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和写作纲领,其要旨
在于强调诗人要在学习古人诗文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升华出新的诗歌意境。

这种理论主张将学力
和才力结合起来,开拓了古代学者诗人诗论的先河,对宋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点铁成金”的说法是黄庭坚在写给其外甥洪刍的《答洪驹父书》中提出来的。

黄庭坚在
信中批评驹父读书少,多自创之语,缺乏古人的规矩绳墨,谆谆教诲他要多读古人的书,建议
他“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更需治经,深其渊源”,然后可以到达古人的境界。


中指出:“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黄庭坚
自己选择了杜甫作为学习写诗的对象,他认为杜甫写诗,韩愈作文,都有着深厚的学识底蕴,
他们的文章字字有来历。

后人读书少,却以为杜甫、韩愈自己创造了这些精妙的语辞,这实际
上是误解。

所以真正会写文章的人,能够海纳百川,陶冶万物,即使是将古人的陈旧言辞置于
文章,也能有如灵丹妙药,点化出新鲜精妙的诗意。

“夺胎换骨”说始见于宋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
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
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黄庭坚认为,以有限之才去追寻无穷之意,难以达到对文辞的精工锤炼,所以要采取夺胎换骨法。

所谓“换骨法”是指不改变原作的诗意,而创造新鲜工整
的语辞去提炼更为精彩的诗境。

惠洪举例说,如李白有诗“鸟飞不尽暮天碧”一句,又有“青
天尽处没孤鸿”句,黄庭坚认为这些诗句语意虽佳,但气骨显弱,自作《登达观台》曰:“瘦
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

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

”山谷取李白之诗意和
诗境,诸如“鸟飞”、“暮天”、“青天”之类,又将李白诗中静态的“青天”、“暮天”换
为动态的“青天回”,描绘了百鸟飞尽之后青天返回的盛况,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宏大,
增强了诗歌之气骨,表现了山谷瘦硬的风格。

这种将前人的陈言纳入自己诗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就是“换骨法”的典型例子。

“夺胎法”是窥入体悟原诗的意义而重新加以形容,从而好
像意从己出。

惠洪又举例说,白居易诗云:“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
是春。

”苏轼南中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

”苏轼取白居易醉红如同秋天
的霜叶,而并非春天的花朵之意,以此加以演化,转换成醉红并非青春的脸庞,凡此之类,皆
夺胎法。

可见,夺胎换骨为同义反复,都是说要通过学习古人的作品来融会新的诗境。

但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说自诞生之日起,就颇遭论者诟病。

宋人吴曾在《能
改斋漫录》中诋毁“夺胎换骨”说就是唐代诗僧皎然“三偷”说(见皎然《诗式》)的翻版。

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
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

清人冯班《钝吟杂录》斥之为“谬说”,认为此乃是“向古人集
中作贼耳!”这些批评虽然击中了黄庭坚论诗的要害弊端,但也不免显得有些过于偏激和简单化。

点铁成金是否仅止于点窜古人诗句据为己有?夺胎换骨法是否仅止于照搬古人诗意而稍作
变通?
一般地认为“点铁成金”是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是师前人之意。

而无论师辞与师意,都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抄袭,从“铁”到“金”和“换骨”的过程都需要有一番“陶冶”的工夫,其目的在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山谷极为强调学习古人的重要性,他常说闲居时应当多
读《左传》、《国语》、《楚辞》、《庄子》、《韩非》等书,细细体会古人用意精细曲折之处。

只有博览群书,精心研读,才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运笔如神。

但山谷所论之诗法绝不
仅仅局限于因袭古人,他也极为强调独创性在写诗中的重要意义。

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现出
不甘人后、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

《赠高子勉》曰:“听他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

”《以
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曰:“随人作计终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

”《题谢敞、王博喻》曰:“文章最忌随人后。

”可见,山谷对于东施效颦、亦步亦趋的做法是极为不屑的。

然而,如何
标新立异,别出心裁,闯出一条写作的新路径,这也是颇费脑筋的事。

中国古诗发展到唐代已
至极盛,无论是立意、遣词、隶事、音律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面对唐代前辈,宋诗人
不免产生了焦虑感,他们不甘依靠前人门户,而力图另辟新径,北宋时期的几位大诗人,如欧
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如苏轼天才纵恣,他在迁想
妙得、随物赋形中奠定了诗文革新的新局面。

而黄庭坚则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他从
学习古人开始,又试图从古人的创作框架中突破出来,求新求变,自立门户。

其中重要的方法
则是融化前人陈言旧意,再铸伟词新境,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也以此纠正晚唐西昆
体诗文的柔靡之风。

山谷终于以他有独特的创作方式在诗坛独树一帜,他极善用典,诗作具有
雄奇峭拔的风格,一扫前人陈词滥调,这使他成为江西诗派的始祖。

严羽《沧浪诗话》说: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
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黄庭坚作诗极为讲究法度,故“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也表现出对诗法的“悟入”。

山谷精通释老禅学,他是临济宗黄龙派祖心禅师的入室弟子,对于佛家经典烂熟于心;另外,
山谷对老庄之学也颇感兴趣,他曾作《庄子内篇论》以阐发庄学意旨。

“夺胎换骨”、“点铁
成金”实际上是借用佛道参禅悟道的妙语来向学诗者指示学诗的具体门径。

作诗有基本法度,
这是诗人不能回避的,如同百工之技无法而不能成其为技,诗文写作无法也不能成其为诗。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正是熟读古人诗文中参悟作诗之法则,并由此点化出新鲜的
诗歌意境。

但所谓“悟法”,不是拘守于法则,而是要超越法则,悟法于心,运法于神。


《答洪驹父书》一文中,山谷既讲“古人绳墨”、“文章斧斤”,也讲“不可守绳墨令俭陋”;既讲作文之“宗趣”、“关键”和“开阖”,也讲“汪洋千里”、“词笔纵横”,这是从有法
到无法,从守绳墨到不守绳墨的悟入过程,只有这样,诗人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作为一种技法,在以前的文学创作中早已存在,但经山谷拈出,则成至理名言,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江西诗派的许多作家都把这种技
法奉为圭臬和创作中的不二法门,他们力求在辞意上翻新立奇,出人意表,也写出了许多好的
作品。

但这种在古人内部变革的方法却不免带有保守性和封闭性,诗人极有可能在古人的圈子
中转来转去,或仅从表面上追求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以至于专事模拟和堕落到“化神奇为腐臭”的境地。

这正是这样一种创作方法本身存在的弊端。

从文学发展的根本规律
上看,这种创作方法的提倡仍有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