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详]

合集下载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附件1振华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标准1、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

2、会用简易多媒体设备、交互式平板一体机等会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筛选和获取学科教学资源。

3、会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软件编辑处理文字、数据、图像等教学素材。

4、知道社会化网络平台(如博客、云盘、QQ空间等)的教育功能。

5、解适用于移动学习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教学功能;6、知道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如图像、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以及多媒体课件、学科软件、知识建构工具等)的教学应用功能;2.能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需要,使用恰当的技术,整合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改进课堂教学、评价等方式。

7、知道交互式平板一体机内置资源、外部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功能;能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需要,使用电子白板内置资源和外部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改进课堂教学、评价等方式。

8、能通过互联网获取整门课程的学科教学资源,并能运用学科教学资源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9、了解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和技术资源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流程和组织管理方法;2.在同伴互助下,能尝试在移动学习环境中组建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能引用某种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等。

10、知道图像、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和学科软件在课堂导入中的作用;能选用两种以上教学素材,使用某种技术,设计课堂导入情境,制作课堂导入环节课件;4.在所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能利用上述技术资源,开展多媒体直接导入、知识回顾导入等类别的课堂导入活动。

11、在所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能利用上述技术资源,开展课堂总结与复习活动。

12、在同伴互助下,能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平台、网络研修协作组中的优秀课例、课件来来改变课堂呈现方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一)验收内容。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教师能熟练操作微机,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灵活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设计教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常见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为:1.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25%)2.使用网络与人交流,收集教学资源,考查网络应用能力(15%)3.课件制作,考查教学资源开发能力(50%)4.使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考查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能力(10%)(二)评价标准。

1.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本项内容以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1—6项使用Word2003及以上版本,7—9项使用Excel2003及以上版本。

(1)文件的新建、编辑、保存(5分):按要求新建文件、保存文件,字数不少于100字,满分5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页面、段落、文字设置,6分。

(3)使用批注,2分。

(4)插入图像、页码,2分。

(5)表格的插入与编辑,2分。

(6)拼音,公式、符号等的输入,3分。

(7)在电子表格中录入学生成绩,添加表格标题,1分。

(8)按要求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2分。

(9)成绩统计:会使用公式及求和、求平均等常用函数,2分。

2.使用网络与人交流,收集教学资源(15分)(1)将指定内容发送到指定邮箱:对方成功接收、内容完整得5分,否则不得分。

(2)将收集教学资源时用到的网站保存在收藏夹中,通过屏幕截图展示收藏夹,5分。

(3)将网络搜索到的教学资源下载并分类存储,5分。

3.课件评分标准(50分)4、使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10分)(1)能熟练使用投影机(大屏幕电视)、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现代教学设备。

5分(2)课件展示:表述清晰、语言规范、能准确阐述设计意图、所用技术;快速准确回答问题,熟练演示课件。

5分。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达标过关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一)小学1.验收内容(1)教学目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参考指标体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参考指标体系
4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4
计划

准备
(24分)
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4
7.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4
8.根据教学需要,检索与获取学科资源,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
4
22.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主动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各环节。
4
2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
24.掌握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视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开展在线研修、集体备课、评课、资源推送等协同研修、网络研修活动。
4
9.处理加工或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
4
10.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
4
11.能够处理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
4
组织

管理
(20分)
12.使用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掌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
4
13.能够针对学科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课堂讲授。
4
2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4
合计
10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参考指标体系
维度
考核要点
分值
技术
素养
(20分)
1.理解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4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附件一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一、制定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构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二、基本内容本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等级要求。

测评标准的内容涵盖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四个方面。

立足应用、突出专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依据等级标准,实行分级测评。

初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环节为主;中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测评以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页脚内容- 1 -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为主。

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表一初级标准页脚内容- 2 -页脚内容- 3 -页脚内容- 4 -表二中级标准页脚内容- 5 -页脚内容- 6 -页脚内容- 7 -页脚内容- 8 -页脚内容- 9 -表三高级标准页脚内容- 10 -页脚内容- 11 -页脚内容- 12 -页脚内容- 13 -三、实施要求1.《评价标准》是规范与引领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页脚内容- 14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评价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为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附件3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应具备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区级以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标准。

