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及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
呼吸肌的种类和作用
膈肌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它向下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引起吸气。
肋间肌
肋间肌分为外肋间肌和内肋间肌。外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向上抬升,胸腔容积增大,引起吸气。
肺
人体最重要的呼吸器官,分为左右两叶,负责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胸腔
包裹肺部,并与呼吸肌协同工作,维持呼吸运动,保护肺部。
上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鼻腔
鼻腔是上呼吸道的起始部分,负责过滤、加温、湿润吸入的空气。
咽
咽是鼻腔和口腔的后方,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
喉是连接咽和气管的器官,负责发声,并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肺功能的测定
肺功能测试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包括肺活量测试、通气功能测试、扩散能力测试等。
肺活量测试
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通气功能测试
评估肺部气体交换的效率。
扩散能力测试
测量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能力。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本,进行一系列检测,以评估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肺部还具有调节血液酸碱平衡、调节体温、防御病原体入侵等功能。肺泡壁薄,血管丰富,可以进行快速的气体交换,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肺部还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保护机体健康。
胸腔的结构和作用
胸腔是位于胸廓内的封闭空间,由肋骨、胸骨和脊柱围成。它包含着肺、心脏、食管、主动脉、静脉等重要器官和结构。
呼吸参数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肺通气
外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肌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改变,使气体有效地进入或排出肺泡
肺换气
利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交换,主要通过肺泡内呼吸膜,以气体弥散方式进行
防御、免疫功能
清除异物
呼吸道黏膜和黏液纤毛运载系统
免疫
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分泌IgA、IgM等),溶菌酶等在抵御呼吸道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易患呼吸道感染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道
上呼吸道
由鼻、咽、喉组成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组成,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支气管细长且趋水平,故异物更易入右肺
肺
左肺叶
上、下两叶
右肺叶
上、中、下三叶
胸膜
脏层
紧贴在肺表面
壁层
于胸壁内面,有感觉神经分布,病变累及时引起胸痛
胸膜腔
两层胸膜之间的腔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组成
特点
结局
鼻腔
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喉部
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气管
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
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
肺组织
正常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
探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以 及其潜在的限制和挑战。
T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并尝试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治疗
免疫疗法的发展
研究免疫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 用,如肺癌、哮喘等。
免疫疗法的机制
探讨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 调节免疫系统以增强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优势
研究干细胞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优势,如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再生等。
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酸碱平衡、温度和压力等。
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包括物理屏障(如呼吸道黏膜和纤毛)和免疫系统(如巨噬 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防御作用。
这些机制有助于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并清除已经进入的异物,保持 呼吸系统的健康。
支气管则是气管分支进入肺部的管道,将氧气输送到肺 部各个部位。
气管和支气管周围还有淋巴结,能够过滤和清除进入呼 吸道的病原体。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
的排出。
1
肺内有肺泡,是气体交换的 主要场所。氧气通过肺泡进 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
释放到肺泡中。
肺部的血管和支气管网络发 达,能够保证气体交换的效 率。
肺癌
• 肺癌: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上 皮细胞,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癌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及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05
呼吸系统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因研究
基因突变与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呼吸系统疾病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如肺癌、哮喘等。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具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1.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位于面部中部。
