄建筑整治:对老旧建筑进行修缮保护,规范新建建筑管理,提升村庄建筑整体美观度。
4. 河湖水域整治:强化河湖水域管理,清理污染物,保护水源环境,提升水域水质与景观价值。
5. 绿化环境整治:加大绿化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绿色休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
四、整治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2.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庄环境整治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作。
3. 强化监督检查: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4. 加大资金支持:调整财政预算结构,增加对村庄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保障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5. 引导企业参与:鼓励企业参与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6. 加强项目衔接:与农村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项目紧密衔接,形成合力推动村庄整体发展。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哪些举措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哪些举措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举措。
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
通过多种渠道,如村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环保讲座和培训,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垃圾分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节约用水等。
同时,还可以在农村学校开设环保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整个家庭参与环保行动。
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加大投入,完善农村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
建立污水处理厂或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
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和垃圾运输车辆,定期清运垃圾,实现垃圾的集中处理。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厕所改造,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膜的回收和再利用,推广可降解农膜,降低农膜对土壤的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秸秆用于还田、饲料加工、生物质发电等,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很多养殖场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
要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区域,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要求其建设沼气池、堆肥场等污染处理设施,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对于散养户,可以引导他们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如林下养殖、发酵床养殖等,减少养殖污染的排放。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到底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解决的是道路问题,修建宽敞、平整的硬化道路,不仅方便村民出行,还能促进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过去,农村的道路多为泥泞的小路,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如今,通过政府的投入和村民的共同努力,许多农村都修建了水泥路甚至柏油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其次是供水和排水设施的完善。
确保农村居民能够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是保障村民健康的关键。
同时,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避免污水横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的居民只能依靠井水或者河水,水质难以保证。
而排水往往是随意流淌,导致村庄内污水积聚,滋生蚊虫和细菌。
现在,通过建设自来水厂和铺设排水管道,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提升也不容忽视。
稳定的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让农村告别经常停电的日子。
高速的通信网络则让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等提供了可能。
过去,农村经常停电,通信信号也不稳定。
如今,电网改造和通信基站的建设让农村的电力和通信状况有了质的飞跃。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农村旱厕不仅不卫生,还容易传播疾病。
改造农村厕所,推广卫生厕所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
例如,将旱厕改造成冲水式厕所,并建立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加强垃圾处理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措施。
要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和垃圾运输车,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和处理。
同时,加强对村民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污染源。
首先,引导农民逐步转变传统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
其次,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广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二、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完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状况。
建立环境监察制度,严厉打击农村环境违法行为,如非法排放污水、乱倒垃圾等。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三、提高农村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通过财政补助和项目扶持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农村进行环境改造和生态修复。
同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建设,通过PPP等模式,促进农村环境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四、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农村环境治理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关键。
针对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推行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加强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降低农村环境污染。
五、推进农村环境教育加强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对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和培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同时,农村社区和农民合作社等组织也应加强环境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农村生态保护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建立农村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农村重要生态系统和关键物种。
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提高农田水利的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措施
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措施一、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1.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2.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定期清理杂草、病虫害等,维护村庄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加强农村供水和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建设安全、稳定的供水系统,修建标准化农村卫生厕所,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卫生水平。
二、加强农村交通建设。
1.完善农村道路网络:提高农村道路的硬化率,修建通村公路、支线公路,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改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农村客运站、货运站,提供便捷的乘车和货运服务,解决农民的出行问题。
三、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1.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设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
2.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和学费补助,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贫困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提高农村医疗条件。
1.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卫生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水平。
2.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1.强化农民环保教育宣传:组织农民参加环保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推动农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2.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环境执法机制,维护农村环境秩序。
以上是关于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措施的一些建议。
通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交通建设、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执法力度,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田水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级政府和农民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以探讨如何改善农村环境,并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改变养殖模式、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地下水中。
因此,应当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3. 推广农田水域生态恢复和保护农村环境保护还需要着重关注农田水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农业灌溉和农药的使用对农田水域的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这些水域。
比如,加强河道清淤和河道修复,减少农田对水源的污染等。
4. 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管理农村固体废物的管理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农村垃圾等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应当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农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通过将自然风光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农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6.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的不足也是影响农村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当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村环境的合法、规范和健康发展。
7. 科技创新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在农村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落后的卫生设施、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都导致了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低下。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加强公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普及。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环境卫生知识和正确的生活习惯。
鼓励农民家庭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提倡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
鼓励农民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和卫生清洁活动,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风尚。
其次,加大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投入。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下水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建设。
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居住区的整治,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
加强农村卫生站的力量,提升其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和卫生知识的宣传。
第三,推动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有机耕作,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环保性。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务扶持。
第四,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治理。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农村环境监管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农村水质、大气质量和土壤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第五,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考核和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将环境卫生水平作为农村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各地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排名和奖惩,激发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治理,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一、政策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二、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为了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限制农地向非农地的转化,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推行休耕政策,增加耕地保有量。
