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心得体会
跟随佐藤学一起改进教学
跟随佐藤学一起改进教学(四)这样的课堂没有了弱势与强势,我想,这应该就是佐藤学所说的“保障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吧。
弱势学生的华丽“逆袭”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风景——弱势学生的“逆袭”,这样的风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浩然是五年级小男生,上课偶尔发言,作业偶尔不做,平时比较沉默。
在我的印象里,浩然以往的学习有些吃力,但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却有大不一样的表现。
借助文本实现逆袭在《月光曲》这节课上,估计是第一次有教师坐在旁边听课,浩然显得有些紧张,他双手平放,坐得笔直。
授课教师问了第一个问题:课文中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月光曲》的谱成过程?浩然迅速打开课本浏览,别的小朋友还在寻找答案时,他把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他先是举得低低的,然后又鼓足勇气,把手举得高高的。
原来,浩然是个热情的、喜欢发言的孩子呀,我这才发现这个孩子与他留给我的印象截然不同。
教师的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打动贝多芬内心的句子,他依然看得很快,迅速标出了第三和第四小节中有关兄妹俩很穷的句子,他认为兄妹俩的穷打动了贝多芬。
读过一遍课文之后,他能找到的内容只有这些。
他抬头环顾四周,发现大家还在看课文,于是他再一次去感受课文的内容,这一次他读得很认真,又标出了第八节中描写月光的内容。
就这样,他又一次实现了与课文的对话。
这样的对话虽然看上去有些肤浅,但却很有意义,因为学生能够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课文内容。
借助同伴实现逆袭之后,教师让同伴互相交流观点,于是浩然与他的同伴佳辰开始了对话。
佳辰说:“因为妹妹没有听过贝多芬亲自弹琴,所以弹得断断续续。
”浩然觉得有道理,就把第一节的“断断续续”也标了出来。
浩然接着佳辰的话说自己标了第三节,“太穷”“太贵”两个“太”说明兄妹俩很穷。
这时,佳辰有些疑惑:“‘太’说明什么?”浩然补充说:“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很想听音乐会,但他们太穷了,这打动了贝多芬。
”佳辰接着说:“只点一支蜡烛,也能说明他们很穷。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读书心得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读书心得Title: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 from Reading about佐藤学English:Upon delving into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of佐藤学, a sense of enlightenment begins to dawn.His dedication to transforming the landscape of education is truly inspiring.One key concept that resonates is the importance of a "learning community," where students actively engage and collaborate, fostering a love for knowledge.This contrast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 where students may feel disconnected and disengaged.By shifting the focus to the students,佐藤学advocates for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encouraging autonomy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中文:深入了解佐藤学的教育理念,让人深受启发。
他致力于改变教育现状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其中一个让人共鸣的概念是“学习社区”的重要性,在这里,学生们积极参与和协作,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
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形成对比,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可能会感到脱节和不参与。
蔡燕飞读书笔记《跟着佐藤学做教育》
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德清县机关幼儿园蔡燕飞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保障所有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机会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需要“善于倾听”的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的同侪互助、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学校之间的互相开放、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
佐藤学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首倡者,并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
受到佐藤学先生的激励与启发,国内很多研究者和教师也正致力于用行动将学习共同体的愿景变成现实。
一、何谓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互相学习的场所。
“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是通过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及公众的参与来展开的,而这些人要能够理解和共享学校改革的愿景,领悟“公共性”“民主主义”和“卓越性”的哲学,并掌握学习和关爱的理论和方法。
二、创建“学习共同体”1.理想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倘若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单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可能的。
”可见,教师间的合作,并形成以教师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是变革课堂、变革学校的基础性前提。
2.现实的挑战然而在学校变革中,教师是变革的动力也是阻力。
以变革为目标的学校,需要让每位教师都变成变革的动力,需要给教师足够的支持。
作为教师的基础性组织----学校教研组更像一个基于资历和教学技能的权威型组织,教师相互倾听与平等对话需要逾越由年龄、资历和职称形成的差别界限。
教师之间需要打破常规,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以参与者在实践中平等参与、倾听共享、合作互动为特点,是突破学校变革困境,形成教师合作文化的有效载体。
教师不仅仅要倾听孩子,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互相倾听,互相联系,让他们理解别人的痛苦,这是民主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
教育研究是一个清贫的行业,但在孩子与教师成长中所体会的快乐,也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
佐藤课堂教学观心得体会