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被细微的毛发和粘液覆盖,起到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的作用。
2.喉咙喉咙位于颈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点。
它包括会厌、声带和声门等结构,具有阻止食物进入气管的作用。
3.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位于胸腔中。
它由多个环状软骨组成,内壁有纤毛和粘液,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支气管。
4.支气管和肺部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两根主支气管,进一步分为小支气管。
它们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最后到达肺泡。
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和气体交换两个方面。
1.呼吸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内呼吸是指气体在组织器官之间的交换过程。
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
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血液进入体内,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最后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控制中枢呼吸系统的工作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之间的呼吸中枢髓状核,它接受来自化学和神经输入的信息,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1.化学输入呼吸中枢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敏感。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气体交换得以恢复平衡。
2.神经输入呼吸中枢还受到来自大脑皮质、呼吸肌肉和感觉器官的神经输入的影响。
情绪、疼痛和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呼吸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胸膜腔内压的产生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 -肺回缩压
吸气或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若以大气压为0 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
平静呼气末-3~-5mmHg 平静吸气末-5~-10mmHg
一 侧 气 胸 时 肺 的 情 况
肺尖的体表投影 肺尖超出胸廓上口突到颈根部
最高点在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 (二)肺和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肺下界 平6肋
在腋中线 8肋
在肩胛线
在脊柱旁 10肋
10胸棘
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 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体新陈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鼻又是嗅觉器管,喉还有发
音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肺
呼吸系统全貌
鼻
上呼吸道 咽 喉
气管
下呼吸道
主支气管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
肺的位置
肺的形态
肺
尖
一尖
一底
三缘
二面
一尖
一底 下缘
三缘 前缘 后缘
肋面 二面 内侧面
肺 尖
心
肋面
切 迹
左 肺 小 舌 下缘 前 肺底
内侧面
支气管肺A肺V N 淋巴管出入
胸膜
脏胸膜 分 (肺胸膜) 2 部
壁胸膜
胸膜顶 肺 胸 膜
纵
隔
胸
肋
膜
胸
膜
肋
胸
膜
膈胸膜
胸膜腔
左右各一 互不相通
负压 少量浆液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
(2) T↓→H+的活度↓→Hb与o2亲和力↑→Hb结合o2 →Hb构型变为T型→氧离曲线左移→氧离难
如:低温麻醉时,应防组织缺o2 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局部红、易冻伤
3. 2,3-DpG
DpG↑ →氧离曲线右移 浓度增高:缺氧,贫血,碱中毒, 体内某些激素增加 DpG↑ →氧离曲线左移 浓度降低:酸中毒,输入库存血, 某些遗传性酶缺乏 4. 其它:Hb的质和量 血液系统疾病 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
T4 胸骨角平面
中 纵 隔
后 纵 隔
T12
二
呼吸系统生理
•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过程。 • 呼吸全过程: 肺呼吸(外呼吸) 运输 组织呼吸(内呼吸)
呼吸:
(一)肺的容量 1、肺活量: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 的气量 2、残气量与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 残气量 一次用力呼气后,肺内所残留的气体。 功能残气量 平静呼气末,肺内所残留的气体。
影响弥散的因素(O2)
(1)气体的物理特性 O2 溶解系数:0.0239
CO2溶解系数:0.567 (2)弥散屏障的厚度和面积 (3)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 (4) VA/Q
(四)呼吸的反射调节及化学性调节 • 呼吸的反射调节
1、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指肺扩张或萎陷引 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生理意义:协助切断吸气,使吸气不致过深过长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一)肺容量
肺总容量=肺活量+残气量 肺活量=补呼气量+深呼气量 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意义:判断肺和胸廓的膨胀度限制性肺或胸疾病时, 肺活量↓↓
(二)肺的通气
(6~8 L/min)=潮气量×呼吸频率 ⒈分钟通气量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呼吸频率 3.死腔量 解剖无效腔: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上呼吸道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的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共同完成了 呼吸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
此外,肺还参与调节酸碱平衡和水平 衡等生理功能。
04
呼吸运动调节与机制
呼吸中枢及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
位于延髓和桥脑,控制呼吸节律和深 度。
