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公式(精)
药物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色谱外标法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 色谱外标法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色谱外标法溶出度计算 计算公式——————————————————————————————————————————————色谱内标法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 色谱内标法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系数S=含量标准差;判断值为A+1.80S——————————————————————————————————————————————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AVG :对照品比值平均值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W 样:供试品取样量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VG :对照品比值平均值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 系数S=含量标准差 判断值为A+1.80S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A 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V 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W 样:供试品取样量 Spec.:供试品标示量A 内:对照溶液内标峰面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V 内:对照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A 对:对照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W 内:内标物质取样量×含量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Spec.:供试品标示量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A 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V 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光谱法(有参照)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光谱法(有参照)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系数S=含量标准差;判断值为A+1.80S—————————————————————————————————————————————— 光谱法(有参照)溶出度计算 计算公式:—————————————————————————————————————————————— 光谱法(无参照)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光谱法(无参照)均匀度计算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 系数S=含量标准差;判断值为A+1.80S—————————————————————————————————————————————— 光谱法(无参照)均匀度计算——————————————————————————————————————————————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A 样:供试品吸光度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A 对:对照品吸光度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W 样:供试品取样量A 样:供试品吸光度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A 对:对照品吸光度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A 样:供试品吸光度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A 对:对照品吸光度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A 样:供试品吸光度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ml )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g )Spec.:供试品标示量(g ) W 样:供试品取样量(g )A 样:供试品吸光度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ml ) W 样:供试品取样量(g )A 样:供试品吸光度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ml ) W 样:供试品取样量(g )。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综合

外标法可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
①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按同量注入色谱仪,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作出峰面积(或峰高)与浓度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的
条件下,注入同量供试品,测得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标准曲线或它的回归方程,计算供试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综合
D
则,滴定度:
3、含量的计算
用容量分析法测定药物的含量时,滴定方式有两种,即直接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其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1)直接滴定法:
此法是用滴定液直接滴定,以求得被测药物的含量。
式中,V: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W:供试品取用量;
T:滴定度。
滴定度在药典中是直接给出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配制的滴定液的摩尔浓度与药典中规定的摩尔浓度不一定恰好符合,此时就不能直接应用药典上所给出的滴定度(T),但只要乘以滴定液浓度校正因数(F)即可换算成实际的滴定度( ),即
二、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
1、灵敏度高,可达10-4~10-7g/ml。
2、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2%~5%。
3、仪器价格较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4、应用广泛。许多化合物均可采用本法进行测定,同时还可以应用计算分光光
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备注:
比色皿校正:通常实验中用校正方法应对比色皿的误差。
(2)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包括生成物滴定法和剩余量滴定法。
剩余量滴定法亦称回滴定法,本法是先加入定量过量的滴定液A,使其与被测药物定量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滴定液B来回滴定反应后剩余的滴定液A。
mda含量计算公式

mda含量计算公式MDA是一种药物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合成药物中。
所谓MDA含量,是指制剂中MDA的含量测定值。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准确计算MDA 含量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疗效保障。
计算MDA含量的公式如下:MDA含量(%)=(MDA的实测质量 / 药物制剂总质量)×100%了解MDA含量的计算公式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该公式正确、准确地计算出MDA含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计算MDA含量的相关要点,以便使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首先,要准确测定MDA的实测质量。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分析仪器进行测定,比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在测定之前,需要准备好样品并进行前处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在处理样品时,一定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且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标准物质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确定药物制剂的总质量。
这个步骤相对简单,只需要将药物制剂的总质量彻底称量,并遵循计量的精确性要求。
最后,根据以上数据,使用MDA含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这一步骤相对简单,只需要将MDA的实测质量除以药物制剂的总质量,然后乘以100%。
最终得出的结果即为MDA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MDA含量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和计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进行实验和计算过程中,还应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通过准确计算MDA含量,制药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保障药物的疗效。
同时,对于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来说,了解MDA含量的计算方法也是了解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之,计算MDA含量是制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的进步,我们有能力更准确地计算MDA含量,从而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但无论如何,为了保障药物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始终应该严守规范操作流程,并加强质量管控,以提供优质的药品给广大患者。
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

