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定义及发展
财政学定义
财政学定义财政学,指对政府财政现象和政府财政活动的规律性和原理性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财政学做进一步的定义。
一、财政学的定义财政学是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政府财政管理的规律、原理和方法。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如何用财政手段实现其政治目标。
总之,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的财政活动、支出与收入、借贷和赤字等方面的规律和原理。
二、财政学的研究内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财政制度的研究:主要探讨政府预算、税收、债务和资产等财政管理制度建立、执行和监督的制度安排。
2. 财政政策的研究:主要研究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调整,如财政预算、税制设计、福利支出等。
3. 财政理论的研究:主要探讨财政活动的原理和规律,包括财政收入、支出、赤字、税收及公共财政等方面。
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财政制度、财政政策和财政理论的探讨、阐释和分析,揭示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2.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现实政府财政活动的案例研究,寻找财政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数量分析法:通过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等手段,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数据分析,揭示财政活动的趋势和变化。
四、财政学的应用价值财政学的应用价值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制定:财政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支撑。
2. 企业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指导和参考。
3. 学术研究:财政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治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综上所述,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规律和理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价值都非常广泛。
在现代社会中,财政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财政学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将为您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项目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流向重点产业。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这包括税收政策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花费的资金。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二)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如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转移性支出则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如社会保障支出。
(三)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通常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衡量。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众多,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四)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要评估财政支出的效果,需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等方法。
三、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一)税收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常见的税种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二)公债公债是政府以信用方式筹集的资金,具有自愿性和有偿性。
(三)其他收入形式如规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
四、税收原理(一)税收原则公平原则要求税收负担应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和效率损失。
(二)税收转嫁与归宿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过程,归宿则是税负的最终承担者。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通过分析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理,旨在提供政府财政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财政学的定义、目标、原则、收入与支出、预算、税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财政学的定义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学旨在为政府提供经济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财政学的目标财政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学一方面要关注财政收入的筹集,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以实现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三、财政学的原则1. 公共利益原则:财政活动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 收入平衡原则:政府在筹集财政收入时,要实现收入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
3. 支出优先原则:财政支出应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
4. 财政自主原则:政府应具有财政自主权,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
其中,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的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
2. 财政支出:包括行政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和投资支出等。
其中,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支出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服务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支出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期预算。
年度预算是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内编制的具体收支计划,中期预算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计收支情况进行规划。
六、税收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用于满足公共开支和提供公共服务。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财政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地区,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能够引导资源流向这些领域,促进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如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并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消费该产品,非竞争性则是指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典型的公共产品如国防、治安等。
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性,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往往存在失灵,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
公共选择理论则研究在政治市场中,选民、政治家和官员等如何做出决策。
它探讨了政治决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投票悖论、寻租行为等。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资金。
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政府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公务员工资等。
这类支出直接影响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单方面的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等。
转移性支出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财政学
(三)特点⏹ 1.理论性强;2.政策性强;3.涉及面广。
⏹二、研究对象⏹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收支分配及其所特有的分配规律。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概念(财政一般)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要点:(一)主体----国家;(二)目的-----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三)对象----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四)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五) 本质----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条件1.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奴隶。
(2)国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抗性的剥削关系。
(4)财政特点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
