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来交流,用爱来唤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来交流,用爱来唤醒

【案例描述】

片段一:“老师,老师,周同学和盛同学打起来了!”我慌忙向教室跑去,只见盛开同学蜷缩在墙角,正捂着头,鲜血从手指间流出,默默地抽泣着。周同学冷冷地站在旁边,一言不发。

片段二:“老师,下午拓展课的时候,周同学把班级窗帘扯下来了,窗帘杆特掉下来砸到班级的朱同学,朱同学的头部流血了……”

片段三:“老师,第一节课下课,我站在走廊的过道和其他同学在说话,周同学走过时,莫名其妙地狠狠拍打我的手臂……”隔壁班的熊同学冲进办公室向我告状,一脸委屈地说。

片段四:“刘老师,你们班的周同学你得好好管教了,他上课和邻桌的李子豪说话,多次提醒不听,当我直接点名时,竟然和我当面争吵,把板凳推倒在地,桌上的书籍被撒落在地……”劳技孙老师讲述了刚才上课的一幕。

以上是两个月内,发生在周同学身上的典型事情。刚开学,接手四班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个高高胖胖的大男孩。他是班级最令人头痛的孩子,他的脾气很急躁,任性,蛮横,遇到事情,靠拳头解决问题,情绪不好的时候,喜欢欺负他人来发泄。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满足脏话、随口骂人、破坏公物,经常与同学打架……,班级的同学和家长对他很有意见,多次来反映问题。事件发生之后,我一直努力和周同学及其家长沟通,或打电话,或学校约谈。虽然家长口头说要积极配合,但类似事件还是层出不穷。这样的学生,让我感到严重的挫败感。

【案例分析】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小霸王”问题,我决定进行家庭专访。家访前,我做了充分地准备。首先再深入班级同学进行探访了解小学阶段的基本状况。其次查阅资料书籍,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背景等基本信息,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当时学生的心理状况,寻求理论支撑,以求彻底解决问题的症结。具体如下:第一、了解周同学小学五年的表现。主要通过曾经的同班同学进行摸排探查,希望得到周同学小学行为习惯表现状况及成因。在抽调曾经小学和现有班级部分同学访谈之后,我得知,周同学同学小学时,一直是“问题学生”,一直被老师“扔”在班级的最后或拐角处。他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打架斗殴,辱骂同学,随手丢垃圾等等现象都集中在他身上。

第二、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寻求理论支持。我首选查阅了周同学同学的入学登记信息表。家长信息览只有其爸爸的信息,这提示我这可能一个特殊的家庭。其次,阅读理论书籍,想深入探究暴力倾向孩子的心理机制。我先后阅读了关月玲的《父母应该这样做》、上海犹太母亲沙拉女士的《特别狠心特别爱》和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尤其是《非暴力沟通》,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思考人类情绪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行动,并进行针对性解决深层次的原因。“非暴力沟通”着眼于谈话和聆听方式的改善,以真诚地态度,真挚的爱,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要诚实,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又要尊重与倾听他人的需求,进而使双方情意相通,达到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之间,群体,甚至民族之间的冲突,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第三、先和孩子进行了零距离沟通,了解孩子暴力倾向时的心理活动。一天下午,我准备了水果和凳子,单独和周同学同学聊一聊开学两月以来的生活感受。从他神情,我看到他的紧张,不知所措。我开门见山明确了此次谈话的目的,不是批评,只是谈心,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我让周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小学生活的感受。从他口中得知,爸爸忙于工作,都是年迈的奶奶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经常加班。当我问到母亲时,直接拒绝了我的回答。不愿意提及母亲这个人。在小学时,觉得班主任老师很偏心,和其他同学区别对待,每次打架闹事,都被老师批评。说这些话时,孩子的眼中充满了敌视、委屈的情绪。

就这样下,利用周末时间,我走进周同学的家里。接待我的是周同学的爸爸,看起来很谦逊有礼,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为了获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我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学习兴趣特长等情况。当我向家长直接直接说明我家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孩子经常打架等问题。周同学的爸爸顿时火冒三丈,迅速从座位,一个耳光扇了过去,我忙上去制止,只见周同学被打得后退了好几步,却一声不吭,捂着脸用怨恨敌视的眼光看着父亲。周同学的爸爸迅速向我道歉:“说孩子调皮,老师你放心,该道歉就道歉,该赔偿就赔偿。老师你放心,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肯定狠狠地揍他、打他。”“那你之前遇到孩子打架闹事,都是这样处理的嘛?”周同学的爸爸无奈地说“是啊,没办法,老师,我们和离异家庭,她妈妈在孩子四岁时就离开了我们爷俩,至今无联系。我现在是一个人又当妈又当爹,抚养孩子。我在漕泾某厂里上班,做仓管,工资不高,上班时间很长,很辛苦,无暇照顾孩子,不怕你笑话,很多时候压不住火,经常打他,揍

他。”至此,我明白了周同学为什么形成遇事靠拳头解决问题的原因。

由于母子关系的缺失以及父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双重因素,导致周同学的内心缺乏安全高,极度敏感、脆弱。父亲由于忙于工作,疏于沟通,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缺乏耐心,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影响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形成了冲动、蛮横的暴脾气。

我委婉指出家长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拳脚相加的方式,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创伤,削弱了亲子情感,给孩子生活交际带来障碍,如果不解决,问题会愈加严重。为了解决这样暴力倾向问题,我给他周同学父亲几条建议。具体如下:

一是“适时延时满足”孩子的需求。物质生活的无限度满足使孩子丧失了上进心,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生活的基本准则,发挥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遇事先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和平沟通等非暴力方式沟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好奇心。

二是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多陪伴孩子。不论自己多忙,每天都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内心感受。多倾听,少训斥,多和孩子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发现点滴进步,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

三是引导家长教会孩子交友沟通的方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培养孩子的交友能力,让孩子找到兴趣相投、又真诚相待的同学交朋友。【案例后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足以可见家校沟通,协作共育的重要性。由于每个家庭的生活背景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及教育方法千差万别,给家校沟通增加了一定难度。在面对周同学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这样的孩子,指导这样的家长,需要“四两拨千斤”的巧劲,需要教育的智慧。

师爱有声,教育无痕。尤其是离异家庭,家长应该要理解家长,抓住家庭教育的有效契机,用心与孩子家长交流,消除他们的内心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站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求家长的有效支持,在与家长言谈交流时,多观察,请求,少评价,批判,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家庭教育,提供合适及操作的教育方法、可借鉴的案例供家长参考。我在与周同学家长沟通时,经常使用这样的口吻交流:“如果是我的儿子,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