色谱法测定药物含 量的计算实例
制作人:谭韬
(三)色谱法
头孢唑林钠含量测定
取含量为99.5%的头孢唑林钠对照品25.13mg,配成溶液 ,取此溶液10µ 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3次测定值分 别为:2490189、2492796和2492178;另外称取头孢唑林钠供
试品3份,分别为28.13mg、29.35mg和27.10mg,按上法测定
,分别取10µ l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得峰面积分别为 2634858、2763699和2536847,求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三)色谱法
头孢唑林钠含量测定
A cR x V D AR 含量% 100% m
mR 含量% m
Ax AR
100%
2490189 2492796 2492178 2491721 对照品平均峰面积: 3 2634858 25.13 99.5% 2491721 100% 93.99% 第一次测定: 含量% 28.13 2763699 25.13 99.5% 2491721 100% 94.49% 第二次测定: 含量% 29.35
AS / cS 16359828 / 0.20 校正因子( f ) 1.1484 AR / c R 18234570 / 0.2560
(三)色谱法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10g:7.5mg)醋酸地塞米松标示量百分含量
AX 1874950 cX f 1.1484 0.02632 (mg / ml) AS / cS 16357632 / 0.20
试样 供试品 内标物
峰面积 1874950 16357632
(三)色谱法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10g:7.5mg)醋酸地塞米松标示量百分含量
第七章--药物含量测定-幻灯片

×100%
供试品重量(g)×(1-水分或干燥失重百分数)
制剂含量=
实测的供试品量 供试品的标示量
×100%
标 示 量
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则
1、所用器具均应校正后使用;所用试液均应按药典规定配 制;
2、称取或量取药品的量应符合规定要求; 3、称量挥发性或吸湿性的物质,必须用密封性好的容器进
行称量操作 4、测定必须排除干扰(专属性); 5、结果起码要平行测定两次,合格,其结果应在允许的相
例:丙酸倍氯米松的百分含量
M样=12.60mg A样=4487 C内标=0.1223mg/ml A内标’=2042
M对=12.50mg A对=4346 C内标=0.1223mg/ml A内标=2027
97.0-103.0%
取样量:0.3003g; 滴定液浓度:0.1005mol/L;
99.1%
用量:9.33ml;
空白试验用量:0.10ml;T:32.09mg/ml
滴定法测含量
❖ 1,直接滴定(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 2,需做空白的直接滴定(盐酸异丙嗪的含量测定) ❖ 3,片剂的含量滴定(布洛芬片的含量测定) ❖ 4,注射剂的含量滴定(安乃近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 5,剩余滴定法(氯贝丁酯的含量测定)
引入——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项
标准用的什么方法? 如何计算
内容
1
概述
2
容量分析法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概述
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含量测定的重要性? 2、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 3、含量的表示方法? 4、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则?
概述——含量表示方法
中药
含量计算公式
实测的供试品量(g) 原料药含量=
药物分析试验试验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一

