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脱氮的最新进展
含氮有机液体储放氢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含氮有机液体储放氢催化体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9f687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f.png)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12 期含氮有机液体储放氢催化体系研究进展李佳豪1,杨锦2,潘伦1,钟勇斌2,王志敏2,王锦生2,张香文1,邹吉军1(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2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氢能源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且用途广泛,是人类战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氢气储运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和安全难题,有机液体储氢化合物(LOHCs )储放氢技术以其储氢密度较高、储存条件温和、运输方便等优势成为氢气储运可供选择的技术之一。
相比稠环芳烃类化合物,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具有更温和的催化加氢和脱氢条件,可有效提高储放氢鲁棒性和反应能效。
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加氢及脱氢反应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类反应的路径和催化作用机制,从催化剂活性中心和载体、双金属协同效应、反应条件、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加氢/脱氢催化剂,并详细总结了基于连串反应、反应网络等模型的反应动力学。
介绍了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储氢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及展望。
但是该技术仍存在较多问题,应在有机储氢化合物配方体系、储放氢连续反应系统、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催化剂构效关系、精准反应动力学和全面理化性质数据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氢;含氮有机液体储氢化合物;反应机理;催化剂;反应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K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12-6325-20Research progress in catalytic system for hydrogen storage and releasefrom nitrogen-containing liquid organic carriersLI Jiahao 1,YANG Jin 2,PAN Lun 1,ZHONG Yongbin 2,WANG Zhimin 2,WANG Jinsheng 2,ZHANG Xiangwen 1,ZOU Jijun 1(1 Key Laboratory for Green Chemical 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 DongFang Boiler Group Co., Ltd., Chengdu 610000, Sichuan,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econdary energy, hydrogen is of high energy density,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wide use, which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human strategic energy development. However,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re still facing problems of high cost and safety. The hydrogen storage and release technology based on 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 (LOH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available technologies with its advantages of relatively high hydrogen storage density, mild storage conditions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Compared with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nitrogen-containing LOHCs is milder in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hydrogen storage and release and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089收稿日期:2023-01-19;修改稿日期:2023-04-11。
二氧化碳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氧化碳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a5957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9.png)
二氧化碳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赵传文;黄浦;郭亚飞【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24(30)4【摘要】开发与应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具有吸附和催化组分的双功能材料研发与优化是技术核心。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对应用于CO_(2)捕集原位甲烷化和原位逆水煤气变换这2类主要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双功能材料的主要工作,包括合成方法、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促进机理、失活机理和应用模式等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DFM是兼具催化和吸附组分的复合材料,在催化组分选择上,贵金属催化剂虽然活性高,但成本昂贵,Ni基催化剂成本较低,但还原性较差、在含氧气氛下易失活;在吸附组分选择上,金属氧化物(如CaO、MgO)和碱金属碳酸盐(如Na 2 CO 3、K 2 CO 3)是具有潜力的吸附组分,特别是MgO和CaO因其理论吸附量高而被视为最有前景的吸附组分,尽管面临实际吸附量不理想和循环稳定性差的挑战。
目前研究主要通过碱金属熔盐掺杂提升MgO实际吸附量,通过掺杂金属助剂(如La、Co、Fe等)提高CaO吸附剂的循环性能和抗烧结能力。
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速率高度依赖于H 2分压,通过调节吸附和催化的时间可提高CH 4平均产量。
ICCU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钢铁、能源、化工等关键领域。
然而,全面评估技术的环境影响,特别是从生命周期评估(LCA)角度,对于全面理解ICCU技术的环境可持续性及其在碳减排中的贡献至关重要。