水平一:1、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及安装,熟练掌握教材中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教材中讲到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生活中的简单程序。

2、随时掌握本校微机室中的设备状况,能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简单的故障排除。

对病毒、恶意插件等不利于机器正常运行的恶意程序能够做到有效预防、有效查杀,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不受侵害。

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校网络结构,会使用网络设备,会制作简单网站。

4、能够为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5、能够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水平二:1、能熟练掌握一种编程语言,能编辑机器人程序使之完成一定任务。

2、能维护全校的网络设备,能够管理并维护宽带网络出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诊断,并能进行一般的故障排除。

3、会安装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熟悉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能制定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方法,制定出一整套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实施办法,高中教师掌握asp等交互语言。

4、能够对视频和声音进行摄、录、编的操作。

5、能够辅助校长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6、有较强的学习、应用前沿技术的能力,适合学科发展需要,能够开发学科专题,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附件4大连市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一、大连市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学生都应具备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具备的二、大连市初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学生都应具备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具备的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附件1:扎赉特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我旗教育改革发展。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区、盟教育信息化部署会议精神,结合我旗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本标准。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为全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师资保障。

二、适用对象全旗中小学专任教师三、具体技能等级及标准坚持从教育信息化和教学实际出发,以教学应用为主。

根据我旗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实际情况,具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应用技能等级及标准。

(一)初级应用技能标准1.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功能和操作,在计算机上对文件及文件夹操作(新建、重命名、复制、粘贴、移动、删除等),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上传、下载文件);2.能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用Word编写教案,用Excel 进行学生成绩统计,用PowerPoint 制作教学课件;3.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4.能够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学科教学;5.能够利用录屏软件(如屏幕录像大师、Live View等)制作微课;6.能利用网络进行文件传输,会使用压缩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中级应用技能标准除对初级应用技能标准熟练掌握和应用外,还须达到:1.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管理和维护,下载和安装常用应用程序,能够使用安全卫士软件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2.能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用Word编排所教学科试卷,用Excel 进行较高级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函数应用,用PowerPoint 插入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3.能够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学科工具开展教学;4.能够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展教学;5.能够利用专业软件(如Camtasia Studio )制件微课并运用于教学中;6.能够建立教师个人空间,上传个人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和交流;7、能够运用云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2.中小学教师:指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包括教学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核心能力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2.1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解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教育软件,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2 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教学应用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2.3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备创新精神,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4 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应具备以下伦理和安全意识:•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安全。

三、能力评价和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历和学位:教师应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历和学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本评分细则的基本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本评分细则的计分项目分为教师的个人空间建设、教学资源(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后反思四个小项)、教师工作坊研修等三大部分,总分100分。

一级指标包括个人空间建设和教学资源,其中个人空间建设包括规范性、创意性和空间布局合理性。

教学资源包括资源种类齐全、资源建设和教学三维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级指标包括具体的内容,如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素材处理与加工、网络研究管理、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

三级指标则是具体的评分标准,如空间内容与标题相符、超链接有效畅通、资源数量等。

个人空间建设方面,要求至少四个栏目中有两项合格为良,三项合格为优,其中规范性、创意性和空间布局合理性分别占6分、3分和6分。

教学资源方面,要求资源种类齐全,资源建设和教学三维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等,其中资源建设分数为6分,资源数量分数为15分。

资源种类齐全包括视频、文档、动画、音频、图片等,资源数量要求超过50个为优,30-50个为良,10-30个为及格,少于10个为不及格。

教师工作坊研修方面,要求参加网络研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

评分细则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帮助教师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师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教师工作坊是一种常见的研修形式。

教师工作坊通常由一位或多位教师组织,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在工作坊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

同时,教师工作坊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研修社区也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测评评分标准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测评评分标准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测评评分标准
1、在学校主持或者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相关的活动,如参加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学习研讨等活动,参加一次记1分,以此类推,5分封顶。