(八)耐用性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四、实验内容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填充剂:十八烷基键和硅胶为流动相
流动性:甲醇-水(70:30) 检查波长: 240 nm 理论板数按醋酸地塞米松峰计算不得低于 4000,醋酸地塞米松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
度应符合要求。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四、实验内容
2.方法学验证
(1)专属性:醋酸地塞米松片中附加成分
有糖粉、淀粉、预胶化淀粉、粉晶纤维素、
硬脂酸镁、羧甲基淀粉钠、10%淀粉浆。 记录色谱图,衡量分析方法是否受到干扰。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四、实验内容
2.方法学验证
(2)线性与范围:以峰面积(Y) 对进样浓度 (X)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醋酸地塞米松在20~100μg/ml 的范围内,峰面
地塞米松的含量。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四、实验内容
3.样品测定 外标法:
标示百分含量:
Thank you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
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 验证内容和要求; 2.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 原理; 3. 熟悉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思路。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二、实验原理
药品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根据其使用的对象
和检验目的不同,需要验证的项目也不同。
对分析方法评价不仅是要验证采用的方法是 否适合于相应的检验要求,同时也为建立新 的分析方法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解析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解析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解析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HPLC分析中,确定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其中,外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含量计算方法。
外标法是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根据它们在HPLC 条件下的峰面积或峰高的比值来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具体而言,外标法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目标物含量(%)=(样品峰面积或峰高/标准溶液峰面积或峰高)×(标准溶液浓度/样品质量)×100%其中,样品峰面积或峰高是指样品中目标物在HPLC图谱中所形成的峰的面积或高度;标准溶液峰面积或峰高是指标准溶液中目标物在HPLC图谱中所形成的峰的面积或高度;标准溶液浓度是已知的标准溶液中目标物的浓度;样品质量是指样品中目标物的质量。
在使用外标法进行含量计算时,需要先制备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的制备要求准确、稳定,并且在样品中不存在。
制备标准溶液的步骤如下:1. 准备适量的纯品目标物,并称取准确的质量;2. 将目标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3. 用溶剂稀释至一定的体积,得到目标物的标准溶液;4. 将标准溶液装入适量的色谱瓶中,密封保存。
在进行HPLC分析时,先分别测定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或峰高。
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含量计算的准确性,应该选择与样品中目标物相同的柱、流动相和检测波长。
此外,还应该注意仪器的灵敏度和精度,以及色谱条件的稳定性。
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的解析对于正确评估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地制备标准溶液和进行准确的峰面积或峰高测定,可以得到可靠的含量结果。
外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结果可靠,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该方法的局限性,如可能存在色谱峰的重叠等问题,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确证。
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公式 -回复

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公式 -回复
回复:
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公式通常用于确定药物溶液或混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的浓度。
这个公式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吸收峰面积来计算目标物质的含量。
一般来说,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
含量(mg/mL)= (吸光度 × 溶液稀释倍数 × 分析物溶液中目标物质浓度)/ 标准
曲线斜率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吸光度代表分析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强度,溶液稀释倍数指的是将原始样品溶液稀释后的倍数,目标物质浓度是指标准曲线上对应吸光
度的浓度值,而标准曲线斜率则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所得到。
为了使用这个公式进行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首先需要建立一条标准曲线。
常见的做法是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已知含量的标准溶液,并在相同条件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得到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待测样
品的吸光度,带入公式中的各个参数,计算出目标物质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公式是基于一系列前提条件和假设,如分析条件的稳定性、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等。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应遵循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药品高效液相含量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测定药物溶液或混合物中目标物质含量的数学模型。
通过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和准确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快速、准确地计算药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从而为药物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含量计算注意事项