未来,通过持续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现有挑战,ICCU技术有望在工业化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果,为全球碳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总页数】20页(P1-20)【作者】赵传文;黄浦;郭亚飞【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91【相关文献】1.推动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环境保护部召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培训会2.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进展及展望3.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研究进展4.“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转化”的项目式教学——探寻二氧化碳的工业捕集方案5.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氢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加氢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73c50cf5fbfc77da269b1de.png)
( u h n Re e r h I si t f er lu a dPer c e c l , a n n u h n 1 3 0 , Ch n ) F s u s ac t u eo P t e m n to h mia s Lio i g F s u 1 0 1 n t o ia
Absr c : Hy r te t g i o e o mp ra tp o e sn e h o o is i d m e n n n u ty n t i p p r ta t d o r ai s n f i o t n r c s i g t c n l g e n mo e r f i g i d sr .I h s a e , n i d ii g f r e f h d o r a i g tc o o i s d v l p e t we e ic se ,sa s q o n e eo m e t te d o rv n o c s o y r t t e h l g e e e o m n r d s u s d t t u a d d v l p n r n f e n n u h d o r ai g tc o o i s r u y r t t h l g e es mma i e o t e a p c f y r te tn aa y t n r c s . e n en we rz d f m s e t h d or ai g c tl s a d p o e s r h o Ke r s Hy o t a i g P o e s Ca ay t y wo d : d r e t ; r c s ; t l s r n
轻质油品脱氮工艺技术进展
![轻质油品脱氮工艺技术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d0ab8fa98271fe900ef9c7.png)
轻质油品脱氮工艺技术进展龚望欣摘要:近来的研究说明,我国原油的密度成上升趋势,即原油愈来愈重,质量变差。
这就给原油加工带来很多麻烦,第一是轻质油品(汽油、煤油、柴油)收率下降,第二是轻质油品质量变坏,成品油颜色、安宁性变差。
造成油品劣质化的要紧缘故确实是在许多石油产品中氮化合物的存在。
氮化物可分为碱性和非碱性两大类。
碱性氮化物要紧有:脂肪胺类、吡啶类、喹啉类, 和苯胺类。
非碱性氮化物要紧有:吡咯类、吲哚类、咔唑类、吩嗪类、腈类和酰胺类。
各类氮化物对油品颜色、安宁性都有阻碍,只是阻碍的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专门是非碱性氮化物中的吡咯类对油品的安宁性阻碍最大。
这些氮化合物的存在对品安宁性的阻碍极为严峻,对油品的颜色和胶质的生成阻碍也专门大,它们要紧生成不溶胶质,是成胶的要紧因素之一。
石油产品中的有机氮化物在燃烧进程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
因此,为了改善油品的贮存安宁性和知足愈来愈严格的柴油规格,提高炼厂的经济效益,适应环保要求,各大炼厂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脱除油品专门是轻质油品中的氮化物。
由于轻质油品在颜色和沉渣方面均有要求,而氮化物是油品颜色变坏和沉渣生成的要紧缘故,因此开展油品脱氮精制工作有利于产品升级。
但国内的许多脱氮工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若是能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我国将在轻质油品脱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词:轻质油品;安宁性;脱氮;精制石油中含有相当多的非烃化合物,如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作者简介:龚望欣(1974年—),男,辽宁省抚顺市,工学硕士和MPA,主要从事催化裂化工艺方面的研究。
物、含氧化和物及含有微量金属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存在严峻地阻碍着油品的安宁性[1,2]。
尽管石油产品中的氮化物并非象硫化物那么多,而且其种类也比较少,但大体上它对油品的阻碍要大于硫化物。
专门是在贮存进程中,氮化物的存在会产生胶质沉淀。
尽管在这些沉淀中也有部份的硫,但其含量是远低于氮的。
与油品相较,沉淀中的氮含量会高出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进展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6df6440e45c3b3567ec8bbe.png)
炼 油 与 化 工
20 0 6年 第 2期
REFI NG NI AND CHEMI CAL I NDUS TRY
石 油 产 品非 加 氢 脱 氮 技 术 进 展
庄 淑梅 郭立艳 梁景程 张 玉海 。
( . 庆石油化T 总厂信息档案室 , 1 大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742 大庆石化分公 司研究 院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743
石 油 中含 氮 化合 物 可分 为 两大 类 :一类 是 碱
通 常低 于 10%, 些不 含 氮的烃 类 油也 被萃 取溶 0 一
性 氮化 合物 , 主要 有苯 胺 、 啶 、 吡 喹啉 及其 衍 生 物 ;
另 一 类是 非 碱 性 氮 化 合 物 , 主要 包 括 吡 咯 、 哚 、 吲
萃取相中的大量溶剂 ,再用稀酸对闪蒸后 的浓 酸 萃取物进行萃取 , 稀酸萃余 油回收 , 从而提高了萃 取的选择性 和萃余 油的收率。该方法所需溶剂较
一
步萃 取 工艺 明显减 少 , 脱 氮程 度 加 深 , 资 和 且 投
操 作 费用 降低 ,但并 不 能脱 除所 有 的碱 性 含氮 化 合物。 适宜 的 酸为 C一 。 肪 酸和 卤代 羧酸 。 C 脂
积 , 有 良好 的 热稳 定 性 和抗 热 冲击 性 。 现 有炉 具 与
[】化学工业时报( [ 】20 . 9 0 )I 2 1 N ,0 5( 6 3:. 3) 1 [】马竞涛. 3 乙烯裂解 装置结 焦抑制技术fI . J石化技术. 0 ,:2 1 2 431 — 5 0
收 稿 日期 :0 6 0 一l 20—4 8
参考文献 :
[】美 国 , SP : 0 9 9 . 1 U [] 4 9 9 0
粗苯加氢研究进展
![粗苯加氢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3fb044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d.png)