2、在学校以外的区域主持或参加与本工程相关的活动,如教研活动、继教培训等活动,参加一次记2分,5分封顶。

3、主持或参加教师工作坊,参加一次记1分,5分封顶。

4、在学校或校外主持或参加与本工程相关的集体备课,参加一次记1分,5分封顶。

5、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绩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以每学期的测评考试成绩做为参考,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平均名次内以3分为标准,名次加减一个分别加减1分。

6、能熟练运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得5分,相应能力酌情加减得分。

7、能运用相关软件或教学平台实现电子备课,根据熟练程度和使用频率给教师打分。

8、能在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移动终端等,根据使用频率和熟练程度由学生做出评价,得分在70分以上得满分,依次酌减。

9、能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校内或者校外上示范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从未参加得1分,在校内上示范课一次记4分,在校外上一次记5分。

10、公开发表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文章,一篇记3分,依次类推,满分为止。

11、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录课上传成功的记5分,参加活动一次记2分,依次类推。

12、制作了相应课件或课例,作为校内或校外的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记5分。

13、教学中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根据效果分别打分。

教师个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评价

教师个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评价

教师个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评价一、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

为此,对教师个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本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二、评价指标2.1 技术能力- 基本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浏览、信息搜索等基本操作。

- 软件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文档制作、演示制作、数据处理等软件应用能力。

- 编程与算法:了解基本的编程语言和算法,能运用编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2.2 教学应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掌握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2.3 学习与创新- 持续学习: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 创新应用:能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创新性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2.4 团队合作与交流- 团队协作:在团队项目中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 交流分享: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

三、评价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在各个方面的实际表现,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四、评价流程1. 自我评估: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自我评估,撰写自我评价报告。

2. 同行评价:同行教师对评价对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表现进行评价。

3. 专家评价:专家对评价对象的技术能力、教学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5. 综合分析:对各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大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大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大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大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涵盖了30项微能力。

通过对这些微能力的评估,可以客观了解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运用水平,并为其能力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2. 测评内容本次测评共包含30项微能力,涉及下列几个方面:1. 计算机操作能力2. 软件应用能力3. 网络资源利用能力4. 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5. 教育平台运用能力3. 测评指标在每项微能力中,我们设定了具体的指标,以衡量教师的应用水平。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指标示例:- 计算机操作能力:- 熟练使用操作系统- 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软件应用能力:- 熟悉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具备图像和音频处理软件的应用知识- 网络资源利用能力:- 能够有效搜索和筛选网络资源- 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和版权意识- 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 了解多媒体教学原理和方法- 能够设计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教育平台运用能力:- 掌握教育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够利用教育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学生管理4. 测评结果分析根据教师在每个微能力指标上的表现,我们将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测评结果,可以了解教师在不同微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培训计划。

5. 结语大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至关重要。

通过本测评,教师能够了解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与时俱进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 注意:本测评不涉及法律复杂性,同时不引用无法确认来源的内容。

---以上为简要说明,详细内容请参阅正式的测评文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简介本评估标准旨在衡量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水平。

通过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确定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

评估标准评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如下:1. 基础知识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

2. 教学应用技能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具、编制教学课件、利用互联网资源等。

3. 研究与创新能力教师是否具备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积极研究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并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4.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包括管理学生信息、制定在线作业和考试等。

5. 教育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是否具备教育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和不良信息。

评估流程确定评估标准后,学校或教育机构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估:1. 设定评估目标和评估时间。

2. 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3. 对教师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4.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5.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措施。

6.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总结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是一项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工具。

通过评估教师的能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

这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点测评考核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点测评考核标准
选用的技术、资源不能够支持探究型活动的开展
技术应用计划
介绍视频
详细介绍本活动设计中的技术、资源的应用设想、目的与作用,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须出现教师个人形象,不超过5分钟
介绍本活动设计中的技术、资源的应用设想、目的与作用,讲解准确清晰,须出现教师个人形象,不超过5分钟
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准确,重难点不够突出,组织与编排不合理,逻辑不清晰
应用设计
充分考虑了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力,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考虑了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力,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操作性
未能预见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了应对方案
能力点
评价内容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A7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教学设计
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要科学素完整(包括主题、学情、目标与过程等),可操作性强,阐明所选技术及技术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作用
教学设计要素完整,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阐明所选技术
教学设计要素不科学、不完整,不能阐明所选技术及技术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作用
缺少教师对活动设计的说明或没有学生感受
能力点
评价内容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A9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活动案例
内容设计
活动案例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呈现了完整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情境描述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学生掌握了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必要策略;技术工具操作便捷,使用方法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与借鉴;选用的技术工具能够在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中心根据《昌邑区培训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结合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学习情况及其他校情,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