佐藤学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受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佐藤学先生提出了“课堂教学观”,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佐藤学先生的课堂教学观,我深感其独到之处,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佐藤学先生的课堂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的权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佐藤学先生的课堂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佐藤学先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
用心观察,耐心等待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陈老师撰写的文章《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向一线教师介绍了教育研究的三大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
文章中写到的关于佐藤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能指导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读了文章中谈到的“蚂蚁之眼”,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耐心观察,认真倾听新时期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的学习。
好的观察活动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教学笔顺规则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为了快速写完一个字,将横折、横这两个笔画一笔写成。
写出的字与用正确笔顺写出的字相似,但是整个字的字形结构发生了变化。
还有部分同学,将横折写成横、竖。
语文教师应关注细节,去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让他们真正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孩子用这样的小聪明完成写字任务,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是时间久了,这些小聪明就会影响他的各科学习。
教师在发现问题后,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白脚踏实地才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必由之路。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有一双慧眼。
这双慧眼就是陈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蚂蚁之眼”。
二、虚实结合,学会鼓励理论为虚,实践为实。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如果一位教师有着“蚂蚁之眼”,他一定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上学到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都能运用到称重、测量的实践活动中去,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课《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防范意识,教会学生独自一人在家时,不可以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学生的学是需要动力的,这一份动力或许就是老师和家长的一次鼓励。
构建学习共同体——日本佐藤学教授讲座心得
21世纪的学校改革与课堂创造——构建学习共同——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讲座心得年满六旬的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做客我校杏坛大讲堂,给我校老师和学子们带来一场精彩而丰富的学术讲座,让大家匪浅。
佐藤学教授致力于中小学学校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十余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和成果,其提倡的构建学习共同体理念在日本一千多所学校进行着试验和改革,并已取得了可人的成绩。
首先他阐述了21世纪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21世纪的教育必须要能够应对以下的来自社会的时代特点:第一,知识型的社会。
21世纪社会已由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过渡,进入到了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能够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
第二,第二,多文化共生社会。
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文化的共生机制,教育要能够满足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学生的受教育要求。
第三,第三,孕育着贫富差别危机的社会。
贫富差别的危机必然要求教育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那些经济水平各异的小孩接受平等的教育。
第四,第四,成熟的市民社会的建设。
市民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在民主主义、公共道德、因材施教等重大课题上做出更多的攻关和发展,已解决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
佐藤教授通过对全球上百个国家的走访与调查,他发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教育领域正在酝酿并进行着,世界各国的学校都在进行着与传统教学不相一致的变革和变化。
他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后总结出一个新的改革理念:那就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他说他所想要建立的学习共同体秉承以下的宗旨和追求: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接受平等的教育;不让任何一个教师掉队,让每一个教师在学校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取得不断成长。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主张进行小组协作,如小组讨论、小组练习等互惠式的协同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满足。
教师要善于倾听,注重有效引导将学生与课本合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与理解课本。
读书教育专著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书教育专著心得体会(通用8篇)读书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篇1《教师的挑战》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
看到了一个教育学者对教师、对学生深沉而理智的关切。
他就是佐藤学教授,一位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亲临一万多间教室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