总第192期2021年第2期山西化工SHANXI CHEMICAL INDUSTRYTotal192No.2,2021综述与论坛叫DOI:10.16525/l4-1109/tq.2021.02.11粗苯加氢研究进展贾俊9姚峰(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湖南岳阳414012)摘要:论述了粗苯加氢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对酸洗法工艺、高温加氢和低温加氢工艺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粗苯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以及工业应用进展,重点概述了国内主要的催化剂专利商的催化剂研发以及应用情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在工艺优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工艺操作经验,萃取工艺的改进提高等;分析总结了目前粗苯加氢行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粗苯加氢工艺;催化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52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1)01-0033-06煤焦油产品是我国炼焦工业及煤气化工业的重要副产品,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经过不同的煤热加工过程,制得低温、中温和高温煤焦油产品。
粗苯加氢过程,实际上是针对中低温煤焦油组分进行加工处理,得到化学品(苯、甲苯、二甲苯)和车用燃料油的工艺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两种工艺途径,一为酸洗工艺3];另一种为加氢工艺,其工艺过程是在合适的压力、温度条件中,通过使用专用催化剂,使得粗苯原料和氢气进行化学反应,通过反应使轻苯中的不饱和化合物转变为饱和化合物;通过该工艺加工后轻苯中的含硫、含氮以及其他杂质化合物得以去除,然后再对得到的“加氢油”进行精懈提纯,最终获得高纯度的苯类产品:5-10:O由于粗苯加氢工艺过程中对环境友好,没有产生污染物,可以获得高纯度、高质量产品,推广引用很快。
在国外,粗苯加氢精制工艺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得到了工业应用。
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均已广泛采用加氢精制工艺加工粗苯,拥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催化剂体系。
比较而言,我国起步非常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第一次从原西德引进粗苯加氢精制技术,对于工艺以及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直到21世纪前十年才进行大规模开展,但是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进步十分迅速,在工艺开发以及催化剂开发应用方面都显示出赶超国外竞争对手的势头。
加氢脱硝工艺的原理和作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加氢脱硝工艺的原理和作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7f19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a.png)
加氢脱硝工艺的原理和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加氢脱硝工艺是一种用于去除尾气或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重要技术。
在现代社会,NOx的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加氢脱硝工艺对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和讨论加氢脱硝工艺的原理、作用、具体步骤、应用领域以及效果评价。
首先,我们将解释该工艺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包括其如何实现NOx的去除。
接着,我们将详细描述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对该工艺进行效果评价,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加氢脱硝工艺,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
通过阐述其原理和作用机制,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加氢脱硝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
通过描述具体步骤和应用领域,读者能够了解该工艺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通过效果评价和研究展望,读者将了解到该工艺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加氢脱硝工艺的原理和作用2.1 原理说明加氢脱硝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主要用于去除燃煤电厂、水泥厂等高能耗行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
该工艺基于加氢反应,通过将还原剂与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无害的氮和水。
加氢脱硝工艺的原理可以简述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NOx与还原剂进行催化反应,使其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
通常使用的还原剂是尿素溶液或氨水,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喷射将还原剂喷入催化剂层,并与废气中的NOx接触反应。
2.2 作用解释加氢脱硝工艺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燃煤电厂、水泥厂等高能耗行业排放的NOx。
这种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加氢脱硝工艺可以高效地降低废气中NOx浓度。
通过与还原剂反应,NOx 被还原为无害的氮和水,从而实现了氮氧化物的控制和排放减少。
其次,加氢脱硝工艺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有效催化反应。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c645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8.png)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介绍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进展、优缺点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脱氮是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手段,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从而达到废水治理和资源化的目的。
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反硝化菌法等。
这些技术均利用微生物菌群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新技术也层出不穷。
下面介绍几种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指在同一个反应器内,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相继进行。