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含量计算注意事项除鉴别和有关物质检查外,HPLC法在化学药物中的应用就是含量测定了,另外在制剂的含量均匀度、溶出度、释放度检验项目中,HPLC法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质与含量测定一样,都是准确定量的测定方法,因此,含量测定也包括含量均匀度、溶出度、释放度等定量检测项目。
HPLC法应用于含量测定时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外标法含量计算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项是必知的?01、HPLC法应用于含量测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建立一个新的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时,方法建立以及方法学验证方案需要特别考虑下述多种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1)流动相缓冲盐的pH值流动相缓冲盐的pH值对药物的保留行为有影响,甚至会显著改变某些碱性药物的保留行为。
见下图1,当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pH为3.0时,出峰顺序为利多卡因、苯甲酰胺、酮洛芬,当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pH为10.0时,三种药物的出峰顺序为酮洛芬、苯甲酰胺、利多卡因二即使是梯度洗脱,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pH值仍然对药物的保留行为产生影响。
(2)色谱柱色谱柱的差异也会影响药物的保留行为,即使是柱长、内径、粒径相同的色谱柱,由于填料性质的差异,药物的保留时间、峰型有时会有较大差异。
(3)流动相组成以多元维生素制剂的含量测定为例,某制剂中含有4种维生素: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
如图2所示,当流动相中己烷磺酸钠和庚烷磺酸钠的相对比例由1:1变为4:6时,不仅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峰形有变化,甚至峰3、峰4没有实现分离。
02、含量的计算方式HPLC的定量方法可以分为内标法和外标法。
在仪器发展的初期,由于进样重复性差。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采用内标法较多。
随着自动进样装置的发展,进样的重复性已经足够精密,从9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内标法已经被外标法取代。
但是,在药典制剂品种中还有一定数量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内标法。
除了尚未修订以外,以前担心的进样重复性已经不是采用内标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药品制剂含量测定中样品回收率或样品制备方法的回收率影响,供试品溶液在萃取、离心处理或其他样品溶液制备过程中不能保证样品的完全提取,以及辅料对低含量药物的吸附作用,采用内标法可避免因供试品前处理及进样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第四节 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22.10 × 8.806×1.025 标示量 = % ×100% = 99.7% 0.1 4 × ×1000 2
习题: 习题: 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如下,精密量取本品( 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如下,精密量取本品(规 格为1ml:0.25g 10ml, 100ml量瓶中 加乙醇80ml 1ml:0.25g) 量瓶中, 80ml, 格为1ml:0.25g)10ml,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80ml, 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量取10ml 10ml, 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量取10ml,置锥 形瓶中,加乙醇20ml 20ml, 6.5ml与甲醛溶液0.5ml, 与甲醛溶液0.5ml 形瓶中,加乙醇20ml,水6.5ml与甲醛溶液0.5ml,放 分钟,加盐酸溶液(9→1000)1.0ml,摇匀, 置1分钟,加盐酸溶液(9→1000)1.0ml,摇匀,用碘 滴定液(0.1mol/L, =1.010)滴定, 滴定液(0.1mol/L,F =1.010)滴定,至溶液所系显 的淡黄色在35秒内不腿,消耗碘滴定液(0.1mol/L) 35秒内不腿 的淡黄色在35秒内不腿,消耗碘滴定液(0.1mol/L) 14.09ml, 1ml的碘滴定液 0.1mol/L) 的碘滴定液( 14.09ml,每1ml的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17.57mg的 17.57mg的C13H16N3NaO4S H2O。计算本品注射液中安乃 近(C13H16N3NaO4S H2O)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 的百分数(标示量% 的百分数(标示量%)
第四节 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平均片重 V × T × F ×平均片重 标示量%= 标示量%= W ×标示量 21.95× 21.95×18.02/1000 ×0.9850 ×10.2114/20 = 1.0321 ×0.2 =96.4% ×100 ×100
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

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药品的含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之一、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过程。
假设我们要测定一种药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含有已知浓度的该主要成分的参考溶液。
然后将待测药品与参考溶液一同进样进行色谱分析。
此处我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例。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参考溶液,准备浓度范围建议根据样品浓度确定。
以5个浓度点进行操作,分别为0.2 mg/mL,0.4 mg/mL,0.6 mg/mL,0.8 mg/mL和 1.0 mg/mL。
将这些溶液分别进样,测定峰面积(A)和对应的浓度(C)。
绘制峰面积与浓度的标准曲线,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法得到曲线的方程。
2. 耦合柱: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假设使用10cm长的C18柱。
3.压力:设置适当的流动相压力,通常为20MPa。
4. 流动相: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和流速。
设定浓缩性的流动相A (如0.1%三氟醋酸溶液)和弱洗脱性的流动相B(如甲醇)。
流速设定为1.0 mL/min。
5.进样体积:一般为10μL。
6.进样溶剂:可以使用甲醇作为进样溶剂。
7.进样模式:选择自动进样模式。
8.开始色谱:设定初始保持时间为5分钟,最终保持时间根据前期试验结果确定。
峰宽要小于半峰宽的15%。
9.计算分析结果:测定待测药品进样的高峰对应的峰面积(A)。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的待测药品中主要成分的浓度(C)。
通过计算可得到待测药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将高峰面积与浓度进行对应,进而计算出待测药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在实际的药物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色谱条件的优化、进样体积的准确控制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药物分析总论第六章药物的含量测定