在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谈谈令我感受颇深的三点:一、关注课堂中的“小事”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是个教育学者,但他似乎并不把高深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
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这样的大学教授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他对此有自己的主张。
在《教师的挑战》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
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
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
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
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
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
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与信赖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
滨野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
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
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
谷哥夜读--《跟着佐藤学做教育》(中)
谷哥夜读--《跟着佐藤学做教育》(中)序言:“学生的精彩才是教师的精彩”。
具体到教学来说,想做到学生精彩必须让学生找到会学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读书写作思考。
教师,特别是有才学的教师一定会反复告诉自己,课堂固然要展现自己的才学,彰显学科的魅力,但如果讲解只是为了自己说得痛快,学生听得带劲,学生的真实学习并没有发生,我们只能算一个好“讲者”而非好教师。
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以激励学生自主为名,搞些合作讨论的形式热闹,教师只起到了一个传话筒的作用——那同样没有真实的学习发生。
从认知角度讲,如果不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精彩就不能自觉实现。
如果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分析学生的认知状况,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就会大大进步,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就会大大加强。
教师要讲,关键是讲到位。
何为到位?于有疑处点拨,于无疑处生疑。
点拨什么?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点拨思路,使学生在情境与路径中自主发现结论。
即使将结论告诉学生,也要讲清楚这些结论得出的依据与逻辑,不能只把结论性的东西教给学生,让学生无从领会。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依次是学生快乐—学生新鲜—学有收获—学会思考。
教学追求:从让学生有快乐,到让学生长见闻,到让学生有发现,到让学生会思考,未来的追求应该是有针对。
学生观:第一阶段迎合学生,第二阶段忽视学生,第三阶段影响学生,第四阶段引领学生,未来则希望能吃透学生。
6.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有人会全程把控,把景点、工具和车子都准备好,只等学生们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轨道一路飞驰;有人会让学生自己选择景点、自备器材、交通工具,探险前行,或者还有其他的选择。
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每一种选择都是合理的,都有其利弊。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同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将留下不同的印记。
所以,学生们对某些课总是津津乐道,而对另外一些课则很难有任何印象。
读佐藤学之感悟
读佐藤学之感悟读读佐藤学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中指出,“教育研究者一般对于教师们的复杂工作的理解、对于课堂现象的复杂性的理解,是相当浅薄的”,尤其是对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是软弱无力的”。
他是这样勾画那些自以为是的“研究者”的,“愈是对教师指手画脚的研究者,教师的工作愈是被简单化的理解,支撑其指导与建议之根据的自己的研究愈是薄弱。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研究者对于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与困难性的无知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理论的馄钝性,却恰恰愈是容易做出傲慢的建议与指导”。
这不得不由我想起那些到处忽悠,到处给一线教师打棍子的“课改人”的嘴脸来。
在谈及当代教育的三种“改革构想类型”:国家主义的学校改革论、产业主义的改革论、进步主义的改革论时,他指出,以贝内特为代表的国家主义的学校改革的“学校的规范性与正统性是以国家观念的形成为核心的‘共同教养’与‘共同道德’的教育中所主张的”,他认为这种“主张是偏执的”,这样的“学校理想由于其极端保守主义的性质,可以说清晰地表明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特色”。
他指出,“20世纪改革的主导权,受产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控制”,“在现代,得到‘有效学校’(effecctive school)运动的继承,其特征是把工业的产业与管理的远离引进学校的组织与运作,借以提升学校教育的‘效率’与‘效益’,这是一种工厂模式、企业模式的学校改革论”。
呵呵,原来“高校课堂”的理论依据在这里!遗憾的是“高校课堂学”的发明者居然没有看到。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模式构成了学校的基本框架,深深滴扎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这种组织形态要求提高这种作业(学习)效率的技术(教学技术与学科)以及熟练的技术人员(教师);要求评价、控制这种技术过程的行政体制”。
在这样的改革中“是把教育比作为生产工程”,“在这里,儿童是‘原料’,作为‘教育目的’的、‘理想的成人’,是‘成品’,教师是‘作业员’。
校长是‘厂长’,教委主任是‘公司董事长’”。
像佐藤学一样做教师
像佐藤学一样做教师佐藤学作为真正的“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走访了无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
而我认识佐藤学,是在一次教博会上。
当时他与中国教育专家一起,以对话、问答的形式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这位教育学者的许多观点引领我们进行课堂实践,让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
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并创设“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认为,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长,而且为了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相互学习和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市民等也都要学习和提高。
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使学生、教师、家长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共同成长。
