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题
西方经济学专题知识讲义
消费者用货币购置商品,就是用货币旳效用去互换商品 旳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一般假定货币旳边际效用不变。 因为: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旳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
收入量中旳很小部分,支出旳货币旳边际效用旳变化非 常小,能够略去不计。
10
7.基数效用论旳消费者均衡
假设前提
消费者偏好既定 消费者收入既定 商品价格既定
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佳吃旳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 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最佳 吃?
阐明效用特点(1):效用完全是个人旳心理感觉。 不同旳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旳不同评价。
3
对效用旳了解——《傻子地主》
无差别曲线是一条斜率不 变旳直线。 MRS12=常数,
牛奶 3
2
1 U1 U2 U3 0
123
咖啡
完全替代品旳无差别曲线
24
(2)完全互补。
完全互补: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旳百分比配协议步被 使用。
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 两片眼镜片同步配合,才 干构成一副可供使用旳眼 镜。
无差别曲线为直角形状。 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 横轴)或为∞(垂直于横 轴)。
6
3.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从商品消
费中得到旳总旳满足程度。
TU f (Q)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每增长一单位商品所 增长旳满足程度。
例: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0
0
0
1
30
30
2
20
50
3
10
自考“经济学(二)”专题(四)
专题4:宏观经济学 主要讲国民经济 ⼀、国民收⼊的分析和计算。
(⼀)收⼊的循环流程。
1.整个社会经济运⾏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部分。
总需求是指对⼀个国家总产出的愿意总购买。
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等于居民消费的需求加产业投资需求加政府采购需求之和。
开放经济就要有对外贸易,包括出⼝额和进⼝额。
假若给定消费⽀出和可⽀配收⼊的关系,则总需求⽔平主要取决于⾃发性的⽀出和市场利息率。
总需求随着⾃发性⽀出增加、名义货币的供给增加、价格⽔平的下降⽽增加。
政府包括中央银⾏直接控制名义货币供给量,并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等影响⾃发性⽀出,因此这都是⾮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量。
总供给是指⼀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
和需求⼀样,这⾥总供给也不是事后的统计量,⽽是事前的意愿量。
对于意愿量的关注正是经济分析的特⾊,从⽽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特⾊。
企业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的量,⼀⽅⾯受到总需求的制约,另⼀⽅⾯⼜受到⾃⾝供给能⼒的制约,在不考虑前者的情况下,后者构成了总供给的限制。
供给能⼒取决于⼀定的制度、技术条件的⽣产要素,资本的投⼊量。
具体来讲供给能⼒决定以下因素,⼀是各⽣产要素的投⼊量,⼆是各⽣产要素的效率,三是⽣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在短期,经济制度是给定的,技术⽔平是给定的,也就是说⽣产效率是给定的,⽽且资本的投⼊量也可以看作是给定的,这样总供给就取决于劳动的投⼊量即就业量,于是总供给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经济做为⼀个整体考察的经济中总量及其变动,因此它关注关于循环流程总的规模以及变动的原因,这个专题就是讲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考虑循环流程的构成及各种⽣产要素如何被组合在⼀起⽤于⽣产的,何种⽣产品被⽣产出来,收⼊是如何被加以分配,以及⽀出是如何配置的。
2.流量和存量 流量和存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流量是指在⼀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是指某⼀经济量在某⼀时间点上的数值。
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
二、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 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
1、波特的五种力量战略框架
迈克波特依据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的盈利能 迈克 波特依据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的盈利能 力的可能性, 力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竞争 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 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行业中的厂商都力求通 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 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波特 提出的决定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性的五种力量是: 提出的决定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性的五种力量是: 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卖主能 力和竞争强度。 力和竞争强度。
客观上的与认识上的产品差异: 施乐公司
施乐公司( 施乐公司(xerox)因其著名的干纸复印机专 ) 利而免于竞争, 年代和70年代初享有绝对 利而免于竞争,在60年代和 年代初享有绝对 年代和 的垄断地位,而且盈利增长率为20%。在此期 的垄断地位,而且盈利增长率为 。 它设在加利福尼亚Palo Alto的研究实验室 间,它设在加利福尼亚 的研究实验室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有一年的创新 设计是图形用户界面, 设计是图形用户界面,后被苹果公司作为一种 用户友好的个人电脑引入市场。 用户友好的个人电脑引入市场。1979年施乐的 年施乐的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Ethernet——第一个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 第一个 联结计算机和打印机的区域网络。 联结计算机和打印机的区域网络。然而施乐对
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 。 是指交易主要由卖方左右, 市场主要是在卖方占优势的情况下运行的。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
市场上商品短缺, ▲ 市场上商品短缺 , 供给量远远不能满 足需求量,价格有上升的内在倾向。 足需求量,价格有上升的内在倾向。
专题1经济学的性质
专题1经济学的性质专题1 经济学的性质一、经济活动的含义及目的(一)经济活动的含义是指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
(二)经济活动的目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二、生产要素及其配置(一)生产要素的含义是指投入生产过程用于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的经济资源,一般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劳动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包括各种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所提供的劳务。
劳动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工资率或工资。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土地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地租。
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
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是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并用于进一步生产的物品,包括房屋、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
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