该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反应器体积,提高反应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能耗。
研究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该技术的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曝气供氧,具有较高的氮去除率和能源利用率。
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技术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但在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可能受到抑制。
悬浮生长植物脱氮技术是指利用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葫芦等吸收废水中的氨氮,并通过植物体内的转化作用将其转化为氮气。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无需外加能源等优点,在低浓度氨氮废水中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生长植物脱氮技术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生物脱氮新技术在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反应效率、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等生物脱氮技术。
但是,这些新技术尚存在一些缺点,如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需要控制精确的反应条件,厌氧氨氧化技术对废水的预处理要求较高,悬浮生长植物脱氮技术仅适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物脱氮技术。
加氢裂化技术的新进展
![加氢裂化技术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bffeda7cd184254a353579.png)
加氢裂化技术的新进展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加氢裂化技术的各种工艺技术及其优缺点,针对目前加工的原油变重的情况以及煤焦油加氢裂化装置的不断上马,重点介绍渣油加氢处理技术,最后简单介绍神华煤直接液化装置工艺情况。
认为固定床催化剂分级装填技术及沸腾床加氢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引言2014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5.08亿吨左右,国内石油产量为2.1亿吨左右,石油进口量约为2.9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66%,逼近59%。
如今新环保法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炼油原料油品越来越重(今年来很多炼厂为了提高效益多加工国外高含硫稠油,原油硫氮含量、金属含量高),来源越来越广泛(煤焦油、燃料油、页岩油、沥青砂甚至是褐煤等也用来作为炼油原料),炼油厂对加氢技术有着越来越广泛苛刻的要求。
炼油企业为了应市场对油品质量的需求,增加企业利润,加工的原料油来源可能更加广泛,更加劣质,企业在改建、扩建或新建加工装置时,针对拟加工的原料,选取合理有效的工艺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既要考虑建设成本又要考虑生产维护成本及可能遇到的产品升级、原料变化、扩能环保等情况。
一、加氢裂化技术的发展加氢裂化工艺的特点是产品灵活性大,产品质量好,在炼厂装置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起到根据市场变化调节产品种类的作用。
其生产的石脑油可作为汽油组份或作为催化重整原料生产BTX芳烃,可以生产喷气燃料和低硫柴油,也可以生产BMCI值低的尾油作乙烯裂解原料或润滑油原料。
加氢裂化技术渊源于上世纪30年代在德国应用的煤焦油加氢裂化,由于其操作条件苛刻(压力22.0MPa,温度400~420℃,室速0.64h-1)在二战后没有继续应用。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对汽油的需求增长很快,而当时催化裂化的转化率低,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加氢裂化技术才又受到重视,许多公司开发了有自己专利的加氢裂化技术,当时主要用于把CGO、LCO和VGO转化为汽油:如UOP公司的Lomax技术、Chevron公司的Isocracking技术、Union公司的Unicracking 技术、巴斯夫公司的DHC技术等。
焦化汽柴油脱氮精制技术研究进展
![焦化汽柴油脱氮精制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f91bc4050876323112125d.png)
赵训 志等. 焦化汽柴油脱氮精制技术 研究进展
2 1
焦 化 汽 柴 油 脱 氮 精 制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赵训志 李 佳 隋芝 宇 李孝 国 费亚楠 于海斌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 究设 计院催化技术重点实验 室 , 天津 30 3 ) 0 1 1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焦化汽柴油中氮化物的类型及其碱性氮化物的危害性。综述 了加 氢精制 、
收稿 日期 :0 9—1 20 2一l 。 7 作者简介 : 赵训志,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石油加 工催化剂与工艺
D A C
A
石
SI N
FN 1
化
工
E ETROCH I ALS P E C
M
展
卷第 3期 一’ ’
的质量 总体水 平 低 , 随着 我 国含 氮原 油 加工 量 的 增 加及 重油催 化裂 化 的 普 及 , 质 油 品 含 氮量 超 轻 标 及安 定性 变差 的现 象会越 来越严 重 】 。 3 氮化 物脱 除方法
油品加 工使 用 的催 化 剂一般 具有 酸性活 性 中 心 , 如双 功能加 氢裂 化催 化剂 , 由贵金属 或者 例 其 非贵 金属 负载到 载 体 上 提供 加 氢 活 性 中心 , 而裂
化 和异 构化 活性 主要 由改 变催化 剂 酸性 实现 。 由
物, 氧化安定 性 极 差 。其 氧 化 安定 性 差 的 组 分一 般是烯 烃 和非烃 化合 物 ( 主要 是 氮化 物 ) .。就 ¨2 】 改善柴 油 的安定 性 而 言 , 柴 油 中对 安定 性 影 响 将 最严重 的组 分部 分 脱 除 , 可使 柴 油 的安定 性 达 到
焦 化汽 柴油 中氮化 物可 分为碱 性 和非碱 性两 大类 , 性 氮化 物 主要 有脂 肪 胺类 、 啶类 、 碱 吡 喹啉 类 和 苯 胺 类 ; 碱 性 氮 化 物 主要 有 吡 咯类 、 哚 非 吲 类 、 唑类 、 咔 吩嗪类 、 腈类 和酰胺 类 。 同时 , 碱性 和
加氢脱氮反应(HDN)原理
![加氢脱氮反应(HDN)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fd8be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2.png)
加氢脱氮反应(HDN )原理
原油中的氮约有70%~90%存在于渣油中,而渣油中的氮又大约有80%富集
在胶质和沥青质中,氮绝大部分以环状结构形式存在,渣油中的氮化物可分为碱
性和非碱性两类,典型的非碱性氮化合物有吡咯、吲哚和咔唑等,典型的碱性氮
化合物有吡啶、喹啉、吖啶、二苯并吖啶等,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吡 咯 吲 哚 咔 唑
典型的碱性氮化合物有吡啶、喹啉、吖啶、二苯并吖啶等,其结构式如下
所示:
吡 啶 喹 啉 吖 啶
在渣油加氢过程中,各种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加氢后生成
氨和烃类,氨从反应产物中脱除,而烃类留在产品中。
