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仲夏夜之梦》作品中的浪漫艺术

合集下载

《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赏析

《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赏析

《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二、作品概述三、作品主题与风格四、艺术表现手法五、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六、总结正文: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作品,作者通过对作品的主题、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部经典之作。

一、引言《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自1826年问世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听众,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的一部佳作。

本文将从作品概述、主题与风格、艺术表现手法、价值与影响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

二、作品概述《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为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所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门德尔松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戏剧中的浪漫与神秘元素,将音乐与戏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描绘了仲夏夜森林中的精灵、恋人们的爱情故事、仙王的权谋斗争以及最终和谐的结局。

三、作品主题与风格《仲夏夜之梦序曲》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作品,表现为浪漫、梦幻、神秘等特点。

门德尔松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将作品风格独具特色。

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仲夏夜森林中的奇幻氛围,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艺术表现手法在《仲夏夜之梦序曲》中,门德尔松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抒情、叙事、描绘等。

在音乐中,他通过丰富的音色和动态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同时,门德尔松还善于运用旋律,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作品的价值与影响《仲夏夜之梦序曲》自诞生以来,便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不仅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也为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它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总结《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主题、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门德尔松卓越的音乐才华。

浅谈《仲夏夜之梦》的语言风格

浅谈《仲夏夜之梦》的语言风格

186生物技术世界BIOTECHWORLD莎士比亚于1595年创作了《仲夏夜之梦》,该作品是一部以歌颂自由恋爱以及友谊为主题的喜剧,同时也是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一部喜剧作品。

由于当时那个时期,莎士比亚整个人是比较乐观开朗的,所以他的作品也常常是以这样的基调为主,整个文章阅读下来,给人一种很欢快、愉悦的感觉,还会时不时地在文章中穿插一些小闹剧,以便于达到为观众带来欢乐的目的。

在《仲夏夜之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极其深刻的社会道理或者是社会内涵,更多感受到的只是笔者为大家带来的纯粹的欢乐。

接下来,我将以简短的内容来介绍这篇文章,以方便大家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地探究作品的语言特色做下铺垫。

1 《仲夏夜之梦》的简介《仲夏夜之梦》讲述的是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一段真挚的友情,该作品的主人公是赫米娅和拉山德,他们是雅典城内的一对恋人,虽然他们是真心相爱,但是赫米娅的父亲却并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和拉山德交往。

为了阻止自己的女儿与拉山德在一起,他命令自己的女儿嫁给狄米特律斯,并且请求公爵下令,如果赫米娅不同意嫁给狄米特律斯,就让公爵判她死罪.赫米娅与拉山德是真心相爱的,并且赫米娅知道狄米特律斯曾经向自己的好朋友海丽娜表达过爱慕之情,因此,赫米娅不愿意听从父亲的指令嫁给狄米特律斯。

于是,赫米娅和拉山德决定离开这座城市——雅典,与此同时,狄米特律斯和迷恋狄米特律斯的海丽娜也跟随他们一同来到了森林之中。

在这森林中,有一位仙王叫奥布朗,仙王奥布朗很想帮助赫米娅的好朋友海丽娜获得她深爱的男子狄米特律斯的爱,于是仙王就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帮助海丽娜,他让帕克在狄米特律斯进入梦乡以后,将一种神奇的情水滴落在狄米特律斯的眼睛上,这个神奇的情水可以使人爱上自己醒来后看见的第一个人。

也就是说,当狄米特律斯醒来以后,第一个看见的将会是海丽娜,这样他就会深深地爱上海丽娜。

可是天意弄人,没有搞清楚状况的帕克却将药水滴在了拉山德的眼睛上,而在拉山德醒来以后,他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海丽娜,于是拉山德便对海丽娜产生了爱意。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简介二、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背景三、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四、诗歌艺术特色五、诗歌中的奇幻元素六、诗歌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正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文学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其中《仲夏夜之梦》更是让人陶醉。

这首诗歌创作于1590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以梦幻般的场景描绘了仲夏夜的奇异氛围,展示了爱情、魔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背景源于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与魔法的信仰依然浓厚,莎士比亚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诗歌,展现了仲夏夜的神秘与美丽。

诗歌主题围绕爱情与梦境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诗歌结构上,莎士比亚采用了经典的十四行诗格式,每四行为一小组,形成ABAB和CDCD的韵律。

这种韵律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感,便于抒发诗人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月光、树林、草地、夜莺”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仲夏夜的美丽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莎士比亚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相互穿插。

诗歌中的奇幻元素如精灵、仙子、爱液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种手法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读者沉浸在仲夏夜的奇幻世界中。

诗歌中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爱情观念逐渐解放,莎士比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期许。

诗歌中的角色们在经历了种种困境后,最终走到了一起,体现了爱情战胜一切的力量。

这种爱情观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仲夏夜之梦》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对仲夏夜奇幻氛围的描绘,展示了爱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仲夏夜之梦》戏剧情节特征及语言风格研究

《仲夏夜之梦》戏剧情节特征及语言风格研究

《仲夏夜之梦》戏剧情节特征及语言风格研究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著名的浪漫喜剧。

该剧以梦为基础,糅合了爱情、魔法和现实三个元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融合了幻想和现实,成为一幅奇幻绚丽的人生画卷,展现了爱情观与人性观的矛盾与和谐。