资本(货币资本)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利率或利息。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
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正常利润(有时称为利润)。
(另外,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专利收入。
)(二)产生国际贸易和交换的原因1、生产要素的在世界上的不均等分布。
2、生产要素的不可流动性。
3、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差别所决定的生产成本差别。
(三)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基本经济问题):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三、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一)机会成本是指把某一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1、定义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表示在既定资源与既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之间的最大数量组合的图形。
YO X可用资源(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向外移动;反之,则向内移动。
经济学PPT学习课件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大经济学”,它研
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要 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 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 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三、生产要素及配置 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
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 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 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 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企业 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 业的才能,它其实 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 素。生产要素的配置其实就是经济学所 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 “为谁生产”的问题,它也就是对有限 的资源如何进行理性的选择的过程。
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
也就意味着放弃生产另外一种商品的机 会。 在图 1.1 中,横坐标表示军用品,纵坐 标表示民用品。图中的曲线被称为生产 可能性边缘曲线,它表示一国在既定的 资源与既定的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 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
图1.1 民 用 品
A
B
0 军用品
二、对两种经济体制的评价
(一)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评价 实践中,自由的市场经济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 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限的。 (2) 缺乏竞争和高利润使公司失去高效率的 动力。 (3) 权力和财富可能不会平等分配。
(4) 一些公司的行为对社会是有害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以
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 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 生产要素进行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 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 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 费。
经济学归纳为6个知识专题
经济学归纳为6个知识专题:1、市场经济:(1)市场调节:①优点;②弱点。
(2)国家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基本特征。
2、国家宏观调控:(1)四大目标任务。
(2)三大手段。
(3)三大经济政策。
(4)三大制度。
3、企业:(1)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3)搞好企业的措施。
4、产业:(1)农业:①地位作用;②现状;③出路。
(2)工业。
(3)第三产业。
(4)结构优化升级。
5、消费:(1)消费的重要性:①生产目的;②积累与消费;③生产与消费。
(2)扩大消费(内需)。
(3)正确消费(消费观)。
6、外贸:(1)是什么:①汇率与外汇储备;②进口与出口。
(2)为什么:①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②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③对外贸易的作用。
(3)怎么样:①提高水平;②加强监管;③坚持原则。
“企业”。
1、是什么:企业→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股份制。
2、为什么:(1)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主体、细胞→①市场②生产③社会经济技术进步→企业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支柱→①经济命脉②财政收入③经济基础。
3、怎么样:(1)布局和结构调整。
(2)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股份制。
(3)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科技、管理。
(4)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
(5)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名牌战略。
(6)“走出去”战略→国际竞争力。
消费。
首先安排学生用20分钟时间阅读教科书关于消费的部分。
然后归纳整理知识。
1、是什么:(1)公共消费:行政、国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公平,社会稳定。
(2)个人消费:①消费内容:物质、精神、劳务。
②消费目的:生存、发展、享受→消费层次、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
2、为什么:(1)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2)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增加国民收入→扩大积累。
经济学常识(4)Microsoft Word 文档
. . .. .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第一课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学海茫茫文曲导航】一、明确目标蓄势待发知识目标: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
识记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容与意义。
明确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能力目标:联系具体经济条件,提高识别经济理论本质的能力。
结合史实,提高分析各种经济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马克思主义者忠诚社会主义事业、不懈探索的精神。
在与资本主义比照中,热爱社会主义,坚决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容与意义难点:列宁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认识变化三、预习反应斗志昂扬﹙一﹚认真预习初成体系1.新经济政策的容与意义﹙1﹚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①“十月革命〞后,为了夺取战争胜利的需要,俄采取了政策。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容:在农业方面实行制;在工业方面,全部工矿企业归,由安排生产;在商业方面,实行经营,实行主要消费品的制度。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采取手段,按原则调节国家生产和分配。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保证了的胜利,保卫和稳固了新生的。
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容①以代替制。