D
100%
V注W射
1 标示量
2019/7/13
26
例子
维生素B12注射液规格为0.1mg/m1,含量测定如下: 精密量取本品7.5m1,置25ml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置lcm石英池中,以蒸馏水为空白,在 361±1nm波长处吸收度为0.593,按 E11c%m为207计算维生 素B12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为
药物分析学 总论
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1
本章要求
熟悉药物及其制剂的含量限度表示方法 掌握容量分析法的特点、原理与含量计算方法 掌握UV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测定方法与计算 掌握HPLC法和GC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含量计算 熟悉常用HPLC、GC色谱柱、检测器、条件的选择 熟悉药物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验证实验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 标示量
注射液体积
2019/7/13
17
例子
取阿司匹林片10片,称总重,研细后称取适量,精密称定,加 中已性知乙:醇102片0m重l后3.0,84迅0速g,用取0.片1m粉o0l/.L29N08agO,H供滴试定品至及终空点白。试精验密 加用分0入别.00消5.1m耗mo硫ol/lL/酸LH滴N2S定aOO液H4滴(40定0m.0至l5,0终置1点5水m,o浴同l/中L时)加用2热空3煮.8白4沸试m1l验、5分进3钟行9.8,校8放m正l冷。, 每,1规m格l 00.1.3mgo/片l/L NaOH相当于18.02mg阿司匹林。
浓度校正因子F:实际工作中配制的滴定液浓度与药典
中的规定浓度不一致,须对滴定液浓度校正
F= C实际 C规定
含量计算公式
含量%= V T F 100% W
色谱定量方法

色谱定量方法(一)一、归一化法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7.34)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
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
(7.35)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7.36) 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药物分析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分析法

药物分析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分析法药物的含量测定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剂型的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它基于药物分子与色谱柱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药物分子在色谱柱上的分离和检测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它常用于测定水溶性药物和中、大分子化合物。
HPLC的原理是利用高压将样品流动相推送到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中,样品在固定相上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药物含量的测定。
HPLC的优点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组分。
在药物含量测定中,HPLC可用于测定药物的纯度、含量、杂质和分解产物等重要指标。
例如,可以利用HPLC测定药物中杂质的含量,通过测定无机离子、有机杂质和重金属等指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纯度。
另外,还可以利用HPLC测定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用于质量控制和剂型的稳定性评估。
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揮发性物质和热稳定性物质。
GC的原理是利用气相载气将样品蒸发并传递到柱中,再通过柱内固定相的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含量测定。
GC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在药物含量测定中,GC可用于测定药物中揮发性成分的含量,如挥发油和有机溶剂等。
常用的应用包括测定中药提取物中的挥发油、测定药物中的有机溶剂残留等。
此外,GC还可用于测定药物中的稳定性物质,通过测定反应产物和分解产物的含量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总结来说,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是其中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HPLC适用于测定水溶性药物和中、大分子化合物的含量,GC适用于测定揮发性物质和热稳定性物质的含量。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含量。
HPLC外标法是HPLC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含量计算公式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应用。
一、HPLC外标法原理HPLC外标法是通过在待测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然后使用HPLC仪器进行分析,根据标准品的峰面积和待测样品的峰面积之间的比值关系,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二、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如下:目标物质含量(mg/L)=(待测样品峰面积/标准品峰面积)×标准品浓度(mg/L)其中,待测样品峰面积是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峰面积,标准品峰面积是标准品中目标物质的峰面积,标准品浓度是已知的标准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三、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步骤1. 准备标准品: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2. 分析标准品:使用HPLC仪器对标准品溶液进行分析,记录目标物质的峰面积和浓度。
3. 准备待测样品:将待测样品溶解并过滤,以获得待测样品溶液。
4. 分析待测样品:使用HPLC仪器对待测样品溶液进行分析,记录目标物质的峰面积。
5. 计算目标物质含量:根据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四、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的应用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该公式,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为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药物分析中,HPLC外标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HPLC外标法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含量等重要指标,保障食品安全。
在环境监测中,HPLC外标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药物定量分析