本文旨在探讨仲夏夜之梦的戏剧情节特征及其语言风格。

一、戏剧情节特征1.快节奏、情节复杂整个剧本中,三个情节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相互穿插,行为和语言在连续的基础上飞跃到另一个情节。

四对情侣之间、木妖与观众之间、精灵之间的情感纠葛相互交织,情节发展快速,令人眼花缭乱。

2.魔幻、幻想色彩浓厚剧中的精灵、木妖、妖魔等玄幻元素成为了剧情的重要部分,这些玄幻元素和魔法让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童话世界。

幻想元素和现实元素交融,形成了令人惊奇的情节展开。

3.同性爱情本剧中向来有“同性爱情”的称谓。

剧中连续出现的两对情侣当中,喜好相同和爱慕伙伴的Special和Tay局长被认为是“同性恋者”。

这部剧的同性恋情节是其独有的性格特色之一。

4.人性探讨本剧通过玄幻情节的展现,由浅及深地探讨了人类情感、人性的本质,追寻人类内心深处的真相。

在剧情的推动下,总结出了“爱情是一切,包括我们自己”的人性探讨。

5.喜剧元素本剧具有浪漫喜剧的风格,剧中幽默、滑稽的剧情,以及诙谐、俏皮的语言让观众大笑不已。

各种有趣的场景和对话在观众中引发了欢乐和诙谐。

二、语言风格1.辞藻华丽、语言巧妙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本剧的语言表达浑然天成,辞藻华丽,表达深思熟虑。

语言中又暗藏玄机,充满双关语和隐喻。

2.诙谐幽默、俏皮生动语言中的诙谐幽默、俏皮生动经常发生在配角身上,尤其是在哥斯达黎加层面、提坦尼娅神殿的场景中。

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喜剧效果,也使剧情更加生动,令人感到有趣和愉悦。

3.独特的骑士啰嗦语言风格某些角色的台词采用的是骑士啰嗦语言,比如:喷泉女神、精灵们等,这些台词的语言风格十分独特,令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

I.引言-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的背景和概述I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的剧情- 两对恋人的爱情故事- 精灵帕克的错误和后果- 所有人物的关系错乱II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的主题- 爱情和命运的冲突- 善与恶的对抗-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IV.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独特的诗歌风格- 利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人物性格- 仲夏夜之梦的永恒魅力V.结论- 仲夏夜之梦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正文: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浪漫主义元素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展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揭示了善与恶的对抗和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在仲夏夜之梦中,两对恋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核心内容。

赫米娅和拉山德相爱,但受到了赫米娅父亲的反对;狄米特律斯和海丽娜也彼此相爱,但海丽娜却误将拉山德当成了狄米特律斯。

精灵帕克的错误导致了所有人物的关系错乱,进而引发了种种误会和矛盾。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探讨了许多主题,其中包括爱情和命运的冲突。

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影响,但他们最终通过努力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此外,善与恶的对抗也是仲夏夜之梦的一个主题。

莎士比亚通过帕克这个角色,展示了善与恶的冲突和对抗,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善与恶的抉择和责任。

在艺术方面,仲夏夜之梦具有很高的价值。

莎士比亚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浪漫主义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他通过仲夏夜之梦,展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它通过莎士比亚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也揭示了善与恶的对抗和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浅谈《仲夏夜之梦》的梦幻与讽刺艺术

浅谈《仲夏夜之梦》的梦幻与讽刺艺术

浅谈《仲夏夜之梦》的梦幻与讽刺艺术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为赫米娅和拉山德,他们是雅典城内的一对恋人,赫米娅的父亲反对他们在一起,若赫米娅不嫁狄米特律斯就要判她死罪。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于是他们相约私奔,而另一边热爱赫米娅的狄米特律斯和迷恋狄米特律斯的海丽娜,亦跟随这对恋人逃进森林。

森林里的仙王奥布朗为助有情人各得其所,使用了神奇的情水,让狄米特律斯醒来,就会爱上睁眼后第一个看到的人从而与海丽娜结成伴侣。

未料阴错阳差,情水滴错对象,闹出了一系列乌龙事件。

但是最后好在赫米娅的父亲发现赫米娅和狄米特律斯各有意中人后,答应了赫米娅和拉山德的婚事,因此这两对恋人就双双在同一天举行婚礼,是个大团圆美好结局。

故事情节不算太复杂,总体来说是个爱情喜剧,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中间插入了“乱点鸳鸯”的情节,使故事变得一波三折,更加生动有趣。

而且这“乱点鸳鸯”是精灵所为,使这部剧带上了神话或者说魔幻的色彩,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从戏剧的命名《仲夏夜之梦》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在西方文化历史,据说仲夏夜之梦是欧洲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夏至的前夜,会发生千奇百怪的仙灵鬼怪故事。

而且在西方文化历史中,有所谓的“仲夏疯”和“月晕”之说,在有月亮的夜晚,人容易释放自我,陷入欲望、激情和混乱。

黎明过后,阳光带来理性回归,才能恢复秩序,解决疑惑和冲突。

莎士比亚在同时期的作品中,“梦”字的出现特别频繁。

通过梦去透露人的真正想法、感觉、欲望或恐惧等。

梦也带有预示作用,预示未来可能的变化。

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世界当中安排了了许多典型人物,既有乡巴佬这个现实世界的代表,也有帕克这个梦幻世界角色的存在。