加氢脱氮过程主要反
应简式如下所示:
N N N N N
N + 3 H + N H 3NH C H 2 5+ 4 H 2+ N H 3N C H 3 7
+ 5 H 2+ N H 3
C H 5
121211
212N + 2+ N H 3 N H C 2
为了把氮从其化合物中脱出,必须打断C-N键,而打断C-N键所需要的能量比打断C-S键所需要的能量要高的多,因此,渣油的加氢脱氮反应较难进行,其脱除率较脱硫率低。
同时,要求HDN催化剂有较强的酸性,但催化剂酸性过强时容易引发激烈的生焦反应,使催化剂活性中心中毒。
渣油加氢脱氮反应也是强放热反应,反应热大约为650kcal/m3耗氢,但因其反应程度低,对总反应热的贡献不及脱硫反应。
《2024年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变革_厌氧氨氧化的研究与实践新进展》范文
![《2024年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变革_厌氧氨氧化的研究与实践新进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385f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2.png)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变革_厌氧氨氧化的研究与实践新进展》篇一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变革_厌氧氨氧化的研究与实践新进展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变革:厌氧氨氧化的研究与实践新进展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氮污染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难题。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厌氧氨氧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就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中的厌氧氨氧化技术进行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二、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通过硝化与反硝化等过程,将污水中的氮元素从水中去除。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当前污水处理领域的主要技术手段。
三、厌氧氨氧化技术原理及特点厌氧氨氧化技术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的生物脱氮技术。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以氨氮为电子供体,降低了处理成本;二是反应过程中不产生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中间产物,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三是适应性强,可在高氨氮浓度、低溶解氧等条件下运行。
四、厌氧氨氧化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厌氧氨氧化技术的深入研究,该技术在反应器设计、菌种培养、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研究学者们通过改进反应器结构,提高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传质效率和处理能力;同时,通过筛选和培养高效的厌氧氨氧化菌种,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此外,针对不同来源和特性的污水,研究学者们还探索出了多种组合工艺,如厌氧氨氧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与活性污泥法联合等,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五、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实践新进展目前,厌氧氨氧化技术已在国内外多个污水处理项目中得到应用。
实践表明,该技术在处理高氨氮浓度、低碳源的污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例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后,出水氮含量显著降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同时,该技术的运行成本相比传统生物脱氮技术降低了约XX%。
国外加氢裂化催化剂研发新进展
![国外加氢裂化催化剂研发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60dd11964bcf84b9d57b33.png)
摘 要 :随 着 环 保 法 规 和 燃 料 油 排 放 指 标 的 日趋严 格 , 国外 各 大 炼 油 公 司 均加 大对 加 氢 裂 化 技 术 研 发 和 应 用 方 面 的投 入 , 过 新 材 料 和 催 化 剂 制 备 新 技 术 的应 用 , 一 代 加 氢 裂 化 系 列 催 化 剂 的性 能 明 显 提 升 。通 过 改 通 新
子 的可 接近性 , 化 了催 化 剂 的性 能 。图 1为 C G 优 L 公 司开发 的加氢裂化 预处理催化 剂的相对脱 氮活性
的进 步极 大地 弥补 了应 对严 格 排 放 标 准 所 花 费 的 额外 加工 费用 。进 入 2 1世 纪 , 国外 各 大 炼 油 公 司 和科研 单 位 均 致 力 于 新 一 代 加 氢 裂 化 技 术 的研 究 , 大技 术创 新 的投 入 , 新 一 代 加 氢 裂化 催 化 加 在 剂 开发 方 面 获 得 了显 著 进 步 , 化 剂 性 能 获 得 明 催 显 提升 。主要 表 现 为 : 氢 裂 化 预 处 理 催 化 剂 的 加
收 稿 日期 :2 1 82 ;修 改稿 收 到 日期 : 0 I 1 — 6 0 卜O — 9 2 1 - 02 。
碳 比的大分 子 烃类 化 合 物在 高 温 、 高压 、 临氢 状 态
下 经过 催化 转化 可 以生 产 出高 质 量 的液体 燃 料 产 品 。然 而 , 正 具 有 实 用 意 义 的现 代 加 氢 裂 化 技 真 术 开始 于 1 5 9 9年 Io rc ig加 氢 裂 化 技 术 在 美 s ca kn 国加州 里 奇 蒙 炼 油 厂 的 首 次 工 业 应 用 。近 3 0年 来, 随着 环 保 法 规 的 日益 严 格 和 发 动 机 燃 料 规 格 指 标 的 日趋 苛 刻 , 氢 裂 化 技 术 作 为 清 洁燃 料 油 加 和 优质 化工 原料 的关 键 加 工 技术 在 世界 范 围 内备 受关 注 , 得 了更 为 广 泛 的应 用 。加 氢 裂 化 技 术 获 的 核心是 催 化 剂 , 水 平 的进 步依 赖 于 高 性 能 加 其 氢裂 化催 化 剂 的 开 发 , 新 材 料 的 开 发 和 应 用 则 而 是加 氢裂 化 催 化 剂 性 能 提 升 的 源 泉 。当 前 , 界 世 大部 分炼 油 厂加 工 硫 、 以及 芳 烃 含 量 较 高 的 劣 氮 质原 油 , 油 厂 需 要 选 择 一 个 高性 能 的 加 氢 裂 化 炼 催化 剂体 系解 决 当前 所 面 临 的技 术 和经 济 方 面 的
2024年加氢催化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加氢催化剂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3fb19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4.png)
2024年加氢催化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加氢催化剂是一种关键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加氢催化剂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当前加氢催化剂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市场的趋势和机遇。
