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
目标引领
1.读懂小说,把握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中的(鲁镇社会)的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 探究祥林嫂悲剧性命运的原因。
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破解难点:祥林嫂的遭遇与卫家、贺家和鲁家的联系。
廓清疑点:小说中的“我”的身份及作用。
误点警示:对作者描写祥林嫂出逃做工和柳妈引导祥林嫂捐门槛的用意的把握。
第一课时:基本读懂作品,按时间顺序复述小说情节。
课前预习
关于《呐喊》和《彷徨》:
《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收录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文章皆为鲁迅的代表作。
《彷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本书收入鲁迅先生包括《祝福》在内的、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
学程引领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浙江绍兴人,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语丝》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彷徨》收集了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其中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学程之一:理清小说的时间顺序,把握作品的倒叙写法
(1)快速浏览小说,适当做些勾画,理清故事的时间顺序。
(2)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祥林嫂的故事。
祥林嫂,年轻守寡,瞒着年轻的婆婆(三十六七岁),出外做工。
第一次到鲁镇,二十六七岁,模样周正,手脚壮大,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第二年新正刚过,被婆婆带人抢回,买到贺家墺的贺老六。
——又一年新正将尽,祥林嫂被迫与贺老六过日子,年底生了一个男孩。——贺老六的伤寒而死,阿毛被狼叼去。
——又过了两个新年,祥林嫂再到鲁镇,(三十岁左右)境遇改变非常大,手脚不够灵活,记性差。
——柳妈建议她捐门槛,以赎嫁两个男人之罪
——两年后,十二鹰洋捐了门槛。可四婶依然不让她参加祭祀,从此一蹶不振。——被打发回到卫家山,然后成了乞丐。或是,出了鲁家门就当了乞丐。——五年前,“我”可能偶遇一次,花白的头发。
——(四十岁上下时)遇到“我”,向我问起“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大年三十,饥寒交迫,惨死在阴沉的雪天里,惨死在富人们祈求幸福的的氛围中。
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快乐与幸福苦难与不幸
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打工
满足,有笑影,白胖了被婆家卖掉
再婚,没有婆婆,丈夫有力气
有自己的房子,生了儿子,胖了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
又流落鲁镇做工,被鲁镇的人歧视捐门槛赎罪,神气舒畅,眼光分外有神参加祭祖被拒绝
精神奔溃,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祥林嫂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被迫改嫁,强烈反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活着不能,死去不敢;惨死雪地,横遭辱骂。
归纳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
第一部分:序幕:鲁镇祝福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凄然死去。倒叙
第二部分: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第三部分: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第四部分:高潮:丧夫失子之后再到鲁镇,沦为乞丐。
第五部分: 尾声:鲁镇祝福的景象和我的感受。
学程之二:活动体验
1 .分组讨论下列描写的作用——“《祝福》的一二三四”
例:A.一个日子——“祝福”的日子
“一个日子”:是指根据小说提供的有关信息,讨论“祝福”的具体时间。
推算“祝福”时日(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过程中,大致勾勒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并且洞察“凶人的欢呼”和“弱者的呼号”的黑暗现实,还可以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启发人们“祝福是不能带来幸福”的深刻含义。
揣摩小说以“祝福”为题的用意。
(1)故事发生在年关岁底的鲁镇,交代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祥林嫂冻饿死在富人们的祈求幸福的祝福声中,更增强悲剧感。
(3)渲染气氛,在对比中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开头)——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中间祝福——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结尾祝福——首位呼应,深化主题
B.两次微笑
“两次微笑”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这是一种真心实意的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的反衬写法。
C. 三种眼神——分析三次外貌描写
第一
..种.如两次到鲁镇打工时,写她“又只是顺着眼”“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耐劳的性格;第二种如第二次到鲁镇时,虽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如祥林嫂向四婶倾诉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时“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揭示祥林嫂的痛苦与悲哀。第三次是在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
D.四次飞雪
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柰何的哀伤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