乡巴佬这个角色现实无比对仙后的地位和法力不为所动,只关心找到路回家、觅食、搔痒、睡觉。

帕克则是游戏人间的典型,他四处游逛,捉弄村民,对自己滴错情水不但不以为然,还觉得趣味十足。

这出戏中的有许多场景如夏夜、森林、精灵、魔法、好事多磨的两对恋人,或是仙后和驴头乡巴佬的恋情等等,在戏剧和电影表现时我们就能看到瑰丽奇幻的舞美展示,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配合演出了一出魔幻喜剧。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三、《仲夏夜之梦》的文学价值四、《仲夏夜之梦》中的主题和情感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作品中,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仲夏夜之梦》进行详细的赏析,以揭示其文学价值和主题情感。

二、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悲剧、喜剧、历史剧和十四行诗等多种文学形式。

在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中,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以其轻盈的笔触和浪漫的情感,成为了一部备受喜爱的作品。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其故事情节轻松幽默,充满了浪漫和幻想。

该剧讲述了一组年轻人在仲夏夜晚的森林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和冒险。

在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他独特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使得作品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魅力。

三、《仲夏夜之梦》的文学价值《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结构上,《仲夏夜之梦》采用了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和复杂。

同时,莎士比亚还运用了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仲夏夜之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例如,剧中的仙王奥伯龙和仙后泰坦尼亚,以及精灵帕克等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最后,在主题和情感上,《仲夏夜之梦》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爱情、友谊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剧中,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的爱情故事和冒险,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爱情和友谊的珍视。

四、《仲夏夜之梦》中的主题和情感《仲夏夜之梦》的主题和情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爱情方面,《仲夏夜之梦》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一、莎士比亚简介及作品概述二、仲夏夜之梦的主题与风格三、十四行诗的结构与韵律四、诗中角色的爱情观五、诗意的想象与表现手法六、仲夏夜之梦的现实意义正文: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爱情、悲剧、喜剧等多种题材。

其中,《仲夏夜之梦》是他的经典之作,以浪漫、梦幻的氛围吸引了无数读者。

这部作品通过一系列奇妙的冒险,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爱情的力量。

《仲夏夜之梦》的主题是爱情,诗中描绘了不同年龄、身份的人们在森林中经历的爱情故事。

其中,雅典国王提修斯与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婚礼为主线,穿插了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泰坦尼亚的婚姻纠纷,以及四位年轻恋人在森林中的奇遇。

这部作品展现了爱情的多样面貌,有纯真、有背叛、有执着、有妥协,彰显了爱情的力量。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仲夏夜的森林充满了神秘与奇幻。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跟随着角色们一同经历了这场梦幻般的冒险。

诗中的角色们,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都无法摆脱爱情的影响。

这正是莎士比亚想要传达的信息:爱情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诗中,莎士比亚采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每首诗都有严格的结构与韵律。

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

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

这些手法不仅让诗歌更具艺术价值,也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诗中,角色们的爱情观各具特色。

雅典国王提修斯坚信爱情的美满,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则看重婚姻的责任。

而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泰坦尼亚的纠纷,则揭示了权力与爱情的矛盾。

四位年轻恋人在森林中的奇遇,则让他们懂得了珍惜爱情。

这些爱情观为我们提供了反思自身的机会,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总的来说,《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充满诗意与想象力的作品。

它让我们领略了莎士比亚的文学魅力,也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Midsummer Nights Dream 赏析

Midsummer Nights Dream 赏析

摘要: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主要的主要特色。

虚实手法贯穿整部喜剧,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其特点是虚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该剧的虚实手法主要表现为情节线索的虚实、喜剧场景的虚实、心理表现的虚实和人物关系的虚实四个方面。

在该剧中,莎翁的虚实手法运用,娴熟自如,多姿多彩,相映成趣;既丰富了剧情,也增添了浪漫氛围。

该剧虚实相生的枢纽是超自然力量。

显然,莎翁虚实手法的运用与其喜剧浪漫艺术和喜剧理想的密切相关。

关键词: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浪漫喜剧虚实手法《仲夏夜之梦》堪称莎士比亚浪漫喜剧中的佳作。

剧本中富于浪漫色彩的奇情遐想和抒情幽默的意境历来为评论者所称道。

不过,在我看来,剧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却是莎氏浪漫喜剧的一个亮点。

在《仲夏夜之梦》中,虚实手法贯穿始终,似乎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

通过它,人们可以充分领略莎氏浪漫喜剧的艺术妙旨。

虚实手法是戏剧家乐于运用的表现方式。

清代笪重光在《画筌》里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道出了某些艺术家运用虚实手法的要旨:虚在无画,妙在无画。

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皆属此类。

而《仲夏夜之梦》却与此有所不同。

剧中实画与虚画皆有,二者交相辉映;以实带虚,以虚衬实。

此外,作者运用虚实手法,娴熟自如,多姿多彩,既丰富深化了剧情,又频添了抒情浪漫气氛,拓展了艺术表现容量。

剧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具体体现如下:情节线索的虚实。

《仲夏夜之梦》共有四条情节线索:一是雅典大公的婚事,二是赫蜜雅等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波折,三是仙王与仙后的怄气和恶作剧,四是一伙工匠们的排戏。