2.封建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小私有经济。
(2)国家实质:是封建主阶级统治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封建制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4)财政特点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
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财政学导言、一篇章
目录
• 财政学概述 • 财政学的历史发展 •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 财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01
财政学概述
财政学的定义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 支及其管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揭示财政现象的本质、运行规
律和最优管理方法。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财 政收支及其管理活动,包括 税收、政府支出、公债、预
01
综合性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 领域的知识。
02
03
政策性
财政学是一门政策性学科,研究 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4
02
财政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财政学的发展
古代财政学萌芽
在古代,财政学开始萌芽,主要 关注税收、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 等方面。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演变
现代财政学经历了从传统公共财政向 新公共管理的转变,研究领域不断扩 大,涉及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政府 采购等方面。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强调政府 宏观干预、关注社会公平和福利、注 重国际财政合作等。
03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财政学的基本理论
财政学定义
05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侧重于描述和解释财政现象,关注财政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不涉及价值判断 和伦理取向。
规范分析
关注财政活动的应然状态,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取向,对财政活动提出 规范性的要求或建议。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
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分析财政问题,不考虑时间变化和历史背 景的影响。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国家财政资源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财政学的核心内容。
一、财政学的概念与发展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财政学的发展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开始探讨财政领域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财政学的基本原理1. 财政平衡原理财政平衡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应保持平衡,即收支二者相等。
财政平衡的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控制财政支出。
财政平衡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财政稳定原理财政稳定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财政稳定是维护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稳定的财政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3. 财政效益原理财政效益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应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财政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益性和效率性,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财政活动的最大效益。
4. 财政公平原理财政公平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在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上应遵循公平原则。
在财政收入分配中,应确保财政负担的合理分摊,避免财富的不平等现象。
在财政支出中,应重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实现。
三、财政学的研究内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而言,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从税收、非税收入和财产收入等渠道获得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对于国家财政运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导论一、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活动是财政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财政也就是理财的政治,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①古典财政学阶段:以《国富论》发表为标志。
亚当斯密主张“小政府、大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阿道夫瓦格纳是古典财政学的终结者和现代财政学的创建者。
②现代财政学阶段: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重要标志③当代财政学阶段:以约瑟夫《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发表为标志。
在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一个立场,就是如何认识财政的本质问题。
两个“度”,指的是集中度和集权度。
三大职能,指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
四项要素分别是收、支、平、管。
五级体制分别是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
六点原则。
三、如何学习财政学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②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合理成分③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的实际问题④密切关注财政理论研究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的产生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②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财政类型的演化①自然经济下的家计财政②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③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二、财政的基本含义内涵:财政是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公共财政的内涵: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三、财政的基本特征①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互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
阶级性是指政府财政在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公共性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
②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强制性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财政学定义及发展
财政定义: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属于生产领域的财务分配,在国家产生后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概念当然有所延伸和发展。
如果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财政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发展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国家产生以前,原始公社末期已经存在着从有限的剩余产品中分出一部分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经济现象。
但这只是集体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属于经济分配,还没有财政分配。
国家产生以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存在,依靠政治力量,强制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便从一般经济分配中分离出独立的财政分配,于是产生了财政。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类型不同,财政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历史演变。