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
②以代替贸易国有化和。
③开展。
﹙3﹚新经济政策的意义①稳固了,稳固了政权。
②恢复了。
③找到了一条向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列宁认识的进步:①从主消灭,到提出共产党人要。
②从主由政府直接,到提出由国家。
﹙3﹚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
﹙二﹚预习初检小有收获1.为了抵御帝国主义列强对新生的维埃政权的扼杀,维埃政府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自由贸易政策D.国家资本主义政策2.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①是建立在兴旺生产力根底上的②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③没有矛盾④是兴旺的市场经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容有﹙﹚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③开展国家资本主义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A.实行消费品的配给制B.商业贸易实行国家垄断C.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5.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表现为﹙﹚①稳固了工农联盟,稳固了维埃政权②恢复了国民经济③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④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后来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生产力状况一样吗?俄具有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吗?﹙三﹚生成疑问1.2.3.【师生互动牛人摆渡】一、释疑解难云开雾散2.如何正确对待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兴旺根底之上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
世界经济学专题知识讲座
➢ 不实施外汇管制或外汇管制较松旳国家 ➢ 健全、完善、发达旳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 长久资本流动 和短期资本流动
长久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
长久资本流动
❖ 到期期限在一年以上旳资本,或未要求到期 期限旳资本。
❖ 长久资本流动方式
➢ 直接投资 ➢ 证券投资(间接投资) ➢ 国际贷款
❖ 利息和费用承担要低 ❖ 资金旳实际使用期限要长
➢ 宽限期,即用款期
❖ 外汇风险要小
➢ 选择使用软货币比较有利
借债要掌握一定旳程度
❖ 外债清偿比率
外债清偿比率 本年度还本付息额(即外债偿还额+利息)
(偿债率)
本年度商品劳务出口创汇额
接着以合资经营为主,目前以独资经营为主; ➢ 从外资投向行业旳构造来看,主要投向第二、
三产业; ➢ 从外商投资地域来看,主要流入沿海开放地域
利用外资方式
❖ 出口信贷 ❖ 银行贷款 ❖ 发行债券 ❖ 补偿贸易 ❖ 合作经营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 ❖ 政府贷款 ❖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 租赁信贷
补偿贸易
❖ 国际资本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旳经济联络、 经济依存和经济合作关系,使国际分工在世界 范围内充分展开,从而使世界经济取得进一步 发展。
对资本输入国旳影响
❖ 有利方面
➢ 处理资金不足、增大投资能力 ➢ 建立新工业、增长新产品 ➢ 引进先进旳管理、技术知识和培训力量 ➢ 开辟新旳就业领域,增长就业机会
(WB)贷款 ❖ 国际开发协会(IDA)贷款 ❖ 国际金融企业(IFC)贷款
出口信贷
❖ 涵义
➢ 出口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和外国进口商(或银行) 提供利率低旳贷款。
❖ 特点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专题知识讲座
3、帕累托最优状态
利用帕累托原则和帕累托改善,能够来定义帕累托 最优状态,即:
假如对于某种既定旳资源配置状态,全部旳帕累托 改善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变化都不可能使 至少有一种人旳情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旳情况变坏, 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怕累托最优状态。
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其既定数量为
X
和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和B。下面用埃奇渥斯
Y
盒状图为工具来分析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 旳分配。
盒子旳水平长度表达X旳数量,垂直高度表达Y旳数量。从
OA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旳消费量XA,垂直向上 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旳消费量YA。从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对X 旳消费量XB,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旳消费量YB。
教学要点难 点:
要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旳基本思想,判断 经济效率旳帕累托原则 难点:一般均衡分析,公平与效率旳矛盾, 互换和生产旳帕累托最优条件以及社会福利 函数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研究旳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 其措施是把所考虑旳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络旳构成中 “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所以,某市场旳需求和 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1、帕累托原则 2、帕累托改善 3、帕累托最优状态
1、帕累托原则
将一旳结论推广到多人社会在多种资源配置状态
中选择旳一般情况。便得到帕累托原则: 假如至少有一人以为A优于B,而没有人以为A
自考“经济学(二)”专题(二)
专题2: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于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
这是这⼀章的⼀个重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决定的。
这是第⼆个专题的⼀个中⼼问题。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要研究⼀下弹性理论,说明影响供求的因素,对于供求数量所产⽣的影响程度,以及政府对市场机制所采取的⼲预政策及其后果。
第⼀个问题是市场和供求规律。
⼀、市场 (⼀)市场的含义,这是属于市场中的⼀个问题。
从它的字⾯含义来看,市场是指物品的交易场所。
在历,曾经⼀度⼴泛存在过农产品的市场,这是由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含义,为我们今天所采⽤,如集贸市场,⾃由市场等。
近代以来,市场的内涵得到了⼴泛的扩展。
它已经不再是上属那种以⼀定场所为根据的狭隘含义了。
现代认为,凡是⼀定地区或某⼀个⾏业内存在的交易活动,都可以称为市场。
为了对市场形成⼀个完整的概念,下⾯对于市场的含义做⼀些说明。
对于市场的含义有着两种说明,⼀种认为市场是⼀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或者是⼀切买卖活动的总和。
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
这都是⼀个概念,这是我们在教科书中常见的关于市场的定义。
即市场是⼀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切买卖的总和,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
这是⼀个定义,常见的定义。
还有第⼆个定义,就是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所给的⼀个定义,这个定义也有⼀定的权威性。
马歇尔对市场的定义是这样规定和说明的: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并不是指任何⼀个特定的货物交易的场所,⽽是指任何地区的全部,在这个地区中,买者和卖者彼此之间的来往是如此⾃由,以致于相同商品的价格有迅速相等的趋势。
这就是马歇尔对市场所做的定义。
另外,马歇尔还补充说,⼀个市场越完全,则市场的各个部分在同⼀个时间内对同⼀种商品⽀付同样价格的趋势就越强。
上⾯是市场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度不同,前⾯那个概念是说明市场经济关系的特征。
(卫生经济学)专题1卫生经济学概述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定性研究