3.剩余滴定法
含量% T (V空白-V供) F S 100%
V空白 V供试
与药物反应消耗的试液
未反应的试液
空白
供试
空白试验的作用: 1. 求出滴定液与药物反应的消耗量
2. 校正操作上的误差(供试与空白液
必/碘口服液
I ~ Na2 S 2O3 ~ I ~ AgNO3
nI nNa2 S2O3 nAgNO3 ( NaI )
T V F I%= 100% S
KI%
(C AgNO3 VAgNO3-C Na2S 2O 3 VNa2S 2O 3 ) M KI W
100%
m X供试 ( AX / AS ) 供试 ( AR / AS ) 对照 m R对照
C X供试
( AX / AS ) 供试 ( AR / AS ) 对照
C R对照
(供试品与对 照品体积相同)
R:对照品
S:内标物
X:供试品
c) 校正因子法(常用)
(A内标 / C内标 ) ) 对照 (A内标 / C内标 供试 f ( A对 / C 对 )对照 ( A供 / C X )供试
=198.17。
( 9.8-0 ) 100 198.17 含量%= 100%=11.3% 52.75 2 90 180.16
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前处理方法
1. 水解法:酸水解、碱水解
2. 还原法
二、经有机破坏的前处理方法
1. 湿法破坏
(1) 硝酸-高氯酸法 (2) 硝酸-硫酸法
λ2
λ1
测定波长 λ1下:A样1 = A药1 + A杂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型进行计算的如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标样集中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光谱特征值(如吸光度)与待测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简称数学模型)1.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药典所载的酸、碱中和滴定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等。
1.1阿司匹林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方法:取本品0。
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20ml,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d,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
1mol/l)滴定。
每1ml 滴定液相当于18。
02mg的C9H8O4水解后剩余滴定:方法:取本品1。
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
5mol/l)50。
0ml,混合,缓缓煮沸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
25mol/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
两步滴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片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加中性乙醇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d,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
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
加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
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min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
05mol/l)滴定剩余的碱。
根据消耗的滴定液体积及滴定度计算含量1.2阿司匹林制剂的电极法测定仪器与试剂:电极电位和溶液酸度测试均使用pHs—loC型数字式酸度离子计;参比电极为232型饱和甘汞电极;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经高锰酸钾处理后蒸馏而得。
电极制备:将载体物质三苄基锡辛酸酯20mgl聚氯乙烯(PVC)0.33g和增塑剂邻硝基苯基辛醚o.65g溶解于四氢呋喃(THF)3g 中,搅拌澄清后将其倾倒于40mm×40mm的水平玻璃板上。
待THF挥发完后(约需l2h)即得到具有弹性的PVC膜。
用打孔器切下直径10mm的圆片并用含5%PVC的THF溶液粘于PVC电极杆端,放置数小时,晾干后电极杆内充以0。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HPLC(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计算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在HPLC外标法中,含量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HPLC外标法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C = (A1 × C1 × V2) / (A2 × V1)其中,C表示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A1表示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C1表示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V2表示待测溶液的体积,A2表示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V1表示标准溶液的体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峰面积以及它们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标准溶液,确定其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然后,我们通过HPLC仪器分别测量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峰面积,并记录它们的浓度和体积。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数据代入含量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时,我们要保证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的条件尽量相同,以减小误差。
这包括使用相同的色谱柱、流动相、进样量等。
另外,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出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药物等化合物的含量,对于药品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HPLC外标法的含量计算,我们还可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指标,为药物研发和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HPLC外标法含量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药物分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准确测量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浓度和体积,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待测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这为药品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药物研发和质量监控提供了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