作为教师,我在准备每节课时都时刻记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许多教学环节都设计了小组合作。
另外,我也时刻关注教育前沿理念和实践活动,并把好的想法和做法无私地与同行分享。
此外,我非常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争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同行之间和谐的交流环境,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创设以倾听为中心的教室。
在佐藤学眼里,要警惕那种虚假的自主和主体,并不是那种热闹的课堂就表示学生学习的主动和深入,也不是那种寂静的课堂就表示学生学习能力弱,而应该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学习性格等内在因素具体分析,千万不要因为某个学生积极发言就轻易表扬,或者某个学生一直默不做声而随意对其指责和批评。
以前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唯恐学生的安静等于不思考。
但随着教学不断观察和教学成绩的检测,我发现有些不爱发言或者说性格内向的学生成绩更优秀。
如今我不再强求课堂的热闹,而会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一点,每提一个问题,我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不要求他们立即作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位学生作答时,反复强调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心得体会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心得体会《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心得体会自学校开展学习共同体以来,《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这本书便一直伴随着我。
初次读这本书时,我便与佐藤学教授的观点产生了共鸣,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我的课堂都是存在的。
我认可这些观点的同时,却又存在着很多迷茫,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变现状,于是我开始反思自身问题。
我不得不承认,起初我读的过于笼统,除了对文章中的观点表示认同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想法。
反思出原因后便静下心来再读这本书。
这次我读的非常慢,读到对我有所启发或者说对我的课堂有实用之处时,我甚至会停下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
坚持下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孩子们和我都在努力倾听的路上。
那段时间的课堂氛围让人感觉舒适。
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假期在家,重温《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一书。
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或许正处于特殊时期,再次拿起这本书时,觉得格外亲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教育就是为别人的成长操心的事情”。
回首自己选择教育的初心,不就是因为热爱吗?而如今我却常常因为过多操心而抱怨,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教师的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梦想照进现实,也不是浪漫唯美的情感喜剧”,所以我觉得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还得从改变自身做起。
再次阅读的最大收获或者说感触最深的地方首先是“倾听”,也加深了我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
根据我们班级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优化我的课堂的首要任务还是“倾听”。
读多少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每一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能够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新的理念和转变,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在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不违背我做“教育人”的初心。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读书心得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读书心得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是一本教育理论和实践案例的总结。
它通过解
析案例,反思理论,以及研究和探索答案的方式,介绍了佐藤的教育理念,以及以佐藤为首的教育实践的实践。
首先,本书介绍佐藤的教育观,即坚持“以孩子为中心”,将“孩子”与“社会”融为一体,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教育。
其次,归纳了佐藤的有
关教育思想和实践,比如佐藤提出的“人的情感体系”,以及“切实的教养”的理念等,从多种学习方式及其实践,总结出佐藤为全民健康、家庭
幸福,提倡合作共赢的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影响社会的教育思想。
经过对佐藤的著作及其实践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帮助教育者思考如
何促进健康的孩子成长。
教育不仅决定着孩子今后的发展,也能提升家庭
和社会的文化水平。
所以,为了培养出一代在社会中受人尊敬,能够把握
机遇,为贡献社会有所作为的公民,做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就是要秉持“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发掘孩子的自我意识及潜力,引领孩子适应社
会环境的能力,去发现和拥抱变化的同时用心去爱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不是孤立的个体经历,而是需要整个孩子根植于社会的活动。
要
想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上下对接,将总的教育观点与
案例研究相结合,将理论科学融入到实践中,才能使结果更为可靠,更有效果,未来社会也能更加健康,完美。
学习佐藤学先生