一、培训测评范围包括: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学习、研修活动(线上、线下)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其中课程学习、研修活动、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测评成绩原则上按4:4:2权重分配。

得分在80-100分的,一般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一般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一般应为不合格等次。

二、线上课程学习成效测评主要从网络课程学习完成数量、网络在线学习、讨论时长;参与交流讨论发言发帖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

重在考查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

要重点关注学员的课程学习、参与研讨以及作业的质量,弱化评论数的考核评价,引导学员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并关注教师在网络培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表现。

有主抓培训的副校长赵燕校长做整体调控、抽查,由学校网络培训管理员郑世光老师督导、记录不同阶段教师学习情况。

三、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测评过程主要从参与校本研修学时数量、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数量、讨论交流及作品提交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重在考查教师线下课程学习成效。

并将每次培训部通报我校教师线上学习情况作为线下学习成绩之一进行核算。

具体项目及量化标准如下:1、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次数质量。

(5分)2、集体备课先行课次数质量。

(10分)3、同课异构活动质量。

(课堂教学、教案设计)(10分)4、同课异构领导教师评课情况。

(10分)5、提供线上培训简报资料情况。

(5分)6、网络培训活动感受汇报活动参与情况。

(10分)线下活动评分标准:按总成绩评定:90以上者优秀;80分-90分为良好;60以上为合格;60以下不合格。

四、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测评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如课件、微课、课例、教学软件等。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要求,为规范指导和组织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现结合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发展测评评价标准》).一、总则(一)《发展测评评价标准》是引领我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指南,是指导市县和各级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的基本依据,是规范市县和各级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发展测评的基本准则.(二)《发展测评评价标准》依据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标准分为初级水平标准、中级水平标准和高级水平标准。

(三)《发展测评评价标准》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的发展性要求,初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某个环节为主;中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

二、测评内容与方式(一)发展测评内容须联系中小学教师一线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实际,反映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

(二)发展测评重在通过测评系统,利用案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帮助中小学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学评价能力发展水平。

(三)发展测评采取分级测评、分级评定的方式,主要通过测评系统进行,以中小学教师自测为主。

有条件的市县也可组织开展情境测评。

三、测评实施与管理(一)省教育厅负责发展测评的统筹管理、协调指导和测评监管等工作,对各市县组织实施发展测评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测评系统汇集发展测评信息,定期通报市县发展测评情况;负责统一发放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证书.(二)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测评的组织实施、跟进指导、督导检查和监管推进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测评的组织落实、指导推进等工作.中小学立足校本,联系实际真学真做,负责校本研修和学校评测等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详]

附件一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一、制定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构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二、基本内容本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等级要求。

测评标准的内容涵盖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四个方面。

立足应用、突出专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依据等级标准,实行分级测评。

初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环节为主;中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测评以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专业整理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为主。

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表一初级标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表二中级标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表三高级标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1.掌握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策略和方法; 移动学习环境中有效沟通与合作; 1.掌握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和功能; 3.9 技2.术能支够持使的用学技习术评资价源开展学习过程监控; 1.掌握学习评价方式及所需的技术资源; 2. 能够使用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3. 会搜集、整理与分析技术支持的评价数据;4. 掌握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策略。

3.3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1. 分析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类型与作用;3.4 的总结 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1.分析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3.5 技2.术 能支够持针的对教科学学评教价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单课 1.分析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类型和作用; 3.6 技* 1 2.术 能支够持针的对探科究学学教习学任内务容设需计求, 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教学 4.教师专业发展类1.掌握探究学习任务的类型和所需的技术资源; 3.7三、实施要求1.《评价标准》是规范与引领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一、熟悉教育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1、熟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2、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了解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3、具备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进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育应用软件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2、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3、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Acrobat等)的使用;4、掌握教育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教学设计软件、学生管理软件等。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设计,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制作和使用课件、教学视频等;3、运用教育应用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管理,包括学生电子档案管理、学习资源共享等;四、开展信息化教育研究与创新1、参与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3、设计和开发适合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软件。