三、促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政府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补贴生态农业产品销售、贷款优惠等,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推行农业节水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水源地保护,制定了相关法规,保护农村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五、推动农村生态建设政府提倡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
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能源。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提供补贴和优惠,推广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
七、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执法工作。
建立了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政府也提高了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八、培养农村生态保护意识政府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农村环保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使他们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九、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行业发展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
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企业投资,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XX村环境提升实施方案
XX村环境提升实施方案
1. 改善村庄卫生环境:加强村庄卫生清扫工作,定期清扫道路、垃圾收集站,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保持村庄整洁。
2. 创建绿色环境:在村庄内种植各类绿化植物,修剪整齐树木,美化村庄景观,增加村庄绿化覆盖面积,改善村庄空气质量。
3. 加强水环境保护:建立村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村庄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工作,保障村庄饮用水安全。
4. 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鼓励村民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改善村庄环境。
5.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6. 强化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村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空气、水质、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7. 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制定相关环境治理政策,增加投入,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提高村庄环境治理能力,促进村庄环境的全面提升。
8. 引入环保产业:鼓励引入环保产业,发展清洁能源、环保科技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增收,同时推动村庄环境的持续改善。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全面提升XX村的环境质量,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有何举措
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有何举措农村生态环境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垃圾堆积、植被破坏等。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举措。
一、加强农村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只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环保宣传栏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此外,还可以组织农民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态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可降解农膜,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区域,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如建设沼气池、堆肥厂等,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
3、控制农田灌溉用水污染。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灌溉用水的流失和浪费。
同时,加强对灌溉用水的水质监测,防止污水进入农田。
三、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无序排放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1、建立垃圾收集和转运机制。
在农村设置垃圾桶、垃圾收集点,配备垃圾转运车辆,定期将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同时,加强对垃圾收集和转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垃圾收集和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质量摘要: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既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能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现状;保护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使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
农村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己成为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加快治理农村污染及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积极探讨对其进行治理的对策。
1农村环境问题根源及现状1.1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近几年来,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面明显扩大,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并引起城乡普遍关注。
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
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达19万吨,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的2.4倍。
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此带来的是集中、高密度养殖,其产生的污染往往超出了环境容量。
早在1995年,我国牲畜总排污量就已达25×108t,是工业固体废物年排放总量的3.9倍,只有少量的牲畜排泄物在进入水体前被处理过。
1.2人口压力过大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需求急剧膨胀,加剧了生态环境要素的改变,加重了以水土流失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维持人口增长、提高收入造成了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人们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强度、扩大资源利用范围,从而导致滥垦、滥伐、过牧等现象,使环境因不断超载而遭到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1.3土壤污染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0.1亿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3万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土壤污染危害巨大。
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1.4化学肥料造成的污染我国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单位面积使用量居世界中等水平,但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及人体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
同时,由于农药的过量和不当使用,不仅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其在土壤和作物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有些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污染随着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烈性农药成本低、效果大,厂家商家有利,农户使用方便,所以屡禁不止,使用这类农药后,暴雨冲刷,必然形成大面积污染。
1.5生活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全国约4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
据初步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t,露天堆放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
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t,平均处理率15%左右,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1.6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乡村企业污染加剧城市工业生产的“三废”和市民生活产生的废物,未经妥善处理排入环境,同时,许多能耗大、污染重的化工、造纸等企业,在城镇中难以立足,利用农村环境管理力量薄弱和农民致富心切,纷纷下乡进村。
因此,乡村企业多为电镀、印染、造纸、化工、炼焦、炼磺和制苯等重污染行业,这些企业往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此外,我国乡村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哄而上,没有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呈现“多、小、散”的格局,布局不合理,不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此外,工艺陈旧、设备简陋、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乡村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无力承担污染治理费用。
目前,乡村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1.7生态环境农村地区乱采滥挖、超载放牧、围湖造地、毁林开荒等行为依然存在,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加重,农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37.8%。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速度加快,现有荒漠化土地2.636亿hm2,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8.3%,而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其荒漠化土地占全国的比重达97.8%,沙漠化土地占全国比重达95.6%,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近4亿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2.1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现行环境政策是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特点不同、环境问题的根源不同,其在农村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对现行环境政策体系进行创新:①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促使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进行利益补偿。
当前,城市产生的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对农村进行生态补偿,这对农村非常不公,应将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上升到区域整体之间,并介入政府行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政府的认同。
②逐步建立引导性环境政策体系,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单位日益细化,对大量分散的生产行为进行环境监督不切实际。
所以,环境政策由管制性向引导性转变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要用市场经济等手段引导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2.2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
因此,人为的、随意性的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
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2.3加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力度①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鼓励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通过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从根本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②推广农业生产规模制定政策,鼓励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由农户经营向农庄经营转变,努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农业面源的污染控制。
2.4从农村环境治理上控制生活污染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环境治理上,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应操之过急。
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环境处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处理技术,然后共聚财力,分级实施。
2.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己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①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同时,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教育。
②要有效地控制工业“三废”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加强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与管理,坚决控制出现新的污染源。
③农业本身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办法,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6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应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因而应切实有效地进行制度安排。
①加快排污管网系统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的建设。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转变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利用资金,除将环保投资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外,在逐步加大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同时,还应积极利用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③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
3结束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
我国环境质量的恶化与环保产业发展滞后也有一定关系。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有效启动市场,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1]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7.[2]沈梅,唐嘉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2,(05).[3]陈群元,宋玉祥.我国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生态环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