财政学财政与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 (一)轻徭薄赋的财政思想 轻徭薄赋是中国财政思想史上较为普遍的一种政策主张。历代的经济思想家普遍认为,轻徭薄赋的财政政策不仅有利於缓和社会矛盾,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例如:西周时期的周公就提出了统治者应“勤政裕民”的主张;春秋时期的管仲以“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原则为齐王理财;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第一节 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四、财政的概念 “财政”一词属于外来语。据考证,Finance一词在公元13-15世纪起源于拉丁语,意思为货币支付。16世纪末期,法国政治家布丹在其所著《共和国六讲》一书中使用了财政一词,并且将它由拉丁文的Finare写成法文Finances,专指财政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到了18世纪,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之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多处使用Finance。直到1892年巴斯塔布尔才用Public finance表述财政这个概念(汉语的意思是公共财政)。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第二节 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二、当代西方的财政学说 (二)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 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J·穆勒(JohnStuartMill)、A·马歇尔(AlfredMarshall)和庇古(ArthurCecilPigou)等 :“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第二节 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二、当代西方的财政学说 (三)现代西方的财政理论 4.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 (1)强调并从微观角度人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 (2)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金融出版社
财政学介绍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财政政策、税收、公共支出、预算和财政制度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府如何使用和管理其资金,以及这些资金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财政学涵盖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和政治学等。
本篇文章将介绍财政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以及职业前景。
首先,什么是财政学?财政学主要关注政府如何获取收入、如何使用这些收入以及如何管理政府的财务。
它研究如何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以实现公共利益。
财政学还包括对税收、公共支出、预算和财政制度的研究,以及如何评估这些政策的效果。
研究内容方面,财政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政策:财政学研究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
这包括研究政府如何调整税收、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以应对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和稳定。
2. 税收:财政学研究各种税收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效果。
这包括研究税收的种类、税率、税收优惠和惩罚,以及如何评估税收政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政府如何使用资金来支持各种公共项目和服务,如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财政学研究如何确定公共支出的优先事项,以及如何评估这些支出的效果。
4. 预算:预算是政府年度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财政学研究如何制定和执行预算,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
5. 财政制度:财政学研究政府的财务制度和法规,包括税收法规、公共支出程序和预算程序等。
此外,财政学还涉及到一些应用领域,如宏观经济、公共管理、政治经济学等。
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财政学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也有广泛应用,因为它们也需要了解政府的财务政策和法规,以制定有效的商业战略。
在职业前景方面,财政学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中找到各种职位。
一些常见的职位包括:1. 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师负责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绩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他们需要掌握会计、财务报告和分析技能,以及了解税收法规和财务政策。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政府如何收入、支出以及管理财政资源的学科。
它涵盖了公共财政、税收、预算、债务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制定财政政策具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着重介绍财政学的几个重要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财政行为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等。
财政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社会公平,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收入理论财政收入是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财政收入理论研究了税收的本质、税种分类和税收影响等问题。
其中,边际税率理论和最优税收理论是财政收入理论的重要内容。
边际税率理论认为,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边际税负来确定税率,以实现效益和公平的平衡;最优税收理论研究如何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实现税基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三、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是政府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
财政支出理论研究了政府支出的决策机制和效应。
其中,公共产品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是财政支出理论的重要内容。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提高经济效率;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了如何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和财富的公平。
四、预算理论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财政收支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过程,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预算理论研究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问题。
其中,绩效预算理论和公共债务理论是预算理论的重要内容。
绩效预算理论强调预算应以绩效为导向,注重结果导向和责任追究,提高财政使用效益;公共债务理论研究了政府发行债务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债务管理。
财政学专业发展现状
财政学专业发展现状引言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的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财政学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财政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常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框架下设立专业。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财政学专业的设置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目前,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财政学原理、公共财政学、税收理论与政策、财政管理等核心课程。
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区域特点和人才需求,设置具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如地方财政、国际财政等。
2.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财政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财政学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方面,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专业还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鼓励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并开设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培养模式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
传统的财政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如今,财政学专业还在向跨学科方向发展,将金融、会计、法律等相关学科融入课程体系,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项目中,以培养更全面的财政学专业人才。
4. 就业前景与发展趋势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一方面,政府部门一直是财政学专业的主要用人单位,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机关等;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也对财政学专业人才有一定需求,如银行、保险公司、财务部门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样化,未来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就业岗位和职业方向。
结论财政学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发展现状总体较为良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财政学专业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全面、应用型的财政学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财政学完整PPT教学课件
2024/1/25
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 公平和经济发展。
25
财政与社会保障
2024/1/25
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提供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 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对财政的影响