这四条线索平行交错发展,丰富并深化了剧情。

不仅如此,倘若细察,便不难发现,有虚实两线贯穿其中。

统而观之,仙王与先后这条线索是由作者幻想出来的,为虚,而其它三条线索则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线索,为实。

就艺术表现而言,这四条线索也有虚实之分。

赫蜜雅等人的恋爱纠葛是剧情的中轴线,为实,而其它三条线索上述线索的映衬,为虚,例如用雅典大公的如意而隆重的婚事和工匠们排演的《皮拉摩和瑟丝贝千古恨事-最苦的喜剧》来映衬、暗示赫蜜雅等人的恋爱波折及其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结局。

从《仲夏夜之梦》戏中戏管窥莎士比亚戏剧观

从《仲夏夜之梦》戏中戏管窥莎士比亚戏剧观

基本内容
在西方文学的瑰宝中,莎士比亚的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无 疑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其别具一格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以及 深沉而独特的主题,使得这部作品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对于这 部作品的理解和研究,对我们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和文学,具有深远 的意义。
总而言之,《仲夏夜之梦》是一部经典不朽的文学作品,其丰富多样的语言 风格为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从旧词新用到文学修辞,从文学手法到主题 阐释,这部作品无疑展现了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珍视 这部文学瑰宝,深入体会其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涵,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我们也 要不断发掘和领悟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启迪我们的心 智。
此外,文学修辞在小说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比喻、排比和对仗等,它们不 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还使作品充满诗意的美感。
这部作品所采用的文学手法也值得我们称道。寓意深刻是《仲夏夜之梦》的 一大特点,作者通过对爱情的描绘,传达出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虚幻。同时,情 节复杂也为小说增色不少,四个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使得整部作品 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这些手法不仅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也深化了主题,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 中,他通过独特的戏中戏结构和深入的人物内心描绘,展示了戏剧的巨大魅力和 无尽可能性。通过观察和分析《仲夏夜之梦》中的戏中戏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观念和他对生活、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首先,莎士比亚运用戏中戏的手法解构了传统的戏剧结构。在《仲夏夜之梦》 中,他打破了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将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戏 剧效果。这种手法使得剧情更加复杂多变,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惊喜,让观 众在欣赏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好奇心。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仲夏夜之梦》(以下简称《仲》剧)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用来规范戏剧创作的教条,在结构上显示出错落有致的特征,上演了一出想象的狂欢和盛筵。

一、亚里士多德“目的论”哲学与戏剧理论亚里士多德戏剧创作植根于“目的论”的哲学思想。

他试图寻求一种“万物都由它构成,最初从它产生、消灭后又复归于它的存在物。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他提出了戏剧创作准则,讲究戏剧结构的单一性、整饬美,各部分的均衡,结构是合目的性的表现。

四平八稳的戏剧结构如同“巴特农神殿”0的规整,其极端表现是时间、地点、事件的“三一律”。

这种戏剧结构反映了一个理念:古希腊戏剧维护的是封建伦理道德。

《仲》剧一开始就有所体现,成为全剧冲突的背景。

伊吉斯上告其女赫米娅违抗君命,与平民拉山德交往,拒嫁钦定人选狄米特律斯。

按照雅典法律,父亲有权为女儿决定婚事,如不服从,就会被处死。

赫米娅的悲惨境地折射出封建制度的壁垒深严。

它是雅典理性的象征。

从公爵忒修斯的话中可窥见一斑:“情人们和疯子们都是富于纷乱的思想和成形的幻觉,他们所体会到的永远不是冷静的理志所能充分了解。

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幻想的产儿。

”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与莎剧结构文艺复兴的核心是尊重人,解放人。

人不再是像奥古斯丁所视的需要上帝拯救的堕落生物。

而是将目光转移到自身存在的此岸世界。

人本身也成了艺术品。

正如莎士比亚赞叹到的:“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他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能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仲》剧展现的正是人灵动的内心,变化的个性,梦幻般的遐思,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

从揭示人自身特性的主旨出发,莎士比亚的创作自然着力于突破压制人的教条,突破亚里士多德讲求的固化模式,打破巴特农神殿似的“黄金比例”,寻求能让人获得自身景观、厚度和物质性的戏剧形式的多样化。

《仲夏夜之梦》戏剧赏析

《仲夏夜之梦》戏剧赏析

《仲夏夜之梦》戏剧赏析话剧是一门非常有感染力的舞台艺术,演员的情绪,念白直接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动容。

戏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充满想象的力量。

个人比较喜欢莎翁的戏剧。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诗人,剧作家,人类戏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出生于英国中部,7岁时被送往当地文法学校读书,通过6年的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文学写作的基本技巧,后因家庭破产而辍学,16岁自谋生活,在伦敦当过·马夫、剧团的配角演员。