学习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之心得体会石小:张强面对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学习对于从事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应是必不可小的一项常规性活动,特别是像我这样年龄偏大而知质不高的人,更是应该努力的学习,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个人剖析材料中我谈个人这个问题,对理论的东西我理解得不深也不透,但能对照结合实际的语言,我还是善于分析和借鉴的,下面就我本人学习“静悄悄的革命”之后,结合工作实际谈以下体会:首先,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教师,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佐藤学先生的“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漂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这看似简单的自然规律,却对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知识,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提示,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格魅力何在,干嘛说教育好孩子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如果我们能与教室中每一员共同生活,如果我们能与一个个学生产生共鸣,那么,在师生和谐的课堂里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面对课堂,佐藤学先生给道出了要学会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特别指出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做冷漠做斗争的现象,应成为这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
当得到学生发言时,不只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是否合题,而是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不追求“发言热闹”,而要注重的是“用心地相互倾听”,在教学的过程我按此方法进行尝试,不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最有成效的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成了举手抢着答的人选,我抓住了这些机会,定让他“如愿一场”,这样,“学”为中心的教学话题就逐步形成了。
第三,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学生的“快乐”与教师所追求的“快乐”的涵义是不同的,书中对小林老师的说法我也认为很有道理:那就是“教室,锻炼我们的地方,专心听——锻炼耳朵,专心地观察——锻炼了眼睛,清楚地说话——锻炼了嘴巴,开动脑筋思考——锻炼了头脑。
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是一本深入探索佐藤教育的著作,旨在向读者介绍佐藤教育的理念、方法、历史和回顾。
它涵盖了佐藤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多个层次,也着眼于实现佐藤教育的多种可能性。
读完这本书,我对佐藤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佐藤教育以“独特性、创造性和自我发现”为核心理念,让学生的平衡发展得分多元化,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因此,佐藤式教育强调个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掘不同的能力,以最佳方式实现全面发展。
佐藤教育同时注重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双向交流,支持多元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构建互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安全、充满自由意志的环境中进行自我认知学习。
此外,佐藤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以教师的指导和经验为基础,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关注点。
他主张在内心发展和外部知识的结合中,培养智力、感性和身体的综合全面发展。
从《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中,我深刻体会到佐藤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活跃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而创造一种安全、有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保持乐观和创新,为了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而奋斗。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协作共赢的课堂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协作共赢的课堂
关键词:安⼼ ⼈⽂关怀 合作学习 平等合作 互惠互学
“合作学习”是佐藤学提倡的学习共同体的核⼼理念之⼀。
合作学习⾸先强调学⽣⾃⾝的经验、学习能⼒以及对学习的选择权。
只有经过学⽣⾃⼰的⼤脑思考和动⼿操作,知识和能⼒才能被真正习得。
同时,合作学习还强调学⽣之间的互助和互惠。
学⽣必须借助⼀定的⽀撑来学习新的东西,这种外⼒不应该⾸先来⾃教师,⽽应该来⾃同伴。
佐藤学认为,没有“合作学习”,每个⼈的学习就不能成⽴;要提⾼每⼀个⼈的学习能⼒,“合作学习”不可或缺。
我们通过同他⼈的合作,同多样思想的碰撞,实现同客体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产⽣并雕琢⾃⼰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合作的“冲突与挑战的学习”。
学习是从既之世界出发,探究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经验和能⼒,形成新的经验与能⼒的⼀种挑战。
佐藤学认为,合作学习中的学⽣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他们的学习是借助互惠互学形成的,每个⼈都有⾃⼰的知识、情感、想法,都有某⼀⽅⾯的长处,这对合作学习来说是极为关键的。
合作学习不是互教的关系,⽽是“互学”的关系,学⽣之间的这种合作应该是“若⽆其事”,⽽不是“煞有介事”或“多管闲事”,只有平等的合作才是真正有效的。
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自从读了佐藤学的《做教育》,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通读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如何跟随佐藤学的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
一、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做教育》一书中,佐藤学指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即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人才,而是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他自己,并且能够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这种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工作。
在《做教育》的启发下,我开始尝试着将我的课堂变成一个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学习和表达的场所。
我鼓励孩子们提问、探索、发现并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而且更在探索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更加自信、独立和自主地思考和学习。
二、教育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佐藤学在书中反复强调教育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工作是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而教育者,则是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伙伴和引路人。
教育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使命和责任。