采用深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少数个体或小样本进行深入探究,以理解和解释现象。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01
成本效果分析
比较不同方案或技术的成本和效 果,选择最优方案或技术,以最 小成本获得最大效果。
02
成本效益分析
03
成本效用分析
将成本与效益直接货币化并进行 比较,计算净效益和成本效益比。
将成本与效用进行比较,计算效 用增量和成本效用比,以评估不 同方案或技术的相对价值。
04
卫生经济学在决策中的应用
卫生经济学在医疗保险中的应用
卫生经济学在医疗保险中主要应用于评估不同医疗保险方案的效率和效果,以制定出更符合成本效益 的保险政策。
详细描述
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和可及性差,导致部分地区和人群无法获得必要 的卫生服务,从而影响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解决方案
政府应制定公平的卫生资源分配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问题
总结词
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问题也是 卫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详细描述
卫生经济学概述
目录 Contents
• 卫生经济学定义 • 卫生经济学发展历程 •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 卫生经济学在决策中的应用 • 卫生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01
卫生经济学定义
卫生经济学的概念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卫生领域经
济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旨在评估卫生服务、医疗 保健和公共卫生的成本、效 果和价值,为政策制定和资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第一框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斯密生活的年代,一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重商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存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严重束缚.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2、叙述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1)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2)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①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②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③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①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4、斯密是如何划分阶级结构的?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5、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内容?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①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框1、根据斯密的观点,怎样增加国民财富?(1)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2)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管理经济学讲义专题一
01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1936年Keynes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主张通过政府干预使经济接近充分就业,从而开始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01
0.西方经济学概述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二战后 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Joel Dean 80年代初传入我国
2.企业的短期目标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现实中的企业往往会根据某一个阶段的情况、市场变化情况、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等选择不同的目标。
3.企业的长期目标 企业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即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经营的风险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
=
企业各种短期目标 1.销售收入最大化 2.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3.利润满意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1.促使管理人员坚持长期行为 2.促使管理人员在决策时考虑收益的时间性 3.促使管理人员在决策时考虑经营的风险性
四、企业行为约束
基本约束 需求约束:指社会消费者或产业用户对某种产品有支付能力的最大购买需求量。 资源约束:指企业生产投入端所拥有的现实的物质条件。 预算约束:指企业为购买各种投入而进行资金偿付的最大能力。 市场竞争:包括来自同行业企业、替代产品、潜 在进入企业、投入品供应者和产品购买者的竞争力量。 政府干预: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调节和经济参与。
B厂的成本函数为:
,
假如该公司总生产任务为1200件产品,问:为使整个公司总成本最低,应如何在这两家分厂间分配任务。
例1.4
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法要求首先要建立经济模型,通过计量方法对其中的经济函数作出估计。
01
如前述例1.1—1.3的情形。
经济学原理专题知识讲座
A0 B 0至1之间
C1 D 不小于1
答案:C
六、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一方 面会影响到消费者旳实际收入,从 而对消费者旳均衡消费组合产生影 响,这叫收入效应;另一方面会变 化两种商品旳比价,消费者会在不 变化效用旳情况下,根据价格来变 化消费组合,这叫替代效应。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主张效用旳大小能够用详
细旳数值来度量并加总求和,是 基数效用论。若消费n种商品, 第i种商品旳消费量为qi,则有效 用函数:
U f (q1, q2, q3,, qn )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指消费者从一 定数量旳商品消费中所得到旳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额外增长 一单位商品旳消费所得到旳效用增量。
案例:不为五斗米折腰?
没有人会拒绝免费旳捐赠,任何人对钱 旳欲望都是无限旳。但钱对我们旳效用是否是 无限旳呢?能够肯定旳回答“No”!因为没 有人乐意为了钱而付出一切代价,这就是我们 所说旳“金钱有价”。金钱对不同旳人旳效用 也不尽相同。有旳毕业生为月薪1000元旳工 作而剧烈竞争。陶渊明宁愿“采菊东篱下”也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为何?因为他不乐意为了 五斗米旳效用而放弃自己旳尊严,可十斗米说 不定就能让他屈尊了。所以,在经济学里,当 有人对钱说“不”时,是因为他觉得这些钱旳 效用太少而已。
第三节 序数效用理论
一、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序数效用论者以为效用是不可量
化旳,但是能够进行比较。消费者只 能判断孰优孰劣,却不能说出优劣旳 程度,即消费组合只能用排序旳方式 进行比较。
22年数学三 经济学专题
22年数学三经济学专题
2022年数学三经济学专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积分:微积分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它涉及到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可微性和积分等概念。
这些概念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成本、收益、利润和效用等函数的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等方面。
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研究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的数学分支,它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投入产出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面。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分支,它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风险评估、决策分析和预测等方面。