因剧院需要剧本,转入写脚本,1594年成为“宫廷大臣供奉”剧团的股东。

1610年退出伦敦戏剧界,回到家乡。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一。

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戏剧化的。

故事梗概:在古老而繁荣的雅典城,顽固的老头伊吉斯要将他的女儿赫米娅许配给门当户对的贵族青年迪米特律斯,可是女儿不同意,因为她已经爱上了另外一个叫做拉山德的青年。

忒修斯公爵命令赫米娅服从父亲的安排,这让一对深爱的人痛苦不已,二人决定私奔。

赫米娅的好友、深爱着迪米特律斯的海丽娜却故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

当天晚上,这对情侣跑到了森林里,迪米特律斯和海丽娜也紧随其后。

一帮工匠正在森林里排练节目,主演波顿是个非常笨拙的人,表演得滑稽搞笑。

这两对情侣和演员们都不知道,他们已经慢慢接近了精灵们的秘密家园。

仙王奥布朗和他的仙后发生争执,仙王为了愚弄仙后,命令精灵迫克去寻找一种奇异的“爱懒花”汁,眼睛上涂了这种汁液的人,会爱上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形象。

但是由于迫克的疏忽大意,“爱懒花”汁引起了一片混乱和笑料:波顿变成了驴子,而且成为仙后的情人;另外两对情侣之间也发生了种种误会。

仲夏夜之梦鉴赏

仲夏夜之梦鉴赏

仲夏夜之梦鉴赏《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大家知道如何鉴赏这部剧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仲夏夜之梦》鉴赏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仲夏夜之梦》戏剧鉴赏《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

它的思路特征主要是为了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实现人世间普遍的和谐以及幸福。

莎士比亚以多种修辞的运用、模糊词和双关语的使用、语言具有浪漫色彩、独白和歌唱的大量使用、表达手法的奇特等艺术表现手法,既展现了幻想世界的生活又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图景。

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将其追求自由和人人平等等一些思想加入了作品中。

首先是超越时空。

莎士比亚将整个故事安排在古希腊时代,但是可以很容易看出《仲夏夜之梦》其中人物的思想和他们语言的特色都是属于伊利莎白文艺复兴的时代,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触犯封建统治者又能表达作者的理想主义思想。

这种构思使得作者在写作中更能尽情发挥。

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在剧情中也增加了属于不同国家与时代的一些仙人和精灵,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传奇和浪漫。

除此之外,作者讲剧情中的主要情节在仲夏夜的森林中展开,仲夏夜的森林代表了整个自然界的生命力。

以此为背景使得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其幻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的生活理想。

以此可见这种手法使整部剧更玄幻但又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

第二是混淆物我。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将普通人的思想感情注入贵族、精灵、仙人、蛛网、飞蛾等生物中。

以此为基础塑造了善良、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这种表现方法不仅增加了整部剧本的传奇色彩,也增加了表现人生。

在全部剧情结束时,精灵迫克在谢幕时对观众说的话意味深长,在这里可以看出,《仲夏夜之梦》中出现生物,他们不属于超现实的仙灵,但是是属于人生的仙灵。

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剧中出现的仙灵都是人生的影子,而“梦”则是人生的缩影。

这部剧表达的实质其实就是人生的诗意升华。

在剧中因淘气的迫克错点“爱微花”花汁,拉山伯和狄米特律斯一同热烈追求海伦娜,并且背弃了前爱赫米娅。

浅析《仲夏夜之梦》的浪漫主义色彩

浅析《仲夏夜之梦》的浪漫主义色彩

浅析《仲夏夜之梦》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黄玉莹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8期摘要:《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富于浪漫性的一部,体现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奇异的幻想着力描绘、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使整部剧作具有一种轻快、优美、和谐的基调,试从语言表达以及主题思想两方面来赏析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浪漫主义;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

它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与当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英国社会有关,作者的创作是轻松自由的,欢畅浪漫的。

作品主要讲述了四个青年人的爱恨纠葛,在魔法精灵迫克的魔汁的影响下,历经波折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还穿插着公爵与女王的婚礼,仙王仙后的争吵,几个人手艺人排演戏剧的故事,四条线索巧妙编织,结合在一起,阴错阳差的上演了一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喜剧,作品的语言描写及主题思想都体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华丽诗意的语言描写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用了很多华丽生动的明喻,在剧本的开头,忒修斯表达对婚礼的期待时,说道:“这个旧的月亮消逝得多么慢,她耽延了我的希望,像一个老而不死的后母或寡妇,尽是消耗着年轻人的财产。

”他把月亮比喻成令人憎恶的寡妇和后母,像诅咒后母和寡妇一样诅咒慢慢消失的月亮,希望新的一天早点来临,把他内心对即将到来的婚礼的憧憬和期待,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更加准确的塑造了忒修斯人物形象鲜明个性。

浅显易懂的比喻使得深奥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当剧情陡转,狄米特律斯沾上了魔汁,爱上了海伦娜时,他赞美海伦娜:“洁白的妙手,像被东风吹着的陶洛斯高山上的积雪,就显得像乌鸦那么黯黑了。

”用比喻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用高山上长年不化的晶莹积雪来比喻海伦娜的双手,突出表现了在魔汁影响下的狄米特律斯对海伦娜的一往情深,体现了魔汁的强大魔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之美和戏剧之美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之美和戏剧之美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之美和戏剧之美摘要:自古以来,艺术都与人们共同存在,古人们留给了后世不可估量的艺术瑰宝。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完美地将音乐与戏剧融合,留给我们一笔庞大的精神财富。

