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细菌性痢疾
【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是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和带菌者,尤其是非典型病人和带菌者更易成为隐藏的痢疾病原菌散播者。夏秋季多发,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不同菌群及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于重复感染,且病情易迁延不愈,而导致慢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急性菌痢又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菌痢。
(一)急性菌痢
1. 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一般病程10~14天。
2. 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 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以感染性休克表现为主的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以脑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表现为主的脑型(呼吸衰竭型),和兼有上述两型特点的混合型。混合型是最凶险的一型,预后最差。
(二)慢性菌痢
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
1. 慢性隐匿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异常表现。
2. 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3. 慢性型急性发作病人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并发症】
(一)志贺菌败血症多为福氏志贺菌感染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多有严重脱水,少数伴有嗜睡、昏迷或惊厥、皮疹、肝脾肿大,严重者有溶血性贫血、感染性休克、溶血尿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及DIC。确诊有赖于血培养。
(二)关节炎急性期或恢复期均可发生反应性关节炎,可能是菌血症引起,也可能是志贺菌感染的变态反应,常为多发性渗出性大关节炎,表现为发热伴关节疼痛,穿刺液可培养出细菌。
(三)急性心肌炎宋内志贺菌感染易并发急性心肌炎
(四)溶血-尿毒综合征痢疾志贺菌感染易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可轻至中度增多,可达(10~20)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病人可有贫血表现。
(二)大便常规粪便外观多为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脓细胞和少数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可有助于诊断。
(三)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可确诊。
(四)乙状结肠镜检查急性菌痢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并有浅溃疡及渗出物,慢性期的肠粘膜多呈颗粒状,有时可见息肉或瘢痕等改变。
【诊断】
(一)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粘液便、水样便或稀便,伴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
(二)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粪便常规异常(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三)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鉴别诊断】
(一)急性菌痢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肠套叠、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等鉴别。中毒型菌痢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感染中毒性休克鉴别。
(二)慢性痢疾应与结(直)肠癌、慢性阿米巴痢疾、炎症性肠病等鉴别。
【治疗原则】
(一)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
2. 病原治疗抗生素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和缩短排菌期。可选药物:头孢克肟:年龄≥6个月3~6mg/(kg·d),分2次口服,5~7天;头孢曲松100~1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年长儿可选择喹诺酮类:环丙沙星10~150mg/(kg·d),分3次口服,5~7天;还可选用黄连素10~20mg/(kg·d),分3次口服,7天。
(二)中毒型菌痢
1. 抗菌治疗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2. 一般治疗控制高热与惊厥。
3. 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 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三)慢性菌痢
以综合治疗为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素多疗程用药,在疗程间歇期辅以微生态制剂治疗,常可有良好效果。
(首都儿科研究所邓莉)
第二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概述】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传染源为带菌者及患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方式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冬春季高发,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一)轻型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二)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
1.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为1~2d,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
2. 败血症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少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