加氢催化剂市场概览加氢催化剂是用于在化学反应中加氢过程中催化剂。
它们通常由贵金属和其他金属组成,如铂、钯、镍等。
加氢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工业中的裂化、重组、脱硫和脱氮等过程,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加氢加氧反应,如有机合成和氢化脱酸等。
此外,加氢催化剂还在环境保护领域中被用于废水处理和废气净化等过程中。
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目前,全球加氢催化剂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加氢催化剂市场规模超过XX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行业竞争格局加氢催化剂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主要的供应商包括贵金属和化工公司。
目前,全球加氢催化剂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供应商包括康菲公司、新日铁住金等。
市场驱动因素加氢催化剂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其中,需求增加是主要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石油加工和化工行业对加氢催化剂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此外,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推动了环境保护领域对加氢催化剂的需求增加。
市场挑战与机遇虽然加氢催化剂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技术难题是一个重要挑战,如如何开发更有效的催化剂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代替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传统加氢催化剂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然而,市场上存在许多机遇。
首先,新兴的市场如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对于加氢催化剂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其次,不断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将推动环保设施建设和废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加氢催化剂的需求增加。
市场前景展望未来几年,加氢催化剂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需求的增加将推动加氢催化剂市场的发展。
催化裂化原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原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4956252af90242a895e555.png)
作者简介 : 柳晓清( 97~ , , 1 8 ) 男 硕士生 , 从事 传递过程研究 。通讯 联系人 : 和平 (9 2一 , 谷 15 ) 教授 , 主要从 事研究传 递与分 离。E—m i h g @ a :pu l
nu.d . n jteu c 。
・— — —
4 ・— 8 — - —
me o n c o v to r ame td ni o e ai n we e a ay e h t d a d mir wa e me d te t n e t g n t r n l z d. h r o Ke wo d f e so k ol d nto e a in tc n l g y r s e d tc i e i g n to e h oo y r
中氮元 素含 量 的提 高 , 酸 性 催 化 剂 中毒 加 剧 , 而 使 从 严重 影 响催化 剂 性 能 的发 挥 。我 国原 油 中 氮元 素 的 含 量较 高 , 氮化 物分 为两类 : 类是 碱性 氮化物 , 其 一 主 要包 括脂 肪胺 类 、 胺类 、 啶类 、 啉类 ; 一 类是 苯 吡 喹 另
用 ¨ 。近年来 , 国原 油 的重 质 化 、 J 我 劣质 化 问题 越 来 越 严重 。催 化裂 化酸 性催化 剂 随着原 料油 中硫 、 氮和
重 金属 含量 的不 断提 高 , 活性 减弱 。特别 是原 料油 其
致具有酸活性 中心的催化剂活性降低 , 油品颜色加深
和安定性 降低 及 大气污染 。因此 , 加快油 品脱 氮工艺 的研究 , 对提 高油 品质量 十分 为两 类 : 氢脱 氮 , 加 非
Sn pcY C C .Ld , ins aj g2 0 0 ) io e P o t. J guN ni 10 9 a n
Ni2P催化剂加氢脱氧机理研究进展
![Ni2P催化剂加氢脱氧机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a7e1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b.png)
Ni2P催化剂加氢脱氧机理研究进展宋华;宫静;宋华林;李锋【摘要】T he structure and the active phase for hydrodeoxygenation (HDO ) of Ni2 P catalyst and the typical 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bio‐oil were introduced .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HDO mechanism over Ni2 P catalysts based on representative oxygen‐containingcompounds ,such as furans ,phenols ,ethers and esters ,wasreviewed .During HDO ,C—O bonds of 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cleaved under the action of catalysts ,and then the oxygen was mainly removed by hydrog enation‐hydrogenolysis in the form of H2O ,by which complicated products were produced . Bio‐oils were rich in furan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he deoxidiz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needed 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ir HDO wer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To prepare the catalysts with more excellent HDO performance ,the HDO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 for HDO activity of the Ni2 P catalyst were worthy of being further studied .%介绍了Ni2 P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加氢脱氧(HDO )活性相及生物油中典型的含氧化合物,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含氧化合物呋喃类、酚类、醚类和酯类在Ni2 P催化剂催化下的 HDO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整预加氢催化剂国内外技术进展