只有深刻地理解教育工作的本来面貌,才能够做好这项事业。
跟随佐藤学的教育理念,我开始摆脱“传授知识”的陈旧思维和固有模式,试图成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当我开始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开心学习的环境时,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更是让他们做好人的过程。
三、跟随佐藤学的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跟随佐藤学的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需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付出。
1. 深刻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承知识,更在于培养人的本质和意义。
只有深刻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和深刻的理念,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育者。
2. 尊重孩子们的需求和意愿。
孩子们非常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佐藤学,让我重新认识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让我重新认识学习共同体佐藤学,让我重新认识学习共同体刚一开始接触学习共同体,我是排斥的,因为我讨厌崇洋媚外,去学习外国的东西,更何况这个学习共同体的发起人还是一个日本人。
因为这是一次全市的教育改革,不改不行,我就耐着性子读了读静悄悄的革命,改革后的课堂太美好了,一切都是静悄悄,有人说话,有人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和谐。
但是我不信,我不信有这样的课堂。
寒假的读书活动,每个领导有额外的三本书教师的挑战,学校的挑战,学习共同体协同研究。
因为疫情的影响哪里都去不了,所以我就在家里安心的看书吧,当我真的走进学习共同体,了解了日本为什么要推进学习共同体。
日本公立教育的危机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快速的富裕起来,每个人都希望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但对日本来说高等教育已经达到普及的程度,传统教育的筛选和分层的功能逐渐在弱化,好教育--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的链条已经逐渐被打破,让人们陷入一种“教育无用”的虚无注意漩涡。
这个危机,在日益发展的中国会不会有呢?我们的教育变革,不单是为了成绩,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筹谋。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呢?因为他不单是为了眼前的改革,更多的是为日本社会培养会倾听会合作的人。
日本在“雅俗现代化”,社会迅速发展中,带来了剧烈的矛盾,矛盾产生的根源是每个人的诉求得不到倾听和满足,所以每个人都拼命的在主张自己的观点,而对他人的观点和生存不闻不问,社会的冷漠,虚无主义,犬儒主义盛行,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生之间协同,共生,互助的学习为突破口,促进学校体统的整体性变革,并以此带动社区,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建立这样的关系,就必须从倾听开始。
那么学习共同体与我们以前的变革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以前搞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在评价教师,改变教师的教法,其实我们忘记了教学的本质,我们教的是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的怎么样。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就是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尊重和认可。
佐藤学 报告有感
《学习的革命》一书已经早在几年前就已在教育界扬起了一阵红色旋风,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如今尚闻佐藤学的大名,无疑可谓落伍了。
据其本人将,早在几年前,他便已经接受到几乎超越克林顿总统的接见规格。
那么他究竟何以震撼整个国内甚至大半个全球的教育界?2014年3月31日,有幸前往山师大聆听了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题为《基于协同学习的课堂改革——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的报告。
他针对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愿景、哲学及活动系统进行了阐述。
报告从“21世纪的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一问题开始。
他提出: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又产业主义社会步入后产业主义社会,由此相应的学校学校课程也应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产业时代的流水作业式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转型:提升教育内容的水准,重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沟通的学习。
由此,他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教育构想,并在日本进行了数年的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
一、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学习共同体”的构想基于以下三个原理——公共性、民主主义与卓越性。
“学习共同体”有以下特征:1.“学习共同体”不是教学技术的改革,而是基于愿景、哲学及活动系统的改革。
2.“学习共同体”是为实现21世纪新型课堂和学校的改革。
3.课堂改革、学校改革及学校经营改革应三位一体,同时推进。
4.“学习共同体”是以互相倾听关系为基础的对话性交流实践。
5.“学习共同体”是小学中学高中一体的学校改革。
6.“学习共同体”不是场运动,而是改革推进校间的合作网络。
7.国际上协同合作,共同推进。
现在,日本有近万所中小学学校,参与到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中来。
许多学校由此发生了让人惊叹的巨大变化。
一场新的教育革新正以燎原之势从日本波及到东亚地区。
正处于课程改革攻坚阶段的我国教育,不能不直面这一新的教育浪潮,更快的与国际教育接轨,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改革愿景“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将学校重新定义为“儿童们相互协同合作学习的场所”,作为专家的教师们协同合作学习的场所,家长和市民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进而相互协同合作学习的场所。
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
读《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有感《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佐藤学如何做研究》是日本知名的教育学者佐藤学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以佐藤学自己的研究经验为基础,讨论了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并且对我未来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佐藤学首先提出了教育研究的客观视角。
