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一个被忽视的平台型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检测一个被忽视的平台型产业
检验检测产业背负了太多的误解,它极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诸多红利,一直被遗憾地忽视了。
在很多人看来,检验检测行业“小散乱”,很多检验检测机构都是“红顶中介”,缺少公信力。然而,在备受质疑的同时,很多地方在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并将之上升到一个产业的高度,其中力度最大的当属上海市闸北区,闸北已将检验检测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检验检测产业背负了太多的误解,它极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诸多红利,一直被遗憾地忽视了。
何以红利如此多
检验检测产业的辐射力、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它自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体系,而且它几乎与所有的产业相关。它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性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量的确定、量的统一和量的规范等服务;它还是重要的技术性服务业,通过标准化、质量提升等手段,为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民生、贸易等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检验检测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内外贸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鼓励发展检验检测产
业是因为看中了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辐射力。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谈创新驱动,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创新是件极为艰难的事情,民营企业自己搞科研困难太多,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才和研发团队,三没有规范化的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渠道。
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借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当下,很多地方或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建立了检验检测机构,或凭借产业自身的优势吸引来一些检验检测机构,这类机构发挥了极强的平台效应。
效应之一是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二是检验检测机构创新要素的聚集外溢到企业,因为这类机构在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同时,不少本身还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各大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渠道通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科研问题,例如提供技术公共产品,申请做课题,攻关之后,企业都可以来用,企业由此节省了大量精力和财力,这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实际上检测认证行业是产业公信力的一个重要代表,整个产业链都在传递着公信力。企业本身自己说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质量标准,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所有社会各界都认可才可以。因此,原来固化在企业内部的检测机构或检测环节,都要被释放出来,第三方检测市场由此逐渐发展起来。
尽管如此,在很多人看来,检验检测机构的公信力并不强,而且还“小散乱”。因为之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没有将检验检测认证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也就不会有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考虑。所幸的是,国家和一些地方开始认识到检验检测产业的价值。
为什么能成为产业
如果要把检测认证称之为一个产业的话,应该要从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简单从字面上去定位,不应该局限于检测认证行业,或者局限于所谓的检测认证服务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除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还应该包含标准、方法、技术的研究制定,以及检验检测装备研发、生产制造和实验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只有这样相对完整的表述,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的产业定位,才能对科技水平的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更大意义。
检验检测之所以被提升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源于我国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检验检测的迫切需求。我国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往往难以仅凭自身的实力为产品提供可置信的赔付机制。有声誉、有实力的检验检测企业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介入到产品的责任保障环节,为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产品放心使用”机制,相关调研表明,生产企业主动要求产品检验检测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企业本身来说,上千万家企业中,可能90%以上的都需要将产品拿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检测。比如说乳品行业,全国有127家企业,如果每一家企业都去建检测机构,招聘很多检测人员,就会有重复,假如一个机构投100万元,100多个就是1个多亿。因此,国家可以建一个公共服务的检验检测平台,集中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所需投资就省得多。
国内很多企业生产产品容易,但要把它变为销售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需却不容易,因为要有可靠的质量保障和技术服务支撑。如果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得好,就能促进国内市场交易,进而促进生产,拉动内需。检验检测服务发达的话,很多产业的生产环节就可以在企业间切分得更细,使产业链上的每家企业聚焦于更小范围的工序,实现规模生产和分工深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国家经济转型必然要求更加突出内需和结构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环节。检验检测产业的市场化具有紧迫性,是大局中的一环。
闸北的制度试验田
上海现在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有600家左右,其中国有机构360多家,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40家左右,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国字号明显低于外资和民资,主要是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
2013年,闸北区承担了上海市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对检测认证服务业体制机制瓶颈突破进行了专题调研。时任闸北区委书记翁祖亮曾任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对检测认证服务业有深度的了解。
调研发现,检验检测行业当前条块分割、行政壁垒突出、市场化程度低的特征与早年很多领域的情况是类似的。依附于各类条、块的检验检测服务职能,应当也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改革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完善,实现产业化,并促进关联产业的大发展。就当前仍然挂靠在各职能部门的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内部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脱钩、改制,核心是将原来的行政关系转变为资本纽带关系,使检验检测机构成为产权关系明晰的独立法人。
2014年6月,全国首家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落户闸北,率先探路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产业化聚集和集成发展,破除区域和行业壁垒,打造检验检测产业的“自贸区”。
闸北领导层认识到,平台示范区的建设,不是说有了一个主题园区,通过优惠政策招到商,就算成功。闸北这个平台在集聚各类要素后,还要建成一个共享的平台、服务的平台。这些要素充分集聚起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聚合功能,发挥更大的检测认证服务功能,以及相关的技术引领功能、标准策源功能、能力孵化功能等,这是闸北示范区最重要的功能所在。
同时,如果检验检测机构改制不彻底和市场分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