五、保障信息技术安全与教育信息资源1、遵守相关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维护个人和学校信息安全;2、了解通信和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教育信息资源安全;3、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评估和筛选方法。

附件:1、《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PDF格式)2、《教育应用软件使用手册》(Word格式)3、《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报告》(PPT格式)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网络:是一种能够通过电信号与其他计算机互联的网络。

2、通信和数据加密技术:是用于保护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安全的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一、制定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构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二、基本内容本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等级要求。

测评标准的内容涵盖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四个方面。

立足应用、突出专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依据等级标准,实行分级测评。

初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环节为主;中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测评以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
专业整理
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为主。

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表一初级标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表二中级标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表三高级标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专业整理
1.掌握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策略和方法; 移动学习环境中有效沟通与合作; 1.掌握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和功能; 3.9 技
2.术能支够持使的用学技习术评资价源开展学习过程监控; 1.掌握学习评价方式及所需的技术资源; 2. 能够使用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
3. 会搜集、整理与分析技术支持的评价数据;
4. 掌握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策略。

3.3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1. 分析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类型与作用;
3.4 的总结 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
1.分析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3.5 技2.术 能支够持针的对教科学学评教价
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单课 1.分析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类型和作用; 3.6 技* 1 2.术 能支够持针的对探科究学学教习学任内务容设需计求, 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教学 4.教
师专
业发
展类
1.掌握探究学习任务的类型和所需的技术资源; 3.7
三、实施要求
1.《评价标准》是规范与引领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评价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建立并完
专业整理
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为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评价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中小学幼儿园要将《评价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开展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

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5.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要将《评价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附件二
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上传要求
一、时间要求开始时间见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学平台
( )通知,参训教师须在活动开始后,30 天内完成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提交。

专业整理
二、内容要求根据自身诊断测评等级,提交相应内容的作品,具体要求见发展测评实施细则正文。

三、格式要求发展测评情境作品一律以视频形式上传,统一为flv 格式,大小不超过100M。

教学设计以DOC、DOCX、PDF形式上传,不超过10M。

专业整理
附件三
词语解释
1.教学环节: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
标准》中所列举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总结与复习和教学评价环节。

2.教学片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环节。

3.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4.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学生终端(为每个学生或小组配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5.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的,能使师生获得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6.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

7.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拟真实验等。

8.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称。

9.信息化教学: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10.技术资源: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11.网络教学平台:是能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12.移动设备:是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13.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4.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研
交流、
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
能,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保障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

word 格式文档
附件四
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发展测评证书
培训证书编号:NLTS34YYXX030Y00000X
发展测评证书编号:NLTSAHYY0X0Y00000X ****** 同志参加**** 学年度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测评,达到水平,特发此证。

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2015
年月日教育部监制
专业整理
word 格式文档
证书编号说明
1. 发展测评证书中培训证书编号应与培训证书中一致。

2. 发展测评编号为“ NLTSAHYYXX0Y00000”X 。

其中, “NLTS” 指能力提升工程;“ AH”为安徽省;“ YY”指年度,2014 的为14,2015 的为15;“ XX”为地市代号,合肥市为HF,淮南市为HN,淮北市为HB,芜湖市为WH,铜陵市为TL,蚌埠市为BB,马鞍山市为MA,安庆市为AQ,宿松县为SS,黄山市为HS,滁州市为CZ,阜阳市为FY,宿州市为SZ,宣城市为XC,广德县为GD,池州市为CH,六安市为LA,亳州市为BZ;“ 0Y”为培训方式,远程培训为01,集中培训为02;“ 00000X”为学员序号,分年度按顺序编
排。

4.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1. 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指导,
主动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各环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转
变学生学习方式;
2.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善于运用信
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