本文就结合《仲夏夜之梦》在音乐与戏剧上的成就阐述艺术带给人心灵的洗礼。

关键词:艺术仲夏夜之梦音乐戏剧0 前言艺术,是人在精神上的浪漫追求,艺术家们给人的感觉总是非常的唯美与自由。

门德尔松作为一名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作曲家。

门德尔松全名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一名德国犹太裔作曲家。

成长环境优越,自小就有着良好的音乐氛围。

门德尔松最早“成熟”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年)和《赫布里底群岛》(1830—1832年)展现出他的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旋律风格,标志着标题性或描写性音乐会序曲创作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他十七岁那年,他创作了流传于世的《仲夏夜之梦》,以一个热血青年的心态将这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完美地用音乐诠释出来。

这首乐曲具有典型的门德尔松风格,在古典的音乐中交织着明快、开朗的音乐,浪漫唯美,既庄重又不失活泼,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

1 《仲夏夜之梦》的音乐表达《仲夏夜之梦》中处处透露着音乐的美好与魅力,全曲共分为十三曲,完整地从音乐角度演绎了莎士比亚喜剧版的《仲夏夜之梦》。

乐曲通过各种管弦乐器的演奏,一层层地推进人们的情绪,最终将人们的心情带到最高潮,仿佛将画面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不论是两对年轻人甜蜜的时刻还是被“魔水”施法后冲突误会的时刻,都深深地牵动着听众们的心,让人不自觉地随之或喜或忧,这就是音乐的美妙之处。

《仲夏夜之梦》的整体结构是奏鸣曲式,以e大调为主调,速度为快板,拍子为4/4。

序曲的呈示部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乐曲引子、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结束部,各部分都彰显着不同的魅力,但是又融合的很协调。

引子达到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境界,由四个连续宁静、祥和的木管乐器奏出的和弦组成,为整个序曲奠定了安宁、梦幻、朦胧的基础,仿佛戏剧所描写的主题——爱情一样让人沉醉。

《仲夏夜之梦》-欧洲音乐作品欣赏课程论文

《仲夏夜之梦》-欧洲音乐作品欣赏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序曲《仲夏夜之梦》赏析课程名称:欧洲音乐作品欣赏任课教师:栗林林班级:动科123班学号:1204010305姓名:赵玉超序曲《仲夏夜之梦》赏析摘要:《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的戏曲部分。

它调明快欢乐,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充满了大自然的神秘色彩。

全曲流露中一个十七岁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青春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主要从从作者以及作品入手赏析这部序曲。

关键词:序曲情感浪漫主义音乐,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反映着各种事物,印载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的精神与文明。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

”恩格斯也曾对音乐进行评述:“把人类感情中最崇高最神圣的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中”“情”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进入音乐需要从“情”入手,如果能较为准确地感受和把握音乐中“情”的变化,便能够很快进入乐曲。

在认真学习了循循善诱的栗老师的欧洲音乐作品欣赏课程之后,我学到一了一些简单的赏析技巧,结合所查资料,就门德尔松的序曲《仲夏夜之梦》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一、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门德尔松( Felix Mendelssohn ,原名: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 --- 1847年11月4日),出生于德国汉堡(Hamburg, Germany.)的德国犹太人家庭,他是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乐队指挥家,也是德国近代最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之一。

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

诗意的言说——《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评析

诗意的言说——《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评析

yuwenjianshe001@57诗意的言说——《仲夏夜之梦》语言风格评析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郭静摘要:威廉・莎士比亚作为世界文坛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莎士比亚的戏剧最突出的语言特点往往是口语的简洁化和性格化。

《仲夏夜之梦》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充满着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将重点研究莎士比亚的巨作《仲夏夜之梦》,通过研究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来深入探讨莎士比亚写作技巧,并深入作品深处感悟莎士比亚在语言上的天赋灵感,将作者创作时的感悟与理念更好地展现给大众。

关键词: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语言特色 思想特征引言相比于莎士比亚其他的戏剧作品,《仲夏夜之梦》带给读者最为直观的视觉冲击便是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在对抗封建婚姻的过程中寻找恋爱的真情与自由,从而获得期望的幸福。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多种多样写作手法,例如对模糊词的使用、一语双关的写法、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频繁使用歌唱与独白、浪漫优雅的语言讲述等等,既将现实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又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世界。

[1]通过对各种手法的混合运用,实现了作者将追求平等自由的理念融入到戏剧之中的写作目的。

相传莎士比亚为某位贵族王侯庆祝婚礼时创作了这部充满浪漫色彩的《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喜剧,作品主要讲述了情侣们历经艰辛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一经问世就在文坛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对以后的戏剧创作更是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该剧故事背景是神话时代的古希腊,然而在细细品读之后我们又会发现人物思想其实更加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剧作是将现实与神话世界连接在一起,运用事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理想的爱情景象。

剧本围绕“梦”这一意象,将人物刻画成为人类与神类融合的形象。

整部作品中讲述了三对情侣的爱恨纠缠和四对人物的婚姻生活,剧情跌宕起伏常常引得读者忍俊不禁。

读者对作品的评价也是各执己见,很多人曾经给了《仲夏夜之梦》很高评价,赞誉其为莎士比亚当时所有作品中最富有现实意义的一部戏剧。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者:刘晓姗来源:《大观》2021年第03期摘要: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仲夏夜之梦》是最具代表性的喜剧。