神经调节
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防御功能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同时 呼吸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具有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参与语音形成
气流通过声道时产生声音,是语音形成的基础。
02
呼吸道解剖与生理
鼻的解剖与生理
外鼻
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 织。
鼻腔
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内有鼻毛 和鼻黏膜。
鼻的生理功能
包括呼吸、嗅觉、共鸣、免疫等。
咽的解剖与生理
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呈漏斗状。
咽的生理功能
包括呼吸、吞咽、言语形成等。
喉的解剖与生理
喉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颈前部,上通咽腔,下接气 管。
喉的生理功能
包括呼吸、发声、保护下呼吸道 等。
肺的组织结构
肺表面覆盖着脏胸膜,透过胸膜 可见多边形小区,为肺小叶的投
影。
肺内支气管树各级分支及肺泡呈 树状结构分布。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 泡壁很薄,由单层肺泡上皮构成 ,外面包绕毛细血管网,是血液 和肺泡内气体进行交换的部位。
肺的生理功能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通过呼吸 运动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肺部,同时 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4
病因多样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阻塞性肺部疾病。
间质性肺部疾病
炎症
肺间质是肺泡壁和血管之间的组织。间质性肺病的特点是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
纤维化
长期炎症会造成肺组织的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
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间质性肺病,观察肺组织病变。
分类
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类型、病程等进行分类。
阻塞性肺部疾病
1
气道狭窄
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道发生狭窄,导致气流受阻。
2
气流受阻
气流受阻会导致呼吸困难,呼气时更为明显,并伴有喘息、咳嗽等症状。
3
疾病类型
常见的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困难
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肺部弥漫性浸润
肺部出现广泛的炎症和液体积聚,导致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气体交换受阻,患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全身组织缺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可逆转。
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泡的交换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
气体压差
氧气从肺泡的高压区扩散到血液的低压区,二氧化碳则反之。
血液运输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浆中,被运输到全身。
肺通气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负责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中的气体首先经过鼻腔,其中布满有尤为细小的绒毛状结构,可以起到过滤灰尘、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接着,气体进入喉咙,喉咙是空气从鼻腔到气管的过渡处。
2. 气管和支气管:气体从喉咙经气管进入到支气管,最后分支成许多细小的支气管末梢。
气管和支气管内壁都有纤毛,这些纤毛的运动能够将悬浮在气道中的杂质和病原微生物排出体外。
3.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别位于胸骨两侧,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肺内有许多小叶,每个小叶都包含一组称为肺泡的结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1. 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薄膜与毛细血管的血液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供给全身组织,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呼吸道排出体外。
2. 调节酸碱平衡:呼吸系统能够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多时,呼吸中枢会通过加深呼吸来增加呼吸频率,从而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帮助维持酸碱平衡。
3. 声音的产生与发声:呼吸系统还参与声音的产生和发声过程。
通过肺部的呼气、声带的震动和口腔咽喉的共鸣等步骤,我们才能发出声音和进行语言交流。
4. 温湿调节:呼吸系统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使得吸入的气体达到体内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保护呼吸道免受干燥和寒冷的伤害。
5. 免疫防御:纤毛和黏液是呼吸道的天然防御机制,它们能够阻挡和排除空气中的异物,避免病原微生物进入呼吸系统造成感染。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通过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卓越的生理功能,实现了人体对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酸碱平衡调节、声音产生、温湿调节和免疫防御等。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
一、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主要功能是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过滤的作用,同时作为气体的输送通道。
二、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指从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气道。
气管逐级向下分支,构成气管一支气管的树状结构,从气管到肺泡共为24级。
其中从气管至终末支气管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传导性气道,属于解剖无效腔。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有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至肺泡囊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为肺的功能单位(又称腺泡),属于呼吸区。