化。
14
2024/1/25
04
财政管理
15
预算管理
1
预算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详细解释预算的定义,包括其分类(如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等)以及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3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深入探讨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公平性、透明性、可 预测性等原则,并介绍从预算准备到预算审批的 完整流程。
预算执行与调整
21
财政政策类型与效应
2024/1/25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即可直接产生调控 效果,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 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如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减税或增税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
财政与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26
THANKS
2024/1/25
27
无法开始。
04
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是指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 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 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 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
财政学专业定义及其发展前景
财政学专业定义及其发展前景财政学专业定义及其发展前景财政学学生主要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财政学专业定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财政学专业的定义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
该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财政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总体来说,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是会计专业,财政学、税务学形势较差。
该类专业供需两旺,总体情况供大于求。
但从市场行情来看,财会行业人才市场上真正具有国际性、专业性的高级财会人员还是十分缺乏的。
财政学的名头特别响亮。
财政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和国家层面的经济行为的特定称谓,普通家庭的开支是绝对不能提升到“财政”高度来讲的。
财政从字面上就体现了一种霸气,因此财政学学习的主干学科多多少少带有“国”字概念,例如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民经济管理、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
财政学能成为招录的重点对象是和其专业性质所分不开的。
总的来看,财政学主要是利用税收更好地来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从细处着手,财政学还关注重点税金的收缴和征收以及各种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现实中也能有所接触,一些过度消费对人体健康不利,对生态环境、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产品,诸如烟、酒、酒精、鞭炮、焰火以及多数人无财力享用的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诸如名贵首饰、珠宝、化妆品等都是高税费的征缴对象。
再者,每个工作的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应该上缴多少税费,以及超过一定工资门槛的缴费比例都是财政学的学习内容。
在某些层面上来说,财政学的不少知识都可以应用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和生物细胞工程这样的专业相比,财政学倒不失为一种“微观”学科,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第二章财政的产生与财政学的发展-课件
• ② 财政支出必须根据国民经济结构良性发展的 要求分配资金
• 2009年中国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 右,国际警戒线60%
• 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1100亿元,2009年为 7397亿元,2010年为6495亿元,2011年拟安 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
•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 入”思想
• (2)轻税思想 • (3)官营专卖思想 • (4)开源节流思想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
• 夏商周三代:量入为出,多有结余 • 春秋战国:量出为入,横征暴敛 • 唐代陆贽:“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
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物之丰 败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是以圣王立程, 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理化既衰, 则乃反是,量出为入,不恤所无。” • 唐代杨炎:“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 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 3、“国家”财政是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 工具
• 社会财富的绝大多数掌握在国家手中。
• 国家通过财政控制社会总需求,通过增减 财政的基本建设投资量,加快或减缓经济 的发展速度,以财政平衡求得宏观经济总 量的平衡。
• (三)公共财政——市场经济
• 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或服务的经济活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 收支模式。(p33)
复式预算
• 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 一种预算形式。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 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
正常预算
• 美国联邦预算
•
非正常预算
•
一般会计预算
• 日本中央预算 特别会计预算
公共基础知识财政学基础知识概述
《财政学基础知识概述》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政府如何筹集资金、分配资源以及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学的核心概念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
债务收入是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主要包括公共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债务支出等。
公共支出是政府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资金无偿转移给个人或企业的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等。
债务支出是政府用于偿还债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货膨胀;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不对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财政管理是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监督等。
预算管理是政府对财政收支进行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
税收管理是政府对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征管和税收稽查等环节。
债务管理是政府对债务发行和偿还的管理过程,它包括债务规模控制、债务结构优化和债务风险防范等环节。
财政监督是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它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形式。
二、财政学的核心理论1. 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定义: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属于生产领域的财务分配,在国家产生后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概念当然有所延伸和发展。
如果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财政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发展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国家产生以前,原始公社末期已经存在着从有限的剩余产品中分出一部分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经济现象。
但这只是集体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属于经济分配,还没有财政分配。
国家产生以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存在,依靠政治力量,强制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便从一般经济分配中分离出独立的财政分配,于是产生了财政。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类型不同,财政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历史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以前的财政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劳动人民进行的额外剥削,反映了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消灭了剥削制度,它是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财政,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分配关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财政,一般具有下列共性:即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强制性和社会基金性。