![重整预加氢催化剂国内外技术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cec58dec3a87c24028c4c9.png)
摘
要: 催化 重整预加氢催化剂主要 是 由载体和金属 活性组分组成 , 最常用的预加 氢催化 剂的金属
组 分 是 C - 、 - 、 - 体 系。主 要 论 述 了催 化 重 整预 加 氢催 化 剂 的 国 内外技 术 进 展 , 重 论 述 了 oMo Ni Mo Ni W 着 国 内重 整 预加 氢催 化 剂 的性 质 、 点 及研 发 单位 , 出 了 重整 预 加 氢催 化 剂 的发 展 方 向 , 化 重 整 预 加 特 提 催
中国石 化石 油 化 工 科 学 研究 院 ( 称 R P ) 简 IP 自 18 9 8年 开 始 对 石脑 油 加 氢 催 化剂 及 工 艺 进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 开发 了适 应 各 种 原 料 的 RS系列 重整 预加 氢催 化 剂 , 1 9 年 1月首次 工 业应 用 自 94
源也极 其 丰富 。 12 载体 . 对 于石 脑油加 氢 催 化 剂 而 言 , 要求 载 体 孔 分 布集 中 , 绝大 多数 在 6 1 m 范 围 内 , 种 石 脑 ~ 0n 几 油 加氢催 化剂 的孔 分布数 据见 表 1 。
表 1 几种石脑 油加氢催化剂载体的孔分布数据
性 组分 , o或 Ni C 是助 活性组 分 。 各 种金 属组分 对加 氢精制 过程 中各 种基本 类
型 的反 应 ( 氢脱氮 、 加 加氢 脱硫 、 加氢 脱金 属 、 烃 芳
饱 和 、 烃加 氢 以及 异构 化 等 ) 响 的结果 表 明 , 烯 影
除 贵金 属 外 , — 体 系 具 有 最 好 的加 氢 活 性 。 Nj W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研究及展望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研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2f382c0a1c7aa00b52acb99.png)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研究及展望摘要: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法的日益严格,对车用燃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低硫、低芳烃、低密度、高十六烷值的清洁柴油是今后世界范围内的柴油生产的总趋势,为适应未来清洁柴油生产需求,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创新并开发出一些先进技术以满足生产清洁柴油的需求。
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降低汽油硫含量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硫含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裂化过程直接脱硫和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脱硫三种FCC汽油脱硫技术。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清洁汽油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车用汽油的消耗量与日俱增,由于人们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的关键在于提高车用燃料油的质量,因此欧美相继颁布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汽车尾气中CO、SOx、NOX颗粒物和炭烟等有害污染物的含量。
我国也已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Ⅲ”标准,硫含量要求降至150μg/g以下。
据调查,我国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硫来自于催化裂化(FCC)汽油馏分,而西方国家成品汽油中FCC汽油的比例低于30%。
随着石油加工原料的日益重质化和劣质化,FCC汽油硫含量也将进一步升高。
因此,迫切需要对FCC汽油馏分进行处理,深度脱除其中的硫化物,以得到符合清洁燃料标准的成品汽油,开发相应的催化裂化新技术、新工艺也成为研究者和使用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确定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类型、含量以及分布情况是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研究的出发点。
国内外关于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普遍认为,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以噻吩和噻吩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一般约占含硫化合物总量的70%以上,这类含硫化合物在催化裂化反应条件下比较稳定,很难裂化。
氢解脱氮的工艺流程
![氢解脱氮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7803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f.png)
氢解脱氮的工艺流程
氢解脱氮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氮气。
氢解脱氮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气体进料:将含有氮气的原料气体通过进料管道引入反应器中。
2. 加热:将原料气体加热至适宜的反应温度。
通常选择高温条件,以便促进反应的进行。
3. 催化剂反应:在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通常使用金属催化剂,如铂、镍等。
原料气体中的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氢解反应,生成氨气。
4. 分离:将反应器中的气体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氨气是反应产物,可以通过冷凝等技术将其分离出来。
5. 末端气体处理:将分离后的气体进行进一步处理,如除尘、脱硫等,以保证气体的质量符合要求。
以上就是氢解脱氮的基本工艺流程。
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装置设计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氮化合物的危害
环境污染
汽车尾气 酸雨 光化学烟雾 ……
催化剂中毒
使油品加工中的下游酸性 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毒
油品加氢脱氮的背景
Seminar II 2008-05-29
化石燃料中有机氮化物的典型结构
油品加氢脱氮的背景
Seminar II 2008-05-29
加氢脱氮机理的研究
Seminar II 2008-05-29
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
Nagai等发现γ-Mo2N 和β-Mo2N0.78晶相对CN 键氢解最为有利,C-N氢解最可能发生在 氮化钼颗粒的缺氮中心,而加氢则发生在 Mo 金属颗粒表面边缘位。 Choi等认为氮化钼的HDN活性与颗粒尺寸及 颗粒边界长度等有关,在催化剂表面至少存 在两类HDN 活性位,普通活性位在氮化物 颗粒表面,而高活性位处于氮化钼颗粒边缘, 由于氮化钼颗粒尺寸有显著影响,因而该催 化剂上HDN反应具有结构敏感性。
S. Chouziera, P. Afanasieva, M. Vrinata, T. Cserib, M. Roy-Auberger, J. Solid State Chem. 179 (2006) 3314. H.-M. Wang, X.-H. Wang, M.-H. Zhang, X.-Y. Du, W. Li, K.-Y. Tao, Chem. Mater. 19 (2007) 1801.
