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业与科枚iH云2019年第18卷第4期

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

“3+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奥丽汗娜吴莅芳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中高职人才培养都是各自进行,自主招生扩大后,中职生源增多.中高职衔接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盡、实训项目等方面各自为阵、没有衔接等问题。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才能使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本文将从几方面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中高职教育衔接;“3+3”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NJZC1745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奥丽汗娜(1974.7-),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财税实务、管理会计吴莅芳(1971.8~),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增长、纳税实务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扩大自主招生,生源有很多来自中职学校,有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后,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衔接。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才能使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从几方面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当前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没有形成阶梯型的教育体系,各阶段的职业教育各自为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之间没有形成阶梯型衔接。当前的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各自独立,在人才培养上没有沟通机制,造成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没有形成阶梯型衔接。中职生源大多初中毕业,学习习惯养成一般、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一直以来,适应学生特点,也为就业考虑,中职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主要基于高中毕业的学习基础,在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与高中毕业生一起学习,差异明显,基础薄弱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绪体验差,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高职教育中的髙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内容重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各自分别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之间没有形成阶梯型的课程体系,导致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例如会计专业中的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初级电算化等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都有设置,课程内容与程度中职与高职阶段相差不多,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又重新学习一遍,因为学过,听课时不认真,最终学习质量还不如初学者,既造成了职业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基础薄弱。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理解能力较弱、知识面较窄,主要原因是文化课基础薄弱造成的。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等需要较为扎实的数学、语文的基础,中职生在培养时轻基础、轻文化、轻理论的弊端就显现出来,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也影响到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技能实操训练缺失。在专业技能实操训练方面,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理应体现出阶梯型的设置。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较为简单,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同时由于学时安排、实训条件有限等原因导致在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较少、有些实训项目断档,中高职阶段都没有相关的实训练习,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还得再去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顶岗实习,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各自安排有近1年的时间,造成时间和资源上的极大浪费。

二、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下面以会计专业为试点,探讨如何实践“3+3"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现阶段高职自主招生的情况来确定的,与普高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区别。在“3+3”模式下,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而后通过

产业与科技云2019年第18卷第4期

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高职再学习3年,中高职院校应当共同研究区域和行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明确会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探索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差异化制定培养方案的思路,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目标体系、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

(一)培养目标应当分层递进。中高职职业教育实现顺利衔接,需要准确定位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目标确定了,才能做好衔接工作。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财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和较高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型、技能型中等技术人才。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应用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

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类迎来了大智移云时代。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关注财务核算,还应重视对非财务数据的利用与挖掘,财务将向专卖、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延伸,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拓宽战略性思维,从企业战略、整体层面全面把握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同时实时关注并采集市场环境、顾客、供应商等维度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我所用。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行业、会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应当重新分析不同定位、不同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市场需求确定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职业教育各阶段的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格局。

(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无论什么样的衔接模式最终都需要由课程体系来实现,它是保证衔接有效实施,避免课程出现重复、断层、脱节等问题的关键环节。会计专业课程衔接一是要基于企业调研、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中职与高职分阶段目标;二是联合开发相互衔接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明确中职和高职的课程总学时以及每学年学时,对于会计专业在“3+3”模式下开设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训课、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内容、比重和学时进行分配,制订出会计专业“3+3”模式下的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形成阶梯型衔接、模块化设置、准确定位的中髙职衔接课程体系。在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阶段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公共课教学在中职阶段,原则上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不容忽视,髙职阶段要紧密结合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信息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要以真实的账务处理、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为载体,按照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思路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必须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中职阶段侧重于基础财务技能、财经法规、基础的信息化处理、小企业财税核算等课程,强化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人力资源、物流、营销等业务管理模块的学习。高职阶段侧重于开设与中职紧密衔接的进阶课程,大中型企业财务核算技能、经济法、纳税实务与筹划、ERP应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对于中高职紧密衔接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单独的课程开发机制,合作院校、行业专家、企业兼职人员共建核心课程、共享职业教育资源。技能实训教学上则采用项目制,围绕项目进行教学设计,中职的技能实训项目注重学生单项能力的培养,高职的技能实训项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中高职设置相同的实训项目时可以实行学分成绩互认制度进实行免修,在实训的资源上实现中高职共享、共建。

(三)教学资源共建。中高职院校要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中职学校担任教学任务和进行业务指导,中职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双方共聘兼职教师;中高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研究,解决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共同编制符合“3+3”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建设会计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等,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在线开放学习方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会计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会计专业中高职实训设施合理配置和共享,实现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整体优化升级。

(四)有效的组织保障。为有效进行中高职衔接,探索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或行业协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高职专业的对接。具体工作由高职院校牵头,建立健全中高职院校沟通衔接机制,明确各自分工,强化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从入学选拔、日常教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各项管理制度,多种举措保障和提高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的通畅、有效。

三、结语

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建设、教学过程衔接为重点,开发和完善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为主要任务。希望本文的“3+3”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职业教育整体协调健康发展,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田家富.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