该作品既诙谐幽默,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并且结构独特,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文章围绕《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探究该作品的戏中戏结构、多层次结构、复杂情节与主题照应结构及它的幽默艺术价值。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戏剧结构;艺术价值《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喜剧作品。

该剧创作于16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政权相对巩固,社会比较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运动也进入繁荣昌盛阶段,该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剧中人物虽处于古希腊时代,但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标准却完全符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特征。

莎士比亚用独特的戏剧结构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的浪漫世界,谱写了一部极具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该剧打破了传统古希腊戏剧的创作模式,展现出丰富变化的结构特征,真正以布局之妙显示该剧的幽默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一部浪漫主义的杰出剧作。

一、《仲夏夜之梦》作品简述《仲夏夜之梦》以赫米娅为代表,凸显了文艺复兴时代背景下,资产阶级新女性勇于反抗父权,争取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权利。

同时,作品表达了人与人平等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主义理想。

赫米娅与平民拉山德是热恋中的情侣,但她的父亲为了利益,希望女儿嫁给贵族狄米特律斯,为了追求真爱,赫米娅决定与拉山德私奔。

赫米娅的好友海伦娜因暗恋着狄米特律斯,就把这个消息透漏给了他,于是四人先后到了城外的森林。

这片森林里住着仙王、仙后和很多精灵,当时仙王和仙后正在闹矛盾,为了捉弄仙后,仙王命一个叫迫克的精灵去采集一种花汁滴在仙后眼睛里,这种花汁可以让其醒来后会疯狂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

仙王无意间得知海伦娜暗恋狄米特律斯,就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命迫克将花汁滴在狄米特律斯眼睛里。

仲夏夜美好解读

仲夏夜美好解读

仲夏夜美好解读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16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部富有童话色彩的浪漫喜剧,运用超越时空限制和设置悬念等艺术手法,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文主义关怀。

《仲夏夜之梦》讲述了古希腊的雅典城中,赫米娅的父亲希望女儿嫁给狄米特律斯,她与相爱拉山德逃至城外的森林里。

赫米娅的好友海伦娜爱着狄米特律斯,她将消息透露给了狄米特律斯,于是他们也先后来到森林。

在精灵迫克的乱点鸳鸯谱之下,拉山德和迪米特律斯都爱上了海伦娜,后来仙王解除了拉山德的魔法,两对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仲夏夜之梦》是想象和现实完美融合的一部作品,莎士比亚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现实社会转移到古希腊时代以及将仙灵与人融合,创造出了超越时空的奇幻喜剧[7]。

是莎士比亚最富有想象力、喜剧最受欢迎的喜剧作品之一,是精彩剧目与舞台艺术的融合,曾在英国、西班牙、中国等多国剧院轮番上演,并且激发了后世多部精彩电影作品的诞生。

仲夏夜的爱情寓意为最梦幻的梦境,最美好的爱情。

很多爱情会以仲夏为头,比如仲夏夜之梦、仲夏之夜,是指夏天之意,一般夏天代表火热,也寓指浓烈如火的爱情。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
事。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一、引言二、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三、十四行诗的赏析四、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五、诗歌的艺术特色六、结论正文:一、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因其深刻的人性洞察、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而广受赞誉。

其中,《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喜剧,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森林中的神奇爱情故事。

而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它们饱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二、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其创作于16 世纪末期。

这部作品以古代雅典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森林中寻找爱情的故事。

在他们的冒险中,他们遇到了仙王奥伯龙和仙后泰坦尼亚,以及一系列神秘的精灵和魔法。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森林世界。

三、十四行诗的赏析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

这些诗歌或描绘了爱情的甜蜜,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或赞美了自然的美丽。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歌是: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这首诗歌以夏天的日子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短暂。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使人仿佛置身于夏日的午后,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风的轻柔。

四、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仲夏夜之梦》作品中的浪漫艺术
摘要:莎翁是西方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其代表作品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在其众多的作品中,以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最为人所称道。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重要代表,其中的写作手法更是后世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典范。

在整个的作品中,巧妙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贯穿全篇,使文章从头到尾都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由此可见,《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与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关系十分密切,以此作为切入点,必然收获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结合《仲夏夜之梦》作品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对作品的浪漫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浪漫主义;虚实结合
《仲夏夜之梦》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长久以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直为后世所称道,莎士比亚作品的浪漫色彩和奇情遐想历来也吸引了很多文学研究者的眼球。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巧妙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表现浪漫主义色彩,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在《仲夏夜之梦》中,全篇贯穿着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部喜剧变得丰富多彩,营造出浪漫抒情的环境氛围,观众在阅读中可以充分领
略到莎翁的艺术宗旨。

一、情节线索方面的虚实结合
在情节线索方面,《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的你主要线索有四个,分别是雅典大公的婚事、赫蜜雅等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遭遇、仙王和仙后的怄气与恶作剧以及工匠们排戏的场景[1]。

在整部作品中,这四个情节线索相互交错,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不断发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剧情变化,深化作品主题。

尤其是仙王与仙后反目的情节,在整个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找到证据来证明仙王、仙后不和这一情节的重要性。

一方面,仙王与仙后不和的原因主要不是什么重大事件,而是一些无聊的小事,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来反衬赫蜜雅这两对青年男女的坎坷恋爱经历,同时也反衬出他们对于真爱的向往和奋力追逐。

