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摘要: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面对能源危机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发展清洁能源刻不容缓。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电动汽车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是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现阶段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威胁。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2007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从环境角度讲,新能源汽车废气排出量比传统汽车可减少92%-98%,相
对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降低汽车排放废气污染,有效解决了交通能源重消耗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根据动力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三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流,并将主导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方向,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产业化突破口,多种技术并存的电动汽车格局。
低碳经济时代下,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汽车行业被称为全世界最具爆炸性的行业,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激增,环境与能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形成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配套体系,具有先发优势。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
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不过7181辆车,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高达95%,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是十分缺乏的,这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
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电动汽车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应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消费市场领域倾斜,加速
启动电动汽车的消费市场。
要坚定地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动汽车企业倾斜,要扶优、扶强,而不是扶大。
改变我国研发经费不足的格局,缩小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
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工人主力军的作用,挖掘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
电动汽车市场上最主要的问题是汽车充电不便利,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
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
要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借助市场机制,构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建设与运营的商业化平台,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电网的规划与布局,建立运营领域特许经营模式,使建设与运营市场化,加大基础设施的发展,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总之,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纷纷表明将把低碳经济作为国
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实施低碳经济的热潮,为中国的汽车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汽车业只有积极响应,在政府引导下学习国外低碳技术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展低碳汽车,以电动车为突破口,加快推广应用新产品、新能源﹑新技术,建设高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在新行业崭露头角,保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钢.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交通与运输,2008,(2):1-3.
【2】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