4.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的学科,它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等方面。
5. 博弈论与决策理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问题的数学分支,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竞争策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决策理论是研究如何制定最优决策的数学分支,它被广泛应用于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等方面。
总之,数学三经济学专题是一个涉及多个数学分支的综合性学科,它为经济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题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了解)(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①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②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
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理解)(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①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②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2)斯密的分工理论①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流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根据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与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于预经济不同,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3)斯密关于社会利益如何实现的观点①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迫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②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别的,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4)国家职能理论在斯密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没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5)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市场的作用)①斯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斯密看到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投向;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②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总之,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
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了解)(1)内容: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评价:①积极作用: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②消极作用:1)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2)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4.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收人分配理论(了解)(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①对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李嘉图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②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1)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2)在劳动决定价值上: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丰富和发展上: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③评价: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2)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①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
②相对工资理论:1)内容: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了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
2)评价: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1)内容: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他认为真实反映雇用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评价:认为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但是他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归结于是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5.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理解)(1)自由贸易学说①内容: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理解:1)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高低决定利润的大小。
要提高利润率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2)工资由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
因此,要降低工资,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
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3)李嘉图认为,降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贸易的扩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一是通过机器改良,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进而降低价格。
(2)比较成本学说①内容: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②评价:1)积极之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这一学说也有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3)启示: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了解)(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①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所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生产关系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所以,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意义(了解)(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①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②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确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
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说明)(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