过渡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Seminar II 2008-05-29
改进的程序升温还原法
对于高 V含量的催化剂,通过 通过对催化剂氧化物前驱 囊泡状前驱体合成的催化剂 体进行预处理,调变前驱 具有更好的形貌特征,而对 体结构(囊泡状或本体氧 于高 Mo含量的催化剂,通过 化物),再通过程序升温 本体氧化物前驱体合成的催 还原的方法,合成得到高 化剂具有更好的形貌特征。 比表面以及更小粒径大小 的催化剂。
过渡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Seminar II 2008-05-29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
Mo-N Mo-Mo
Mo2N Mo2N/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o2N/ZSM-5
Mo
N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以Mo(CO)6或MoCl2为前驱体,在NH3气氛下,在NaY分子筛
孔道内,合成得到了高分散的MoNx/NaY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加氢活性和抗硫 中毒性能。
的影响,但是合成原料比较复杂,而且需要
较高的反应温度。
P. Afanasiev, Inorg. Chem. 41 (2002) 5317 Hua-Min Wang, Xiao-Yong Du, Ming-Hui Zhang , Wei Li, Ke-Yi Tao, Catalysis Today 131 (2008) 156
过渡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Seminar II 2008-05-29
高温分解反应方法(多元金属组分)
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通过前驱体的热分解反应,得到了双元金属(NiMo, CoMo)氮化物 和碳化物催化剂。研究发现前驱体的组成以及反应条件对于最终产物组成有着重要的影 响,其中六亚甲基四胺既起到了还原剂又起到了提供碳源以及氮源的作用。
过渡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Seminar II 2008-05-29
高温分解反应方法(单元金属组分)
通过对(HMT)2(NH4)4Mo7O24 (HMT-六亚甲基四胺)前驱体,在823-1073K范围内的
热分解反应,合成了具有薄片状结构和高比表面及的Mo2N催化剂。
合成过程简单,排除了合成反应中扩散效应
MoOxNy酸性位、金属位、金属-酸性双重位和Mo空位
Nagai M, Goto Y, Miyata A , J . Catal . , 1999 , 182 (2) 292 Choi J G, Brenner J R , Colling CW, Catal . Today , 1992 ,15(2) 201
加氢脱氮机理的研究
Seminar II 2008-05-29
C-N断裂的反应机理
加氢脱氮机理的研究
Seminar II 2008-05-29
加氢脱氮的主要反应网络
过渡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Seminar II 2008-05-29
程序升温还原法(传统方法)
在N2/H2,NH3或CH4/H2气氛下,对催化剂氧化物前驱体进行程序升温还原反 应,但是该方法需要较高的气体流速,较慢的升温速度以及很高的还原温 度(973-1253K),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主要加氢脱氮催化剂
加氢脱氮催化剂 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优点 工业催化剂,抗中毒 缺点 选择性不高
金属磷化物催化剂
高选择性,氢耗低
比表面低,制备困难
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
特殊的物化性质,高比表面
制备方法复杂
过渡金属的氮化物或碳化物作为新一代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已显示 出特殊的性质和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Z. Liu, M. Meng, Yi. Fu, M. Jiang, T. Hu, Y. Xie, T. Liu, Mater. Lett. 54 (2002) 364. M. Nagai, R. Nakauch, Silic. Ind. 65 (2004) 61 T. Kadono, T. Kubota, Y. Okamoto, Catal. Today. 87 (2003) 107
Piotr Krawieca, Rabi Narayan Pandab,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81 (2008) 935–942 Piotr Krawiec, Patrizia Laura De Cola, Claudia Weidenthaler, Stefan Kaskel, Adv. Mater. 2006, 18, 505–508
加氢脱氮研究的最新进展
研究生: 王 璐 指导老师: 李 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503组
Seminar II 2008-05-29
报告内容
Seminar II 2008-05-29
油品加氢脱氮的背景
加氢 脱氮 研究 最新 进展
加氢脱氮机理的研究
过渡金属氮/碳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总结与展望
油品加氢脱氮的背景
Seminar II
2008-05-29
总结与展望
Seminar II 2008-05-29
随着炼油界加工高氮原油比例的增大, 石油馏分中氮含量存在对 后续加工过程和石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日益凸现,加氢脱氮技 术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过渡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作为新型加氢脱氮催化剂,有很大发展 空间,其最可能作为贵金属或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替代品。该类 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氢耗量,改变产物选择性,并具有较强的耐硫 性,但是其稳定性研究尚需完善。 对于过渡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的合成研究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 善,但是其表现出来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较高的加氢活 性,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L. Volpe, S.T. Oyama, M. Boudart, in: G. Poncelet, P. Grange, Preparation of Catalysts III, Elsevier, Amsterdam, 1983 C. Liang, W. Li, Z. Wei, Q. Xin, C. Li, Ind. Eng. Chem. Res. 39 (2000) 3694. S. Ramanathan, S.T. Oyama, J. Phys. Chem. 99 (1995) 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