这些特性之间相互关联,使财政分配与其他经济分配相区别。
必须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
观念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
财政部门要继续按照公共财政的方向,遵循财政工作规律和特点,敢于打破“无所作为”和“无所不为”两种错误理财观念,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全新理财观。
一是主动“进位”。
首先,要主动“买单”。
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财政支出,一定要积极主动买单,决不能被动应付。
其次,要主动献策。
财政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晴雨表”,财政部门要认真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纵览县域经济发展全局,努力在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上,积极建言献策。
再其次,要主动理财。
对于部分部门和单位财务管理失控、支出无序等问题,财政部门一定要主动加强管理,履行好监管职能。
二是主动“退位”。
对于一些自身收入比较宽裕,符合市场化改革取向的部门和单位,财政一定要敢于“放手”,退出其资金供给链条,逐步让其“独立行走”。
三是主动“让位”。
对于一些适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工程和项目,财政一定要主动“让位”,不争当“头把交椅”,使项目资金的大部分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
历史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国家(政府)财政。
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大量存在的只是帮助君主或帝王理财的财政思想,它们并没有形成现在我们所称的财政学。
只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财政学才得以创立。
恩格斯曾经指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古典经济学的巨著。
在该书的第五篇中,斯密用了三章的篇幅讨论了政府的支出、收入和公债问题。
斯密对政府财政问题的分析完全不同于以往人们为君主或帝王在财政领域的出谋划策,而是把政府的财政问题放到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加以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财思想。
以后在19世纪早期,德国学者又以财政学命名发表著作,从而最终确立了财政学科的独立地位。
可见,财政学是从经济学母体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经济学的子学科,是经济学在政府财政领域的具体应用,属于经济学的应用学科(目前财政学专业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即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二是“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国外学者的论述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两种表述。
一是公共经济学是发展了的财政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是现代财政学。
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是,传统的财政学侧重研究政府的收入方面,如税负转嫁与归宿,但忽略了对政府支出问题的研究。
而公共经济学既研究政府的收入,也研究政府的支出,甚至更加注重对支出问题的研究。
所以,这种研究范围广泛的公共经济学与过去的财政学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在财政学历史上,它的对象范围较为狭窄,往往只局限于预算的税收方面。
公共部门经济学是更为一般性的,它实现了从财政学到包括预算双方(公共支出和税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变化”。
“考察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微观关系时,我们选择了一个既包括税收,又涵盖预算另一方即支出的框架。
这打破了几乎完全局限于税收,而实事上忽略了公共支出的公共‘财政学’传统”。
二是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只不过是同一个学科的两种不同称谓而已。
例如,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哈维.S.罗森在《财政学》(第五版)中指出:“这本书是关于政府课税和支出活动的,这个题目通常被称为‘财政学’(public finance)。
但这个概念多少有些误用,因为政府收支的基本问题并不是融资(financial)方面的(即与货币相关)。
而许多关键问题都与实际资源的使用有关。
出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倾向于把财政学贴上‘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标签,或干脆称其为公共经济学”[7]。
美国非常著名的财政学家、被人们誉为财政学“教皇”的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在《财政学原理》一书中也指出:“的确,我一直不愿意把本书看做是对‘财政’理论的研究。
从很大程度上说,问题不是融资(finance)问题,是资源利用和收入分配问题,而不是流动性或投资收益问题。
因此,最好把本书看做是对‘公共经济’的考察从以上两种表述来看,目前国外财政学界存在着一种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概念取代“财政学”的趋势。
这种取代尽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问题的经济学,按次推理,公共部门经济学就应当是研究整个公共部门收支问题的经济学。
但公共部门除了包括政府以外,还包括国有企业等部门,这样,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应当涵盖国有企业等其它公共部门。
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公共经济学的著作也确实含有对公共企业定价等问题的研究。
如鲍得威等所著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第7章就是“公共企业定价和投资准则”。
这样,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财政学。
如果一本教材或著作冠以公共部门经济学之名,但仍局限于研究政府的财政收支问题,这时就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作者只得在序言中加以某种说明和澄清,可见,从研究范围上看,公共部门经济学要大于财政学。
至于现代财政学既研究政府税收又研究政府支出,为了将其与传统财政学相区别而冠以“公共部门经济学”全新的名称,其实这种做法也不是很有必要。
因为任何学科都是发展的,不能因为学科发展了,研究的范围扩大了,人们就轻易改变它的称谓。
当然,关于“公共部门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尽一致的看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可能还会争论下去。
(2)凯恩斯主义革命与当代财政学的产生在经济学说史上,凯恩斯主义革命的意义不亚于自然科学史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也正因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对国家干预理论的重新理解,使得财政学的发展产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从狭隘的“就财政论财政”的“政府收入论”,走向了全面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公共经济论”,财政学家们也首次扛起了“公共经济学”的大旗。
当代财政学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凯恩斯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构架,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过去的那种就财政论财政并把政府经济活动作为经济增长外生变量的经济理论逐渐被抛弃。
[11]自20世纪中期以后,主流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成为了“凯恩斯主义者”,这使得现代财政学在研究的领域、范围和内容上得到了质的突破,传统上仅仅研究政府收入的“财政学”逐渐向全面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当代财政学过渡,财政学家们开始分析财政收入、支出结构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公共部门的生产活动以及共用品和外部性问题,分析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传统财政学没有涉及的范畴,从此财政学开始从古典经济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3)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想与当代财政学的拓展自20世纪70年代起,凯恩斯主义开始走下坡路,甚至一蹶不振,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开始崭露头角。
新保守主义经济学主要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使自由市场经济理论重新得以重视,凯恩斯理论中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和财政政策的思想得到了纠正。
在此基础上,财政学家们修正了某些理论,并对货币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某些财政观点进行了论证。
此外,为弥合经济学家们对政府和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分歧,财政学对于政府行为的研究还拓展到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基础,融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思想,对公共部门的决策过程与不同决策结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这是传统的财政学所没有涉及的范围。
二是,理性地看待政府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定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边界,对财政政策和非财政政策(如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和非财政政策的搭配,财政政策和非财政政策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4)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当代财政学20世纪末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使当代财政学的研究彻底摆脱了传统财政学的束缚,并赋予了它更深刻的经济含义。
与以往的财政理论有所不同,新凯恩斯主义试图立足于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来讨论财政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财政学框架,从而使财政问题与经济学的联系更加紧密。