临床上将吸气状态下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包括第6级分级以下的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具有阻力小和极易阻塞等特点,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常见部位。
呼吸系统的功能与气管、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的功能有关。
(一)黏膜层细胞主要为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
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是气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
长期理化刺激和反复感染等会使纤毛融合、倒伏、畸变或脱落,并可发生鳞状或杯状化生。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散布于传导性气道。
病理状态下,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
(二)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黏液腺和浆液腺。
在慢性炎症时,腺体的黏液细胞和浆细胞增生肥大、分泌亢进,使黏膜下层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
(三)固有层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构成。
在气管与主支气管,平滑肌仅存在于软骨缺口部。
随着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到细支气管时,软骨消失而平滑肌呈螺旋状围绕。
平滑肌的舒缩与支气管呼吸口径及肺的顺应性密切相关。
气道平滑肌张力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控制。
三、肺肺由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肺泡、肺间质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总面积约100nI2,平时只有1/20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平衡
4
酸碱平衡
2 7
酸碱平衡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当前肺部气体交换和ABB的情况。 这些情况应该与呼吸机的设置和病人的资料一起进行记录。
2 8
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基础知识
BGA一般给出下列参数:
– – – – – – paO2 paCO2 pH值 HCO3BE SaO2
- 吸气由呼吸机开始 - 气体由呼吸机通过管路和气道送入肺内 - 肺被动扩展 - 胸廓扩展,横膈下降 胸腔内呈正压
1 3
最完善的配置 -全面支持临床治疗
湿化器
管道
1 4
生理
2
气体交换
1 5
解剖
肺泡( Alveoli)
气体在肺泡里进行交换,由于浓度梯度的 存在,实现O2 和 CO2的弥散
肺静脉 (Pulmonary vein) O2 CO2
肺动脉 (Pulmonary artery) O2 CO2
切开的肺泡
1 6
毛细血管包绕的肺泡 (Capillaries surround the alveoli)
气体交换的部位在肺泡和毛细血管
1 7
气管插管的阻力
对成人而言,气管插管会比正常气道增加3-4 倍额外阻力
1 8
肺的阻力
气道阻力(非弹性阻力) 其大小与流速正相关
1 9
顺应性
肺顺应性(C) = 1/ 弹性阻力(E)
肺顺应性低称为肺僵硬
僵硬肺不易膨胀
肺部疾病,如ARDS会降 低肺顺应性
2 0
生理
3
呼吸生理
2 1
生理
内呼吸 (The internal breathing)
碳水化合物
能量
水
二氧化碳
2 2
生理
空气 ( 干燥寒冷 ) 159.3 mmHg O2 0,30 mmHg CO2 592,8 mmHg N2 7,6 mmHg Noble gases 吸入气(温暖湿润) 149 mmHg O2 0,23 mmHg CO2 47 mmHg H2O 564 mmHg N2 + Noble gases
3 0
什么是机械通气
Hale Waihona Puke ... 用呼吸机对呼吸功能不全病人进行呼吸支持 的一种临时性的方法
... 直至病人有充分的自主呼吸,可以无需呼吸机 支持
1 1
机械通气的目的
提供最理想的气体交换 ... • O2吸收入血 • 排除血中 CO2 同时,最大限度降低…. • 肺损伤 • 循环影响
1 2
机械通气
指令性通气
– Hb / 血糖 / 电解质 / 乳酸
2 9
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基础知识
标准值:
– paO2 – paCO2 – pH-value – HCO3– BE – SaO2 70 - 105 mmHg 35 - 45 mmHg 7,35 - 7,44 21 - 25 mmol/l ±2 mmol/l 95 - 98 %
右肺
右肺上叶 右肺中叶 右肺下叶
左肺 左肺上叶 左肺下叶
4
解剖
喉 气管 气管隆突
主支气管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
5
解剖
气管(Trachea)
马蹄状软骨环 (Horseshoe-shaped cartilage rings) Bifurcation ( Carina )
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
呼吸系统解剖及生理
Dräger-Medical
1
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
1
呼吸系统解剖及人工气道
2
3 4
气体交换
呼吸生理 酸碱平衡
2
解剖
1
呼吸系统解剖及人工气道
3
解剖
鼻 咽 上气道(Upper airways)
喉
下气道(Lower airways) 气管 气管隆突 ( Carina )
2 4
生理
呼吸的调节
MV
对呼吸没有进一步提高. 高碳酸血症(Hypercapnia )- CO2昏迷
P aCO2的增加导致呼吸的线形增长.
paCO2 mmHg
最强的呼吸驱动力来自于P aCO2的增长
2 5
生理
呼吸的调节
MV MV
pH值
paO2 mmHg
pH值和PaO2 下降增加呼吸驱动力. 但较PaCO2升高导致的呼吸驱动为弱.
动脉血气 95 mmHg O2 41 mmHg CO2 47 mmHg H2O
静脉血气 40 mmHg O2 45 mmHg CO2 47 mmHg H2O
2 3
生理
呼吸的调节
桥脑(Pons)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小脑(Cerebellum)
呼吸系统由大脑呼吸中枢控制. CO2 and/or O2 and/or pH值的异常驱动呼吸运动. 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对动脉血进行测量
6
解剖
胸膜( pleura)
脏胸膜 (Visceral pleura)
肋骨 (Ribs)
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 胸膜腔 (Pleura gap)
壁胸膜 (Parietal pleura) 膈 (Diaphragm)
7
生理
呼吸动作的过程
呼气(Expiration) 膈顶抬高
吸气(Inspiration) 膈顶下降
8
生理
自主呼吸
吸气
• 横膈和肋间肌收缩 • 相对于大气压,肺内为负压 • 胸腔扩张
• 肺容量增加
• 空气被动地通过上呼吸道进入肺 压 力代偿
9
生理
自主呼吸
呼气
• 横膈和肋间肌松驰 • 相对于大气压,肺内为正压 • 胸腔收缩 • 肺容量减少
• 空气被动地通过上呼吸道排出肺外 压 力代偿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