客观视角强调研究者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观察、测量和记录客观事实。
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消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以达到客观、准确地描绘和分析教育现象的目的。
在这种视角下,研究者要注重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工具来综合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来获得客观的结论。
对于这种客观视角,我深感研究者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技能。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者才能够真正客观地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而不是主观臆断。
而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注重提升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佐藤学接着提出了教育研究的主观视角。
主观视角认为研究者自身的主观意识和经验对于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应该关注自己的主观体验、情感和意义,将个体的经历、观点和信念纳入研究的考量范围内。
在这种视角下,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关注个体的情感、主观感受和意义。
对于这种主观视角,我深感研究者要注重对于研究对象的理解和关怀,不仅要研究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要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流和沟通,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应该注重在实践中与教育实践者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真正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和情感体验。
最后,佐藤学提出了教育研究的批判视角。
批判视角认为研究者应该对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揭示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读佐藤学《教育方法学》有感
读佐藤学《教育方法学》有感
读《教育方法学》有感
《教育方法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在本书中佐藤学教授综合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本书聚焦教学、学习、课堂、课程、教师、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整理分析了最新的教育学知识与问题,揭示了新的教育实践的方向。
通读本书后,收获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重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仅是显性的知识,还作为潜在性知识在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
下意识的思考、缄默知识及信念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及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性知识”具有通过直觉反应、即兴发挥表现的“缄默知识”的特征。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个人化知识”,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因此,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仅进行互相间付瑞知识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保障个人实践经验交流与共享的机会。
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性。
现今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学识教养与高度的专业性见识。
回想现今学校危机现象的复杂性与严重性就会明白这一要求的必要性。
学科内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为中心构建的作为“技术熟练者”的“教师的专业性”需要重新定位为“反思性实践家”。
以上即是假期对本书通读后的所思所得。
对于书中部分章节提到的一些教育理论与教育概念目前还不甚了解,需要日后再细细品读,相信能够常读常新,也必将对我的日常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心得体会
自学校开展学习共同体以来,《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这本书便一直伴随着我。
初次读这本书时,我便与佐藤学教授的观点产生了共鸣,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我的课堂都是存在的。
我认可这些观点的同时,却又存在着很多迷茫,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变现状,于是我开始反思自身问题。
我不得不承认,起初我读的过于笼统,除了对文章中的观点表示认同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想法。
反思出原因后便静下心来再读这本书。
这次我读的非常慢,读到对我有所启发或者说对我的课堂有实用之处时,我甚至会停下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
坚持下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孩子们和我都在努力倾听的路上。
那段时间的课堂氛围让人感觉舒适。
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假期在家,重温《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一书。
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或许正处于特殊时期,再次拿起这本书时,觉得格外亲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教育就是为别人的成长操心的事情”。
回首自己选择教育的初心,不就是因为热爱吗?而如今我却常常因为过多操心而抱怨,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教师的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梦想照进现实,也不是浪漫唯美的情感喜剧”,所以我觉得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还得从改变自身做起。
再次阅读的最大收获或者说感触最深的地方首先是“倾听”,也
加深了我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
根据我们班级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优化我的课堂的首要任务还是“倾听”。
读多少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每一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能够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新的理念和转变,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在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不违背我做“教育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