一边是夫妻之间的不睦和猜疑,一边是青年男女奋力追寻幸福,这样的设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情节更加富有戏剧性。

另一方面,在《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中,作为超自然力量的代表,仙王和仙后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有着阻碍和羁绊作用,通过这种超自然力量对于赫蜜雅等两对青年男女爱情之路的影响,从而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莱珊德等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不断换恋爱对象,通过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在他们的寻爱之路上也获得了帮助。

由于超自然力量的介入,也使得他们一度在爱情的道路
上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这样的情节设计,使得观众的情绪深深受到影响。

在作品中莎翁更是加上了一笔富有喜剧效果的浓墨,使得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郁。

在后半部分的情节线索中,莎翁却一反常态,采用与前文截然相反的表现手法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手法,错点仙药水,使得两位青年男子的爱情路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背离了之前的恋爱意向。

也就是说,全文的故事情节线索在前半部分是“实”,而在后半部分是“虚”。

通过线索情节的虚实转化,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戏剧场景方面的虚实结合
在《仲夏夜之梦》中,主要的戏剧场景有两个,分别是宫廷和森林。

在宫廷场景中是实写,而在森林中的场景就变成了虚写。

在写实的场景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在宫廷中的部分。

莎翁笔下的宫廷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雅典大公对自己婚姻的踌躇满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另一方面,得到生动体现的还有非人性化的雅典法规、家长意志的淫威、赫蜜雅等人的受到压迫的恋爱。

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述,在赫蜜雅追求自由恋爱的渴望和家长包办婚姻、非人道的雅典法规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一矛盾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写实的手法,使得这一矛盾冲突更加形象、真实[2]。

而关于在森林中的虚写场景,其比重要远远多于写实的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莎翁试图用自己
的笔去描绘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自己笔下,所描绘的场景亦是自己理想的表达,自己的理想是生活在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中。

由此可见,莎翁笔下的完美世界不仅仅是神仙们的乐园,而是赫蜜雅与莱珊德等人罗曼蒂克的爱情乐园,更是现实人们的爱情乐园。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人们可以摆脱非人性化法律的束缚和限制。

也就是说,在宫廷场景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而在森林场景中,尽是喜剧场景,一切冲突和矛盾都能在这里迎刃而解,赫蜜雅等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在这个理想的世界得到了圆满。

所谓的“仲夏夜之梦”就是针对这一场景而言的,通过森林与宫廷两个虚实场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望和追求。

三、心理表现方面的虚实结合
在《仲夏夜之梦》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更是在人物心理表现方面更加巧妙而富有情趣。

在众多的人物心理表现中,最值得称赞的当属海伦娜。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海伦娜的心理流程和情感跌宕起伏完全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人类的实际心理特点没有差异,也是心理表现虚实结合方面属于写实的一面。

尤其是她对第米特律的爱情心理,更是显得贴切、自然、真实。

尤其是她明确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人深深地爱着赫蜜雅,而不是自己,但仍然以牺牲自己的爱情为代价去满足第米特律的心愿。

当她得知赫蜜雅要跟莱珊德逃跑时,她还是去告诉了第米特律,就在这一步步的爱情驱使下,
把自己推向了无望的深渊。

在点错仙药之后,情节发生戏剧性地转变,第米特律的爱恋对象转向了海伦娜,更加加剧了海伦娜的痛苦[3]。

但是这也是莎翁的情节设计巧妙之处,海伦娜的这种心理转变恰恰是建立在虚写的基础上。

从这里开始,人物的心理表现变成了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结合,相映成趣。

在仙法实施后,他们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出于本心的,已经失去了本性,迷失了爱情的方向。

即使表现地再真实,也不足以赢得别人的信任。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心理表现,使得作品的中的浪漫艺术不断升华。

四、人物关系方面的虚实结合
在《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中,虚实结合的明显表现还有人物关系。

作品中虚实两类人物戏剧性的误恋,使得作品中的滑稽美学效果得以增强。

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也通过戏剧性的虚实对比,达到了博大家一笑的效果。

在第三幕中,仙后疯狂迷恋工匠波顿,就是其中的典型。

仙后作为虚幻中的仙界人物,工匠波顿不过是世俗中的一个凡人,由于仙后的恶作剧,使得自己深深喜欢上了粗鄙的工匠波顿,不得不令人感觉滑稽可笑。

这种一虚一实的人物对比,通过一种超自然力量结合在一起,使得人物关系的虚实结合设计十分巧妙。

与此同时,仙后与波顿的恋爱又作为整部作品的另一条虚线索,反衬出赫蜜雅等人对爱情的严肃和认真态度[4]。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人物关系描写,在给作品增加
滑稽性的同事,也使得整部作品的浪漫主义溢于言表。

结语:总而言之,《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在莎翁的笔下通过几件阴错阳差的线索呈现给大家了一部浪漫主义色
彩浓厚的戏剧。

借助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莎翁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跃然纸上,在嬉笑怒骂之间,《仲夏夜之梦》的艺术魅力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郑巧.浅析《仲夏夜之梦》的艺术结构特点[J].金田,2014,(4):183.
[2]王争伟.浅谈《仲夏夜之梦》的语言风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0):73-74,77.
[3]覃春华.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解读--以《仲夏夜之梦》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48-50.
[4]覃春华.莎士比亚作品《仲夏夜之梦》的语言特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6):4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